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搭上網路泡沫的最後一班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1995年我在電影公司工作,負責網路開發的研究,開始學習設計網頁。那時,「Internet」還是個時髦的名詞,對傳統出版社和影視產業來說,還沒警覺到數位化內容會對閱聽習慣造成多麼深遠的影響。

每回等待撥接上網,總是可以去茶水間泡好一杯咖啡,或是透過剛剛竄紅的ICQ跟總機小妹套問公司八卦,逗弄一點風花雪月。那個躲在電腦銀幕右下角的綠綠小花,總是會「喔噢」一聲地帶來許多令人驚喜的期待。

之後,綁著微軟Windows軟體的MSN開始佔據各家辦公室的電腦,逐步取代了ICQ。即時通訊雖好用,但也有壞處。許多公司開始加裝防火牆來約束員工使用MSN,以免將重要資訊,毫無保留的私訊給客戶。

在傳統媒體工作多年的我,實在太著迷WWW(World Wide Web)的世界,於是在1996年,我將自己在網路上實驗的《海海人生》網站,更名為《大蝸牛群島》,開始以個人工作室的方式,在網路上進行內容提供(content provider)的服務。在這座虛擬的《大蝸牛群島》上,透過《電影小鎮》來介紹每月好電影,透過《旅遊者碼頭》來分享旅遊玩家的趣聞,同時也分享「大大樹音樂圖像」提供的好聽音樂,偶爾也會幫忙推薦新秀作家的好書。

當時,最讓我關注的網站,不是蕃薯藤(yam),奇摩站(Kimo)、雅虎台灣(Yahoo!Taiwan)、todo(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前身)這些當紅的入口網站,而是首頁設計充滿書法風味的「華淵生活資訊網(SINANET)」,對於正在努力學習網頁設計的我來說,華淵做了一個很好的視覺示範,在當時都是密密麻麻文字形式的網站世界裡。

1998年,《大蝸牛群島》發行的「島民週報」已有3000多名的訂戶。透過每周發行的電子周報,我認識了許多EMAIL往來的朋友,有點像是年輕時候的筆友關係,只能從字裡行間去想像他們的模樣。於是,我決定試辦一次「島民聚會」,看看會有多少人願意離開虛擬島嶼,來到真實的世界。我找來旅遊攝影師于魯光,包下一家小咖啡館,分享「中非馬拉威的風土人情寫真」。開講前,幾乎沒人到場。借用第一位到場的小女生心情:「我在咖啡館外面觀望很久,確定不是網路詐騙之後,才敢現身走進會場。」

第一場聚會意外地熱絡,現場20個座位全滿,笑聲持續不斷,大家也歡喜以「島民」自居,盼望這樣的溫馨小聚,能夠長長久久的辦下去。這讓我有了很大的信心,並在一年後,決定與來自美國西雅圖的老外合夥人,一起成立《大蝸牛群島》網路公司。

1999年,愛看電影的我,跑去已經更名為「台灣新浪網(SINA)」的華淵生活資訊網路公司提案。很幸運,我的鬼主意獲得認可,於是《大蝸牛群島》網站與台灣新浪網(SINA)合作完成第七十一屆奧斯卡金像獎(71rd Oscars Nominations)頒獎典禮的同步播報。在當年,這是第一次運用網路技術,即時將得獎名單同步告知會員,不必等到下班後的晚上,才能從電視轉播的頒獎典禮得知各項得獎者。當晚TVBS新聞還報導此項創舉,更讓我添增幾許成功的喜悅。

這一年,我開了網路公司。除了繼續興辦「島民聚會」,提供電影、旅遊、新書、好音樂的內容服務,更野心勃勃地想要取得更好的資金,實現《大蝸牛群島》的社群模式。然而,即使市場上網路從業人員增加快速,但真正有本事的程式設計師實在難尋。

當時,幾乎所有的網路新貴都會在星巴克(Starbucks Coffee)咖啡館暢談本夢比,我也不例外地天天編織著發財夢。相較於其他人的IDEA,我們的提案很大膽,因為想模擬美麗的島嶼風光與城鎮景物,島民之間的即時互動也想擬人化,所以網頁幾乎都是以圖形的方式運作,這其實需要很強大的程式技術以及運算速度,而當年的網路環境想呈現我們的構想是很困難的。

