博物館特殊藏品分享—文藝復興時期的樂譜餐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本篇要來跟大家介紹一個博物館的特殊藏品——「文藝復興時期的樂譜餐刀」(Notation Knife)
文藝復興時期的樂譜餐刀(Notation Knife),圖片取自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樂譜餐刀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這類餐刀最特別的是刀片兩面都刻有樂譜,而且為不同的樂曲。
根據收藏了這類型文物且持續深入研究的 V&A博物館表示,樂譜餐刀的刀頭較為尖銳,刀身寬且扁平,推測刀身設計可能是作為抹刀使用,刀頭則是用來傳遞切下的肉塊
同時,刀片上的樂譜可以用來詠唱,應為持有該刀具的賓客負責歌唱。上面除了樂譜外,還有標示著感謝的圖樣,銘文寫著「餐桌的祝福」。
通常刀身一面寫著「餐桌的賜福,願三位一體的神,祝福我們即將要吃的食物」,代表吃飯前詠唱;另一面則是「我們感謝上帝的慷慨」,為吃飯後詠唱。
目前V&A博物館典藏了2組樂譜餐刀,一組預估可以提供給4位賓客合唱,另一組為6位。由現有的文物可知,部分賓客會唱到一樣的旋律;但因為有缺件,所以還不能確定一組樂譜餐刀確切的數量。
為了更瞭解這件文物,V&A博物館特別聘請了合唱團來試唱餐刀上樂曲,有興趣的各位歡迎點選後方連結試聽(試聽請點我 https://reurl.cc/2b875m)。
現存這類型的餐刀皆為義大利富人所訂製,運用了精湛的工藝技法和較為昂貴的材質,如:刀片刀柄佈滿繁複的花紋,使用刻花精美的象牙手柄⋯等。
雖然研究人員認為樂譜餐刀的儀式性大於實用性,但這類餐刀的真正用途以及為何如此設計,目前都還是個謎,尚待更多的研究和文物史料才能釐清。
不過,樂譜餐刀結合了人類的飲食需求和技藝工法、宗教的音樂藝術、還有對神祇的敬畏,除了凸顯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於工具的實用性與藝術性具有更高的要求及水準外,也無疑讓現在的我們能從另一個角度來一窺文藝復興時期當時的價值觀,與富有階級生活的部分景象。
文藝復興三傑之一拉斐爾所繪之《雅典學院》,圖片取自Wikipedia
參考來源:
〈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https://reurl.cc/5o8X0G
〈V&A Museum〉https://reurl.cc/2b875m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鑒於英國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8月- 1918年11月)時需求大量軍隊人力,因此,也製作了許多海報作為宣傳與召募工具。
位於佛羅倫斯的烏菲茲美術館(Uffizi Gallery)為全球收藏最多文藝復興時期重要藝術作品的館舍之一。本週一(8日),烏菲茲美術館宣布,他們將典藏英國街頭藝術家Endless所捐贈的當代藝術作品。
本篇分享關於納粹的人體解剖圖冊的新聞,其衍生的一連串醫學倫理和道德爭議問題,從第二次世界大戰至今不斷被討論,醫學界仍然沒有定論。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面對新冠疫情造成約1.5億美元潛在的財政缺口,目前已經開始著手與拍賣行、館內專業成員及策展人們協議,希望藉由出售館藏來支付藏品照護相關費用。
位於倫敦的邱吉爾作戰室(Churchill War Rooms)保留了二戰時期政府秘密工作的辦公地樣貌,其中紀念品設計也是充滿此種氛圍,看到這兩張英國一戰時期的宣導
提到帝國戰爭博物館(Imperial War Museum),就不得不提到館中很多發人深省的展品和展示內容,其中英國白羽毛(White Feather)讓人印象深刻。
鑒於英國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8月- 1918年11月)時需求大量軍隊人力,因此,也製作了許多海報作為宣傳與召募工具。
位於佛羅倫斯的烏菲茲美術館(Uffizi Gallery)為全球收藏最多文藝復興時期重要藝術作品的館舍之一。本週一(8日),烏菲茲美術館宣布,他們將典藏英國街頭藝術家Endless所捐贈的當代藝術作品。
本篇分享關於納粹的人體解剖圖冊的新聞,其衍生的一連串醫學倫理和道德爭議問題,從第二次世界大戰至今不斷被討論,醫學界仍然沒有定論。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面對新冠疫情造成約1.5億美元潛在的財政缺口,目前已經開始著手與拍賣行、館內專業成員及策展人們協議,希望藉由出售館藏來支付藏品照護相關費用。
位於倫敦的邱吉爾作戰室(Churchill War Rooms)保留了二戰時期政府秘密工作的辦公地樣貌,其中紀念品設計也是充滿此種氛圍,看到這兩張英國一戰時期的宣導
提到帝國戰爭博物館(Imperial War Museum),就不得不提到館中很多發人深省的展品和展示內容,其中英國白羽毛(White Feather)讓人印象深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博物館吧podacst EP5《那些博物館不想說的黑歷史》:這一集要來跟大家分享羅浮宮裡的三個有名幽靈故事,每個靈異傳說都帶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Thumbnail
博物館吧podacst EP4《那些博物館不想說的黑歷史》:這一集我們要來談英國白金漢宮的女王畫廊背後,竟然藏著一段充滿間諜、背叛與秘密的驚人黑歷史!
