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南聲讀後|《半蝕》韓麗珠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讀韓麗珠的《半蝕》時,我二度陷入昏睡,一次是與他已經逝去的往事,一次是她至今依然存於是死是生的城市中,故事暫時無法完結。並不是因為她的文字讓人感到無趣,而是從她近似日記的散文中,我漸漸受到吸引,認為自己必須效法那種生活,將自己抽離於現在,遁逃到一個用打坐、冥想、不存在的貓、窗台仰賴我母親每天澆水的植物們,還有我這拙劣的書寫,使自己拼湊成一個低畫素版的韓麗珠。
  以一介市井小民的視野,就算無須刻意強調文字的起落生根於香港,也早已使各種暴政新聞鋪天蓋地而來,多數人口願意表態支持港人的這座島嶼讀者心有戚戚焉。我很喜歡韓麗珠的一段形容,大抵意思在融合我的想法後,是這麼說的:現實在某些極端時期更是另一種錯亂,有更強勢的語言正在人們腦中重塑一個新的世界,原先以為是正確的、合乎常理的,反而變成混亂的、必須被矯正的,而我們心底可被選擇依從的良善,是能力,只是為了免於體認現實的死,一種回應求生本能的慾望,心底近乎快受暴政刺激脫出牢籠的獸,又默默地縮回籠中。
  行文間,感受不到悲求,對我來說,我認為種種的紀錄是心境上的節制,與不可忘卻,作為人必須時刻自省的警惕。會這麼形容韓的文字得追溯於,我是個過度感性到依此困擾的人種。在#反送中 如惡火般貪食著香港所剩無幾的民主時,我深陷於當時連綿不斷的惡訊幾乎快淹沒了理智,好幾次當我只能透過或大或小,或公開或個人的場域中得知香港現況時,從體內汩汩流出的悲傷是沒有辦法阻止的,好像除了關注,盡可能發送資訊外,我無能為力,無法給予再多的實質協助。是因為我生長在平和的時代,民主的政治環境,創作者可以拿國家元首開玩笑,可以書寫對一切的不滿,可以任性地不需要審視自己的安逸從何而來。這些理所當然僅僅是跨過一片海峽,便成了空想。韓的文字沒有太多販售悲傷的意圖,她當然可以這麼做,可是她用更為內斂的文字去襯托出那種不言而喻的悲傷某種程度上比起刻意為之更為催淚,閱聽者確實可以眼淚去回應文字帶來的情緒,但這次我沒有這麼做,或者該說,我的思緒冷靜地停止讓我再度成為被情緒引領的個體。
  就這個反應而言,我是訝異的。我以為只要提到香港,提到林鄭月娥與她的中國好夥伴們,我會被憤怒與不解給佔據所有,然後無限同情,憐憫這些同以民主自由作為未來而努力活下去的港人。是我對香港局勢已經冷感嗎?倒也不能這麼解釋。我想,正如韓麗珠說的:每次的死亡都是重生;這個家早已斷了根,搖搖欲墜,但是人是適應力很強的動物,家的意義從來都只是再定義就可以再生。那種必須柔軟,才能韌性的意志是強大的,也是人面臨絕境時才可以領悟的能力。這點,我想多數台灣人是無法做到的,我們依然被好好地保護著,依然可以紙上談兵,以網路上的唇槍舌戰來體現同舟共濟的精神好似強大到可以抵擋中國武統威嚇。
  最近的這種感覺愈發強烈:總覺得我們所身處的這個世界,民族是被發明出來的概念,細分種族已經失去意義,語言早就失去隔閡,可以被翻譯,差異可以被理解,但是會不會到頭來,其實只要找出一項根本上的差異——可能是政治立場,或是不同年代的生長背景——就造就成了我們無法理解彼此的巨大鴻溝?它適用於不管是家人也好,朋友也罷,情人亦然,一但想要拉近彼此,勢必就得承受毀滅彼此的風險。針對這段感想,我想分享一段韓麗珠深得我心的描述:
