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成癮(三):腸道細菌想要控制我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們肚子裡的腸道細菌,總數是一個人所有細胞數的10倍。如果計算所有基因數,則是150倍。腸道細菌跟我們的關係是什麼?是我們利用細菌,還是細菌利用我們?
答案是「互相利用」。腸道細菌保護我們不受外來細菌入侵,調控、增強我們的免疫功能。人類則要提供腸道細菌需要的養份,供牠們吃喝。有腸子的生物與細菌共同演化。
人類吃抗生素,就可以殺掉一堆腸道細菌,看起來人類佔上風。不過,當腸道細菌的多樣性降低時,對人類健康就可能會帶來許多危害。理由很簡單:當腸道細菌由某一菌種明顯佔上風時,這菌種對宿主的操控能力就會增強----例如,有可能間接控制人類狂吃細菌喜歡的營養份,導致發胖。維持腸道細菌的多樣性,讓細菌之間花點力氣彼此競爭、減少對宿主的操控,對人類比較有利。
有些細菌喜歡碳水化合物,有些細菌喜歡纖維素,有些則喜歡脂肪。日本人腸道裡有細菌喜歡海藻。喜歡巧克力與不喜歡巧克力的人,即使都吃一樣的食物,尿液裡的細菌代謝物還是會不一樣,這暗示細菌可能會影響個人喜好。許多證據顯示,有些細菌有能力影響宿主心情----有一種方法是,當必須營養素匱乏時,細菌就放出毒素,破壞腸璧上皮細胞,讓某些細菌產生的蛋白質可以強化宿主的痛覺,同時讓心情更糟糕。心情不好,就多吃一點吧!
有趣的是,引起嬰兒嚎啕大哭的腸絞痛可能跟腸道細菌有關,而嬰兒的哭聲常引起父母注意,增加餵食,細菌因此得到養分,結果是有些嬰兒因此變胖。
如果讓無菌實驗鼠吃下其他老鼠的大便,通常可以讓實驗鼠出現跟大便主人類似的性格----更畏縮或更能探索四方。有趣的是,有些細菌可以讓老鼠的游泳能力變好。知名的弓漿蟲(Toxoplasma gondii)則會讓老鼠變得不怕貓的氣味,甚至因為貓尿挑起性慾,這讓受感染的老鼠較容易被貓吞食,協助弓漿蟲的散播。有些對宿主的操控是透過迷走神經(vagus nerve),如果切斷迷走神經就能終止操控。
迷走神經把有一億神經元的腸道神經系統跟中樞神經系統連結在一起。腸道細菌如果劫持(hijacking)迷走神經,就能夠操控宿主。迷走神經可調控飲食與體重,截斷迷走神經會讓體重大幅下降。細菌可釋放出人類的神經傳導物質來影響迷走神經。事實上,人類超過一半以上的多巴胺(dopamine)跟血清素(serotonin)存在腸道,某些腸道細菌生活環境裡的多巴胺濃度是人類血液的10-100倍濃度。腸道細菌還能分泌其他產生飢餓感、促進覓食行為的荷爾蒙。
所以,人類是萬物之靈嗎?或者說,統治地球的,其實是人類與他們肚子裡的細菌吧。
本文資料來源:
  1. Is eating behavior manipulated by the gastrointestinal microbiota? Evolutionary pressures and potential mechanisms
  2. The Possible Influence of Microbiota on Food Compulsion
◎按讚、分享都是鼓勵!也可訂閱「陳豐偉編譯社」,鼓勵陳豐偉寫作寫到七十歲!《你的訂閱,是我的多巴胺:讓台灣人進入「人類心智與大腦功能」的世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479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豐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抗生素會減少腸道細菌的多樣性,有時要一個月才會恢復。如果頻繁使用抗生素,影響會更大。美國研究顯示,兒童時使用抗生素,會增加肥胖機率。丹麥研究則認為,六個月大之前使用抗生素,會大大增加七歲時的肥胖機率。
要如何察覺自己的食物成癮?正常體重的人不容易注意到這問題。一般來說,就是吃飽了還繼續吃、不餓也找東西吃、不需要吃了還想吃、理智上知道不該繼續吃但控制不住。不正常的吃法,可能會導致肥胖、有害健康、營養不均衡、花掉太多錢造成經濟壓力、用掉太多時間影響工作、唸書或生活品質,但當事人還是忍不住。
國外研究者會嘗試以fluvoxamine改善新冠肺炎病程的原因是:血清素藥物可以活化細胞內「內質網」(endoplastic reticulum)的sigma-1 receptors,藉此降低cytokine的產生,而新冠病毒最致命的就是引發「免疫風暴」(cytokine storm)。
