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八大的歧視和汙名如何破除?
方格精選

對八大的歧視和汙名如何破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為了宣傳新書《我拿青春換明天:八大行業職場說明書,慾海求生的人物群像》跑通告,回答各方相同與不同的提問時,有一個問題令我玩味再三:「你一個高學歷的女生去採訪八大人寫故事,你老公有沒有說什麼?

這個問題可以一句話結束:「我選的男人當然支持我。」

其實我想講更多,先撇開足以讓鄉民戰上三天三夜的高學歷該如何定義,先談談會會拋出這類型問句的人的樣本--男女皆有,以保守派、中年以上居多,而在中老年異性戀生理男的樣本中,還有一個奇妙的特色,他們很擔心別人認為自己不懂八大。

中老年異直男與我聊八大話題的起手式,常常是「我做這行當到這個位子噢(潛台詞:我很了不起、很有社經地位),常常有人約我去玩,我其實沒有很喜歡去那種地方啦,但我就需要應酬嘛!八大的這個和那個我看很多了巴拉巴拉」,說起自己輾酒店的事蹟都一副玩遍宇宙的架勢,基本上我不會在他們話當年時吐槽,不管那些酒國見聞錄是真是假,去甘苦人的職場灑幣玩樂是一種凸顯自己高大上的方式

為什麼男人愛上酒店?小姐的高端交際手腕!?(feat. 陶曉嫚)|半夜不睡覺 ep.19

感謝專屬女孩的聊性影音 #半夜不睡覺,主持人菜浿梨子這不Joe來了嗎

歧視與框架讓人不知道自己錯過了什麼

回顧發話者的脈絡,也顯示性別原來是核心問題,一般人跟八大人聊天就怪怪的,生理女是更不適宜,應該迴避為上策,但平平都是人,為什麼不能交流呢?難道雙方交流會讓我變得怎麼樣嗎?

照理來說,跟誰聊天是不會也不應「變得怎樣」的,例如我跑國會新聞時跟時任立法院長的王金平聊政治,並沒有讓我變成立法院長。

更深一層是,生理女要採訪怎樣的題材,原來是要通過伴侶--尤其是丈夫的核准。

換個面向,既然前面舉例王金平,那就繼續讓他老人家耳朵癢癢的,當大家知道我曾採訪過王金平,可從來沒人問「你老公同意嗎」,大家好奇的是王院長是否和媒體報導的、外界傳說的、某某大人物透露的一樣?或是不一樣?有沒有給我含金量十足的資訊?有沒有跟他多聊一點,再多聊一點?

我在回答時總是想,採訪是職責,跑國會沒跟時任院長的王金平講過話那怎麼行?既然採訪是一種理解的方式,為什麼老公該「管」我或阻止我呢?而且這種「管」只發生在做八大行業的田野調查與採訪時?

既然是我選定的題目,就要好好執行,貼標籤、汙名化並不能幫助我理解在八大行業討生活的人們

奇怪耶,喵。

奇怪耶,喵。

承認汙名與歧視的存在

坦誠面對,稱讚對這個課題回應得好的人與事

只能說,社會上手執麥克風的人會提出「老公對你寫八大題材有什麼意見」這問題,顯示和八大行業有關的人事物,在許多人心中真的有很深很深的污名。

對於比自己社會位階高的達官顯貴,則是換一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彷彿蹭到就光榮,在政壇一官還有一官大,記者跟在達官顯要身邊跑新聞、或多或少會得到不同一般的禮遇,但那些禮遇是衝著記者這個職務、筆下有媒體公器而來,不是因為你這個「人」,但不少人仍因為職務上的禮遇暈頭轉向。

我的男人沒讓我感到這些問題是問題,他真是又棒又香,社會溝通從稱讚自己的男人做起,科科。

至於開場的問題還有追加:「那你的朋友怎麼想?」

發話者的邏輯是,你的配偶可能基於如此這般理由管不住你,那你有考慮過所謂的「社會觀感」嗎?一個人的社會網路要考慮的人太多,除了親密關係,還有爸媽兄弟姊妹公婆親戚朋友同事鄰居等等等。