人需要與他人建立關係,並不是因為要粉飾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的事實,而是,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深藏的、堆疊的,都值得至少一次被狠狠地拆穿。
  因為暴政引發的認知錯亂已讓香港跌撞得遍體鱗傷,爾後引發全球性的武漢肺炎更是讓原本為了避免吸取過多催淚氣體戴上的口罩,強化不被取下的理由。洗淨雙手是為了洗去肉眼不見的病菌,對港人來說肯定夾雜了更多複雜、難以抹滅的傷痛。
  在這四百多頁份量十分飽滿的散文集中,我不諱言地某些篇章就只是雙眼走過,我甚至沒有解讀它的能力,以內化成更多養分或情緒去滋養己身。然而從中,我再一次被韓麗珠提醒,書寫的重要性是為了不在慌亂的世界中失去自我。把湧現出,那些湍急,極有可能稍縱即逝的情感,從原本零時差的社群軟體,改成需要醞釀才能保有本質的樣態好好記錄下來。就好像她提到,關於寫信給對方,是為了拉遠距離,讓彼此擁有空間,不急著撥開對方蜷伏在人皮底下,獸的一面,或許可以減免一時間的衝動可能導致的誤會。必須寫,好好寫,因為韓麗珠的文章,我真切地重拾回寫的意義,選擇用盡目前能掌握到的文字去還原我想傳達的訊息,然後再於不可預測的將來,傳達至某個認為這些對他而言有幫助的人眼中。
avatar-img
79會員
164內容數
一個分享讀後感的地方,沒有文青。文章可能暴雷忘記警示,自行斟酌閱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南聲生生難 的其他內容
這本近期讀過內容最輕鬆的《雖然店長少根筋》,是以書店發生的日常瑣事進行書寫的小說。故事舞台是一家規模介於連鎖與獨立間的地區型書店。以匯集在地居民維持營運基礎的經營型態,就本身從事同類型書店店員角度來看,免不了構成共同文化生活圈的職責。
從一名來台從事教育工作的日本籍教授視角,帶出勢必於政治範疇中,無法輕易擺脫殖民遺緒的矛盾民族位置不對等關係,進而討論文學場域中的逆輸入,是這本《流轉的亞洲細語》非常有趣,值得一讀的上乘反思之作。
多數時候,寫作成立始於一個簡單的想法,在老師的《新寶島》中,大膽地假設:在未來的某日,台灣與古巴這兩個緯度、電壓、國際政治處境相似的島國人民將會在一夕之間發生大交換。
近年來的出版品中,針對母親一身份的責任探討多了不少聲音,加上性別平權價值觀日漸普及,多得是主張家務勞動平均分擔,母親於家中的話語權應被更加重視,父母職應從刻板印象中跳脫,重塑更人性化,富有彈性的互動關係。這些看似新穎的主張真的為婦女們帶來改變了嗎?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我總是忍不住想起以前在做故事開發的那段日子。我始終很難跟別人介紹自己,雖然職稱掛著「編輯」,但做的工作卻不盡然與編製書本有關,著重的反倒是前期的內容開發。
長眠在山谷間的故事使我的堅強壞得粉碎,就連在午睡夢境中,我橫跨了切割東西的長山脈,來到花蓮港邊,不外乎為的是一圓無法實現的夢想,在沒有戰爭與煙硝的平和世代,遙望兩名布農族少年拿著豬皮製的棒球,笑容輕漾在臉上,無須憂慮地嬉戲。
這本近期讀過內容最輕鬆的《雖然店長少根筋》,是以書店發生的日常瑣事進行書寫的小說。故事舞台是一家規模介於連鎖與獨立間的地區型書店。以匯集在地居民維持營運基礎的經營型態,就本身從事同類型書店店員角度來看,免不了構成共同文化生活圈的職責。
從一名來台從事教育工作的日本籍教授視角,帶出勢必於政治範疇中,無法輕易擺脫殖民遺緒的矛盾民族位置不對等關係,進而討論文學場域中的逆輸入,是這本《流轉的亞洲細語》非常有趣,值得一讀的上乘反思之作。