我和合夥人嘗試過許多工程模式、拜訪過許多國內外的創投公司,最後都沒能獲得確定的投資答覆。終於在一年後的全球網路泡沫化快速發展之下,賠光了所有積蓄,黯然退場。

2000年的網路泡沫衝擊,幾乎只留下具備搜尋引擎能力的入口網站,提供內容的網站並沒有被看好。但即使是入口網站,也都走向大者恆大的趨勢。幾年後,網路市場重新整併,蕃薯藤退場,雅虎與奇摩合併為「Yahoo奇摩」,另外像是「無名小站」這類標榜個人寫作的新興網站,也陸續開始出頭。

雖然內容提供(content provider)的服務逐漸受到重視,但已經元氣大傷的我,選擇回到傳統產業療傷養息,無力再返回廝殺激烈的網路新時代。如今《大蝸牛群島》網站依然存在,但「島民」們早已失散,「群島」的榮景也已蕭條,沒入在網路世界的迷霧之中。

我的ICQ帳密還收藏在書桌的角落裡,哪一天,會不會像《野蠻遊戲(Jumanji)》桌遊書一樣,忽然又開始「喔噢」「喔噢」的自顧響了起來呢?呵呵,在無遠弗屆變化快速的網際網路世界裡,誰又能預料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2會員
11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寧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個人住的小日子 – 台中時光】26/100 原以為混到了大四,大概就該淡出各社團活動,好好把握校園生活最後一年的快樂時光。結果,卻意外地加入了「國際標準舞蹈社」。 某天,一位別系大三的學弟跑來找我,希望我能幫忙成立「國際標準舞蹈社」。他說囿於學校規定,新成立之社團可由大三學生創立,但至少要
【一個人住的小日子 – 台中時光】25/100 泡沫紅茶是我在台中逢甲大學四年生活最日常的飲料。我和同學們常常會坐在文華路上的泡沫紅茶店,聽聽八卦、聊聊是非。或是騎車去四維街的「春水堂」創始店,喝一杯道地的泡沫紅茶。 早我進入逢甲大學前五年(1983)成立的「春水堂」很有遠見,他們將調酒師常用雪
【一個人住的小日子 – 台中時光】24/100 在大一新生的全系晚會,我和班上吉他神手鄧宏進一起報名雙人組合唱。不過因為我的keyboard電子琴練得很糟,所以當晚由他負責彈吉他,我則在一旁伴唱。我們選了李宗盛的《寂寞難耐》,兩人一搭一唱地演繹這首蔓延在男生宿舍裡,不知愛情何時會降臨的口水歌:「愛
【一個人住的小日子 – 台中時光】23/100 每年三月學校都會舉辦文藝月,展出的內容,包括校內外老師藝人的繪畫、書法、書籍、手工藝品等等。但說實話,如果沒有特別知名的大師作品,通常沒甚麼人觀賞。大四下,不知哪來的衝動,寒假前跑去找負責場次的教務主任,毛遂自薦地要求一個展出時段。 「你要辦畫展?
【一個人住的小日子 – 台中時光】22/100 還沒有如今腹地廣闊、攤商繁多熱鬧的逢甲夜市之前,晚餐宵夜的選擇雖然不多,但我卻喜愛當時文華路上的簡單。 大三後,我搬至離校較遠一點的地方居住。這裡是一處鬧中取靜的出租大樓型公寓,逢甲學生占了一半,有些其他學校的學生,也有一些是上班族。入夜後,整棟公
【一個人住的小日子 – 台中時光】21/100 在大學之前,生活裡是沒有學長姊、學弟妹這樣的關係與交情。 大一入學沒多久,班上每位同學都會被編制到一個群組。這個由系上大四到大一組成的群體,就成了四年生活時時相伴的家族。 我很喜愛我的家族,雖然只有大四的學長姊年齡與我相仿,其他都比我年輕,但是一日為
【一個人住的小日子 – 台中時光】26/100 原以為混到了大四,大概就該淡出各社團活動,好好把握校園生活最後一年的快樂時光。結果,卻意外地加入了「國際標準舞蹈社」。 某天,一位別系大三的學弟跑來找我,希望我能幫忙成立「國際標準舞蹈社」。他說囿於學校規定,新成立之社團可由大三學生創立,但至少要
【一個人住的小日子 – 台中時光】25/100 泡沫紅茶是我在台中逢甲大學四年生活最日常的飲料。我和同學們常常會坐在文華路上的泡沫紅茶店,聽聽八卦、聊聊是非。或是騎車去四維街的「春水堂」創始店,喝一杯道地的泡沫紅茶。 早我進入逢甲大學前五年(1983)成立的「春水堂」很有遠見,他們將調酒師常用雪
