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史奈德的版圖,《查克史奈德之正義聯盟》清楚地呈現史奈德對超人有不同的安排。電影順理成章地接回《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2016)的線索:布魯斯.韋恩再三陷入夢靨,史奈德透過補拍橋段讓蝙蝠俠預示超人墮入黑暗的未來。當蝙蝠俠一而再、再而三地看到這些徵兆(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環節是,在史奈德的剪輯版本,布魯斯.韋恩對復活的超人更徹底地打開心防,這也可能是一種反差,帶來對未來不安的預示),觀眾或許可以部份原諒我們在《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只看到半部電影的納悶感,因為這些橋段在這裡被有意義地重新整理往一個整體的方向接近:史奈德對力量雙面性的著迷。
到頭來,我不覺得自己特別期待史奈德可以在 DC 的漫畫世界把想像盡數實現。離開 DC,在其他地方拍電影的他也是值得期待的,好比最近將在 Netflix 發行的《活屍大軍》(Army of the Dead)等等。畢竟,不論是要怪在出品方、怪在有限的資源、怪在沒有餘裕實現願景,長達四小時的《查克史奈德之正義聯盟》都有些古怪之處,結尾最後一段補拍的夢魘可能讓期待傳奇人物交手的觀眾興奮,放在整體故事架構中卻顯得突兀。故事中段亦有不少枝節可以減去、角色之間仍然有神秘的冷笑話與幽默感⋯⋯以上僅只是主觀意見,但可能本來也就難有客觀的定論。
當然、當然,我們最後會回到一個熱情粉絲為之辯護的主張:這部電影只有一次機會可以把這些畫面呈現給觀眾、這部電影的導演心裡有豐富願景想要訴說、這部電影碰到一堆亂七八糟的外力阻礙以致它無法以最好的面貌問世⋯⋯等等。然而,這些問題會被另一個問題總結:「又有哪部電影不是呢?」我依然期待史奈德的下一部電影,不管他會拿到機會再拍一部、拍更多部 DC 的超級英雄改編電影,或是他會著手其他計畫,但《正義聯盟》的成敗,最後可能還是得畫下一條「最多就是如此」的終點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