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就是沒有理由的喜歡聽這樣的歌曲。
有時就是沒有理由的喜愛聽這樣的歌聲。
有時就是毫無理由的只想聆聽這樣唱腔。
有時就是毫無理由的想聽這樣權勢唱法。
有時就是不知道為什麼這歌曲觸動自己。
有時就是不知道為什麼這首歌出現面前。
有時就是無從得知突然映入眼簾的這歌。
有時就是無從得知為什麼就是這歌對味。
有時從音樂中重新釐清自己的混亂思緒。
有時從歌詞中重新思考混亂情緒的起因。
有時從歌詞意義中尋找心中不確定答案。
有時從歌曲創作者的歷程反思繁雜問題。
有時從歌曲影片中重新思考歌詞的意義。
有時從歌唱音色中重新審視自己的反應。
有時從創作背景中重新學習前行的堅持。
有時從創作歷程中重新學習默觀與臨在。
之前在電視聽到蕭敬騰唱時 , 只覺得旋律好特別 , 倒也沒有特別去瞭解這首歌 。 這次找資料過程中知道原來蕭敬騰的猴籠原曲是Dance Monkey 。
第一次聽到蕭敬騰唱的時候,
第一次看到猴籠影片中表演,
第一次看到影片中的表演者,
第一次看到表演者隨歌舞動,
我就很喜歡聆聽這一首歌曲。
我想,我這一陣子應該會持續反覆播放Dance Monkey,而且我已經按下關注與收藏。很難想像用這樣的唱腔與詮釋方式來表現這首歌,再來看蕭敬騰這首猴籠,編曲、編舞,及唱歌跳舞的臉部表情與動作,突然覺得更為貼切。好像不是這樣的舞蹈,如果不是這表情,似乎就不能真的傳達從原曲翻唱的歌曲內的精隨與意義傳達。
我覺得好多首歌曲都很棒, 也很有創作者本身的獨特性, 歌曲談論的議題也很貼近社會議題,像是「BAD CHILD」可以放在親子議題,聽聽孩子的角度;「THE KIDS AND COMING」是關於投票的新世代來臨,聽聽他們的心聲。
關於Tones and I
剛剛搜尋一下相關訊息,關於她的資料並不多,但我想並不會為她的創作減分。我喜歡她對「夢想」兩字說的這一段話:
對我來說,『夢想』是指讓人快樂、感覺驕傲 ,讓人一天一天變得更好的事情。這不代表是一定要完成什麼事,因為人生不可能完成每一件事,更不可能一帆風順。」
「並不是說『我終於完成這件事,所以我開心了』因為人不可能永遠都會開心。對我而言夢想更像是一件小事,但讓我一直想前進,或是為此感到驕傲。」她也坦言,這樣的目標可能是永無止盡的,例如過去她只是喜歡現場演出,但後來喜歡上創作和做音樂,「當熱愛自己所做的事,就越有越來越多的目標,在這過程中,會一直感到快樂。」
TONE AND I 對「做自己」的定義:
#參考文章
- Tones And I 介紹,街頭藝人半年翻身打敗 Ed 和 Post Malone,Dance Monkey 紅遍全球
- 獨家專訪/從睡卡車到買1.5億豪宅!Tones And I爆「得獎」秘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