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待業日記(一):為了離職而做的工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前言

這是一個寫作的最終目的,就是希望它可以不要被寫出來的系列文。

我是Ian,一個私校文組研究所畢業的偽新鮮人。

一如題目說的,我待業了。

為了避免自己待業人生毫無建樹,所以決定把這次的待業過程給記錄下來,看這時間我做了些什麼,還有透過哪些方式去找到下一份工作或是謀生手段。

作為一個沒什麼積蓄,又背了一屁股債,還一股勁地北漂到台北謀生的反骨仔,自然是希望這系列文可以不用太長。更希望我寫完這篇,下一篇就可以開始什麼工作日記、創業日記之類看起來找到謀生方法的樣子。

希望啦。

總而言之,就是個叛逆型人格對自己待業生活的紀錄,裏頭有著自己對「待業/就業」的看法、自我成長的觀念,以及可以幫助提升生產力的思維或工具,再佐些厭世的味道。

那麼,就開始吧,我的待(ㄕㄨㄚˇ)業(ㄈㄟˋ)日記。


「工作到底是為了什麼?」

「工作到底是為了什麼?」

「為了錢的話?你又願意為了多少薪水,去做你不喜歡的事情?」

這些問題,我想或多或少都曾出現大家的腦袋裡過吧?

有些人會回答「就是為了賺錢啊,不然你要吃什麼?」有些人則是對於這類的問題總是嗤之以鼻,比起去思考這些對他們而言是「有的沒的的問題」還不如去看股票資訊,或是看哪裡有好的標的可以投資等等。

但對於一個從小就喜歡胡思亂想的傢伙來說,這類的問題比起回答很直接或務實的答案,我還是比較喜歡從本質啦,或是拉到人生的尺度來思考,不為什麼,

就是為的想活得更像自己一些而已。

所以對於這些問題的回答,我更傾向於用另一個問題來回答。

「你在做什麼的時候,你才覺得你真正活著?」

比起被一堆外在的價值觀綁架然後不得不被推著前進,我更在乎我能不能做一些讓我覺得開心、覺得有意義感的事情。

當然,獲取報酬很重要啊,有錢過活很重要啊,將來要生小孩、養家庭、買房買車一堆有的沒的,所以錢很重要啊。

但賺錢跟夢想,或那些讓你產生意義感進而覺得自己活著的事情,真的不能並存嗎?

我從第一份工作開始前我就一直這麼問著自己。


為了離職而做的工作

雖然話說得很滿,不過現實總是殘酷而讓人不得不做些妥協。

為了避免內文與標題不符,還是來說說自己最近這一份工作吧。

在找到這份工作前,我還是個受疫情影響待業在中部鄉下,待到萬分焦慮的待業仔。

後來覺得與其再這樣越發無力,還不如勇敢北漂闖一闖,讓自己多多見見世面,或至少見見老朋友也好,就開始找些北部工作。換句話說,原本的首要目的,就是以留在北部為主,至於工作內容如果能符合期待,那自然是再美好不過。

於是乎,因緣際會下就跑到某間科大裡面,擔任某個計畫的專案助理了。

計畫的內容大致就是推廣大學社會責任,簡單來說就是利用學校的資源來幫助地方發展,或是解決地方問題等等。

聽起來很適合我這種想把工作跟意義感結合在一起的浪漫仔吧?

但從自己學生時期常混系上辦公室,過去工作裡也有跟學校執行計畫相關的經驗來看,這種看似浪漫並符合期待的工作,只要搭配上學校官僚制度跟保守風氣,還有以爭取計畫經費為主要目的的思維,要能真的達到前面說到幫助地方發展,以及解決地方問題的願景,或許並非那麼容易。

早早領悟到這種狀況的自己,在應徵上這份工作的同時,就已經有了「在這裡做到有一個可見的成果,然後找到機會就趕緊閃人」的覺悟,然後給了自己最多一年的時間去達到這樣的目標。

