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7|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防疫與紓困政策,勿忘失智老人及家屬

編輯部
#失智老人 #日照 #居家服務 #紓困 #疫苗施打預約
媽執意要去河邊散步,一早起床就在找鑰匙開門。出不去,在陽台也不進來,坐在陽台的紙箱上,坐很久,不進來。後來還是靜靜的不說話,一個人默默整理陽台及花盆。
自從日照中心打來說不能去後,媽媽是睡整天的,除了吃飯上厠所以外,沒有離開床舖過。久躺的後果是腳己經沒有力量支撐她,二天就跌倒了三回。希望趕快施打疫苗,趕快恢復日照上課,我怕再躺下去就真的要躺到過身那天。
早上六點,我就起來放日照中心的線上課程給母親看,陪著母親做高齡操,我很累,雖然在家工作,早上還是要上班開會。
這三則在不同的失智老人照護群組中出現的心情貼文,也許不是最令人憂心的景況,但呈現出當前防疫下的一個普遍現象:
在疫情風暴來臨前,原本得以透過日照中心的社交活動與照護服務,讓失智老人有機會走動暖身、上課互動,也讓夜間與周末忙於照護的家人能因而獲得喘息時間。五月中開始,從雙北到六都、以及老人比率特別高的幾個縣市,陸續宣布暫停日照活動。如同學校關閉孩童返家後的家長一樣,失智老人的家屬成為24小時的照護承擔者,毫無喘息的機會。而無法出門的老人,生活節奏突然改變,情緒與身心狀況都受影響,與家屬時起衝突,照顧困境重重。
一、失智老人家屬的困境
台灣失智症協會湯麗玉秘書長表示,失智者因認知障礙所以難以理解突然的防疫變化,仍然每天吵著要去失智據點上課或去日照中心,政府雖提供居家服務配套措施,但失智者接受新照顧者需要一段時間,且居家服務人力吃緊。
事實上,因為疫情緊繃之故,多數的居家服務員都已暫停陪同外出等服務,或老人家庭也可能擔心受感染而要求暫停服務。這對失智老人和居服員而言,都是損失,前者缺了熟悉的照護、後者少了固定的收入。
但是,沒有了陪伴服務,失智老人仍然得定期看病,通常還伴有多重慢性病,但並非所有門診都能改為線上,家屬也不一定有設備與技術能力協助線上看診。且不論去醫院或線上看病,家屬都得幫老人把健保卡拿去醫院刷一下,才能領藥。遠距醫療仍非完全遠距即可完成,比起報稅的方便度還差很多。家屬的照護負擔因日照或居服服務暫停而更為加劇。
以去年的疫情經驗來說,日照中心裡的輕度失智老人還可能看得懂電視新聞,知道疫情嚴峻,因此較能戴得住口罩,甚至會指責那些戴不住口罩的中重度失智老人。中重度失智老人多半難以認知疫情狀況,要他們戴好口罩不容易。若行動仍能自主者,要是獨自跑出門,不僅走失風險大,疫病風險也很大。失智老人的家屬常有的經驗是,失智父母在照護者無法注意時,會把路上的東西、甚至鄰居的垃圾帶回家,讓疫情風暴下的家屬至為緊張。如果失智老人自行出門,遇上民眾見到沒有戴好口罩的老人,不明白其失智而譴責的話,老人不一定能理解當下狀況,卻可能因被指責而情緒暴走,搞不好還被拍下來丟上網公審。安撫失智老人的情緒可是一門專業,連家屬都未必得心應手,所以才需要日照中心的多重人手與專業經驗。而家屬出於以上種種考量,疫情期間把長輩牢牢鎖在家裡的心情,也就更讓人對雙方都感到心疼。
在失智症照護群組中常見的討論是,向來不少人為了照護家中的失智老人,辭去工作或轉為兼職以利在家照顧。疫情風暴來臨後,這種現象變得更為普遍。有些人較為幸運可以改成在家工作,照護老人以免出事;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那麼幸運,工作與照護都能以在家防疫的方式完成。
二、在家防疫與紓困政策勿忘失智老人
台灣在1993年就已進入「高齡化社會」(aging society),2018年正式進入「高齡社會」(aged society)。
依衛生福利部2011年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進行之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以及內政部2010年12月底人口統計資料估算,台灣65歲以上老人共3,787,315人,其中輕微認知障礙(MCI)有684,108人,佔18.06%;失智症有291,961人,佔7.71%(包括極輕度失智症118,934人,佔3.14%,輕度以上失智症有173,027人,佔4.57%)。亦即,台灣已近百萬的老人有認知障礙或失智症,65歲以上的老人,約每12人即有1位失智者,而80歲以上的老人,則約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
