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施打優先順位如何決定?WHO給的指引與考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疫苗施打優先順位 #世界衛生組織 #WHO #倫理指引
王品(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台灣的COVID-19疫情,於2021年5月失控,進入社區傳播階段。在此之前與之後,政府所公告的疫苗施打順序,皆引起諸多社會批評,如學者撰文指出,台灣現有疫苗施打優先順位,與歐美多國和WHO的倫理原則背道而馳
本文詳細整理「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疫苗施打順位的倫理指引與情境考量建議,說明全球面臨此大疫挑戰時,如何將古往今來的智慧匯聚為簡白的價值倫理考量,幫助各國做出最佳決策,尤其是透過WHO推動的COVAX平台獲得AZ等疫苗的國家,能秉持WHO所致力維繫的公平正義與照顧弱勢的疫苗分配精神。以此參考架構來檢視台灣目前與未來的疫苗施打優先順序,頗有啟發。
一、WHO的「價值考量框架指引」
國際上關於疫苗施打優先順序之排定,主要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20年9月14日提出的「價值考量框架指引」(values framework)。其考量之六大原則為:人類福祉、平等尊重、全球公平、國內公平、互惠與正當性。以下詳細說明第一大原則「人類福祉」。
「人類福祉」大原則之下,分為三個次目標:(一)減少疫情帶來之死亡與疾病負擔,(二)減少社會與經濟中斷,及(三)保障必要服務的持續運作(包括醫療服務)。
(一)依據「減少死亡與疾病負擔」之目標,疫苗施打的優先族群有二大類:
1、「重症或死亡」風險顯著較高者:如(1)老人;(2)居住形式高風險者(如長照機構);(3)有共病或健康問題者等。
2、「感染」風險顯著較高者:如(1)醫療人員中,感染風險屬於「高度」與「非常高度」者,簡言之即第一線醫療人員。其依據為WHO在2021年2月2日對「COVID-19醫療人員職場風險」之分類等級,此分類也符合「國際勞工組織」(ILO)的標準;(2)職場或居住形式無法保持適當空間距離者,例如監所、集體宿舍、營房、難民營等、都市人口密度高的鄰里、住在多世代家庭者。
(二)依據「減少社會與經濟中斷」之目標,優先族群包括:
(1)高傳播風險之年齡組;(2)非以年齡為界的高感染與傳播族群;(3)學童(避免教育中斷與社會情緒發展);(4)緊急爆發時之疫苗庫存;(5)非屬必要但為經濟上關鍵的部門,尤其是職場內無法保持適當空間距離或無法遠距工作等。
(三)依據「保障必要服務的持續運作」之目標,優先族群包括:
(1)醫療人員;(2)醫療之外的必要人員:例如警察、第一線急救、市政、教師、幼托、農業與食品、運輸人員等;(3)政府首長與維持國家運作的關鍵行政與技術人員,但此群人需要狹義地定義,只能包含非常少數的個人;(4)與疫苗、療法、診斷相關物品之生產者。
二、WHO的「優先路線圖指引」
上述之「價值考量框架指引」為了引導各國倫理思考的全面性,刻意不排出六大原則的優先順序。但WHO也考慮到各國染疫幅度與疫苗到貨量之差異,需要更務實的指引,故於2020年11月13日提出一個依染疫情境排列組合出的「疫苗供給有限時的施打優先路線圖指引」(roadmap for prioritizing),其排序理由仍係依循上述之價值框架。
「優先路線圖指引」首先依據流行病學的定義,將染疫幅度分為三個等級:A、最嚴重的「社區感染」(community transmission);B、次嚴重的「零星與群聚感染案例」(sporadic cases or clusters of cases);及C、不嚴重的「無確診案例」(no cases)。
其次再依「疫苗供貨率」(取得疫苗量占該國總人口之比率)分為三階段:(一)供貨量少於10%時,以台灣來說,就是當獲得疫苗在236萬劑以內這段期間,(二)供貨量介於10%至20%時,即當台灣累計獲得約236至472萬劑疫苗時,(三)供貨量介於20%至50%時,即當台灣累計獲得約472至1,180萬劑疫苗時。
以6月9日台灣公布新版疫苗施打順序這天來說,台灣已處於A級「社區感染」。當時「疫苗到貨」211.66萬劑,占總人口9%,所以處於「供貨量少於10%」階段的邊界。但是公告的七個施打順位累計為353.5萬人,占總人口15%,顯示我國實質上已把屬於後續階段的疫苗順位,都擠進了第一階段的順位。
究竟在疫苗供貨量極少的第一階段,誰該優先施打?國際上是如何考量,做價值取捨?
