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國之亂將起,周亞夫推薦了漢景帝三路平叛之策。
唯獨缺少了能夠坐鎮滎陽,保衛關中的重要將軍。 由於七國之亂跟二十年前的齊王之亂一樣,是劉氏宗室的叛亂。
這個時候,能夠信賴的,絕對不是劉姓宗親。 大臣們更是各懷鬼胎,能夠找出三支忠心耿耿的平叛大軍……每個將軍手下也需要副將軍官。
飛將軍李廣就是周亞夫的副將。 這時的編制,對漢景帝的政府來說,恐怕已經是極限了。 雖然我們常說「文景之治」,但漢景帝作為天子,不要說比不上父親劉恆。
就連爺爺劉邦或者沒有血緣的奶奶呂后,在管理臣子的手段上,也不知道比漢景帝高出多少倍。 說到底,七國之亂的本身,就是漢景帝從當皇太子開始,跟諸藩王結下的仇恨。 當周亞夫也挑不出可用之臣時,漢景帝唯一能依靠的,就只有親媽竇太后了。(親奶奶薄太后剛過世)
竇太后不比呂后,只是一個深居後宮的瞎眼婦人。
要說有什麼勢力,也是不期不待沒有傷害。 但漢文帝當年為了對抗劉氏宗族,站穩腳跟,很是因此拔擢了不少竇氏親族為官。
於是,這時候完全就像重演齊王之亂(諸呂之亂),外戚宗室開會了。 卻不料大家你推我讓的,最後一致認為,被逐出竇氏的竇嬰最為合適。 竇嬰是竇太后族兄的兒子,漢文帝跟吳王有些摩擦之後,竇嬰被派往吳國擔任國相。
由此可窺知,竇嬰的能力如何受到漢文帝信賴。 但後來竇嬰水土不服,因病返朝。
漢景帝即位時,就讓他擔任了太后宮的管事。 然而,竇太后向來寵愛景帝的弟弟梁王劉武,在酒宴中更說,漢景帝沒有立太子,以後皇位就該傳給劉武。
竇嬰做為管事,就把這件事稟報給了漢景帝,表示相當不妥。 竇太后因此而恨上了這個姪兒。 這下竇嬰的管事也沒法子好好幹,他只好又一次稱病去官。
想不到太后棒打落水狗,更宣告竇嬰無能失德,逐出竇氏。 大家都心知這是太后一己之私,真要論人品名望,竇氏少有人能出竇嬰之右。
漢景帝也想起這個人是忠心為漢,不會徇私護短,此時正是合用,立刻下令徵召。 竇嬰卻說,我體弱多病,這個位置,扛不來。 太后知道竇嬰婉拒,只好親自向漢景帝謝罪。
漢景帝再下詔書,要竇嬰重歸門戶:「天下有難,王孫當仁不讓!」 更直接拜竇嬰為大將軍,一應動員戡亂時期總指揮。 竇嬰一上來,就要求要徵辟賢士輔佐。
首選不是別人,正是晁錯的死對頭:袁盎。 袁盎在漢文帝時期,以直諫出名。
後來終是得罪了漢文帝,被發派邊疆。
在隴西當都尉,軍民願為之效死。
擔任齊相,也是不過不失。 後來,更在吳漢日漸緊張的時刻,在竇嬰之前赴吳國為相。 但最後返回朝廷的袁盎,卻被晁錯誣告收受吳國財物,被貶為庶人。
這時,竇嬰要求重新起用袁盎,晁錯就緊張了。 晁錯認為,先下手為強。
袁盎一定知道吳國反叛的謀策,不如把他抓起來慢慢拷問。
但跟他同一派的丞史則認為不妥。 就在晁錯猶豫不決時,袁盎收到了消息,連夜去見竇嬰。
竇嬰立刻出發面聖,請漢景帝親自審問袁盎。 漢景帝知道事情不單純,特地把袁盎安排在晁錯之後入朝。 當袁盎一到,沒想到晁錯正侍立一旁。
漢景帝數問袁盎。袁盎一力主戰,更言必勝。 慢慢被引起興趣的漢景帝,遂從袁盎之意,要晁錯退下。