多數時候,寫作成立始於一個簡單的想法,在老師的《新寶島》中,大膽地假設:在未來的某日,台灣與古巴這兩個緯度、電壓、國際政治處境相似的島國人民將會在一夕之間發生大交換。
近年來的出版品中,針對母親一身份的責任探討多了不少聲音,加上性別平權價值觀日漸普及,多得是主張家務勞動平均分擔,母親於家中的話語權應被更加重視,父母職應從刻板印象中跳脫,重塑更人性化,富有彈性的互動關係。這些看似新穎的主張真的為婦女們帶來改變了嗎?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我總是忍不住想起以前在做故事開發的那段日子。我始終很難跟別人介紹自己,雖然職稱掛著「編輯」,但做的工作卻不盡然與編製書本有關,著重的反倒是前期的內容開發。
長眠在山谷間的故事使我的堅強壞得粉碎,就連在午睡夢境中,我橫跨了切割東西的長山脈,來到花蓮港邊,不外乎為的是一圓無法實現的夢想,在沒有戰爭與煙硝的平和世代,遙望兩名布農族少年拿著豬皮製的棒球,笑容輕漾在臉上,無須憂慮地嬉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應該是最有資格推介 寂然 最新小說《劇情需要你們去死》的人,因為我是目前唯一完整看這這本小說的澳門人。 ​讀完這篇小說的第一個感想是,寂然還真敢寫,雖然作者強調一切都是虛構的,而小說設定在一個不存在的地方,但澳門人讀下來絕對會浮想聯翩,自帶畫面,有多大膽有多狂實在要親自讀過才能體會。 寂然是澳
Thumbnail
戴眼鏡的長輩說:「香港是個扭曲的城市,你們年輕的,多出去世界走走,看看世界的人,有着怎樣的生活方式。」 被插滿刺的海膽說:「到某個地方,開啟所有雷達,貪婪地吸收周遭的一切。」 多啦B夢說:「這是一個人人都有隨意門的年代。」
Thumbnail
故事對往日的回想和對「彼處」的期盼,不僅是對過去的追憶,更是對未來可能的展望和探索。在路的盡頭,周未難對「此處」、「那處」與「彼處」的反思和體悟,成為了他尋找自我、理解生命意義的關鍵。
Thumbnail
「愛是一種感覺,你難道沒有感覺到?」 「沒有,我只感覺到你把我當作玩物,希望從我這裡得到情欲的滿足。」
寫在前面: 林夕填詞以來參與過很多大大小小的講座和訪問,他分享過不少創作理念,都是這很寶貴的內容。自被佚名事件後,有許多大陸討論林夕的興趣小組一一消失。2023年的新年忽然有感,我深信香港歌詞是香港文化的重要遺產,而夕爺是香港的詞人,為什麼還要假手於他人保育呢?於是我開始把他的訪問內容慢慢地整理成
Thumbnail
…………她說是這樣說著,卻多少有一點悵惘。 曼楨這種地方是近於瑣碎而小氣,但是世鈞多年之後回想起來,她這種地方也還是很可懷念。曼楨有這麼個脾氣,一樣東西一但屬於她了,她總是越看越好,以為它是世界上最好的。 …………他知道,因為他曾經是屬於她的。
Thumbnail
終於踏上了香港街頭,幻想著在街頭轉角處,會不會有《甜蜜蜜》裡的黎小軍和李翹一邊騎著單車,一邊哼唱著甜蜜蜜;或是《重慶森林》裡的警察663正在小吃店和阿菲買食物,阿菲將臉朝著巨大的電風扇狂吹,看似愛搭不理的,心裡卻早將663琢磨了百次千次。
Thumbnail
我一直都喜歡讀胡晴舫的散文,因為她的選題、角度和想法總能引起我這個城市人強烈共鳴和深入反思,而這一本散文集令我尤其感觸。 前半部是作者分享過去在各地生活期間的人與事,思考當地獨特的人文風情。我向來好奇他人對香港的想法,結果不失所望,從她筆下看香港確實奇特有趣。
