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南聲讀後|《流轉的亞洲細語》笹沼俊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從一名來台從事教育工作的日本籍教授視角,帶出勢必於政治範疇中,無法輕易擺脫殖民遺緒的矛盾民族位置不對等關係,進而討論文學場域中的逆輸入,是這本《流轉的亞洲細語》非常有趣,值得一讀的上乘反思之作。


  作者笹沼俊曉在本書的論述核心建立於「逆・少數文學」一說上,以引用柄谷行人在《帝國的結構》(這本心靈工坊有出中譯版)的交換模式理論強調:為了推動弱勢文學,將其逆輸入第一、二世界,必須突破語言價格高低之侷限,抵抗若不翻譯成英語就無法在資本主義為主導的出版市場暢行無阻的現象,並理想地藉此實踐邊陲文學的精神傳遞。換句話說,若將市場背景設於台灣為例——即便台灣與越南沒有殖民關係——不可置否的是,越南語相較於中文於國際市場的語言價格相對弱勢。倘若台籍創作者嘗試以越南語進行書寫,從生活所累積的價值觀差異,並藉由他國語言轉譯為自身精神再現於越南讀者眼前展示,此舉根據笹沼說法,勢必可更加落實所謂「平等的文學世界」。


  針對笹沼說法,我認為現今地緣政治問題日益險峻,國與國受既存體制產生弊端,使得彼此關係提升至新一層級的惡化。到底,第三世界,甚至縮小範圍至我們所生長的東亞體制是否即將邁向終結抑或大洗牌,東亞諸國話語權是否可期待提升可能,即使笹沼使用大量篇幅反覆批評母國逐日衰敗的政治體質,我仍對逆輸入抱持較為保守態度。而我卻一方面矛盾地期待若可以因此更加開拓在保有台灣本土性前提下,IP產業投入國際市場的諸多可能,都讓我願意善加利用笹沼論述繼續觀察與資料搜集。


  融合在台生活的實際經驗,笹沼首先試圖破除台人長期對日本的盲目崇拜。笹沼認為會導致這副局是,兩方國民皆難辭其咎。追溯於日治時期日本政府為台灣帶來文明化與現代化等「先進概念」,讓台灣人無從抵抗如同佈下天羅地網的精神面洗腦。笹沼謹慎強調,一切的歸因充其量來自於殖民者對於被殖民者的自我優越感作祟。到底現今的日本社會沒有台灣媒體錯置給民眾的「有禮貌」、「愛乾淨」等民族印象。偏差的民族形象加上日本政府無法接受國勢不如往昔的事實,不願直視位於東亞的政治勢力終其將被中國迎面趕上,一昧地沈浸在往昔光榮中,而台灣的崇日行為正是日本政府的信心來源。


  於此觀察,笹沼分析了數位非正統在文學場域中使用母語書寫母國的創作者們:以台灣為主體書寫的日籍作家司馬遼太郎、馳星周;以中文書寫,日圖逃離母親掌控,走向更自由寬廣世界的日籍作家新井一二三;台裔作家陳舜臣目睹國民政府於二二八的殘忍作為後,於中台間的抉擇最終定居日本;曾在台灣短暫生活,爾後以日語創作,遊歷中國追念在台童年的美籍作家李維英雄。


  這些案例在笹沼的討論中免不了一番批評與自我叩問。特別同為日本人,對於脫離不了殖民優越感的司馬遼太郎,笹沼做出了更為嚴苛的評論。他認為讀者們必須認知,崇日風氣不該被全然貼上好壞標籤,重點在於那些刻意被隱蔽的殘酷歷史,亦然是書寫中必須被還原,也是作為人文學者、創作者無法卸責的使命。而笹沼也從台人視角,以李登輝為例,強化透過日語建立的台日交流終究打破不了當時的知識份子同為強化日治殖民結構的共犯之一。有趣的是,從這段論述來看——特別是長期對日本抱有好感的我來說——這豈不是某種程度上,索性公然挑戰一直以來對於日本人就是客氣、拘謹民族的刻板印象嗎?或許笹沼無意這麼做,但在本書中做出許多類似的申辯確實讓我感受到,笹沼想要用「中文」挑戰台灣人對日本的想像已經嚴重「不合時宜」。


  這是一本就各種面向來說都很扎實的評論集,免不了政治討論,歷史爬梳,不同國族文化所產生的美感判斷,特別是笹沼的文句實在通順地不像他屢屢強調的中文能力欠佳。當中,對於印在折口上的一段他的話又更讓人格外有感觸:

「我在本書中似乎太過玩弄『弱勢族群』、『移動與越境』、『人權與和平』、『民主主義』等所謂『政治正確』的概念。我自身當然不是聖人君子,每當提及這種論述之際,往往感到內疚。但我認為,在連『社會正義底線』都被突破的現況下,我們確實必須強調這些概念。然而,人類本來就是懦弱、卑鄙、愚蠢、彆扭、無可救藥的動物,更非光憑『有用且正確的思想』便能活下去的存在。因此,文學家、藝術家及人文學者本來就有責任思考與書寫『無用且不正確的事情』,好讓文化變得更豐富而多元。我從心底祈求,總有一天,文學家、藝術家及人無學者能專心本來的工作。」/


