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領到medium的第一筆50美金!也許讀者在哪我就在哪!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從去年(2020)六月決定medium不再更新後,至今期間我有更動加修改一些文字內容,導回我的部落格或是matters。很意外的,它竟在我不更新後的幾個月,累積到五十美金的收入。因為透過payoneer提款,要有五十美金才能提領出來,本來以為先前累積的幾十美金應該無望真的入到戶頭,沒想到心血來潮打開它的來看,就發現已經可以領了。
究竟「寫字能不能當飯吃」,我內心還是多存有疑問的。但我心裡的疑問從來不是「我寫這些東西到底有誰要看?」而是「我寫這些東西,看的讀者在哪裡?有哪些?」但「寫作/創作」這件事,真的跟「賣商品」不太一樣。
有些時候開發商品可以從「需求面」去思考,做出符合消費者所需的產品,但是很純粹的書寫或創作,是比較難從「到底有誰要看」這個地方著手去變出作品來。比較有可能的是「寫下來,拿出去給別人看。」而不是等著「需要的人」上門。
我寫過幾篇文字平台的比較。(我懶得找連結。XD)斷斷續續多半都還是有些人會讀(尤其是部落格,莫名就會有人讀這篇)medium很意外的在我空了幾個月都沒更新並且我還將部分文章導流到其他地方,仍然持續有人在使用、閱讀,讓我燃起了「重啟」medium的念頭。(也的確重啟了。)
究竟「寫字能不能當飯吃」?事實上,除了「使用者付費」這個觀念沒有完整的被建立起來之前(台灣的付費意識還是相當薄弱)要靠付費機制來賺錢,真的是小部分、少比例的人可以達到「收入」的標準,多半能夠有「不無小補」的累積就算是還不錯的所得了。
題外話,日前看到台灣青年就業調查中,女性男性前五名都有小編和網紅,但讓我吃驚的是,女性的第五名是:作家。真是嚇壞我了。這大概是網路時代的網路現象吧。有機會再寫。
我一直不是用「我寫這些東西誰要看?」的自我質疑在貼文。比較有可能的是要思考的是「讀者在哪裡?」而不是「我寫的狗屁誰要看。」若是用「付費/交易」的模式去思考,就是:「會付錢的讀者在哪裡?」不論是讚賞公民、matters或方格子的訂閱制、medium的會員付費制,多半都是要回到這個問題上去思考:為什麼買杯珍珠奶茶五十元,一個月可能喝掉十杯,卻不願意支付一個月看了上萬字的一百元來訂閱呢?
是什麼樣的原因讓「創作」變得那麼廉價?但人人生活明明都需要大量的創作、內容來填塞,對吧?(從音樂、影片、圖片、文字⋯⋯全部都是創作、內容。)
後來我決定拋棄上面那個思考模式,而換另一種:如果我的創作有價,我要去找到願意付錢買帳的讀者。或者更準確的說,回到商業模式思考:我要把我在做的事,想盡一切方法讓你掏錢給我。(這應該也是我接案人生裡,不斷挑戰的事吧!)
也許你買我的作品、買我的熱情、買我的毅力、買我的生活態度、買我在做你做不來的事、買我用文字陪伴你的時光⋯⋯
發現medium居然可以累積到五十美金,竟然有點受寵若驚感。彷彿發現原來在某一些角落裡,還有人點開我那些正在尋找讀者的文字,它們也許不是太好的什麼創作,但還是有人需要閱讀、想要閱讀。我想,也許讀者在哪我就在哪!
於是我決定重啟medium,讓它像個公佈欄待在路邊,如果有人恰好經過,被它吸引了,讀了它,我會知道。不知道下一次可以領到五十美金會在什麼時候?
接下來也會陸續把一些純創作改為收進「付費」機制裡。方格子或是matters皆是如此。都會擺進原來就有收費的《無法下班的接案人生》這個系列中。而我也正式將它改名為:《無法下班的阿線的下班創作》,意味著它不會只有我的接案人生這個系列。歡迎訂閱,而且我會想出一些有趣好玩的bonus來。比如說,我如果做電子書(是沒有公開過的內容)我會送公關書給想看的人看。或者我為了讓matters圍爐訂閱者有特別的東西讀,我正在寫一篇小說,當作開爐的紅利。(快寫好了。)
總之。這不是一個問「我寫什麼有誰要看?」、自我質疑到死的時代,這是一個你想要有人看就得去找人看的時代。

最重要的是,你要努力讓它們變得好看!

圖:20190505浮光書店 Canon EOSM50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4K會員
861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換日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有心想記錄、想寫作、想出版,真的不要在所有的發表平台直接寫文,養成良好把文字以檔案格式存下來。我想這是「寫作/創作」的基本功,養成習慣後自己也會對自己產出的文字、作品有一定的使命感。
我想這是Facebook這十多年來,在台灣演變出來現在的狀態,能夠願意起身離開原有的同溫層向外探尋那些不同的世界,好奇他人在不同國家、時區、時空背景所發生的那些事的人,或許真的會被同溫層邊緣得非常嚴重,但這樣的人也許才能打開自己各種不同的想像發揮自己不同的可能!
