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錢能活得像人」,以及,我們心目中定義的「人生」是如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西雅圖秋天的楓葉

西雅圖秋天的楓葉

其實這篇是寫於2020/4/29的舊文,當時人還在邁阿密,而COVID-19疫情正在美國失控,每天都有十幾萬確診案例,除了最必要的外出採買,哪裡也不敢去。

但即便時至今日,我已經回到台灣,除了戴口罩以外,幾乎是完全遠離了疫情的陰影。但此刻回頭看一年前寫下的文字,還是很有感觸。

究竟,我們想要怎樣的生活?努力工作的背後,得到的是更好的生活,還是更不自在的人生?

=============================================================

本來今天是打算分享一則瑞德西韋的新聞,跟討論一下當年西班牙流感二次爆發事件。不過臨時看到一篇很有趣的文章,因此臨時決定更換,文章標題是“多少錢能在美國過得像個人?”

https://ivanwang.tw/decent-living-in-the-us/

(轉自科技人 – Ivan的Medium)

會想要創這個Fan Page的初衷,是到美國後的第一個Culture shock(文化衝擊):美國人(至少我在的城市)非常take care 你的culture shock這件事。後來求學過程中,除了自己在同學間及生活過程一直在適應文化衝擊以外,連續修的幾門偏商的課程,也都非常強調文化差異。


這跟我在亞洲工作及求學的體驗非常不同:亞洲強調的是要個體融入群體,俗話說的“入境隨俗”,但美國會告訴你文化先天存在差異,並且差異會造成溝通及team work上的一些困難,所以要導入哪些方法或工具去克服文化差異。


因為這個原因,因此建立這個fan page,希望對於海外求學,工作及生活有興趣或好奇的人,能透過這個小小的資訊節點(Nod),對於海外各城市與台灣的文化差異多一些認識。


回到文章本身,我覺得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有趣且實際的問題,而且地點可以任意的切換:“多少錢能在_______過得像個人?”,括號可以修改成上海,東京,德里,布宜諾斯艾利斯或地球上的任何一個地方。


這個問題首先用“美國”第一直覺會讓人覺得不太精確,因為在紐約跟在蒙大拿州的Butte生活,要活得像人的基本開銷可能可以差到3倍;但細究文章的脈絡,除了作者很明確的提出食衣住行幾個方面以外,從結尾可以看出作者最終是想要對職涯打算轉換的讀者,就 收入/開銷 比給一些建議,並在最後提到了無法量化的點也必須考量進去。


而我想要說的是:如果文化差異是你可以克服的點,那其實收入的問題不是那麼難解決。換句話說,想要在______活得像人,不高於50%也許取決於收入,但另外50%很可能取決於文化適應及認同。


以我在北京工作時為例,上班的大樓是在類似101等級,樓下商場是Tesla展示間,薪水扣除房租後還可以在北京過得非常滋潤,一年出國玩個2~3趟不是問題(實際上我好像一年出國了4次,只有一次亞洲,另外3次都是亞洲以外的地區)。


我對我的工作也非常投入,因為身處私募基金buy side,基本上就是評估案件值不值得投資,而不需要看客戶臉色;反過來說因為手握重資,被各路莫名其妙人士巴結討好也所在多有。


但回到主題:這樣優渥的生活是否活得像人?

想要散步,畏於路邊的髒亂及狂野的交通;想要運動,窗外是灰壓壓的霧霾。可以吃得到一盎司要價上千人民幣的頂級和牛,但想喝一口純淨的山泉水卻不可得。偶爾興起想去哪走走,還沒出四環就已經塞在車陣中覺得氣力放盡了。


這樣真的有比較像人嗎?


其實絕對不是說北京不好。當時北京的朋友現在很多都還留在那,甚至也都安家立業了。資深一點的在2018以前領到的薪資就算不換算幣值比台灣還高的也所在多有。這樣的客觀條件,別說活得像“人”,有時候我都覺得自己蠻像封建時期的貴族了 ---- 只要拿出支付寶,食衣住行都有人搞定。


還是回到最一開始提的:文化差異。

說得更“文青”一點,文化認同代表的是你的靈魂能不能在那個城市找到棲身之處。


我在華盛頓州的高山湖畔吃自己動手做的三明治。

我在西雅圖市區的公園草地上安然入睡。

我在邁阿密的綿密沙灘赤腳閒晃。


每個人的生命追求不同,在考慮生涯轉換之情,把文化差異也考慮進去吧!