依據WHO的「優先路線圖指引」,在「社區感染」時,疫苗施打的優先族群分為三階段:
(一)第一階段「疫苗供貨量少於10%時」的優先施打族群有二大類:
1. 第一線醫療人員。此族群列在疫苗施打首位無庸置疑,因為符合三項價值考量:「減少死亡與疾病負擔」(為接觸感染與傳播的高風險者)、「維持社會必要服務」,及「互惠」(社會應保護那些自己承擔額外風險以捍衛別人福祉的人)。
2. 老年人。其具體年齡切分點由各國決定。此族群符合二項價值考量:「減少死亡與疾病負擔」(為重症與死亡高風險者),及「公平」原則(愈脆弱者,愈應得到保護)。
(二)第二階段「疫苗供貨量介於10%至20%時」的優先施打族群有五大類:
1. 其餘未被列入上述(一)「疫苗供貨量少於10%時」之老年人。
2. 有共病或其他健康問題導致重症與死亡之風險顯著較高者。
3. 依該國情境,重症或死亡風險顯著較高之社會人口群。
4. 參與疫苗施打之醫療人員。
5. 依該國情境,高優先性之教師與職員(例如可包括幼兒園與國小教師/教保人員,因為此階段為小孩發展的關鍵期;及無法配合遠距教學的學生的老師)。
(三)第三階段「疫苗供貨量介於20%至50%時」的優先施打族群有六大類:
1. 其餘未被列入上述(二)「疫苗供貨量介於10%至20%時」之教師與職員。
2. 健康與教育領域以外的其餘必要部門人員,例如警察、市政、幼托、農業與食品、運輸人員,及維持國家關鍵運作所必要的政府人員(尚未被其他定義覆蓋到者)。
3. 懷孕的女性。
4. 感染風險為低度與中度之醫療人員。
5. 疫苗產製人員與其他高風險實驗室人員。
6. 較難保持空間距離,以至於感染與傳播風險均較高之社會或職業類別族群(依各國情境,可包括監所、集體宿舍、居住密度特高的鄰里、街友、營房、礦工與屠宰工人等)。
三、台灣的程序正義與價值透明
台灣的COVID-19疫情自2021年5月全國進入「三級警戒」後,社會對疫苗的關注顯著升高。且由於疫苗到貨量少,引起社會焦慮,也注意到疫苗施打順位之決策程序並不透明。此時,參考WHO的相關指引對思考台灣的問題頗有啟發。
WHO「價值考量框架指引」早已提出「正當性」原則,要求各國應依據最新科學證據與專業來設定順位,並應強化利害關係人之決策參與,以透明、負責、無偏見的程序,做出排序決策。
隨著疫苗陸續抵台,台灣未來的施苗施打政策勢必會滾動修正,建議我國能參考此國際指引行事,以釋眾疑、以昭公信、以支持普世價值。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COVID-19 疫病流行期間,台灣使用了許多新穎的巨量資料與數據技術來進行接觸者追踪、社會距離、居家隔離/自主健康管理和疫病調查。而這些科技防疫技術被認為是台灣成功遏制COVID-19流行之重要因素,包括在感染者活動範圍廣泛且屬開放式公共空間時,通過手機訊號追蹤(甚至可能包括監控攝影機)收集感染
編輯部 #端午連假防疫  #社區篩檢  #跨區工作者 端午連假三天,會不會繼母親節之後,因為家庭群聚而讓疫情轉而更加嚴峻呢?是否取消連假以減少跨區移動,也成為全國進入三級警戒將近一個月之後的重大決策點。指揮中心與總統都出面鼓勵原本有透過高鐵、台鐵、客運移動計畫的民眾盡量退票,避免增加故鄉家人的染症機
對著熱區、確診者足跡的街道和建築噴灑會是有效的消毒方式和防疫措施嗎?或許出動化學兵與清潔隊員在戶外大舉噴霧消毒的作法,就像公布確診者足跡一樣,主要是回應民眾求安心的心理需求。除了大舉消毒讓人覺得不潔的環境再度回復安全清潔的狀態之外,群聚感染是個突發事件,需要某種公開的儀式性做法標示事件的結束。