有個熱愛香港文化的馬來西亞朋友問我:「現在的香港,是否真的有很多人離開?」 我不假思索的應道:「沒錯,大家都感覺到這裡的一切已不是從前的那模樣。即使尚未改變的,也能預見將會在某個未知的時候被摧毀。反正繼續留在這裡也沒有什麼意思了,還不如離開。」 我帶點疑惑地裝作沒看到她聽這話時黯然低頭的
Thumbnail
本文作者通過主觀個人觀察,預測了香港的可能變化情況。文章指出,短期內雖不會有大變化,但洗牌已經開始。作者認為,香港人將會經歷身份認同、生計維持和社會壓力等多重變化,並針對不同類型的香港人做出了一些主觀預測。
Thumbnail
我應該是最有資格推介 寂然 最新小說《劇情需要你們去死》的人,因為我是目前唯一完整看這這本小說的澳門人。 ​讀完這篇小說的第一個感想是,寂然還真敢寫,雖然作者強調一切都是虛構的,而小說設定在一個不存在的地方,但澳門人讀下來絕對會浮想聯翩,自帶畫面,有多大膽有多狂實在要親自讀過才能體會。 寂然是澳
Thumbnail
戴眼鏡的長輩說:「香港是個扭曲的城市,你們年輕的,多出去世界走走,看看世界的人,有着怎樣的生活方式。」 被插滿刺的海膽說:「到某個地方,開啟所有雷達,貪婪地吸收周遭的一切。」 多啦B夢說:「這是一個人人都有隨意門的年代。」
Thumbnail
故事對往日的回想和對「彼處」的期盼,不僅是對過去的追憶,更是對未來可能的展望和探索。在路的盡頭,周未難對「此處」、「那處」與「彼處」的反思和體悟,成為了他尋找自我、理解生命意義的關鍵。
Thumbnail
「愛是一種感覺,你難道沒有感覺到?」 「沒有,我只感覺到你把我當作玩物,希望從我這裡得到情欲的滿足。」
寫在前面: 林夕填詞以來參與過很多大大小小的講座和訪問,他分享過不少創作理念,都是這很寶貴的內容。自被佚名事件後,有許多大陸討論林夕的興趣小組一一消失。2023年的新年忽然有感,我深信香港歌詞是香港文化的重要遺產,而夕爺是香港的詞人,為什麼還要假手於他人保育呢?於是我開始把他的訪問內容慢慢地整理成
Thumbnail
…………她說是這樣說著,卻多少有一點悵惘。 曼楨這種地方是近於瑣碎而小氣,但是世鈞多年之後回想起來,她這種地方也還是很可懷念。曼楨有這麼個脾氣,一樣東西一但屬於她了,她總是越看越好,以為它是世界上最好的。 …………他知道,因為他曾經是屬於她的。
Thumbnail
終於踏上了香港街頭,幻想著在街頭轉角處,會不會有《甜蜜蜜》裡的黎小軍和李翹一邊騎著單車,一邊哼唱著甜蜜蜜;或是《重慶森林》裡的警察663正在小吃店和阿菲買食物,阿菲將臉朝著巨大的電風扇狂吹,看似愛搭不理的,心裡卻早將663琢磨了百次千次。
Thumbnail
我一直都喜歡讀胡晴舫的散文,因為她的選題、角度和想法總能引起我這個城市人強烈共鳴和深入反思,而這一本散文集令我尤其感觸。 前半部是作者分享過去在各地生活期間的人與事,思考當地獨特的人文風情。我向來好奇他人對香港的想法,結果不失所望,從她筆下看香港確實奇特有趣。
有個熱愛香港文化的馬來西亞朋友問我:「現在的香港,是否真的有很多人離開?」 我不假思索的應道:「沒錯,大家都感覺到這裡的一切已不是從前的那模樣。即使尚未改變的,也能預見將會在某個未知的時候被摧毀。反正繼續留在這裡也沒有什麼意思了,還不如離開。」 我帶點疑惑地裝作沒看到她聽這話時黯然低頭的
Thumbnail
本文作者通過主觀個人觀察,預測了香港的可能變化情況。文章指出,短期內雖不會有大變化,但洗牌已經開始。作者認為,香港人將會經歷身份認同、生計維持和社會壓力等多重變化,並針對不同類型的香港人做出了一些主觀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