  有好評外也有幾個問題,笹沼曾於書中提到:日本媒體始終避報導二戰後的台灣,使得日本國民欠缺這段歷史認知。然而,對於為什麼日本媒體要這麼做笹沼卻沒有更為具體,或者切中要點的觀察提出。另一則是他拒絕落入「邊陲/中心」的二元思維,對於日籍作者評判標準卻遠把他國作者更為嚴格,依此為借鏡,我想不管追求學問的途中再怎麼自我約束,終究無法避免落入同一問題的泥淖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南聲生生難
85會員
181內容數
一個分享讀後感的地方,沒有文青。文章可能暴雷忘記警示,自行斟酌閱讀。
南聲生生難的其他內容
2025/04/01
在書店工作遇到外國人的機會愈來愈高,前幾天就有一位先生希望能夠協助他找一些只看圖就能懂意思的繪本或是漫畫,說是想買給他的孩子們看。 我們在童書區繞了很久,一開始我以為他要的是台灣的繪本,就挑了比較多聯經出版的繪本給他,後來他拿他挑到的伊勢英子繪本給我,才知道並不局限於台灣的作家或台灣的故事⋯⋯
Thumbnail
2025/04/01
在書店工作遇到外國人的機會愈來愈高,前幾天就有一位先生希望能夠協助他找一些只看圖就能懂意思的繪本或是漫畫,說是想買給他的孩子們看。 我們在童書區繞了很久,一開始我以為他要的是台灣的繪本,就挑了比較多聯經出版的繪本給他,後來他拿他挑到的伊勢英子繪本給我,才知道並不局限於台灣的作家或台灣的故事⋯⋯
Thumbnail
2025/03/27
定義什麼是「隨筆」是進入這本書首要重點。松浦彌太郎提出至為關鍵的解釋,認為隨筆紀錄的是我們對於不熟悉事物所參透的「秘密」。那份理解的經過往往是動人且誠摯,而閱讀隨筆的人們一來也是在享受這份情緒上珍貴的感動。
Thumbnail
2025/03/27
定義什麼是「隨筆」是進入這本書首要重點。松浦彌太郎提出至為關鍵的解釋,認為隨筆紀錄的是我們對於不熟悉事物所參透的「秘密」。那份理解的經過往往是動人且誠摯,而閱讀隨筆的人們一來也是在享受這份情緒上珍貴的感動。
Thumbnail
2025/03/18
譚劍的書我讀得不多,唯一一本是《姓司武的都得死》,加上一直以來我都是陳浩基的書迷,這些因素不禁讓我產生一種「香港作家的寫作技能樹不點個推理是不是說不過去?」怎麼都能寫得那麼戲劇性,那麼令讀者手不釋卷?
Thumbnail
2025/03/18
譚劍的書我讀得不多,唯一一本是《姓司武的都得死》,加上一直以來我都是陳浩基的書迷,這些因素不禁讓我產生一種「香港作家的寫作技能樹不點個推理是不是說不過去?」怎麼都能寫得那麼戲劇性,那麼令讀者手不釋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於2017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的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他常常提到的「國際文學」引發了不少討論,讓我們來好好研究一下他對「國際文學」的定義
Thumbnail
於2017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的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他常常提到的「國際文學」引發了不少討論,讓我們來好好研究一下他對「國際文學」的定義
Thumbnail
中國五四以來的文學傳統,以及日治時期的新文學傳統,都是我們重要的文化資產,請好好珍惜他們
Thumbnail
中國五四以來的文學傳統,以及日治時期的新文學傳統,都是我們重要的文化資產,請好好珍惜他們
Thumbnail
語言權力機制存在於潛意識。比如我們走在路上,經過一群黃種人以流利英語交談,或以流利菲律賓語交談,當下直觀感受的落差——這再簡單粗暴不過,誰「更高級」、「更文明」。因此,極容易理解為什麼市場上英美日翻譯書絡繹不絕,東南亞語系卻極為罕見,絕不是因為東南亞語系作家技不如人。
Thumbnail
語言權力機制存在於潛意識。比如我們走在路上,經過一群黃種人以流利英語交談,或以流利菲律賓語交談,當下直觀感受的落差——這再簡單粗暴不過,誰「更高級」、「更文明」。因此,極容易理解為什麼市場上英美日翻譯書絡繹不絕,東南亞語系卻極為罕見,絕不是因為東南亞語系作家技不如人。