# 外籍移工 # 集合式宿舍群聚感染 # 暫停轉換雇主 # 禁止外出 繼去年首位失聯外籍看護工確診,讓移工防疫議題首度浮上檯面,今年則是在竹南園區先後發生封測大廠京元電、超豐與智邦科技員工群聚感染,截至6月8日累計確診243人,其中外籍移工就佔196人。
在疫情風暴來臨前,原本得以透過日照中心的社交活動與照護服務,讓失智老人有機會走動暖身、上課互動,也讓夜間與周末忙於照護的家人能因而獲得喘息時間。五月中開始,從雙北到六都及老人比率特別高的幾個縣市,陸續宣布暫停日照活動。如同學校關閉孩童返家一樣,失智老人的家屬成為24小時的照護承擔者,毫無喘息的機會。
看到台灣父母們討論的網路課程動態,我不禁想來分享過去一年又三個月來在美國南加州聖地牙哥的小學網課心得。但美國和台灣空間、文化上有很大的不同,去年的美國和現在的台灣疫情的時空也不同,加上小孩、家庭也都不同,所以比較無關優劣。
在COVID-19 疫病流行期間,台灣使用了許多新穎的巨量資料與數據技術來進行接觸者追踪、社會距離、居家隔離/自主健康管理和疫病調查。而這些科技防疫技術被認為是台灣成功遏制COVID-19流行之重要因素,包括在感染者活動範圍廣泛且屬開放式公共空間時,通過手機訊號追蹤(甚至可能包括監控攝影機)收集感染
編輯部 #端午連假防疫  #社區篩檢  #跨區工作者 端午連假三天,會不會繼母親節之後,因為家庭群聚而讓疫情轉而更加嚴峻呢?是否取消連假以減少跨區移動,也成為全國進入三級警戒將近一個月之後的重大決策點。指揮中心與總統都出面鼓勵原本有透過高鐵、台鐵、客運移動計畫的民眾盡量退票,避免增加故鄉家人的染症機
對著熱區、確診者足跡的街道和建築噴灑會是有效的消毒方式和防疫措施嗎?或許出動化學兵與清潔隊員在戶外大舉噴霧消毒的作法,就像公布確診者足跡一樣,主要是回應民眾求安心的心理需求。除了大舉消毒讓人覺得不潔的環境再度回復安全清潔的狀態之外,群聚感染是個突發事件,需要某種公開的儀式性做法標示事件的結束。
# 外籍移工 # 集合式宿舍群聚感染 # 暫停轉換雇主 # 禁止外出 繼去年首位失聯外籍看護工確診,讓移工防疫議題首度浮上檯面,今年則是在竹南園區先後發生封測大廠京元電、超豐與智邦科技員工群聚感染,截至6月8日累計確診243人,其中外籍移工就佔196人。
在疫情風暴來臨前,原本得以透過日照中心的社交活動與照護服務,讓失智老人有機會走動暖身、上課互動,也讓夜間與周末忙於照護的家人能因而獲得喘息時間。五月中開始,從雙北到六都及老人比率特別高的幾個縣市,陸續宣布暫停日照活動。如同學校關閉孩童返家一樣,失智老人的家屬成為24小時的照護承擔者,毫無喘息的機會。
看到台灣父母們討論的網路課程動態,我不禁想來分享過去一年又三個月來在美國南加州聖地牙哥的小學網課心得。但美國和台灣空間、文化上有很大的不同,去年的美國和現在的台灣疫情的時空也不同,加上小孩、家庭也都不同,所以比較無關優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自從新冠肺炎流行後,門診中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特地來自費施打疫苗的患者,多數是因為疫情的關係,突然開始重視疫苗接種以及自身的健康。其實平常偶爾也有家長問歐醫師,除了流感跟新冠疫苗,還有沒有哪些自費疫苗可以施打?我相信每個爸爸媽媽,心裡一定是希望可以維持身體健康,陪伴孩子更久的時間。 成人也可以打的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你知道全球每年有超過250萬人因疫苗而免於死亡嗎?疫苗在現代醫學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你可能未必知道一些有關疫苗的重要事實。本文將揭示5個你未聽過但必須知道的疫苗事實。 1. 疫苗不僅保護接種者,還能保護社區 社區免疫的力量 疫苗不僅僅是為了個人健康,還能夠保護整個社區,這就是所謂的「
Thumbnail
