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9|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大漢天威-驃騎第一霍去病】

三國時代,朝廷兵權以三將軍為首。 大將軍總管諸軍,另轄皇城禁軍。 驃騎將軍主掌邊防事務,為邊塞軍總帥。 車騎將軍主平內亂,平時無兵。 大將軍是從戰國時上將軍繼承而來。 西漢時,非戰爭不常置。 但西漢前一百年左右,戰爭也算夠頻繁了。 車騎則原本是最重要的「重號將軍」。 主要掌管戰車。 在中國地區的內部戰爭,戰車這項軍事裝備,其重要性持續了千年之久。 可到了漢武帝時期,跟匈奴的戰爭幾乎是年年要打。 戰車除了給匈奴人當箭靶子,也沒有太大作用。 你總不能期望戰車可以追上輕騎吧? 也因此,驍騎將軍的地位,逐漸提了上來。 是的,原本並沒有驃騎將軍。 史上第一個驃騎將軍的誕生,就只是出自於天子的寵愛。 這個令漢武帝青眼有加的男人,名叫霍去病。 霍去病的母親,是衛青的二姐:衛少兒。 衛子夫是三姐這樣。 根據《漢書》的說法,霍去病跟衛青一樣是私生子。 《史記》沒有這麼說。 我們比對一下。 衛青小時候是由父親鄭季扶養,但他姓衛。 霍去病從小就跟在母親衛少兒身旁,但他姓霍。 為什麼會這樣呢? 衛青小時候被父親的妻兒虐待,長大飛黃騰達後,他根本不認這個父親跟繼母。 但霍去病從小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長大後母親告知,他就趁著出征去與父親相認。 霍去病不但為父親購置田產,還把同父異母的弟弟帶回長安,從此為西漢歷史寫下新的一頁。 那是後話。 西漢時期,已婚者如果與他人私通,是非常嚴重的罪。 「(汝陰侯夏侯頗)與父御婢姦罪,自殺,國除。」→這是夏侯嬰的子孫。發生在漢武帝元鼎二年。 「(曲逆)侯(陳)何坐略人妻,棄市,國除。」→這是陳平的子孫。發生在漢武帝元光五年。 事實上,霍去病的父母只是「未婚生子」而已。 衛青的媽媽才有「通姦」的問題。 那為什麼衛夫人無事下莊?因為她不是人妻,只是「妾」。 妾基本上只能算家族財產的一部分,跟婚姻無關。 皇帝的妃子夫人,對禮法而言,也是妾。 要如何處置妾,家裡的主人說了算。 再離題一下下,勾搭人妻,其實是一個對於禮法道德的重大挑戰。 即使像曹操這樣的人妻控……汙名化,曹操其實都是對寡婦跟棄婦下手。 卻說當衛子夫搭上榮華富貴特快車時,衛少兒正在和上面陳何的兄弟打得火熱。 衛少兒的新男友,名叫陳掌。 而衛青跟衛子夫捲入後宮之爭,大舉勝出的同時,漢武帝也決心培養這支新的外戚衛氏。 除了衛青跟衛子夫之外,劉徹把衛家大姐衛君孺許配給太僕公孫賀。 而聽說了陳掌正在跟衛少兒交往,就乾脆任命陳掌為「詹事」,並與衛少兒完婚。 這時候霍去病連十歲都還不到。 「詹事」主掌的,乃是皇后宮與太子宮之事。 這時候漢武帝還沒有太子……陳掌的任務,很明白了吧? 「幫我處理掉阿嬌,將來有你的好處。」 元光五年,曲逆侯陳何因為私通被殺。 陳掌想說衛家正夯,跟漢武帝提出了繼承曲逆侯國一事,但仍遭到否決。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陳掌一咬牙,讓劉徹廢了陳皇后阿嬌。 但終究是沒有得到封國。 黃花菜都涼了啊。 兩年後,衛子夫為皇后,衛青更遠赴北疆殺敵建功。 陳掌想想,無功不封侯,自己跟衛少兒雖然恩愛,但膝下無子。 看來只能把希望寄託在霍去病身上了。 自此,陳掌著意培養霍去病騎射打仗的本領。 這個孩子的名字叫「去病」,小時候想必是相當體弱多病。 但既然成了家族的希望,那當然是要好好的補,好好的練。 霍去病也沒讓繼父失望,練就了一身好本領。 但他始終沒有改姓「陳」。 憑著阿姨是皇后,衛家需要個皇宮裡面的自己人,十八歲的霍去病當上了侍中。 而在繼父跟母親一再的鼓吹下,霍去病很快就提出了「跟隨舅舅去打仗」的要求。 