【一個人住的小日子 – 台中時光】24/100 在大一新生的全系晚會,我和班上吉他神手鄧宏進一起報名雙人組合唱。不過因為我的keyboard電子琴練得很糟,所以當晚由他負責彈吉他,我則在一旁伴唱。我們選了李宗盛的《寂寞難耐》,兩人一搭一唱地演繹這首蔓延在男生宿舍裡,不知愛情何時會降臨的口水歌:「愛
【一個人住的小日子 – 台中時光】23/100 每年三月學校都會舉辦文藝月,展出的內容,包括校內外老師藝人的繪畫、書法、書籍、手工藝品等等。但說實話,如果沒有特別知名的大師作品,通常沒甚麼人觀賞。大四下,不知哪來的衝動,寒假前跑去找負責場次的教務主任,毛遂自薦地要求一個展出時段。 「你要辦畫展?
【一個人住的小日子 – 台中時光】22/100 還沒有如今腹地廣闊、攤商繁多熱鬧的逢甲夜市之前,晚餐宵夜的選擇雖然不多,但我卻喜愛當時文華路上的簡單。 大三後,我搬至離校較遠一點的地方居住。這裡是一處鬧中取靜的出租大樓型公寓,逢甲學生占了一半,有些其他學校的學生,也有一些是上班族。入夜後,整棟公
【一個人住的小日子 – 台中時光】21/100 在大學之前,生活裡是沒有學長姊、學弟妹這樣的關係與交情。 大一入學沒多久,班上每位同學都會被編制到一個群組。這個由系上大四到大一組成的群體,就成了四年生活時時相伴的家族。 我很喜愛我的家族,雖然只有大四的學長姊年齡與我相仿,其他都比我年輕,但是一日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從高中開始,那時開始接觸社群便是無名小站!和哇咧星樂園,這開啟我逐漸習慣在於網路上有的空間,可以寫寫自己的心情,想法,或喜怒哀樂等!那是一種自我的應對的方式!無名小站的消失,哇咧星樂園漸被fb/ig等新型的社群取代!每個時代好像都有著當下被吸引的產物與留戀! 怎麼碰觸到這裡!主要是當時在網路搜
有網際網路以後,的確任何的資訊都可以在網路上搜尋到, 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資訊是破碎的」。 這也就造成有些人的工作, 就是專門收集網路上的訊息,整理出系統,制訂框架, 寫出一篇篇充滿資源連結的文章, 作為導覽讀者遨遊網路的領路人。 而現在AI 出現,這些領路人,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
談談上網經驗和網路交友。 我是在國中時期開始是用網路的,大概已經三十年了,那時候是撥接的年代,以秒計費的網路費用很貴,而且爆慢,不用就要馬上切掉,如果忘了切掉,當月費用會很嚇人。 別說上網了,同學中家裡有電腦的幾乎沒有,等到大多人有電腦和能上網時大概在我五專畢業後了,五專如果要做報告,班上同
Thumbnail
今天我們用電腦上網,用智慧手機上網,用ipad上網,似乎是很尋常的事,連小學生都會上網。 可是在30年前,這是不可思議的事。   記得民國80年左右,我用2400bps數據機撥接網路,速度很慢。那時候台灣剛有網路,是台灣學術網路。   當時沒有全球資訊網,沒有任何網站。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網咖的歷史發展,從早期非法經營到現今的消逝,作者在文章中分享了自己在國小時期和國中生活中對網咖的故事。
Thumbnail
筆記-美投君-24.03.24-網路泡沫 對應目前的AI發展 *延續上周提到的1995年網路興起歷史。 1995年,市場開始找尋跟網路相關的投資機會。當時市場情緒很理性,投資人對網路發展是質疑大於興奮。 *1996-97年網路發展大爆發,大量網路應用公司出現,例如亞馬遜、YAHOO, N
Thumbnail
筆記-24.03.17美投君 *要推估AI泡沫破掉的時間點,可以從歷史找答案。 *1989年網路誕生,一開始只有軍方、專業人士使用,類似2021年之前的AI,離普通人很遠。 *2023年出現chatGPT之後,AI開始普及。 -類似1993年網景公司(Netscape)發明網路瀏覽器,讓一般
Thumbnail
這是多年前寫的一篇文章,有一點點小得意,還是貼出吧。 我去的第一個聊天室,是中華電信的「洞庭湖」。聊了一段時間後,「洞庭湖」關閉了,只好到BBS的聊天室聊天。此後,很多年再也沒到中華電信的聊天室聊天。 前段時間,在偶然機緣下,發現有「HiNet社群聊天室」,是中華電信的聊天室。
