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3|閱讀時間 ‧ 約 12 分鐘

《慢慢致富》告別金錢焦慮,77天打造財務幸福循環

錢的確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在日常生活中一切都離不開錢,在現今社會,每個人都需要會賺錢也需要會理財,合理安排我們的收入與存款是一門大學問。
但是在面對現在愈來愈多且琳瑯滿目的理財方式和產品,有存股、有當沖、有長期投資、有短線操作、有看盤、有看財報,還有人選擇買基金、有人投資ETF、有人資產配置、有人選擇資金重壓自己看好的市場,在這各式各樣的選擇之下,相信大多數人都曾感到迷茫不已,生怕自己錯過了絕佳的理財機會。最後選擇了一種最衝動,最會讓自己後悔的投資方式,也就是「快速致富」,而不是「慢慢致富」。
人類總是無法安靜下來:我們永遠在焦慮,永遠不知足,永遠向前衝。
大多數剛接觸投資的新手都缺乏理財相關知識,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判斷力,看到別人買什麼就買什麼,聽信明牌,最後搞得血本無歸;也有人在理財時懷抱著錯誤的心態,想著要零成本創業,高槓桿投資,或者用最低成本創造最大的效益,一夜致富,最後不僅沒賺到錢還白白浪費了青春歲月;還有的在理財時沒有設立明確的目標,好不容易有了一點積蓄可以理財,卻又不知不覺地花掉了...。
人們總是追求高報酬,希望實現快速致富,而真正可持續的富足來自財富的持續慢慢積累;成功的理財要求我們「量入為出、量力而行、開源節流」,這與人們希望「隨心所欲、揮灑自如、紙醉金迷」 的生活狀態相違背;財富保值與增值的基本原則就是「資產配置、分散投資、買下市場」,可是人們追求的卻是「孤注一擲、集中火力、戰勝莊家」
我們相信努力工作就是成功的關鍵,這種心態反而會導致我們在股票市場上求勝心切而過度交易,投入過多的資本在單一公司的股票上,造成過度承擔風險。還有我們習以為常認為凡事都要有固定的模式,像是大自然的季節變化與世界的物理規則,這會讓我們自以為可以預知金融世界的動態,但事實上市場的變動為非理性且毫無規律可言。還有我們很討厭失敗,這種損失趨避(Loss Aversion)的心態會讓我們對股票投資望之卻步,雖然這樣做可以規避短期損失,但同樣也會阻斷我們獲得長期複利所產生的巨額財富,背後的代價反而更加巨大。

成功理財真的有這麼難嗎?

很多人都會在某個時間點產生金錢焦慮,不清楚、怕被騙、擔心報酬不理想又擔心血本無歸,可是真的要好好立志學習理財的時候,又不知道該從什麼地方開始學習。
《慢慢致富》的作者理解了大多數人的困惑,也理解很多人不能接受複雜的理論與公式,所以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把理財關鍵的基礎知識,分成77個很簡短的小章節,希望讀者用這本書作為工具,來開始一步步地建立投資理財的正確理念,跟隨77個小章節然後做個77天的修煉,每天都吸收一點點的理財小知識,逐步建立起正確的投資理財理念,學會使用一些簡單的有效工具。
在這77天當中,作者會從三大層面幫助我們告別財務焦慮:第一,明確自己的理財觀念;第二,學會基礎但關鍵的高效率理財知識;第三,提供簡單易行的實際操作方法,也就是「指數投資搭配資產配置」,這也是清流君本人最提倡的財富累積方式,相關超詳細的影片教學,連結點此進入
書中作者不是以一個專家的身份侃侃而談,他更像是每位讀者的靠譜理財顧問。
這位理財顧問名叫喬納森.克雷蒙(Jonathan Clements),於劍橋大學畢業,曾在《華爾街日報》供職20多年,有6年花旗集團工作經驗,時任花旗個人財富管理財務教育總監。同時,他也是HumbleDollar.com網站的創始人、美國最大獨立財務諮詢機構之一Creative Planning的顧問委員會和投資委員會成員。
他彷彿有一種幫助他人獲得財務自由的使命感。
當然也有人會擔心作者的美國經驗,應用於台灣會不會水土不服。不過我想書中最珍貴的是作者欲傳達的理性投資價值觀。尤其是每一篇小短文後面的金句,總是有種讓人醍醐灌頂的感覺。

慢慢致富真的很難嗎?