Thumbnail
《博物館與它的產地》雖然被出版社歸類在「專為青少年設計的知識輕閱讀」的叢書系列,但是它也非常適合想認識博物館的大人來閱讀。在這部作品中,作者郭怡汝引領著讀者們,一起環遊了座落在世界各地最負盛名的博物館,簡潔扼要地介紹了它們的成立歷史,以及每位觀賞者最想朝聖的,專屬於每一座博物館獨一無二的鎮館之寶。
Thumbnail
今天要介紹的博物館是位於新宿的東京玩具博物館。這間博物館是由廢棄小學改建而成,前棟似乎是用作兒童保育相關的行政辦公室,後棟的三層樓建築為玩具博物館區域。
Thumbnail
近日到東京的PLAY! Museum參觀。PLAY! 的空間中包含博物館與遊戲空間,這次主要是參觀Museum而沒有使用到PLAY! Park的部分。
Thumbnail
一大早起床,一邊看著颱風雨 、一邊吃早餐、一邊聊天,兩個小孩一吃完,就像約好的一樣溜進房間玩。我吃完早餐後,去跟孩子們打聲招呼,發現兩位大爺在床單上玩『生義大利麵和生紅豆粒』!看得我快暈倒時,發現地上有一個乾淨的保利龍盒,上面綁著三條橡皮筋,我隨手撿起來問:『兩位,請問,這是你們義大利麵餐廳的餐盤嗎
日前與先生外出用餐,沒想到餐聽出菜比預期更慢,等著等著,我發覺餐廳播放的音樂很特殊,隨口問先生那是什麼樂器,先生說是獨弦琴。一根弦便能演奏流行歌曲,我覺得很神奇。非琴非箏的音色,素樸而有古意,彷彿自遙遠的年代傳來,向聽眾娓娓訴說好久好久以前的故事。 隔天先生找來獨弦琴的演奏影片,琴音悠揚婉轉,比
Thumbnail
無關中古世紀亦無關歐洲皇室 純粹因為早餐看著格友的文章,配著You tube隨機播放的系列樂曲有感而發:樂器之王與樂器之后的種種。 鋼琴不論獨奏、伴奏都能完美完全的詮釋樂曲的精髓且動靜皆宜,所以被推崇為樂器之王;小提琴高昂清亮的聲音表現讓人激賞,不僅古典樂曲能完美演繹複雜多重可急可緩的轉折,在流
Thumbnail
博物館吧podacst EP5《那些博物館不想說的黑歷史》:這一集要來跟大家分享羅浮宮裡的三個有名幽靈故事,每個靈異傳說都帶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Thumbnail
博物館吧podacst EP4《那些博物館不想說的黑歷史》:這一集我們要來談英國白金漢宮的女王畫廊背後,竟然藏著一段充滿間諜、背叛與秘密的驚人黑歷史!
Thumbnail
《博物館與它的產地》雖然被出版社歸類在「專為青少年設計的知識輕閱讀」的叢書系列,但是它也非常適合想認識博物館的大人來閱讀。在這部作品中,作者郭怡汝引領著讀者們,一起環遊了座落在世界各地最負盛名的博物館,簡潔扼要地介紹了它們的成立歷史,以及每位觀賞者最想朝聖的,專屬於每一座博物館獨一無二的鎮館之寶。
Thumbnail
今天要介紹的博物館是位於新宿的東京玩具博物館。這間博物館是由廢棄小學改建而成,前棟似乎是用作兒童保育相關的行政辦公室,後棟的三層樓建築為玩具博物館區域。
Thumbnail
近日到東京的PLAY! Museum參觀。PLAY! 的空間中包含博物館與遊戲空間,這次主要是參觀Museum而沒有使用到PLAY! Park的部分。
Thumbnail
一大早起床,一邊看著颱風雨 、一邊吃早餐、一邊聊天,兩個小孩一吃完,就像約好的一樣溜進房間玩。我吃完早餐後,去跟孩子們打聲招呼,發現兩位大爺在床單上玩『生義大利麵和生紅豆粒』!看得我快暈倒時,發現地上有一個乾淨的保利龍盒,上面綁著三條橡皮筋,我隨手撿起來問:『兩位,請問,這是你們義大利麵餐廳的餐盤嗎
日前與先生外出用餐,沒想到餐聽出菜比預期更慢,等著等著,我發覺餐廳播放的音樂很特殊,隨口問先生那是什麼樂器,先生說是獨弦琴。一根弦便能演奏流行歌曲,我覺得很神奇。非琴非箏的音色,素樸而有古意,彷彿自遙遠的年代傳來,向聽眾娓娓訴說好久好久以前的故事。 隔天先生找來獨弦琴的演奏影片,琴音悠揚婉轉,比
Thumbnail
無關中古世紀亦無關歐洲皇室 純粹因為早餐看著格友的文章,配著You tube隨機播放的系列樂曲有感而發:樂器之王與樂器之后的種種。 鋼琴不論獨奏、伴奏都能完美完全的詮釋樂曲的精髓且動靜皆宜,所以被推崇為樂器之王;小提琴高昂清亮的聲音表現讓人激賞,不僅古典樂曲能完美演繹複雜多重可急可緩的轉折,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