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1|閱讀時間 ‧ 約 1 分鐘

音樂治療之我想: 個體在活動上所表現的狀況不一定是真的結果

個體在活動上所表現的狀況不一定是真的結果,例如: 個體過程中的行為表現與情緒,或無法順利表達,問題有可能是
  1. 是記不住還是不想記⁉️
  2. 是記憶長度問題或本身動機⁉️
  3. 是不喜歡或不會⁉️
  4. 是動機還是聽覺接受問題⁉️
或還有其他可能性呢?像是: 為了瞭解存在的問題,自己會用不同方式評測與比較,以找出問題方向。
#圖片擺放在旋律鐘前的圖卡即是個例子,比較
1. 單一旋律鐘 2. 單一顏色圖卡 3. 單一動物 4. 單一交通工具
3與4是個體喜歡的物體
5. 旋律鐘前擺放動物 6. 旋律鐘前擺放交通工具 7. 旋律鐘前擺放交通工具
不管是特殊需求者或有學習困難者,總被誤會不乖、不專心或故意等,我們都需要多用不同角度思考、我們認為的答案就是答案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音樂治療師把音樂運用在目標活動中,協助服務對象,但並不代表音樂治療是聽音樂,抑或是能和聆聽音樂畫上等號。音樂治療對特殊需求兒童的主要功能在於非音樂能力的改善、提升、維持與成長,而非音樂能力是指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能力。因此,音樂治療是由音樂治療師用音樂與樂器活動評估服務對象,蒐集資料,範圍包含動作、認知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