以前我曾在網路上看到一個非常熱門的討論話題:「30歲的人應該有多少存款?」,雖然我還沒有到30歲,但我還是滿好奇地看了看網友們的紛紛議論,但基本上許多都是那種存款所剩無幾的人。有些是剛畢業沒過幾年,工資並不高但消費卻很高,也沒賺什麼錢。然後一結婚就背上了沉重的車貸、房貸,有時還需要靠父母接濟的啃老族。現在的社會到底怎麼了?怎麼大家都存不到錢呢?
想要幸福的生活,錢卻是最基本的保障。回想小時候家庭和學校,從小對於理財教育並不是很重視,甚至還有點忌諱:「錢不是小孩子該操心的事,好好把書唸好就行了!」,因而造成大多數人在畢業工作後,對金錢都有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的焦慮。
人的內心渴望的是隨心所欲、揮灑自如、紙醉金迷;然而理財這件事情,卻要求我們量入為出、量力而行、開源節流;我們內心追求的是高報酬、一夕致富,然而真正的財富積累是需要時間的沉澱以及持續慢速的積累。
所以真正成功的投資理財所提倡的原則和我們內心所渴望的是背道而馳的。由此可見,理財本就是一種違背人性的活動,想要做好這件事情,必須能夠了解人性的弱點,並且付出實踐,克服這些弱點。
買買買是很多現代人的常態,因為購物能夠刺激我們神經連結,帶來快感。然而今朝的快樂,往往卻是明日的痛苦。我們今天把錢花掉了,就不可能把它留給明天。買了一件商品,就沒有辦法用這筆錢買其他東西了。經濟學把這種現象稱作機會成本。像是我們花錢買了一個名牌包包的同時,這些錢就無法用來報名實用的課程,精進自我。
行為經濟學裡有一個觀點:人們面對同樣的問題,當下一點點的快樂會遠超以後延遲享樂所帶來的快感。像是人們更樂意選擇當天就能獲得的些許報酬,而放棄一年後才能得到豐厚的回報,哪怕在一年後確確實實能帶來更高的回報。像是減肥就是如此,人們傾向享受眼前的美味大餐,放棄將來更健康的身體以及更良好的體態。
消費也是如此,當下的消費能帶來更爽快的快樂。哪怕延遲消費,能購買的東西更多。人們還是傾向於選擇當下消費,今朝有酒今朝醉。其實人生各方面都是如此,因此當我們面臨衝動消費的考驗時,我們需要按下暫停鍵,等上24小時讓腦袋冷靜一下,看看這項消費決定是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

享樂適應

相比以前的生活環境來說,隨著財富累積與收入變多,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變好了,但是人們的幸福感並沒有增加,這是為什麼呢?
當環境的改變給人們帶來快樂時,人們通常會很快習慣環境的改變,恢復到以前快樂的程度,這種現像被稱為「享樂適應」
比如,年輕的時候,憧憬著未來有一輛屬於自己的車,該有多爽啊!但是當自己有能力擁有屬於自身的車時,幸福情緒之洋溢僅止於在買車的前幾日。隨後這種幸福感也就隨著日子的流逝而煙消雲散了。物質生活創造的幸福感能維持的時間,會遠低於心靈富足與剎那記憶間所建立的永恆。
為什麼人們的幸福感並沒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升呢?
因為享樂適應,消費的升級就是敗家的升級。剛畢業時,一頓麥當勞和肯德基就能帶來極大的幸福和滿足感;畢業10年後,五星級飯店裡的海鮮大餐和頂級和牛也就只能用來塞塞牙縫罷了。
對於物質追求的不斷升級:小房子要換大房子;普通轎車要換成頂級跑車;就連生活中的白開水也要換成進口的純淨水……,隨之而來的改變就是我們的消費不斷升級。我們不斷適應新的環境,愈來愈好的物質條件給我們帶來的幸福感卻是在減少的。所以為了維持同等的幸福感,我們會去追求愈來愈高貴的生活體驗,隨之而來的是消費水平的不斷攀升。
正因如此,讓很多收入不菲的白領階層成為「新窮人」。他們和傳統意義的窮人並不同,他們有能力賺很多的錢。他們的收入並不少,但他們的消費也不低,以至於他們根本就存不到錢。要擺脫這種困境要學會對抗「享樂適應症」。