Thumbnail
每一個時代有其不可違逆的時代命運,比如生長在日治(據)時期,學日文、寫日文是那時期作家的共同命運,於是,可以很輕易從那時期作家的作品中找到與日本文化界的聯繫,因為他們讀的經典文學是日譯本,他們接收到的文藝資訊更多來自日本(這很合邏輯,作家作為語言的狂熱者,使用哪種語言自然就會關心哪種語言的文學脈動)
Thumbnail
每一個時代有其不可違逆的時代命運,比如生長在日治(據)時期,學日文、寫日文是那時期作家的共同命運,於是,可以很輕易從那時期作家的作品中找到與日本文化界的聯繫,因為他們讀的經典文學是日譯本,他們接收到的文藝資訊更多來自日本(這很合邏輯,作家作為語言的狂熱者,使用哪種語言自然就會關心哪種語言的文學脈動)
Thumbnail
封面設計跟紙質都滿有質感的,是很好摸的書。而且書名的字體部分有作凹凸設計,剛好跟指頭差不多大小,摸起來很順暢。 雖然筆法有很多時代的氣味,但是比現在那些自稱天才鬼才的傢伙寫的好太多了。至少寫出來的是人話。 當然缺點也是有的,比方說可以看出作者在刻意使用一千零一夜那種模式在寫故事,而且又刻意隱去很多
Thumbnail
封面設計跟紙質都滿有質感的,是很好摸的書。而且書名的字體部分有作凹凸設計,剛好跟指頭差不多大小,摸起來很順暢。 雖然筆法有很多時代的氣味,但是比現在那些自稱天才鬼才的傢伙寫的好太多了。至少寫出來的是人話。 當然缺點也是有的,比方說可以看出作者在刻意使用一千零一夜那種模式在寫故事,而且又刻意隱去很多
Thumbnail
從一名來台從事教育工作的日本籍教授視角,帶出勢必於政治範疇中,無法輕易擺脫殖民遺緒的矛盾民族位置不對等關係,進而討論文學場域中的逆輸入,是這本《流轉的亞洲細語》非常有趣,值得一讀的上乘反思之作。
Thumbnail
從一名來台從事教育工作的日本籍教授視角,帶出勢必於政治範疇中,無法輕易擺脫殖民遺緒的矛盾民族位置不對等關係,進而討論文學場域中的逆輸入,是這本《流轉的亞洲細語》非常有趣,值得一讀的上乘反思之作。
Thumbnail
我對台文的知識建構還是過於粗淺,在學長沒邀請我跟他討論之前,我從沒聽過什麼華語語系,更對史書美教授毫無概念,得到實際接觸並且進一步探討後我才曉得華語語系原來是台文很嶄新的一支研究方向,而它也正好強調了台文的獨特必要性所在。
Thumbnail
我對台文的知識建構還是過於粗淺,在學長沒邀請我跟他討論之前,我從沒聽過什麼華語語系,更對史書美教授毫無概念,得到實際接觸並且進一步探討後我才曉得華語語系原來是台文很嶄新的一支研究方向,而它也正好強調了台文的獨特必要性所在。
Thumbnail
戰後台灣文壇幾由來自中國的中文作家佔據,其書寫又多以中國大陸為背景,脫離台灣人生活基調,在這種的隔離感下,我興起找尋台灣1920年代起的文學樣貌。
Thumbnail
戰後台灣文壇幾由來自中國的中文作家佔據,其書寫又多以中國大陸為背景,脫離台灣人生活基調,在這種的隔離感下,我興起找尋台灣1920年代起的文學樣貌。
Thumbnail
在台灣工作、生活、成家多年,任教於東海大學日文系的教授笹沼俊暁,最近出版的新書《流轉的亞洲細語》,探討日本列島的當代作家如何書寫台灣和中國大陸的文藝評論集,透過解析日本文學作品中的台灣、中國形象;他在書中點出1990年代日本文學產生的「親日台灣論述」,批判背後代表的是右翼國族主義意識形態的操控。
Thumbnail
在台灣工作、生活、成家多年,任教於東海大學日文系的教授笹沼俊暁,最近出版的新書《流轉的亞洲細語》,探討日本列島的當代作家如何書寫台灣和中國大陸的文藝評論集,透過解析日本文學作品中的台灣、中國形象;他在書中點出1990年代日本文學產生的「親日台灣論述」,批判背後代表的是右翼國族主義意識形態的操控。
Thumbnail
龔鵬程在「台灣文學四十年」這篇文章提到的台灣文學史問題,我將他書中的話拼湊起來,做成幾千字的摘錄,給大家看看。有些問題在中文、台文,以及其他系所師生這幾十年來的努力之下,已經得到很大的改善,不過仍有些問題需要持續努力或是警惕。
Thumbnail
龔鵬程在「台灣文學四十年」這篇文章提到的台灣文學史問題,我將他書中的話拼湊起來,做成幾千字的摘錄,給大家看看。有些問題在中文、台文,以及其他系所師生這幾十年來的努力之下,已經得到很大的改善,不過仍有些問題需要持續努力或是警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