別看衛青戰功彪炳,他可是怕死的要命。 除了取下河套內的朔方郡,衛青打匈奴一直是淺嚐輒止,拉鋸不下。 這年春天,前將軍趙信跟右將軍蘇建又葬送了不少漢軍士卒。 趙信更直接舉手投降匈奴了。 劉徹左手才剛廢了蘇建,正愁前線這些老屁股們不能盡力,卻來了個武勇的霍去病? 漢武帝略一思索,著人擬詔,要衛青撥給霍去病一些兵馬,讓這個年輕人去試試身手。 劉徹心想,霍去病如有萬一,你衛青也沒法子跟姐姐們交代。 年輕人衝了,你也只得跟上不是? 衛青的想法,劉徹是揣摩得七七八八了。 但他卻沒料到,霍去病可能是腦子有病。 一上前線,霍去病跟舅舅要求了八百壯士,全部都是輕騎兵。 衛青才一個不留神,這姪子跟八百騎兵已經跑個沒影了。 結果就是匈奴不防這批輕騎來襲,後面又有大股援軍。 霍去病的處女戰,以「捕虜二千二十八級,得相國、當戶,斬單于大父行藉若侯產,捕季父羅姑比」畫下完美終結。 漢武帝賜霍去病二千五百戶,封為冠軍侯。 從此,霍去病跟隨舅舅衛青征討匈奴。 衛青知道,打防守戰再也滿足不了皇帝,索性跟漢武帝請調曾在匈奴地區待過十幾年的張騫來隨軍。 打仗沒有天天在過年的,是吧? 在衛青手下待了三年,霍去病實在受不了舅舅那種安全打法。 再次跟漢武帝請命出征。 這幾年大雨雪、有日食,丞相公孫弘也過世。 按照劉徹一貫的認知:天,又再催促他了。 元狩二年,劉徹給了霍去病「驃騎將軍」的稱號,與大將軍衛青並立。 同時徵召三萬兵馬,讓霍去病進攻隴西。 「轉戰六日,過焉支山千有餘里,合短兵,殺折蘭王,斬盧胡王,誅全甲,執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首虜八千餘級,收休屠祭天金人,益封去病二千戶。」 夏天,霍去病跟李廣分頭進攻,再創佳績。 以前,將士們想要建功立業,跟隨李廣最好。 想要保命回家?跟隨衛青最可靠。 如今,新崛起的霍去病,不但帶你刷戰功,還保證你平安歸。 豈止皇上寵愛,就連朝野輿論都一致認可這個年僅二十一歲的驃騎將軍。 是說衛青跟李廣在擔當重位之前,很可能都接觸過匈奴。 至於霍去病,只能說是天縱英才。 隔年秋天,霍去病再破渾邪國,漢武帝大喜過望,下令減隴西、北地、上郡戍卒之半,以寬天下之繇。 漢武帝減少的,可是前線士卒--這不是打仗打到國家困頓,反而是表現出前線有了餘裕。 霍去病告訴了天下政治家們一個新道理:「消耗國力的,不是打仗。而是打不了勝仗!」 你說霍去病耀武揚威的這兩年,匈奴就不來犯嗎? 當然還是會來,但霍去病鎮守的方向,漢人軍民的損傷,下降到不足千人。 如果不是霍去病特別會造假戰報,那我們也只能相信…… 一個技壓李廣,策勝衛青的新將軍,在漢朝降臨了。 然而,天縱英才,天也妒英才。 元狩六年,二十四歲的霍去病就因病過世了。 霍光上書是這麼寫的:「驃騎將軍去病從軍有功,病死,賜謚景桓侯。」 這是一個事實嗎? 《史記.三王世家》一開頭就寫白了,霍去病在他人生最後的一年,犯了全天下重臣最不該犯的錯。 霍去病伸手干涉了皇位繼承權。 一個月內,霍去病跟一干朝臣,連上四次奏摺,逼漢武帝將皇子們分封出去。 霍去病本身是衛氏外戚分支,為保太子劉據,有這樣的行為貌似一點也不奇怪? 奇怪的要命! 四次奏摺,大將軍衛青都沒有參與其中。 衛氏跟霍氏真的是一體同心嗎? 而幫人在邊疆的霍去病上書者,是「御史臣光守尚書令」。 漢武帝第一次的回答就是:「下御史。」 這個御史尚書令,會不會是霍去病的弟弟霍光? 霍光究竟如何翻轉漢朝政治……不能直接看霍光,雖然那樣比較爽。 漢武帝元朔到元鼎年間的「軍事」與「後宮」,透過三大將軍為我們呈現出來。 該是回頭看一下,這段武帝親政十四年的「政治」,又有著什麼樣的變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楚漢之爭,文景之治,漢武帝獨尊儒術……你所知道的,是真正的漢朝歷史嗎?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