人類女性在面對人際壓力、尤其是「被拒絕」的壓力時,壓力反應會特別大。這或許反應在現代智人演化過程中,女性在族群內的社交與人際潤滑作用相當重要,包括集體撫育下一代,這牽涉到族群的興亡。或許這也可以說明,不擅社交、常被當做邊緣人的內向女性,得到憂鬱症、焦慮症的比例為什麼比較高。
人類在非洲大草原演化出在大熱天快走一大段路的能力,如果有水源、有陰涼處,人類可以連續快跑兩、三倍馬拉松距離。這叫「耐力跑」(endurance running),在國外有許多這類比賽。有意思的是,當距離拉長到一百公里,女生跟男生一樣有競爭力,四、五十歲的中年人有可能奪冠軍,六十歲的老人還可以跑完全程
規律進桑拿的人,因為心臟病猝死、罹患嚴重冠狀動脈疾病的比率會大幅降低,壽命會延長,甚至罹患某些癌症的人數也會降低。長期進桑拿,會讓血壓降低、血管擴張、血脂肪降低、自律神經平穩、增加胰島素的敏感度。許多奧運級、國際級運動員,現在會把運動前後進烤箱,列入訓練的固定流程。
抗生素會減少腸道細菌的多樣性,有時要一個月才會恢復。如果頻繁使用抗生素,影響會更大。美國研究顯示,兒童時使用抗生素,會增加肥胖機率。丹麥研究則認為,六個月大之前使用抗生素,會大大增加七歲時的肥胖機率。
要如何察覺自己的食物成癮?正常體重的人不容易注意到這問題。一般來說,就是吃飽了還繼續吃、不餓也找東西吃、不需要吃了還想吃、理智上知道不該繼續吃但控制不住。不正常的吃法,可能會導致肥胖、有害健康、營養不均衡、花掉太多錢造成經濟壓力、用掉太多時間影響工作、唸書或生活品質,但當事人還是忍不住。
國外研究者會嘗試以fluvoxamine改善新冠肺炎病程的原因是:血清素藥物可以活化細胞內「內質網」(endoplastic reticulum)的sigma-1 receptors,藉此降低cytokine的產生,而新冠病毒最致命的就是引發「免疫風暴」(cytokine storm)。
人類女性在面對人際壓力、尤其是「被拒絕」的壓力時,壓力反應會特別大。這或許反應在現代智人演化過程中,女性在族群內的社交與人際潤滑作用相當重要,包括集體撫育下一代,這牽涉到族群的興亡。或許這也可以說明,不擅社交、常被當做邊緣人的內向女性,得到憂鬱症、焦慮症的比例為什麼比較高。
人類在非洲大草原演化出在大熱天快走一大段路的能力,如果有水源、有陰涼處,人類可以連續快跑兩、三倍馬拉松距離。這叫「耐力跑」(endurance running),在國外有許多這類比賽。有意思的是,當距離拉長到一百公里,女生跟男生一樣有競爭力,四、五十歲的中年人有可能奪冠軍,六十歲的老人還可以跑完全程
規律進桑拿的人,因為心臟病猝死、罹患嚴重冠狀動脈疾病的比率會大幅降低,壽命會延長,甚至罹患某些癌症的人數也會降低。長期進桑拿,會讓血壓降低、血管擴張、血脂肪降低、自律神經平穩、增加胰島素的敏感度。許多奧運級、國際級運動員,現在會把運動前後進烤箱,列入訓練的固定流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腸道菌落形成之菌-腸-腦軸(microbiota-gut-brain-axis)調控身體的神經傳導、內分泌、消化、代謝、免疫作用、因此與全身之各種生理及疾病都有密切的關聯。 腸道菌落功能: 1.製造血清素:血清素是大腦內能讓心情愉悅的重要激素,而部分的腸道益生菌會製造血清素相關物質。
Thumbnail
第二章 : 人類的微生物群:最近發現的器官 過往發現微生物作用的學者,讓大家知道避免接觸並殺死微生物,就能避免某些疾病,因此開始想要消除微生物,並建立的許多措施,雖帶來健康,卻也讓「細菌」開始惡名昭彰,直接與疾病畫上等號。但如此卻忽略一個事實:「我們的身體必須在充滿微生物的環境下,才能發展完
Thumbnail
腸道微生物群的不平衡會對情緒和整體心理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腸道和大腦之間有一個複雜的通訊網絡,稱為腸-腦軸,它在調節情緒和影響大腦功能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當腸道細菌的平衡被破壞時,會導致有害物質的產生和炎症,進而影響大腦功能和情緒調節。例如,有害細菌的過度生長會產生毒素,進入血液並到達大腦,可能導致焦
Thumbnail
“你今天吃的東西在24小時之內,就將會衝擊到你明天的微生物體”   這部影片很有趣 腸道是人的第二個腦 不是大腦決定你想選擇的食物 而是自己養出來的腸道決定的 科學數據顯示 腸道每天都需要蔬果多樣性的纖維 纖維不足 微生物會吃腸道黏膜 黏膜被破壞 就容易發炎致病   吃很多糖就
Thumbnail
馴化會使作物發生所謂的「馴化症候群」:可食的部分變得更大更美味、更方便採集等等。但是最近的研究也發現,由於育種改變了植物的生理特性,所以也反過來對植物周圍的環境產生了影響。 最近的研究發現,馴化水稻與野生種水稻對共生菌根菌的互動大不相同喔!