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實踐著一件事:我想要在現實生活中與我的朋友坐下來吃飯聊天,我想要透過聲音跟我的朋友說話互動。於是我開始不推拒任何可以跟「真人」見面說話的機會。而跟著友好的朋友見面我都有同樣的感受:「啊!我們一定下次要再見!」我想這是Facebook做不到的事,Clubhouse讓人上癮的魔力!
偶爾跟人說說話滿好的。尤其是跟從來沒有說話過,或是此生可能不會見到面的網友們,多了一個方式對談也挺不錯的。日後見那人寫的字,就能想像他說話的聲音和節奏,還多了幾分親切。
文字平台,不論是matters、方格子、medium、探路客,乃至youtuber或是podcast的經營者們,不談廣告的分派(或是行銷置入),以及本來就很有聲望有流量的那些人,那一個真的靠「創作的訂閱及支持」不用斜槓太多項目而過活的人?什麼時候會出現呢?而這樣的模式什麼時候會真正成為氣候?
「訂閱」這個機制,用在「內容」這個項目上,考驗的不只是「創作者」本身的能力,更甚的是「經營模式」的思考,甚至是「自我形象」的塑造!要靠「贊助」「支持」能成為一種足以支撐生活的所需,多半還是得靠一些經營且行銷的頭腦!
如果有心想記錄、想寫作、想出版,真的不要在所有的發表平台直接寫文,養成良好把文字以檔案格式存下來。我想這是「寫作/創作」的基本功,養成習慣後自己也會對自己產出的文字、作品有一定的使命感。
我想這是Facebook這十多年來,在台灣演變出來現在的狀態,能夠願意起身離開原有的同溫層向外探尋那些不同的世界,好奇他人在不同國家、時區、時空背景所發生的那些事的人,或許真的會被同溫層邊緣得非常嚴重,但這樣的人也許才能打開自己各種不同的想像發揮自己不同的可能!
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實踐著一件事:我想要在現實生活中與我的朋友坐下來吃飯聊天,我想要透過聲音跟我的朋友說話互動。於是我開始不推拒任何可以跟「真人」見面說話的機會。而跟著友好的朋友見面我都有同樣的感受:「啊!我們一定下次要再見!」我想這是Facebook做不到的事,Clubhouse讓人上癮的魔力!
偶爾跟人說說話滿好的。尤其是跟從來沒有說話過,或是此生可能不會見到面的網友們,多了一個方式對談也挺不錯的。日後見那人寫的字,就能想像他說話的聲音和節奏,還多了幾分親切。
文字平台,不論是matters、方格子、medium、探路客,乃至youtuber或是podcast的經營者們,不談廣告的分派(或是行銷置入),以及本來就很有聲望有流量的那些人,那一個真的靠「創作的訂閱及支持」不用斜槓太多項目而過活的人?什麼時候會出現呢?而這樣的模式什麼時候會真正成為氣候?
「訂閱」這個機制,用在「內容」這個項目上,考驗的不只是「創作者」本身的能力,更甚的是「經營模式」的思考,甚至是「自我形象」的塑造!要靠「贊助」「支持」能成為一種足以支撐生活的所需,多半還是得靠一些經營且行銷的頭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當了記者、新聞主管、廣播主持人,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文字、口說、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水準,雖然常常會興起寫部落格的想法,但都是註冊後 貼個幾篇文章,然後就不了了之 如果連我職涯一開始當記者,後來當過上市公司的公關、行銷、企業高階主管,都不知道該分享什麼給別人,我相信有更多人也會覺得「我要寫什麼?」
Thumbnail
自從 2022 年加入方格子後,經過兩年半終於等到總瀏覽數破十萬的一天啦!其實我也不知道這個速度是快是慢,就是佛系寫著寫著就突然發現快破了 XD。 剛好趁這個機會,也想來跟大家聊聊這四年多來,我是怎麼經營寫作這個興趣的。雖然我也還稱不上什麼很厲害的寫作者,但畢竟都寫了這麼久,應該還是有點參考價值啦(
Thumbnail
本文章討論了寫手在出版書籍上的收入以及相關的資訊。寫手不能完全靠寫書賺錢,但可以用它作為行銷工具。文章還提供了寫手在線上賺錢的策略和建議。
Thumbnail
「我的熱情能夠轉化為收入嗎?」「堅持理想與追求實際收益,是否註定是場拔河?」 相信許多創作者都曾有過這樣的掙扎。在這個自媒體滿天飛的時代,被各種「變現密技」、「流量秘笈」淹沒,卻忽略了內容創作的本質。大家好像都很賺錢,但... 你是否也跟我一樣,常常看著自己的存款簿嘆氣,覺得當內容創作者根本就是
Thumbnail
以前聽說一句話:「當作家賺不了錢,會餓死的。」實際做過之後,我的經驗與想法是,當作家還是可以賺錢,只是賺多賺少,以及怎麼賺?如果抱著以前的想法與心態,沒辦法應付現在的趨勢。
Thumbnail