經過研究調查發現,財務成功的人士,都具有以下的特點:

💧超強的自控能力,能夠控制衝動性消費
他們能夠做到勤儉節約;將債務負擔控制在最低限度;還會購買適當的保險防範重大的財務風險(保大不保小、投資與保險分離、不保終身和還本);並且能為失業未雨綢繆;盡量降低投資成本。他們清楚:「大富大貴是日積月累的結果,不可能一蹴可幾。」

💧較低的生活費用,提倡極簡的生活方式
財務成功的人士能夠釐清自己的生活開支。我們的生活開支基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固定的生活開支,比如:房貸、車貸、水電費、網費、電話費、食品雜物類、衣服、保險等,這些是生活中的必要開支;另一類是非固定性的支出費用,比如酒店聚餐、娛樂休閒、旅遊度假等費用。財務成功的人士總能很好地降低自己固定開支的費用,並且合理控制非固定的支出費用。

💧對財務壓力感到厭惡
另外在經濟學中有個概念叫做消費平滑(Consumption Smoothing),指的是在某段給定時間內,個人的消費不是由當期收入決定的,而是由一生的勞動收入和初始財富決定的。
信用卡、貸款之類的負債行為,可以讓我們在沒有支付能力的情況下,提前消費,滿足我們的消費慾望。可是「寅吃卯糧」當債務遠遠大於你的收入時,將會引起巨大的壓力,陷入焦慮恐慌,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健康。

💧財務成功人士給我們的建議是:
按時繳納賬單。
不要讓每張信用卡的月消費總額超過每張信用卡額度的10%。
記得設定每月自動繳款。
為所有的財務目標設置自動儲蓄和定期投入。

💧自我反思:
釐清自己的財務狀況、資產負債情況、成功的投資行為、失敗的投資行為、短期理財目標,長期理財目標。財務成功的人士會對這些情況進行及時的反思。
自我反思是一個很好的習慣。我們可以列出自己的:
財務煩惱清單,像是沒有學習理財和存不到錢。
最明智的3項理財措施,像是訂閱清流君的頻道。
最錯誤的3項理財措施,像是不訂閱清流君的頻道。

💧愛未來的自己:
人生不僅只有專注在眼前,未來和遠方也同等重要。人生中的幾件大事除了買房、子女教育,最重要的莫過於退休生活了。辛辛苦苦奮鬥了一輩子,我們都希望有一個幸福的晚年。不過幸福的晚年必然需要大額的財富累積所支撐。一筆豐厚的退休資金當然必不可少,在年輕時愈早提前規畫退休生活,就愈能在晚年過得衣食無虞、安享天年。

總結

現今實體書店的架上充滿著各式各樣的賺錢和投資發財書,大多是標榜可以讓人快速致富的理財書籍,讓人光看書名就立馬臉紅和心跳加速,同時這些書愈看也就愈讓自己口袋空空和阮囊羞澀。《慢慢致富》這本書雖然不能讓你一夕致富,但它卻可以讓你知道,「生活富足」安定遠比「生活富裕」重要得多。
足夠的金錢可以讓人富裕,適量的金錢加上精神上的豐富以及心態上的淡定,這三者合併就能夠讓人感受到富足,包括了能夠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精神上的充實以及心靈上的平和,達到這三者就是一種富足的狀態。
理念上富裕和富足是不同的,富裕通常是指你擁有了足夠的物質生活,當然是富裕的背後是金錢所提供的,沒有金錢是不可能有充足的物質生活;然而富足則遠遠超越了金錢所能夠提供的這種富裕狀態,它包括我們生活上的食衣住行等基本需求得到滿足,另外還包括精神上的需求得到滿足,並且達到心靈上的充實,以及心態上平和與淡定。
書中有兩句話我非常喜歡。
能讓你感到幸福的,不是面積更大的房子、新買的家具,而是和你生活在一起的人。
如果你白天做自己喜歡的事,晚上和你所愛的人共度良宵,那麼你的生活是富足的 哪怕你並不富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