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2|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湯匙:選擇概論

對於湯匙與食物之間的連結,我似乎比一般人還要強烈。
甜點最搭鐵湯匙,布丁的湯匙要是更精緻就更好了!
甜點最搭鐵湯匙,布丁的湯匙要是更精緻就更好了!
吃豆花,要用鐵的平湯匙;吃剉冰,要用鐵的圓湯匙。 喝雞湯、喝銀耳,要用瓷的調羹;吃飯要用橢圓湯匙。 至於餐廳裡的木湯匙,則完全不應該存在! 每次在餐廳的餐具籃前找不到心目中的好湯匙,不免邊吃邊嘀咕一番。
這麼龜毛的自己,是在離家以前從來不知道的,因為家裡的餐具區總是擺滿各種材質與形狀的餐具,可以自己依照菜色決定(甚至還能搭配顏色),只有出門的時後才會被朋友嫌「哎呀,你也太講究~」。

湯匙形狀影響口感與內容物
首先,選擇湯匙形狀的方法,我通常會以要不要放進嘴巴裡來決定,小時候的我很喜歡含湯匙(可能出生沒有含金湯匙吧就有種空虛感),所以深知不同形狀的口感差異(?) 結論:平湯匙適合喝湯,橢圓湯匙最適合入口,那種像半球體的湯勺看起來可以裝很多,但事實上用起來會到處滴、非常難用。

最喜歡用鐵湯匙
圖自中國時報李忠一攝
無論在家或是餐廳,我通常喜歡選鐵湯匙來用,由於鐵湯匙較薄,可以貼著碗面舀湯挖飯特別乾淨,而且在需要切斷食物時也可以很俐落,例如吃豆花的時候就比較不會被挖的碎碎的,可以乾淨的一塊一口。
此外,鐵湯匙較輕,使用起來聲音比較小!

瓷製品特別有氣氛
圖自iFresh愛上新鮮網站
吃桌菜用的餐具就多半為瓷製品了,因此使用瓷的湯匙特別讓我聯想到豐盛的菜餚、正式的聚餐,這些時刻常有的羹類、雞湯與甜湯(銀耳露、芝麻糊),就是必要選擇瓷湯匙啦!
缺點是瓷湯匙很難吃乾淨,總是有些油水會黏在上面,因此在拿取的時候易把液體沾到其他地方,碰撞的聲音也比較清楚~

外帶的塑膠湯匙也有差
圖自正當冰部落格
最常見的外帶湯匙是白色平底的那種,小時候曾經被刮過嘴,因此後來都只敢輕輕地抵著吸湯,不敢整隻含嘴巴。此外,相同形狀也有透明、或不同色的,無論是哪種,塑膠匙就是有個膠味,使用時我特別堅持不能泡在湯裡頭。 最不能接受的是有一種白色圓形長柄的塑膠匙,那是拿來吃剉冰的,不可以喝湯!

木製湯匙難保養,自己喜歡自己用
圖自MUJI 無印良品生活研究所臉書
有的餐廳為了營造「文青感」,會特別選用木頭餐具,無論是什麼形狀,我都不能接受,因為他是最難洗乾淨的材質。陰乾的木頭就如同陰天晾曬的衣服,有種悶濕味,融在入口的食物裡,令人難受。
有別於鐵或是瓷,木或竹製品皆無法烘乾(可以啦,就漆會掉很快,啊掉了漆的木製品不就變成免洗筷嗎?免洗筷重複適用就是這種感覺吧),真心建議喜歡這種餐具材質的人人們,可以在家裡自己擁有一套,出門就別用了吧~

寫了好餓。 其實餐具配成套真的特別容易讓人有食慾,下次用餐前也花點時間選出自己喜歡的「工具」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