看看最近流行的是什麼?答案很顯而易見,就是網路自媒體,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有曝光的機會,這在過去是難以想像的事情,現在這個時代,只要你有想法、觀點、專業,把內容放到網路上都能被人看見你的才華。不論任何種類的自媒體,其本質上都需要「文案」學會寫作正是這時代最好的投資。
Thumbnail
  這是一次和某位大手聊天的情境。   那個時候,我們在咖啡廳聊天,原本聊得挺開心的,可是不知不覺又開始聊起文圈的生態,然後又是一片哀聲嘆氣。沒錯,無非就是賣量變少,看書的人變少,還有又有哪個作家跑去做兼差之類的話題。   他和我一樣都是「職業作家」,只是他真的是純然靠寫小說來賺錢,而她的收入是
Thumbnail
付費才可以閱讀的文章 最近看到許多格友都紛紛把自己的作品做成限時閱讀文章或者是限閱文章,也就是必須付費才可以閱讀的文章,看了非常高興。因為這代表他們覺得他們可以走入下一個階段了,利用他們的文章賺錢,而不光是僅僅靠單純的廣告收入。還有另外一些朋友,也把他們的創作包裝成商品,例如明信片或者是課程,打包
Thumbnail
希望因此帶來收入 創作者加入有價創作平台,在平台創作並希望因此帶來收入。這點再加入創作平台時就能清楚知道。但是,合理的收入水平會因人而異,需要考慮個人生活成本與預期標準。所以今天來討論這個議題。 產業角度來看 以產業角度來看,支付創作者5萬元的月收入,可視為一個基本水準。這樣的收入在台灣,基本
Thumbnail
我當了記者、新聞主管、廣播主持人,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文字、口說、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水準,雖然常常會興起寫部落格的想法,但都是註冊後 貼個幾篇文章,然後就不了了之 如果連我職涯一開始當記者,後來當過上市公司的公關、行銷、企業高階主管,都不知道該分享什麼給別人,我相信有更多人也會覺得「我要寫什麼?」
Thumbnail
自從 2022 年加入方格子後,經過兩年半終於等到總瀏覽數破十萬的一天啦!其實我也不知道這個速度是快是慢,就是佛系寫著寫著就突然發現快破了 XD。 剛好趁這個機會,也想來跟大家聊聊這四年多來,我是怎麼經營寫作這個興趣的。雖然我也還稱不上什麼很厲害的寫作者,但畢竟都寫了這麼久,應該還是有點參考價值啦(
Thumbnail
本文章討論了寫手在出版書籍上的收入以及相關的資訊。寫手不能完全靠寫書賺錢,但可以用它作為行銷工具。文章還提供了寫手在線上賺錢的策略和建議。
Thumbnail
「我的熱情能夠轉化為收入嗎?」「堅持理想與追求實際收益,是否註定是場拔河?」 相信許多創作者都曾有過這樣的掙扎。在這個自媒體滿天飛的時代,被各種「變現密技」、「流量秘笈」淹沒,卻忽略了內容創作的本質。大家好像都很賺錢,但... 你是否也跟我一樣,常常看著自己的存款簿嘆氣,覺得當內容創作者根本就是
Thumbnail
以前聽說一句話:「當作家賺不了錢,會餓死的。」實際做過之後,我的經驗與想法是,當作家還是可以賺錢,只是賺多賺少,以及怎麼賺?如果抱著以前的想法與心態,沒辦法應付現在的趨勢。
Thumbnail
看看最近流行的是什麼?答案很顯而易見,就是網路自媒體,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有曝光的機會,這在過去是難以想像的事情,現在這個時代,只要你有想法、觀點、專業,把內容放到網路上都能被人看見你的才華。不論任何種類的自媒體,其本質上都需要「文案」學會寫作正是這時代最好的投資。
Thumbnail
  這是一次和某位大手聊天的情境。   那個時候,我們在咖啡廳聊天,原本聊得挺開心的,可是不知不覺又開始聊起文圈的生態,然後又是一片哀聲嘆氣。沒錯,無非就是賣量變少,看書的人變少,還有又有哪個作家跑去做兼差之類的話題。   他和我一樣都是「職業作家」,只是他真的是純然靠寫小說來賺錢,而她的收入是
Thumbnail
付費才可以閱讀的文章 最近看到許多格友都紛紛把自己的作品做成限時閱讀文章或者是限閱文章,也就是必須付費才可以閱讀的文章,看了非常高興。因為這代表他們覺得他們可以走入下一個階段了,利用他們的文章賺錢,而不光是僅僅靠單純的廣告收入。還有另外一些朋友,也把他們的創作包裝成商品,例如明信片或者是課程,打包
Thumbnail
希望因此帶來收入 創作者加入有價創作平台,在平台創作並希望因此帶來收入。這點再加入創作平台時就能清楚知道。但是,合理的收入水平會因人而異,需要考慮個人生活成本與預期標準。所以今天來討論這個議題。 產業角度來看 以產業角度來看,支付創作者5萬元的月收入,可視為一個基本水準。這樣的收入在台灣,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