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4/1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門》-走不過、忘不卻的那些事

作者:夏目漱石 出版:大牌出版
「敲門也沒用,有本事就自己開門進來。」在宗助的想像裡,門對面的守門人這樣對他說著。
當一個人腦中明明就具有開門的方法,但卻沒有實際開門的能力;當一個人既羨慕根本不知門存在的蠢貨,又景仰那些不假思索大方跨入門內的虔誠信徒的時候。 這個人似乎注定是不幸的。
在《門》裡面的宗助就是一個這樣的人,他似乎命中注定永遠只能徘徊在門外。 既非能走進門內的人,亦非無須走進門內也沒關係的人。
書名所指的《門》,正是本書的關鍵。

這本書的劇情很簡單,藉著描述宗助與阿米的互動,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對彼此因相愛而依偎、又慵懶到近乎消極的夫妻。 要從他們的對話中,才能慢慢得出其他人事物的存在。 像是阿米曾提醒宗助要記得幫宗助的弟弟去辦一件弟弟非常重視的事情,不然弟弟會生氣呦,宗助聽完,嘴巴雖然回著:是該找時間去辦,但卻絲毫沒有要付諸實行的意思。阿米見狀,也完全沒有想要再次鼓動或催促。 這件事就如同其他無數「小」事一樣,繼續被懸而未決。
我所讀的版本,是大牌出版2016年出版的版本,封面與封底組合起來,正好是開著的拉門,門內似有昏黃的燈光,燈光下相對而坐的,就是宗助跟阿米這對夫妻。 在被社會徹底放棄之後,宗助與阿米轉而向內尋求、彼此依偎,久而久之,除去他們二人以外的世界,似乎也就只剩下「小」事了。 抱持著「時間終將治癒一切」的信條,雖然兩人的生活看起來是一點希望也沒有,兩人也早已不抱任何會好轉的期待,但沒關係,兩人深度交融的小日子本身就已經足夠幸福。
這樣一套處世哲學,是直到宗助的房東要介紹一個友人給宗助認識時,才發生變化。 因為宗助赫然發現,這位很可能即將見面的對象,正是當初他跟阿米之所以能在一起、又一起被社會拋棄的關鍵人物,這是宗助曾經的朋友、是他無顏面對的故人。
宗助這時才發現,他賴以維生的信條「時間終將治癒一切」竟遭到無情的擊破,他被迫行動,只得去尋找解決的方法,他遂轉而向禪尋求幫助。 在修行的地方,師傅出了課題給他回去思考: 「從何處進來都一樣,父母未生之前的本來面目為何?不妨回去思考看看」
可惜的是,宗助終究沒能解答出這個問題。他再次放棄希望,回到原先的住所。 得知故人早已離去,自己成功的避開了這次的風暴之後,宗助似將再次過著與原本一般的生活。 只是,他已經明白,時間根本無法解決一切。
聽到阿米描述著春天就要來了,宗助心想, 這次的風暴算是過去了吧,春天或許就要來了吧,但是,下一次的風暴、下一次的冬天遲早還是會來的。

故事就到這裡結束了,並沒有寫出宗助後來究竟有沒有辦法應對風暴,也沒有寫出問題的解答究竟為何。
我試圖把師傅的問題與在宗助心中造成其困擾的門組合在一起, 如果把「出生」理解成「通過那扇門」,對於宗助這樣一個「知道怎麼進門」、「實際上進不了門」、「又忘不了要進門」的人,他是否應該要回頭想想,在根本沒有那扇門的時候,自己本來面目究竟為何呢?
畢竟,不管是羨慕門、厭惡門、想進門、進不了門而靠在門邊,「門」始終困住了宗助, 就像宗助對故人所做過的事情,完完全全的困住了宗助,讓他無法應對,只能躲避後佯裝其不存在一般。
宗助知道可以怎麼處理,但他既無力去處理,也無法遺忘這件事。 就像徘徊在門前的人,始終離不開這扇門一般。
你我心中是否也有著類似這樣走不過又忘不卻的門呢? 說到底,「知道如何應對」跟「實際上有辦法去應對」,是否本來就是不相干的兩件事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