在讀者有太多閱讀選擇的現代,我必須去爭取大家的眼球,自己做的專題自己推,唯恐沒有轟炸過上述所有親友幾輪,而且感謝同溫層,讓我可以底氣十足地回:「朋友們都很高興,覺得我寫了這本書後,讓他們正經和奇怪的知識都增加了。」

一位媒體前輩說,他在中部大酒店三足鼎立的時代跑線,各種有名目的場所當然都玩過幾遍,同掛跑新聞玩耍的同業中,有人的興趣是去分辨街上的男女「誰是做八大的」,從穿著打扮妝容走路姿勢方方面面判斷,但最後那個人的「八大感應天線」完全失準,放眼望去每個路人都像是做八大的,每個人也都不像。

當刻板印象的螺絲鎖死了,成見會讓人錯過許多值得深究的事物,卻依舊覺得自己是最正確、最棒的。


avatar-img
陶曉嫚創作閱讀聊天室
1.7K會員
157內容數
關注社會階級、金錢與權力,分享相關文學、社會科學的閱讀及訪談經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涼圓小姐現在在做什麼呢?」不少看了《我拿青春換明天:八大行業職場說明書,慾海求生的人物群像》的朋友問。 涼圓是前男士按摩師,引領我進入八大行業田野調查領域的第一位受訪者,貴去她舊曆年從不休黨,今年她的人生有了重大轉變--
我採訪到的八大人因為不同理由缺錢入行, 再因為「想像不出更好的未來」留下,其實匱乏感是不分階級的,一位富過三代、身家幾百億、位居台灣社會頂層的大老闆曾告訴我,他小時候總是看到父母為錢與投資爭吵......
茶姐服務的主力在科學園區,排班的人看到同事有假放,自己沒假放,這種相對剝奪感往往讓客人一從工作轉移出來,便下半身癢得受不了;或是客人放了假,卻沒有其他人共度,在套房中一個人吃Uber Eat或Food Panda,一時間悲從中來,於是需要另一具真實的肉體抵禦東北季風。
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我得知受訪者去世了,他為我提供了不少《我拿青春換明天:八大行業職場說明書,慾海求生的人物群像》的寫作素材,以下是關於他的小記。
在八大,當誰都不明說怎麼面對工作時遇到的疑難雜症,身處其中要怎麼辦?許多八大人是自行摸索、一路摸爬打滾走過來,重點是沒有公開的資訊是什麼?「沒說的事情」要怎麼應對?
「為什麼你遇到的八大人願意跟你講這麼多秘密?」 我並不會「相信我忍術」或是「相信我之呼吸:給我自白」這種特異功能,硬要說有什麼訣竅,那大概是用放開框架的態度去傾聽與追問。
「涼圓小姐現在在做什麼呢?」不少看了《我拿青春換明天:八大行業職場說明書,慾海求生的人物群像》的朋友問。 涼圓是前男士按摩師,引領我進入八大行業田野調查領域的第一位受訪者,貴去她舊曆年從不休黨,今年她的人生有了重大轉變--
我採訪到的八大人因為不同理由缺錢入行, 再因為「想像不出更好的未來」留下,其實匱乏感是不分階級的,一位富過三代、身家幾百億、位居台灣社會頂層的大老闆曾告訴我,他小時候總是看到父母為錢與投資爭吵......
茶姐服務的主力在科學園區,排班的人看到同事有假放,自己沒假放,這種相對剝奪感往往讓客人一從工作轉移出來,便下半身癢得受不了;或是客人放了假,卻沒有其他人共度,在套房中一個人吃Uber Eat或Food Panda,一時間悲從中來,於是需要另一具真實的肉體抵禦東北季風。
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我得知受訪者去世了,他為我提供了不少《我拿青春換明天:八大行業職場說明書,慾海求生的人物群像》的寫作素材,以下是關於他的小記。
在八大,當誰都不明說怎麼面對工作時遇到的疑難雜症,身處其中要怎麼辦?許多八大人是自行摸索、一路摸爬打滾走過來,重點是沒有公開的資訊是什麼?「沒說的事情」要怎麼應對?
「為什麼你遇到的八大人願意跟你講這麼多秘密?」 我並不會「相信我忍術」或是「相信我之呼吸:給我自白」這種特異功能,硬要說有什麼訣竅,那大概是用放開框架的態度去傾聽與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