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與紓困政策,勿忘失智老人及家屬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編輯部
#失智老人 #日照 #居家服務 #紓困 #疫苗施打預約
媽執意要去河邊散步,一早起床就在找鑰匙開門。出不去,在陽台也不進來,坐在陽台的紙箱上,坐很久,不進來。後來還是靜靜的不說話,一個人默默整理陽台及花盆。
自從日照中心打來說不能去後,媽媽是睡整天的,除了吃飯上厠所以外,沒有離開床舖過。久躺的後果是腳己經沒有力量支撐她,二天就跌倒了三回。希望趕快施打疫苗,趕快恢復日照上課,我怕再躺下去就真的要躺到過身那天。
早上六點,我就起來放日照中心的線上課程給母親看,陪著母親做高齡操,我很累,雖然在家工作,早上還是要上班開會。
這三則在不同的失智老人照護群組中出現的心情貼文,也許不是最令人憂心的景況,但呈現出當前防疫下的一個普遍現象:
在疫情風暴來臨前,原本得以透過日照中心的社交活動與照護服務,讓失智老人有機會走動暖身、上課互動,也讓夜間與周末忙於照護的家人能因而獲得喘息時間。五月中開始,從雙北到六都、以及老人比率特別高的幾個縣市,陸續宣布暫停日照活動。如同學校關閉孩童返家後的家長一樣,失智老人的家屬成為24小時的照護承擔者,毫無喘息的機會。而無法出門的老人,生活節奏突然改變,情緒與身心狀況都受影響,與家屬時起衝突,照顧困境重重。
一、失智老人家屬的困境
台灣失智症協會湯麗玉秘書長表示,失智者因認知障礙所以難以理解突然的防疫變化,仍然每天吵著要去失智據點上課或去日照中心,政府雖提供居家服務配套措施,但失智者接受新照顧者需要一段時間,且居家服務人力吃緊。
事實上,因為疫情緊繃之故,多數的居家服務員都已暫停陪同外出等服務,或老人家庭也可能擔心受感染而要求暫停服務。這對失智老人和居服員而言,都是損失,前者缺了熟悉的照護、後者少了固定的收入。
但是,沒有了陪伴服務,失智老人仍然得定期看病,通常還伴有多重慢性病,但並非所有門診都能改為線上,家屬也不一定有設備與技術能力協助線上看診。且不論去醫院或線上看病,家屬都得幫老人把健保卡拿去醫院刷一下,才能領藥。遠距醫療仍非完全遠距即可完成,比起報稅的方便度還差很多。家屬的照護負擔因日照或居服服務暫停而更為加劇。
以去年的疫情經驗來說,日照中心裡的輕度失智老人還可能看得懂電視新聞,知道疫情嚴峻,因此較能戴得住口罩,甚至會指責那些戴不住口罩的中重度失智老人。中重度失智老人多半難以認知疫情狀況,要他們戴好口罩不容易。若行動仍能自主者,要是獨自跑出門,不僅走失風險大,疫病風險也很大。失智老人的家屬常有的經驗是,失智父母在照護者無法注意時,會把路上的東西、甚至鄰居的垃圾帶回家,讓疫情風暴下的家屬至為緊張。如果失智老人自行出門,遇上民眾見到沒有戴好口罩的老人,不明白其失智而譴責的話,老人不一定能理解當下狀況,卻可能因被指責而情緒暴走,搞不好還被拍下來丟上網公審。安撫失智老人的情緒可是一門專業,連家屬都未必得心應手,所以才需要日照中心的多重人手與專業經驗。而家屬出於以上種種考量,疫情期間把長輩牢牢鎖在家裡的心情,也就更讓人對雙方都感到心疼。
在失智症照護群組中常見的討論是,向來不少人為了照護家中的失智老人,辭去工作或轉為兼職以利在家照顧。疫情風暴來臨後,這種現象變得更為普遍。有些人較為幸運可以改成在家工作,照護老人以免出事;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那麼幸運,工作與照護都能以在家防疫的方式完成。
二、在家防疫與紓困政策勿忘失智老人