Thumbnail
愛吃大餐又怕脹氣嗎?別擔心,跟妳說懶人的救星。文章介紹消化酵素和使用建議,並分享試吃心得。
Thumbnail
糞金龜一生都在糞便堆裡打滾,牠們用身體的力量將糞便捲出一個球的形狀推到自製的巢穴堆疊,再好整以暇的享用那些糞球。糞金龜的幼蟲也會在糞球中孵化並啃食,以此為生、以此為樂。人類見此狀,心裡笑糞金龜對糞便如癡如醉、如此情有獨鍾,簡直令人作噁。 天人在上,也跟人類有一樣的想法。在天人的眼中,人類為了不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對飲食的重要性與正向循環的心得與整理,提到了腸道對情緒、自制力和生產力的影響。同時,文章也提到了如何通過飲食的改變來影響多巴胺等激素的穩定分泌,從而使我們在生活中感到更快樂和更積極。☀️心態轉變:腸道是人類的第二大腦,會影響我們的情緒、自制力與生產力過去以來,我一直沒有正視腸道的真正
這篇新聞Gut microbes can affect COVID vaccine response (https://news.ki.se/gut-microbes-can-affect-covid-vaccine-response)道出,研究人員顯示我們的腸胃菌叢的豐富度會影響到我們身體對於疫苗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腸道菌落形成之菌-腸-腦軸(microbiota-gut-brain-axis)調控身體的神經傳導、內分泌、消化、代謝、免疫作用、因此與全身之各種生理及疾病都有密切的關聯。 腸道菌落功能: 1.製造血清素:血清素是大腦內能讓心情愉悅的重要激素,而部分的腸道益生菌會製造血清素相關物質。
Thumbnail
第二章 : 人類的微生物群:最近發現的器官 過往發現微生物作用的學者,讓大家知道避免接觸並殺死微生物,就能避免某些疾病,因此開始想要消除微生物,並建立的許多措施,雖帶來健康,卻也讓「細菌」開始惡名昭彰,直接與疾病畫上等號。但如此卻忽略一個事實:「我們的身體必須在充滿微生物的環境下,才能發展完
Thumbnail
腸道微生物群的不平衡會對情緒和整體心理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腸道和大腦之間有一個複雜的通訊網絡,稱為腸-腦軸,它在調節情緒和影響大腦功能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當腸道細菌的平衡被破壞時,會導致有害物質的產生和炎症,進而影響大腦功能和情緒調節。例如,有害細菌的過度生長會產生毒素,進入血液並到達大腦,可能導致焦
Thumbnail
“你今天吃的東西在24小時之內,就將會衝擊到你明天的微生物體”   這部影片很有趣 腸道是人的第二個腦 不是大腦決定你想選擇的食物 而是自己養出來的腸道決定的 科學數據顯示 腸道每天都需要蔬果多樣性的纖維 纖維不足 微生物會吃腸道黏膜 黏膜被破壞 就容易發炎致病   吃很多糖就
Thumbnail
馴化會使作物發生所謂的「馴化症候群」:可食的部分變得更大更美味、更方便採集等等。但是最近的研究也發現,由於育種改變了植物的生理特性,所以也反過來對植物周圍的環境產生了影響。 最近的研究發現,馴化水稻與野生種水稻對共生菌根菌的互動大不相同喔!
Thumbnail
愛吃大餐又怕脹氣嗎?別擔心,跟妳說懶人的救星。文章介紹消化酵素和使用建議,並分享試吃心得。
Thumbnail
糞金龜一生都在糞便堆裡打滾,牠們用身體的力量將糞便捲出一個球的形狀推到自製的巢穴堆疊,再好整以暇的享用那些糞球。糞金龜的幼蟲也會在糞球中孵化並啃食,以此為生、以此為樂。人類見此狀,心裡笑糞金龜對糞便如癡如醉、如此情有獨鍾,簡直令人作噁。 天人在上,也跟人類有一樣的想法。在天人的眼中,人類為了不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對飲食的重要性與正向循環的心得與整理,提到了腸道對情緒、自制力和生產力的影響。同時,文章也提到了如何通過飲食的改變來影響多巴胺等激素的穩定分泌,從而使我們在生活中感到更快樂和更積極。☀️心態轉變:腸道是人類的第二大腦,會影響我們的情緒、自制力與生產力過去以來,我一直沒有正視腸道的真正
這篇新聞Gut microbes can affect COVID vaccine response (https://news.ki.se/gut-microbes-can-affect-covid-vaccine-response)道出,研究人員顯示我們的腸胃菌叢的豐富度會影響到我們身體對於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