Thumbnail
對於『網咖』這個詞,應該算是七、八年級生的共同回憶吧?在家用電腦不普及的年代,唯一能玩到電腦的,除了學校的電腦課以外,就屬網咖這個場所了,但因為家用電腦越來越普及後,許多網咖不是倒閉就是進化(?),這次要介紹的就是進化後的網咖Qtime!
Thumbnail
創創早餐會,每週一次的線上聚會,由 EiMBA 校友會發起,一次一位講者分享自己的產業與事業,藉由與創業家們交流經驗,開啟更多的機會。此次分享者為《原來電商是醬》的品牌主理人林克威,分享他獨創的自媒體矩陣,以及如何經營自己的 IP 品牌,和 FlipWeb 的創業故事。
從高中開始,那時開始接觸社群便是無名小站!和哇咧星樂園,這開啟我逐漸習慣在於網路上有的空間,可以寫寫自己的心情,想法,或喜怒哀樂等!那是一種自我的應對的方式!無名小站的消失,哇咧星樂園漸被fb/ig等新型的社群取代!每個時代好像都有著當下被吸引的產物與留戀! 怎麼碰觸到這裡!主要是當時在網路搜
有網際網路以後,的確任何的資訊都可以在網路上搜尋到, 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資訊是破碎的」。 這也就造成有些人的工作, 就是專門收集網路上的訊息,整理出系統,制訂框架, 寫出一篇篇充滿資源連結的文章, 作為導覽讀者遨遊網路的領路人。 而現在AI 出現,這些領路人,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
談談上網經驗和網路交友。 我是在國中時期開始是用網路的,大概已經三十年了,那時候是撥接的年代,以秒計費的網路費用很貴,而且爆慢,不用就要馬上切掉,如果忘了切掉,當月費用會很嚇人。 別說上網了,同學中家裡有電腦的幾乎沒有,等到大多人有電腦和能上網時大概在我五專畢業後了,五專如果要做報告,班上同
Thumbnail
今天我們用電腦上網,用智慧手機上網,用ipad上網,似乎是很尋常的事,連小學生都會上網。 可是在30年前,這是不可思議的事。   記得民國80年左右,我用2400bps數據機撥接網路,速度很慢。那時候台灣剛有網路,是台灣學術網路。   當時沒有全球資訊網,沒有任何網站。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網咖的歷史發展,從早期非法經營到現今的消逝,作者在文章中分享了自己在國小時期和國中生活中對網咖的故事。
Thumbnail
筆記-美投君-24.03.24-網路泡沫 對應目前的AI發展 *延續上周提到的1995年網路興起歷史。 1995年,市場開始找尋跟網路相關的投資機會。當時市場情緒很理性,投資人對網路發展是質疑大於興奮。 *1996-97年網路發展大爆發,大量網路應用公司出現,例如亞馬遜、YAHOO, N
Thumbnail
筆記-24.03.17美投君 *要推估AI泡沫破掉的時間點,可以從歷史找答案。 *1989年網路誕生,一開始只有軍方、專業人士使用,類似2021年之前的AI,離普通人很遠。 *2023年出現chatGPT之後,AI開始普及。 -類似1993年網景公司(Netscape)發明網路瀏覽器,讓一般
Thumbnail
這是多年前寫的一篇文章,有一點點小得意,還是貼出吧。 我去的第一個聊天室,是中華電信的「洞庭湖」。聊了一段時間後,「洞庭湖」關閉了,只好到BBS的聊天室聊天。此後,很多年再也沒到中華電信的聊天室聊天。 前段時間,在偶然機緣下,發現有「HiNet社群聊天室」,是中華電信的聊天室。
Thumbnail
對於『網咖』這個詞,應該算是七、八年級生的共同回憶吧?在家用電腦不普及的年代,唯一能玩到電腦的,除了學校的電腦課以外,就屬網咖這個場所了,但因為家用電腦越來越普及後,許多網咖不是倒閉就是進化(?),這次要介紹的就是進化後的網咖Qtime!
Thumbnail
創創早餐會,每週一次的線上聚會,由 EiMBA 校友會發起,一次一位講者分享自己的產業與事業,藉由與創業家們交流經驗,開啟更多的機會。此次分享者為《原來電商是醬》的品牌主理人林克威,分享他獨創的自媒體矩陣,以及如何經營自己的 IP 品牌,和 FlipWeb 的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