台灣在1993年就已進入「高齡化社會」(aging society),2018年正式進入「高齡社會」(aged society)。
依衛生福利部2011年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進行之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以及內政部2010年12月底人口統計資料估算,台灣65歲以上老人共3,787,315人,其中輕微認知障礙(MCI)有684,108人,佔18.06%;失智症有291,961人,佔7.71%(包括極輕度失智症118,934人,佔3.14%,輕度以上失智症有173,027人,佔4.57%)。亦即,台灣已近百萬的老人有認知障礙或失智症,65歲以上的老人,約每12人即有1位失智者,而80歲以上的老人,則約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
儘管如此,台灣的防疫、疫苗與紓困政策,一開始卻似乎完全忘卻台灣是這樣的高齡社會、有這麼多的失智人口。
5月24日台北市爆出第一個長照機構群聚案例,距離雙北宣布進入三級警戒才9天,當時學者已撰文懇切呼籲盡早關注長照機構群聚感染的關鍵因素。近日長照機構又陸續爆發感染、老人身亡,防疫政策似乎才看見虛弱的老人。
根據媒體報導,6月2日指揮中心終於表示,正在考量調整疫苗的施打順位,繼長照機構順位前移後,研擬將原為第8順位的高齡者,另訂出75歲以上老人成為第6優先順位,讓長者提早擁有保護力。
政策能夠滾動調整,值得肯定。然而,在紓困政策上,有身心健康困境的老人,仍然比不上孩童與學生,至今仍未受到政府關注。
5月18日開始停止到校上課後,勞動部立即出台「防疫照顧假」政策:12歲以下學童、高中或國中持有身心障礙證明子女之家長(包括:父母、養父母、監護人或其他日常實際照顧兒童之人),停課期間如有親自照顧小孩之需求,得請「防疫照顧假」者,雇主應予准假,且不得視為曠工、強迫勞工以事假或其他假別處理,亦不得扣發全勤獎金、解僱或予不利之處分。但未要求雇主必須給薪。
此「防疫照顧假」也適用於受老人及身心障礙者日照中心服務暫停影響之家庭,若家屬有親自照顧需求,受雇家屬其中1人也能請防疫照顧假。但同樣地,未要求雇主必須給薪。
6月3日,行政院通過「紓困4.0」特別預算案,「孩童家庭防疫補貼」(國小以下及身障生)每人新台幣1萬元,6月15日起開放請領。
對於未成年人的緊急政策,是照顧民眾的治理作為。只是,在此呼籲政府也能針對失智與失能老人提出相應的良善政策,這些老人都有明確的醫療與日照/居服紀錄,以政府目前處理健保大數據的技術而言,很容易就能算出有多少需求。政府若能關注這些老人,對於必須離職、請假的家屬而言,將會是重要的雪中送炭。
三、政府的努力、民間的呼籲
對於失智老人的照護,在此時此刻,必須及於對失智老人家屬的支持與協助,因為除了少數有外籍看護的家庭外,家屬是失智老人眼前唯一的24小時照護者。
有些地方政府與民間組織,停止日照中心的活動後,將部分活動轉為線上,希望老人在家仍能持續活動、進行線上社交,以維持身心健康。例如,臺北市萬華區失智社區服務據點於防疫期間,利用數位科技將實體課程改為線上視訊。失智者照護協會,也透過電訪、視訊問候老人,製作YouTube影片,跟老人問候、教導運動。
這些都是疫情之下勉力為之的調整方法,如果家屬能夠配合,對於維持失智老人身心健康都能有所幫助。不過,前提是,必須要有家屬能夠在家協助老人進行線上交流、陪伴與照護,避免失智老人獨自出門、在家呆傻、停止活動。