儘管如此,台灣的防疫、疫苗與紓困政策,一開始卻似乎完全忘卻台灣是這樣的高齡社會、有這麼多的失智人口。
5月24日台北市爆出第一個長照機構群聚案例,距離雙北宣布進入三級警戒才9天,當時學者已撰文懇切呼籲盡早關注長照機構群聚感染的關鍵因素。近日長照機構又陸續爆發感染、老人身亡,防疫政策似乎才看見虛弱的老人。
根據媒體報導,6月2日指揮中心終於表示,正在考量調整疫苗的施打順位,繼長照機構順位前移後,研擬將原為第8順位的高齡者,另訂出75歲以上老人成為第6優先順位,讓長者提早擁有保護力。
政策能夠滾動調整,值得肯定。然而,在紓困政策上,有身心健康困境的老人,仍然比不上孩童與學生,至今仍未受到政府關注。
5月18日開始停止到校上課後,勞動部立即出台「防疫照顧假」政策:12歲以下學童、高中或國中持有身心障礙證明子女之家長(包括:父母、養父母、監護人或其他日常實際照顧兒童之人),停課期間如有親自照顧小孩之需求,得請「防疫照顧假」者,雇主應予准假,且不得視為曠工、強迫勞工以事假或其他假別處理,亦不得扣發全勤獎金、解僱或予不利之處分。但未要求雇主必須給薪。
此「防疫照顧假」也適用於受老人及身心障礙者日照中心服務暫停影響之家庭,若家屬有親自照顧需求,受雇家屬其中1人也能請防疫照顧假。但同樣地,未要求雇主必須給薪。
6月3日,行政院通過「紓困4.0」特別預算案,「孩童家庭防疫補貼」(國小以下及身障生)每人新台幣1萬元,6月15日起開放請領。
對於未成年人的緊急政策,是照顧民眾的治理作為。只是,在此呼籲政府也能針對失智與失能老人提出相應的良善政策,這些老人都有明確的醫療與日照/居服紀錄,以政府目前處理健保大數據的技術而言,很容易就能算出有多少需求。政府若能關注這些老人,對於必須離職、請假的家屬而言,將會是重要的雪中送炭。
三、政府的努力、民間的呼籲
對於失智老人的照護,在此時此刻,必須及於對失智老人家屬的支持與協助,因為除了少數有外籍看護的家庭外,家屬是失智老人眼前唯一的24小時照護者。
有些地方政府與民間組織,停止日照中心的活動後,將部分活動轉為線上,希望老人在家仍能持續活動、進行線上社交,以維持身心健康。例如,臺北市萬華區失智社區服務據點於防疫期間,利用數位科技將實體課程改為線上視訊。失智者照護協會,也透過電訪、視訊問候老人,製作YouTube影片,跟老人問候、教導運動。
這些都是疫情之下勉力為之的調整方法,如果家屬能夠配合,對於維持失智老人身心健康都能有所幫助。不過,前提是,必須要有家屬能夠在家協助老人進行線上交流、陪伴與照護,避免失智老人獨自出門、在家呆傻、停止活動。
值得注意的是,通常高齡失智者老人的照護家屬,本身也是老人或至少中年了,如果又是家境困難或非都會地區者,對於線上互動的科技不一定能夠掌握。即使家中有年輕人,但如果年輕人白天出門工作或在外地讀書,也無法現場協助。對於這類家庭的網路能力考量,是值得關注之處。
最近,為了準備疫苗的施打,各方廣泛呼籲民眾下載「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app,以利透過手機app預約施打疫苗。但是,這樣的預約方式,已令不少失智者家屬感到困擾。因為,失智老人少有手機,無法以手機認證身分預約;若是改用電腦,也不是所有失智者家庭都正好備有讀卡機、電腦等預約施打疫苗的必要設備,有些家庭可能也無能力購買。許多關懷失智老人的社群已在呼籲,希望政府能提出更為多元友善的預約方式,以加速失智老人施打疫苗的預約與進度。
老人無法預約施打疫苗的問題其實存在已久,以年年都要施打的流感疫苗為例,凡是缺乏或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人都有此困擾。流感疫苗施打的一種常見做法,就是在地較積極的診所會寄明信片給長輩,通知何日可開打。結果往往是,開打日時老人擠爆診所,要等待許久才打得到疫苗。可見,雖然診所已設想到老人可能不會使用智慧手機而以信件通知,卻仍無法解決分散人流以避免感染的預約問題。希望藉著這次疫情,因應民眾引頸期待的疫苗接種,老人們的困境也能獲得解決,畢其功於一役(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