也許你會發現,自己活得最像“人”的那段時期,其實與收入或開銷無關,

而是能不能在晚餐後,安心的在街上散步;又或是在週末,可以肆意接觸藍天綠地。

心安定處,即是身安在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國際之男 - Man Lives in Offshore的沙龍
67會員
7內容數
第一篇,我先來介紹一下「什麼是國際銀行家」 第二篇,我會盡量詳盡的介紹國際銀行業務實際上是怎麼運作的;而很抱歉,這一篇的主文將會是付費內容 第三篇,則是給有志成為國際銀行家的年輕朋友們一個方向,亦即如何準備可以有更大的機會,加入這個「有趣
2021/06/15
我人生對購物最狂熱的時候,一個階段是在創業時期,一個階段是在北京工作的時候;而且不只是購買一堆拉裡拉雜的生活用品回家囤而已,甚至對於精品也都哈得不得了 每一個放在櫥窗裡的精品,在我眼中都閃閃發光 但隔了許多年之後回想:那兩段日子,剛好是我心靈上最貧乏的時候
Thumbnail
2021/06/15
我人生對購物最狂熱的時候,一個階段是在創業時期,一個階段是在北京工作的時候;而且不只是購買一堆拉裡拉雜的生活用品回家囤而已,甚至對於精品也都哈得不得了 每一個放在櫥窗裡的精品,在我眼中都閃閃發光 但隔了許多年之後回想:那兩段日子,剛好是我心靈上最貧乏的時候
Thumbnail
2021/06/02
滑雪纜車旁的火爐溫暖了我 聊一下募資這回事 最近有一些網友私訊我跟募資有關的事情,其實如果剛好不是太忙,我都還蠻願意聽,並分享一些經驗(阿然後只是討論的話不用付我錢啦~) 不過也是在聊的過程中,發現有一些關於募資或早期投資很可能被誤解的部分,剛好趁著這篇文章發出來,讓對於創業有夢想的朋友,有一些基本
Thumbnail
2021/06/02
滑雪纜車旁的火爐溫暖了我 聊一下募資這回事 最近有一些網友私訊我跟募資有關的事情,其實如果剛好不是太忙,我都還蠻願意聽,並分享一些經驗(阿然後只是討論的話不用付我錢啦~) 不過也是在聊的過程中,發現有一些關於募資或早期投資很可能被誤解的部分,剛好趁著這篇文章發出來,讓對於創業有夢想的朋友,有一些基本
Thumbnail
2021/05/15
Hollstate的超高瞭望台 這幾天,台灣疫情又爆了 氣氛彷彿2020年美國疫情爆發初期,那樣的人心惶惶 翻出去年寫的舊文,套用在此刻,竟然貼切如斯 我們始終,必須面對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 ================= 下面主文,寫於2020年川普爆發確診時 =============
Thumbnail
2021/05/15
Hollstate的超高瞭望台 這幾天,台灣疫情又爆了 氣氛彷彿2020年美國疫情爆發初期,那樣的人心惶惶 翻出去年寫的舊文,套用在此刻,竟然貼切如斯 我們始終,必須面對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 ================= 下面主文,寫於2020年川普爆發確診時 =============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就我的旅美經驗跟大家聊聊美國獨特的小費文化。小費公定價是多少? 不給會發生什麼事? 為什麼於情於理上我還是建議給小費?
Thumbnail
就我的旅美經驗跟大家聊聊美國獨特的小費文化。小費公定價是多少? 不給會發生什麼事? 為什麼於情於理上我還是建議給小費?
Thumbnail
這本書很有趣, 住過洛杉磯、紐約、舊金山的作者Dr.Phoebe在書裡從婚姻、工作、留學都談, 使我更了解美國文化。 以下記錄我覺得很有意思的地方: 美國人的晚餐, 如果在餐廳用餐, 服務生會先送來一大杯冰水, 冰塊越多越好。 即使在紐約的冬季或雨天也沒有熱茶、熱水。 在餐廳裡, 加稅前的帳單金額的
Thumbnail
這本書很有趣, 住過洛杉磯、紐約、舊金山的作者Dr.Phoebe在書裡從婚姻、工作、留學都談, 使我更了解美國文化。 以下記錄我覺得很有意思的地方: 美國人的晚餐, 如果在餐廳用餐, 服務生會先送來一大杯冰水, 冰塊越多越好。 即使在紐約的冬季或雨天也沒有熱茶、熱水。 在餐廳裡, 加稅前的帳單金額的
Thumbnail
再次踏上美國,我知道自己仍然需要持續精進,不過不是為了做給誰看,而是「為了面對許多未知、卻令人雀躍的事物,得以持續學習和探索。」--《灰階思考》
Thumbnail
