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台灣名勝,在哪裡?
方格精選

真正的台灣名勝,在哪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傍晚剛剛放晴的大雨過後,走出台北萬華火車站的自己,被一輛怪顏色的休旅車攔住,愣住的瞬間,我想了一下,這種粉紅色的九人巴士,有個很久沒見的朋友也有一台,不過,幾乎是超過二十年沒見了。

果然是簡伯。

一般圈子的人,稱他『簡導』,他是台灣第一個領到個人導遊執照的人。他近三十年來,都用噴成這種粉紅色的VW九人座車,載著限定人數,環島一個禮拜,成了『環遊寶島』的代名詞。

很多人會聽到『粉紅寶島號』很難訂到,指的就是簡伯和他安排的環島路線。沒參加過的,和參加過的,他都有不太一樣的規劃。

這種行程,在簡導年輕剛入行的時候,可以說是100%以台灣觀光客為主,其次可能有很少數的美國客人,但,當時外國旅客以日本客人居多,簡導的語言力可能不行。

但,名叫「港生」的簡導,因為流利的英文,讓許多使用英文系的遊客,有極大的安心感,這方面的旅客小團,幾乎壓倒性的全成為口袋名單。

簡導有時淡季,也會把個人自由旅行的客人湊成小團,三、五人就成團出發,整個算起來,費用竟跟自由行的個人所需差不多,因此,某個年代的台灣青少年,對於旅行的服務知識,大概除了『救國團』開辦的學生旅行之外,就是『粉紅寶島號』了。

我就是在大學報名暑假的某次『粉紅寶島號』的『環遊寶島』,而認識了簡導。後來的現在,我竟成了他的同行,真不可思議。

簡港生,小學三年級從九龍搬到台北。

然後,變成台北歷史最久的老松國小的小四生。老松國小的前面,就是修復算很到位的「剝皮寮」街屋區。我們走上他位於「剝皮寮」不遠處的工作室,靠西門町,但還是萬華。

一棟鑲嵌了素燒二丁掛磁磚的五樓商用街屋。「二丁掛磁磚佈置的台北市區商用建築,這應該是最後一排了。」推開三樓的檜木拉門時,他叮嚀。

他給我看當年我參加他辦的環島旅行的團體照,掃描的,他一張一張在ipad的畫面掃過,我當年參加過救國團夏令營的唯一旅行照片。

那些畫面,最有意思的,應該是最後一張,原來那次我十九歲的半自助旅行,竟然叫『台灣遊記』啊!?

他說,他初中畢業那年,因為回香港辦居留證件,好好地逛了摩羅上街的二手攤位。竟找到1957年,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初次做的台灣專訪,三十幾頁的環島旅行,從台北重慶南路書報攤到花蓮濱海公路,完整的繞拍了整個台灣島一周。

他從書架上拿下這本陳舊的雜誌,封面第三行,標示著『轉變中的福爾摩沙』為題的雜誌提要。

接著,他拿了一本真的就叫《臺灣遊記》的綠皮小說下來翻給我看。民國五十六年的台北商務印書館的初版本,1967年的基本定價是二圓二角,距離國家地理雜誌的報導,剛好十年。

「三年後,我考取台灣個人導遊的第一張執照。」他順便把掛在入口處牆上的證書拿下來,裱再經框裡的樣子,看起來像張獎狀。

「你參加的那一次『台灣遊記』,就是以黃得時老師寫的這本內容,作為環島的地標進行的。」

他一邊翻閱著ipad上的照片,一邊翻閱著《臺灣遊記》的目錄。讓我從台北火車站出口後,到『歷史博物館』到西門町,然後經過童年必要、卻已經消失的『中華商場』,往後火車站的萬華吃完潤餅搭魚丸湯後,再繞道『台北橋』,往南。