不過,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當你覺得事情應該這樣發展的時候,總能夠遇上一些程咬金,搞得你猝不及防,好比總愛說出驚人之語的大媽同事,或是每日工作事項之一是酸部屬的主管之類的。

總之,在很明確了解自己內心是一刻也不想待在這的時候,也就成了現在我寫這篇文章的原因了。

下回,再來說說最近聽到一句很有趣的話,以及我對它的看法吧。

「工作就像談戀愛,面對到不適合的就勇敢離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Ian Tseng的沙龍
1會員
1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初入社會的這一年半,我深刻體會到,所謂人生意義不是想出來的,而是試、闖、跌出來的。有人說初生之犢不畏虎、年輕還有本錢衝撞,但我的理解是,累積工作經驗是認識自己的途徑之一,剛畢業的我們根本不清楚自己的能耐,也還不確定自己的底線在哪,最有用的價值大概就是新鮮的肝和滿腔熱血了吧(?)。
Thumbnail
初入社會的這一年半,我深刻體會到,所謂人生意義不是想出來的,而是試、闖、跌出來的。有人說初生之犢不畏虎、年輕還有本錢衝撞,但我的理解是,累積工作經驗是認識自己的途徑之一,剛畢業的我們根本不清楚自己的能耐,也還不確定自己的底線在哪,最有用的價值大概就是新鮮的肝和滿腔熱血了吧(?)。
Thumbnail
工作就是工作,就是為了生存,沒有什麼其他太多意義。若你喜歡你的工作,我打從心裡恭喜你,若你不喜歡你的工作,那也無所謂。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工作確實只是為了錢。我逐漸理解。商業的世界和真正的生活可以分開,但卻不可分割。
Thumbnail
工作就是工作,就是為了生存,沒有什麼其他太多意義。若你喜歡你的工作,我打從心裡恭喜你,若你不喜歡你的工作,那也無所謂。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工作確實只是為了錢。我逐漸理解。商業的世界和真正的生活可以分開,但卻不可分割。
Thumbnail
這是我的奔三計畫,奔向30歲的這一年,什麼準備都沒有,練習自由、創造自己願意一生奉獻、認同的意義。
Thumbnail
這是我的奔三計畫,奔向30歲的這一年,什麼準備都沒有,練習自由、創造自己願意一生奉獻、認同的意義。
Thumbnail
開宗明義,工作的目的是賺錢,如果不是為了賺錢,而是追求理想抱負、自我實現、創造社會價值,那叫做興趣。
Thumbnail
開宗明義,工作的目的是賺錢,如果不是為了賺錢,而是追求理想抱負、自我實現、創造社會價值,那叫做興趣。
Thumbnail
攝於  台灣 東海岸。 這次離職,掙扎很多是肯定的,因為離拿到年終也才剩大概兩個半月,很多人會選擇拿到年終獎金再離開,畢竟那是你工作一年來應得的報酬與回饋。不過當然,大部分的企業都是以這個吸引更多人才留住。不過似乎講太多了! 如果把看事情的角度整個拉遠來看,我因為想繼續完成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事:寫
Thumbnail
攝於  台灣 東海岸。 這次離職,掙扎很多是肯定的,因為離拿到年終也才剩大概兩個半月,很多人會選擇拿到年終獎金再離開,畢竟那是你工作一年來應得的報酬與回饋。不過當然,大部分的企業都是以這個吸引更多人才留住。不過似乎講太多了! 如果把看事情的角度整個拉遠來看,我因為想繼續完成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事:寫
