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1|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大漢天威-韓信之死】

    漢五年,西楚霸王項羽在烏江畔戰死。 諸侯將相共尊漢王劉邦稱帝。 看太多天命所歸,水到渠成的故事,還以為這是理所當然。 事實上,你光是看項羽當年入咸陽,為什麼可以自己展開大分封? 因為他在鉅鹿把諸侯的部隊大將都聚集起來了。 後來他也是分封這些大將,不是原來的諸侯王。 劉邦可以迅速愉快的奪韓信的齊軍,並且稱帝。 在垓下之戰前,早就不知道要做多少準備了。 「皇帝曰義帝無後。齊王韓信習楚風俗,徙為楚王,都下邳。立建成侯彭越為梁王,都定陶。故韓王信為韓王,都陽翟。徙衡山王吳芮為長沙王,都臨湘。」 劉邦稱帝之後,調度了四個新王。 說真的,不要太輕易下「韓信是個政治笨蛋」的結論。 公堂之上,我們假設一下。 如果三國時代,諸葛亮北伐成功了。 劉禪封諸葛亮為魏王,這難道不是一件大家開心的事情嗎? 更別說,除了北伐大元帥諸葛亮,誰來當魏王是沒爭議的? 「奪其軍」這件事情,本身有很多背後的意義。 幾千幾萬的人馬,可不是像搶一把菜刀那麼簡單。 所有搶到虎符就可以調動兵隊的故事,也都存在著下面軍士官想要請示上級被阻止(殺死)的情節。 我們就要明白……當時最應該當上楚王的,是灌嬰。 這思路跟得上嗎? 灌嬰才是真正消滅楚國的人。 而劉邦以楚地跟韓信交換齊國與兵力。 韓信為什麼願意接受? 他本身也是楚人,除了成為天子外,沒有比當楚王更光宗耀祖的了。 成為楚王的韓信,跟項羽一樣先來了個衣錦還鄉,報答當年一飯之恩的漂母,並且提拔了侮辱自己的混混。 漢六年,劉邦下令巡狩天下,在「陳」召集諸侯。 「下一站,雲夢。」 這裡司馬遷寫了一堆陰謀論。 劉邦一統天下後,並非萬事太平。 首先是臨江王造反。 緊接著燕王也反了。 沒多久,陳公也起兵了。 平定陳公之亂後,有人上書告韓信準備謀反。 劉邦徵詢大臣的意見,諸將紛紛自告奮勇要去打韓信。 大家都認為,韓信能夠連戰連勝,統率大家的故楚,只是運氣好而已。 劉邦可不這麼想。 陳平問:「這件事還有其他人知道嗎?」 劉邦回答沒有。 這對答看似莫名,明明就有很多人知道啊。 陳平在問的,八成是「張良知不知道這件事」。 陳平又問:「韓信知道嗎?」這是你問過韓信沒有的意思。 劉邦仍是答不知。 這兩下問答,陳平就「知君心」了。 如果劉邦想要的是解決疑惑,那他就應該會去問張良,或者跟韓信坦然相對。 陳平明白,劉邦想要解決的不是問題,是人。 「那我們的兵將,能勝得過韓信嗎?」 「不能。」 想打不能打,這才是老闆找你來的用意。 所以陳平才提出了「假遊天下,誘韓信前來,只要一個勇士就能擒住他」。 這大概是關於韓信能統兵不能打架的最直接證據了。 那韓信這邊呢? 很抱歉,司馬遷說,韓信真的打算造反。 但寫得非常撲朔迷離。 「(劉邦)實欲襲信,信弗知。高祖且至楚,信欲發兵反,自度無罪;欲謁上,恐見禽。」 我改了一個標點符號,中文好一點的人會覺得比較清楚。 第一,韓信用兵,向來遵從孫子兵法,先講知己知彼。 如果他真的要起兵,怎會不查明劉邦的意圖? 第二,韓信既然要反,為什麼又打算去謁見劉邦? 所以我把這邊改成分號。 也就是韓信正在左右為難。 乾脆起兵打劉邦的巡狩車隊? 可我明明沒錯啊,為什麼要搞自己呢? 去跟劉邦說個分明? 又怕被抓。 嚴格說起來,應該是劉邦作了兩手準備。 一邊按照陳平的計謀行進。 另一邊,其實也要其他的諸侯帶兵前來。 一旦陳平的計謀失敗,劉邦就會集結兵力開戰。 而韓信只探到陳平之計,不知劉邦之謀。 這時就有人建議韓信,不如獻上項羽大將鍾離昧的首級,來對劉邦表示忠誠。 除了打仗之外,韓信就是那種有事情當面說一下比較清楚的習慣。 既然有這麼一個意見,韓信就去找當事人鍾離昧商量。 鍾離昧在項羽敗亡後,會來投靠韓信,也表示他對韓信有一定的認識。 不談打仗,韓信這人心腸挺軟的。 今天韓信來說這事,鍾離昧也立刻就明白。 韓信就是想要選擇去跟劉邦當面對談。 「漢不發兵打你,是因為我在你這裡。你如果抓我去獻媚,那等我一死,你也沒好日子過了。」 說完,鍾離昧大罵韓信:「公非長者!」(你不厚道) 如果是一個仁厚的好人,通常都是會自己幫人家擋下這個災殃。 韓信把問題丟給鍾離昧,其實心中早已有了決定。 鍾離昧自殺,韓信便帶著他的頭,前往「陳」謁見劉邦。 然後就被抓起來了。 韓信嘆道:「狡兔死,良狗烹。天下既定,我要被烹了。」 