作為一位父親,我們怎麼面對腸病毒的季節流行?為了孩子的健康,我們經過評估後決定讓他們施打安特羅生技腸病毒疫苗。在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們的選擇理由和疫苗接種的相關經驗。希望這能提供其他家長參考。文章中也附上了社團法人臺灣病毒暨疫苗學會的腸病毒衛教網站連結,讓大家可以更深入瞭解和預防腸病毒。
Thumbnail
我們正面對著偉大的接管-全球治理/新世界秩序「大重置」 【第 1 階段】 △ 模擬威脅、製造恐懼 (2019年12月-2020年3月) > 在中國爆發疫情> 增加病例和死亡人數 > 從一開始就把「疫苗接種」作為唯一的解決方案。 > 將所有注意力集中在 Covid-19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臺灣的健保是世界首屈一指,讓昂貴的醫療費用變得更為負擔得起。在大陸上班及疫情期間,觀察大陸醫療水平及疫情期間醫院就診情況。此外,提供在家感冒時的自我輔助,例如成藥選擇以及如何在感冒期間加速復原。
e等公務園+學習平臺/COVID-19疫情對全球的影響:一年後的檢視 /測驗解答記錄分享
Thumbnail
國際紅十字會考量疫情感染輕重程度不一,以及台灣領先各國的醫療技術,通知台大團隊轉往肺炎疫情更嚴重的另一個國家。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自從新冠肺炎流行後,門診中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特地來自費施打疫苗的患者,多數是因為疫情的關係,突然開始重視疫苗接種以及自身的健康。其實平常偶爾也有家長問歐醫師,除了流感跟新冠疫苗,還有沒有哪些自費疫苗可以施打?我相信每個爸爸媽媽,心裡一定是希望可以維持身體健康,陪伴孩子更久的時間。 成人也可以打的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你知道全球每年有超過250萬人因疫苗而免於死亡嗎?疫苗在現代醫學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你可能未必知道一些有關疫苗的重要事實。本文將揭示5個你未聽過但必須知道的疫苗事實。 1. 疫苗不僅保護接種者,還能保護社區 社區免疫的力量 疫苗不僅僅是為了個人健康,還能夠保護整個社區,這就是所謂的「
Thumbnail
作為一位父親,我們怎麼面對腸病毒的季節流行?為了孩子的健康,我們經過評估後決定讓他們施打安特羅生技腸病毒疫苗。在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們的選擇理由和疫苗接種的相關經驗。希望這能提供其他家長參考。文章中也附上了社團法人臺灣病毒暨疫苗學會的腸病毒衛教網站連結,讓大家可以更深入瞭解和預防腸病毒。
Thumbnail
我們正面對著偉大的接管-全球治理/新世界秩序「大重置」 【第 1 階段】 △ 模擬威脅、製造恐懼 (2019年12月-2020年3月) > 在中國爆發疫情> 增加病例和死亡人數 > 從一開始就把「疫苗接種」作為唯一的解決方案。 > 將所有注意力集中在 Covid-19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臺灣的健保是世界首屈一指,讓昂貴的醫療費用變得更為負擔得起。在大陸上班及疫情期間,觀察大陸醫療水平及疫情期間醫院就診情況。此外,提供在家感冒時的自我輔助,例如成藥選擇以及如何在感冒期間加速復原。
e等公務園+學習平臺/COVID-19疫情對全球的影響:一年後的檢視 /測驗解答記錄分享
Thumbnail
國際紅十字會考量疫情感染輕重程度不一,以及台灣領先各國的醫療技術,通知台大團隊轉往肺炎疫情更嚴重的另一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