Thumbnail
我付出這麼多心力當然是好希望能做自己的事情。 透過與朋友談話間,這句話貫穿白噪音直接將我的心門撞出一個洞。 前幾天與久未連絡的朋友閒談,非常有感目前對於2021轉職,或直接創業這個選項。 「上班也有可能公司倒閉」 「現在這個年代沒什麼是穩定的」 聽起來真的很四面楚歌,卻也處處都是生機。
Thumbnail
我付出這麼多心力當然是好希望能做自己的事情。 透過與朋友談話間,這句話貫穿白噪音直接將我的心門撞出一個洞。 前幾天與久未連絡的朋友閒談,非常有感目前對於2021轉職,或直接創業這個選項。 「上班也有可能公司倒閉」 「現在這個年代沒什麼是穩定的」 聽起來真的很四面楚歌,卻也處處都是生機。
Thumbnail
開始撰寫這個私密的日記時,大概是我到某間公司到職剛滿三個月後!我是一個職場新鮮人,學生時期做過許多份打工的工作,在紅豆餅店洗過一堆鍋碗瓢盆、在咖啡廳裡學拉花和端茶遞水、看客人臉色亦或真心地愉快聊天,也當過幾個月的實習老師,更小的時候曾經在自家幫忙包裝汽車零配件賺點零用錢,經過這一些零零種種的打工..
Thumbnail
開始撰寫這個私密的日記時,大概是我到某間公司到職剛滿三個月後!我是一個職場新鮮人,學生時期做過許多份打工的工作,在紅豆餅店洗過一堆鍋碗瓢盆、在咖啡廳裡學拉花和端茶遞水、看客人臉色亦或真心地愉快聊天,也當過幾個月的實習老師,更小的時候曾經在自家幫忙包裝汽車零配件賺點零用錢,經過這一些零零種種的打工..
Thumbnail
前言: 在面臨從學生→社會新鮮人身分的轉換之際,遭遇了眾多的迷茫與困惑。這系列的文章一方面是記錄自己求職的過程,讓自己能逐漸明瞭那些迷茫背後的問題是甚麼,應該如何試著去解決,而不是困在情緒地獄裡,沉溺於日復一日的自我懷疑中。另一方也是想透過文字記錄生活,讓生命的獨特經歷,能以記憶以外的方式保存下來。
Thumbnail
前言: 在面臨從學生→社會新鮮人身分的轉換之際,遭遇了眾多的迷茫與困惑。這系列的文章一方面是記錄自己求職的過程,讓自己能逐漸明瞭那些迷茫背後的問題是甚麼,應該如何試著去解決,而不是困在情緒地獄裡,沉溺於日復一日的自我懷疑中。另一方也是想透過文字記錄生活,讓生命的獨特經歷,能以記憶以外的方式保存下來。
Thumbnail
隨著幾個待在辦公室的老公司行號工作之後 、隨著開始自由接案之後;開始反思了個人品牌自媒體的可能性, 如果可以遠距工作,在家 、戶外 不限制於地域,相對彈性自由。 但挑戰也很大,溝通成本高,在經歷好多次失敗之後 發覺這些失敗的經驗都只是與社會的溝通成本。
Thumbnail
隨著幾個待在辦公室的老公司行號工作之後 、隨著開始自由接案之後;開始反思了個人品牌自媒體的可能性, 如果可以遠距工作,在家 、戶外 不限制於地域,相對彈性自由。 但挑戰也很大,溝通成本高,在經歷好多次失敗之後 發覺這些失敗的經驗都只是與社會的溝通成本。
Thumbnail
工作裡應該有很多複雜的東西吧,舉凡:金錢、權力、名望、成就感、意義、價值等,人之所以這麼汲汲營營,所要追求的,有時候或許早已不是原來的那個初衷。如果此刻靜下心來,問問自己的努力究竟為了什麼呢?或許可以明白一二,當然,每個人答案都不同,也沒有所謂的好壞對錯,只是那個階段的選擇而已。
Thumbnail
工作裡應該有很多複雜的東西吧,舉凡:金錢、權力、名望、成就感、意義、價值等,人之所以這麼汲汲營營,所要追求的,有時候或許早已不是原來的那個初衷。如果此刻靜下心來,問問自己的努力究竟為了什麼呢?或許可以明白一二,當然,每個人答案都不同,也沒有所謂的好壞對錯,只是那個階段的選擇而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