劉邦來見他說:「有人說你要謀反啊。」 但車隊回到雒陽,劉邦就赦免了韓信,降為淮陰侯,留在京城。 韓信待在京城,經常稱病不朝。 日夜怨懟,更不想跟其他漢初功臣碰面。 只有狗腿王樊噲對他十分巴結。 但劉邦也會來找韓信,有時聊聊諸將的能力高下。 「你認為,我的能力可以帶多少兵?」劉邦問。 韓信答:「陛下帶兵,最好不要超過十萬。」 「那你能帶多少?」劉邦又問。 韓信再答:「越多越好。」 劉邦笑了:「你這麼厲害,為什麼會被我抓住呢?」 韓信明白,劉邦所忌憚的,是自己的能力。 「陛下您不適合帶兵,但擅長統將。」韓信趕忙送上高帽:「而且您是天命所歸,非人力所能及啊。」 韓信被擒後,過了三年。 劉邦經歷了韓王信與匈奴的聯手叛變,險險脫身。 又遇上趙國相準備暗殺他,也是堪堪避過。 趙國相被處死後,劉邦挑了鉅鹿守陳豨接任。 陳豨在當上鉅鹿守之前,跟韓信頗有往來。 當他被任命為鉅鹿守時,還特地來向韓信辭行。 韓信牽著陳豨的手,屏退左右,跟陳豨在中庭裡說話。 「你這次去北地,乃是天下精兵之所在。」韓信道:「你是皇上寵愛信賴的臣子,人家說你叛變,皇上必然不信。」 頓了頓,韓信續道:「但如果有第二次,皇上就會起疑。第三次,皇上必定會親自帶兵征討……如果真的這麼發展,我必定會在京城起兵幫助你!」 陳豨非常信任韓信,「了解!」 漢十年七月,劉邦的老爸過世。 劉邦下令要各國大臣來奔喪,陳豨拒絕。 八月,陳豨以趙國相的身分,起兵叛變。 劉邦本要求韓信一同前去平亂,韓信稱病不去。 韓信寫了一封信給陳豨,說咱們約定的時刻到了。 劉邦離開後,韓信便假造了聖旨,要赦免奴隸,用當年章邯的法子徵召部隊起義。 一切部署妥當之後,韓信因故把一個親隨關了起來。 親隨的弟弟為了救哥哥,就跑去呂后那邊,舉發韓信造反。 呂后遂跟蕭何商量,假傳聖旨,說劉邦已經消滅陳豨,要大臣們一起來參加慶功宴。 蕭何更致信韓信:「就算生病也應該來一下。」 韓信一入宮,就被抓起來殺掉了。 好,解謎時間到。 老實說從韓信跟陳豨密議開始到被殺,實在太絲絲入扣了。 套句無聊人士愛說的:「怎麼會有人知道韓信跟陳豨說過什麼?」 這種真的無聊,詳細的內容一百分是司馬遷掰的。 他只需要知道,官方有記錄,韓信跟陳豨有勾結,有往來就好。 事實上,陳豨還跟韓王信也有勾結。 這一年的叛變,也是陳豨跟韓王信共同發起的。 是不是有把兩個韓信混在一起,說你造反就是你了的狀況? 我沒有特別去找但是這種方向一定有人想過吧。 其實更值得關注的是: 劉邦這幾年災殃不斷,韓信真的要叛變,為何選在此時? 有陳豨響應看起來藉口超棒,但以韓信知兵,豈不知遠水難救近火? 更有趣的是,我才剛看完東吳的內亂。 諸葛恪被滕胤勸說一定要赴約而死。 滕胤在內部叛亂,只能期待呂據打回來。 為什麼「諸葛恪之死」這麼樣板,這麼像韓信之死? 我更相信,是呂后編造了反亂藉口,處死韓信。 呂后為什麼這個時候動手? 「及高祖為漢王,得定陶戚姬,愛幸,生趙隱王如意。」 劉邦一直想要廢掉太子劉盈,換成如意。 在漢九年,劉如意十歲(虛歲)被封為趙王的時候,才告了一段落。 所以第一,前面劉邦雖然常常不在家,但呂后的心思都還在如何穩固兒子的太子之位。 第二,趙國相陳豨之亂,對呂后而言,牽連越廣越好。 那為什麼要找韓信開刀? 我們也看到,被軟禁之後的韓信,基本上就是討好劉邦過日子。 在太子之爭這個話題上,韓信不去管什麼正統禮法,講究順從劉邦渴望的動機,也是比較高的。 更值得注意的是,你以為呂后只對韓信下手嗎? 韓信卒於漢十一年,春。 十二年秋,蕭何下獄。 十一年韓信被誅之後,要不是召平叫蕭何趕快巴結劉邦,蕭家只怕要辦喪事了。 「禍自此始矣。上暴露於外而君守於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衛者,以今者淮陰侯新反於中,疑君心矣。夫置衛衛君,非以寵君也。願君讓封勿受,悉以家私財佐軍,則上心說(悅)。」 呂后不但除去韓信,還把功勞報給蕭何……差點就讓蕭何跟著韓信一起去了。 漢初三傑,真正投效呂后的是留侯張良,所以張良,沒事。 對劉邦來說,韓信是一個想用又不能用的大將。 所以聽到韓信死訊時,劉邦的情緒是又喜又悲。 還記得那年,蕭何月下追韓信。 回報劉邦:「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也許,韓信在等的不是陳豨。 而是希望劉邦能夠再一次,以最高禮遇請自己出戰。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