再次踏上美國,我知道自己仍然需要持續精進,不過不是為了做給誰看,而是「為了面對許多未知、卻令人雀躍的事物,得以持續學習和探索。」--《灰階思考》
Thumbnail
無論任何人,你只要有禮地和他點頭微笑,他們都可以馬上和你天南地北的聊起來。他們極少會問你做什麼的,也不會試圖打聽你賺多少錢,只要有話題,可以聊一個晚上也不知道對方的身份。
Thumbnail
無論任何人,你只要有禮地和他點頭微笑,他們都可以馬上和你天南地北的聊起來。他們極少會問你做什麼的,也不會試圖打聽你賺多少錢,只要有話題,可以聊一個晚上也不知道對方的身份。
Thumbnail
看到網路上很多關於值不值得來美國工作的討論,不過不管去哪裡工作,錢都是優先考量的因素之一。 來這邊雖然沒有住非常久,但還蠻多朋友私下詢問我這邊的生活成本,跟大家分享一下。每個人生活的開銷和願意花錢的地方不一樣,就給個大概的範圍,大家可以自己斟酌。
Thumbnail
看到網路上很多關於值不值得來美國工作的討論,不過不管去哪裡工作,錢都是優先考量的因素之一。 來這邊雖然沒有住非常久,但還蠻多朋友私下詢問我這邊的生活成本,跟大家分享一下。每個人生活的開銷和願意花錢的地方不一樣,就給個大概的範圍,大家可以自己斟酌。
Thumbnail
天下沒有寒酸的衣著,也沒有寒酸的工作,只有寒酸的人生目標。要度過艱困,就要先給自己製造那一個悄悄的未來,然後專心地去熬。
Thumbnail
天下沒有寒酸的衣著,也沒有寒酸的工作,只有寒酸的人生目標。要度過艱困,就要先給自己製造那一個悄悄的未來,然後專心地去熬。
Thumbnail
西雅圖秋天的楓葉 其實這篇是寫於2020/4/29的舊文,當時人還在邁阿密,而COVID-19疫情正在美國失控,每天都有十幾萬確診案例,除了最必要的外出採買,哪裡也不敢去。 但即便時至今日,我已經回到台灣,除了戴口罩以外,幾乎是完全遠離了疫情的陰影。但此刻回頭看一年前寫下的文字,還是很有感觸。 究竟
Thumbnail
西雅圖秋天的楓葉 其實這篇是寫於2020/4/29的舊文,當時人還在邁阿密,而COVID-19疫情正在美國失控,每天都有十幾萬確診案例,除了最必要的外出採買,哪裡也不敢去。 但即便時至今日,我已經回到台灣,除了戴口罩以外,幾乎是完全遠離了疫情的陰影。但此刻回頭看一年前寫下的文字,還是很有感觸。 究竟
Thumbnail
因為要逃離台灣,逃離不快樂,逃離噁心的職場,逃離家庭的枷鎖,逃離美好愛情的破裂,在痛苦與極致的邊緣,我一個人離開台北,來到蘇澳旅行了三天,騎著機車,站在蘇花公路上的一個角落,我對太平洋大喊,帶我走吧,我沒辦法再活在這個時間空間。 還記得那是2014年的11月,那天回到蘇澳破舊的小旅館,與老公電話徹夜
Thumbnail
因為要逃離台灣,逃離不快樂,逃離噁心的職場,逃離家庭的枷鎖,逃離美好愛情的破裂,在痛苦與極致的邊緣,我一個人離開台北,來到蘇澳旅行了三天,騎著機車,站在蘇花公路上的一個角落,我對太平洋大喊,帶我走吧,我沒辦法再活在這個時間空間。 還記得那是2014年的11月,那天回到蘇澳破舊的小旅館,與老公電話徹夜
Thumbnail
小時候因為家裡有一些親戚移民美國, 加上台灣受美式文化影響較多, 我一直夢想著長大也要移民美國 (年紀小的時候覺得美國就是全世界, 好單純喔!)。記得去LA探親時, 還買了LA之鑰當作紀念品做為人生目標。現在的經驗反而讓我覺得如果把移民換成「居遊Long stay」的生活方式也挺好的。
Thumbnail
小時候因為家裡有一些親戚移民美國, 加上台灣受美式文化影響較多, 我一直夢想著長大也要移民美國 (年紀小的時候覺得美國就是全世界, 好單純喔!)。記得去LA探親時, 還買了LA之鑰當作紀念品做為人生目標。現在的經驗反而讓我覺得如果把移民換成「居遊Long stay」的生活方式也挺好的。
Thumbnail
Jude Beck on Unsplash   當愛情碰上了政治,我們都有自己的理論與偏見,最新(近)的研究是說美國人偏見有下滑的跡象,套一句我常用的話來說:那又如何呢?是啊!那又如何?你走在街上,美國的大街小巷,不代表真的不會遭到槍擊,紐約的繁華鬧區或許還平安無事,但離開了鬧區,往偏僻一點的巷弄看
Thumbnail
Jude Beck on Unsplash   當愛情碰上了政治,我們都有自己的理論與偏見,最新(近)的研究是說美國人偏見有下滑的跡象,套一句我常用的話來說:那又如何呢?是啊!那又如何?你走在街上,美國的大街小巷,不代表真的不會遭到槍擊,紐約的繁華鬧區或許還平安無事,但離開了鬧區,往偏僻一點的巷弄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