袁盎才說:「吳楚發詔,欲討晁錯,復藩地……我的必勝之計就是:殺了晁錯!答應他們的要求。」 漢景帝思考良久,終於是決定採取袁盎的策略。
先誅晁錯,再請袁盎去跟吳王和談。 然而,吳王劉濞表示:老子這個皇帝當定了,不必再說。
並下令抓捕漢朝來使。 袁盎連夜亡命而出,逃往梁國,把消息傳了回去。 這時候,負責討伐北軍跟東軍的酈寄跟欒布都已出發。
周亞夫則因為這個跟吳軍和談之議,停留在滎陽。
並且趁機去拜訪了當時的天下第一豪俠:劇孟。 得到劇孟的支持,並確認與吳楚之間非戰不可,周亞夫在父親留下的老夥伴鄧都尉建議下,往梁國前進。
梁國這時候已經跟吳國交手過一兩次,盡皆大敗。
派人跟周亞夫求救兵,周亞夫只回答:不救。 梁王大怒,直接要人上京告御狀。
漢景帝派使者來,周亞夫還是回答:「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等等……周亞夫不是往梁國前進了嗎? 這時,吳王這邊的大將軍建議,全軍盡出,不如另安排奇兵。
但吳王太子反對……畢竟這是造反來著,這支奇兵出去,萬一歸順漢朝了,或者像韓信那樣坐地起價,那事情就更麻煩了。 吳王想想,否決了奇兵。 緊接著另一個少將又更明確的說:「我們不應該去『梁』跟漢軍正面對決……我軍多步兵,漢軍多車騎,我們應該要繞過平路大城,直接偷襲洛陽。」
老將們表示:年輕人紙上談兵,不可取啊。 吳王最終僅僅同意了一個名叫周丘的人,單槍匹馬的前往下邳。 於是,吳軍就在完全集結的情況下,渡過淮河,準備先收拾梁國,再好好輾壓周亞夫一番。 哪裡想到,周亞夫大軍晝伏夜出,悄悄越過了梁城,到東北方建築了新的陣地。
吳軍先是攻打梁城,但孤立無援的梁軍,反而激發了背水一戰的氣勢。 吳軍雖銳,也難以西進。 受挫的吳軍,正打算乾脆轉往東北會合諸齊軍,卻赫然被憑空殺出的周亞夫堵住。
原本想要停下腳步,再作定奪的吳王,緊接著就收到糧道被斷絕的消息。 原來周亞夫先建陣地,又讓李廣帶軍繞往吳軍背後。
這下子,可是甕中捉鱉了。 吳軍決議孤注一擲,夜襲周亞夫陣地,更混入聲東擊西的策略。
但仍叫周亞夫識破,被打得潰不成軍。 等到周丘奪下下邳,要來會合吳軍時,才知道吳王已經敗走…… 事情還沒完,吳王敗走的路線,是周亞夫故意放開的。
周亞夫早已收買了那個方向的東越國,待吳王劉濞抵達想要重整旗鼓,遂為東越人所殺。 你就想像成項羽當年如果上了船渡烏江,在船上就被刺殺身亡的意思。 迅速大破吳軍的周亞夫,緊接著攻打楚軍。
楚國不像吳國籌備多年,打起來更是輕鬆簡單。 消滅楚軍主力,確認楚王已死,周亞夫馬不停蹄的繼續北上,支援欒布。
諸齊見事已不可為,乾脆退兵請降。 但周亞夫並未接受,繼續討伐諸齊,並讓欒布轉戰北方,與酈寄會合。 七國之亂興起三個月內,八成的勢力都被周亞夫討平。
唯獨趙國撐了整整十個月。 然而,七國之亂的平定,並不是昭示著大漢天朝的和平即將到來。
反之,周亞夫跟竇嬰這兩個把皇親國戚都得罪了一遍的將軍…… 注定要迎來悲傷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