在鶯歌車站換了車,抵達漢族承接日本茶商的角板山茶園區,泰雅族好手藝的編織畫面,也一併出現。

然後抵達最可怕的城隍廟小吃攤區,買了要給小說女主人的新竹米粉。再往南,抵達山區的大甲鎮,主角幫一對共同旅行的姐弟,各買了一頂大甲藺草編帽。

然後,到豐原,準備上橫貫公路的必備證件(入山證)。橫貫公路第一個宿泊點是谷關溫泉,他們三個住的官辦民宿叫『停雲別墅』。

第二天早晨,溫度降到攝氏十五度,他們在合歡山啞口,沒賞到雪,卻清晰的看了雲海。

下山,途經巴士休息區的霧社,車在繞的不得了的山路盤旋後,日月潭到了。

接著,在霧峰『林家花園』仔細的看了梁啟超晚清來這裡旅行的『五桂樓』。

經過台中市區、也看了全台灣最大的彰化八卦山大佛像,進入鹿港。

從鹿港搭台糖運送小火車,在濁水溪上,平行的目睹了號稱遠東第一大橋『西螺大橋』的驚人長度。

經過阿里山,繼續往南,下山前又住在南部罕見「水火同源」的關子嶺旅社,泡了泥湯後,進入台南市,先吃了成功路的擔子麵,逛了數不清的晚清建造的老廟,到了有漫延海岸線的西子灣海浴場、愛河散步後,離開高雄,再往南,住在屏東的四重溪溫泉旅館。

再趕到東港小碼頭,搭著小舢舨貨輪,渡海抵達有小鬼島綽號的小琉球。

最後一段旅程,他們搭著東線鐵道,途中又跨海到蘭嶼玩了半天,經宜蘭回到台北。

「當時你參加的那個團,就是這麼構成的。」

他說,他在網路時代哩,是該退役了。

然後,簡伯開始講。想把這棟街屋的三樓以上,變成一處以台灣旅遊文獻的圖書館的計畫,直到午夜。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avatar-img
陳輝龍的沙龍
37會員
47內容數
黑膠收集,有很多事情,和藏書有很大雷同的地方。小說家陳輝龍剛好都是這兩種恐怖病毒的重度成癮者。這幾年,他被爵士樂黑膠發行中,一種更有劇烈快感的『新出土』previously unreleased 唱片牢牢綑綁住,只要一有爵士唱片新出土,他幾乎沒有落空過。將一張張拆封播放,把這些珍寶給抵達這裡的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陳輝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D级旅途》系列,其中的D=Depth。「...回來繼續講慢速火車經驗。有段時間,經常性地前往東北角的宜蘭。(原因是什麼?居然完全想不起來。)只要是搭火車,總會不由自主的在北台灣最老的海水浴場「福隆」中途下車。說起來很莫名,竟只是為了吃一盒米飯,竟然就因此而下車...」
《D级旅途》系列,其中的D=Depth,這段旅途的不同之處在於——通篇只有一枚“旅途纪念手信”,旨在聚焦旅途“戰利品”,探究“老物件”背後的故事。「天一亮, 龍山寺旁的早市, 有各種點心熟食攤位現身, 都是台北隨身小吃代表。如果, 剛睡醒胃袋還沒食慾的,可以當早點...」
《D级旅途》系列,其中的D=Depth,這段旅途的不同之處在於——通篇只有一枚“旅途纪念手信”,旨在聚焦旅途“戰利品”,探究“老物件”背後的故事。「...喜歡刻意穿越一般成年人不愛進入的「竹下通」,這條狹長且扁窄的超級長巷,從1980年末的少年東京初旅開始,居然也過了二十多年。」
《D级旅途》系列,其中的D=Depth。「...回來繼續講慢速火車經驗。有段時間,經常性地前往東北角的宜蘭。(原因是什麼?居然完全想不起來。)只要是搭火車,總會不由自主的在北台灣最老的海水浴場「福隆」中途下車。說起來很莫名,竟只是為了吃一盒米飯,竟然就因此而下車...」
《D级旅途》系列,其中的D=Depth,這段旅途的不同之處在於——通篇只有一枚“旅途纪念手信”,旨在聚焦旅途“戰利品”,探究“老物件”背後的故事。「天一亮, 龍山寺旁的早市, 有各種點心熟食攤位現身, 都是台北隨身小吃代表。如果, 剛睡醒胃袋還沒食慾的,可以當早點...」
《D级旅途》系列,其中的D=Depth,這段旅途的不同之處在於——通篇只有一枚“旅途纪念手信”,旨在聚焦旅途“戰利品”,探究“老物件”背後的故事。「...喜歡刻意穿越一般成年人不愛進入的「竹下通」,這條狹長且扁窄的超級長巷,從1980年末的少年東京初旅開始,居然也過了二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