值得注意的是,通常高齡失智者老人的照護家屬,本身也是老人或至少中年了,如果又是家境困難或非都會地區者,對於線上互動的科技不一定能夠掌握。即使家中有年輕人,但如果年輕人白天出門工作或在外地讀書,也無法現場協助。對於這類家庭的網路能力考量,是值得關注之處。
最近,為了準備疫苗的施打,各方廣泛呼籲民眾下載「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app,以利透過手機app預約施打疫苗。但是,這樣的預約方式,已令不少失智者家屬感到困擾。因為,失智老人少有手機,無法以手機認證身分預約;若是改用電腦,也不是所有失智者家庭都正好備有讀卡機、電腦等預約施打疫苗的必要設備,有些家庭可能也無能力購買。許多關懷失智老人的社群已在呼籲,希望政府能提出更為多元友善的預約方式,以加速失智老人施打疫苗的預約與進度。
老人無法預約施打疫苗的問題其實存在已久,以年年都要施打的流感疫苗為例,凡是缺乏或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人都有此困擾。流感疫苗施打的一種常見做法,就是在地較積極的診所會寄明信片給長輩,通知何日可開打。結果往往是,開打日時老人擠爆診所,要等待許久才打得到疫苗。可見,雖然診所已設想到老人可能不會使用智慧手機而以信件通知,卻仍無法解決分散人流以避免感染的預約問題。希望藉著這次疫情,因應民眾引頸期待的疫苗接種,老人們的困境也能獲得解決,畢其功於一役(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看到台灣父母們討論的網路課程動態,我不禁想來分享過去一年又三個月來在美國南加州聖地牙哥的小學網課心得。但美國和台灣空間、文化上有很大的不同,去年的美國和現在的台灣疫情的時空也不同,加上小孩、家庭也都不同,所以比較無關優劣。
#資源分配 #生命倫理 台灣自五月始COVID-19疫情開始急劇惡化後,醫療資源之緊縮便引起社會廣泛注意,如負壓隔離病房與呼吸器之短缺、對一般醫療資源之排擠、醫療排序之重整等,均牽涉到疫情下更顯珍貴的稀有醫療資源,應如何在符合倫理原則之基本要求下進行分配;但這卻是個悲劇的選擇(tragic choi
編輯部 #必要勞動者 #物流防疫 #雇主責任 #公司因應指引與計畫 政府在去年新冠肺炎爆發初期很快地擬定了各式醫療照護機構感染管制措施指引,從醫療院所、牙醫、洗腎中心到長照、社福、榮民之家、兒少機構皆提示與規範該有的防疫措施。面對現下這一波疫情,整合筆記日前也提醒長照、社福機構面臨的挑戰更為嚴峻,疫
自五月份台灣爆發社區感染疫情以來,由於採檢人數暴增導致流程「塞車」,以致指揮中心公布確診人數還得「校正回歸」,而這個新創名詞與相關作法又引發許多爭論。各界也檢討為何會發生「塞車」,常出現的說法是台灣PCR檢驗的量能不足,一時無法處理如此大量的檢體。然而,問題真的只出在檢驗量能不足嗎 ?
#疫情下的長照 #住宿機構感染風險 #失智長者照護 #獨居老人送餐 近來各種疫情的爭論沸沸湯湯,相對少有人注意到台灣的長照機構已不復維持去年零機構感染紀錄,接二連三爆發群聚感染事件。曾有防疫專業醫師就指出,一旦發生社區傳播,疫情當中群聚最頭大其實是老人長照機構或安養院。
#科技防疫 #科技歧視 #隱私權 自疫情爆發後,政府迅速推出簡訊實聯制,網路上便開始大量流傳「不需要使用個資」、「一鍵完成實聯制」的梗圖,使得實聯制似乎成為科技防疫的利器;但政府誤導、或刻意忽略簡訊實聯制背後所可能出現之個資蒐集風險、科技歧視等問題,卻可能反而造成社會出現激烈對立,反而不利於防疫政策
看到台灣父母們討論的網路課程動態,我不禁想來分享過去一年又三個月來在美國南加州聖地牙哥的小學網課心得。但美國和台灣空間、文化上有很大的不同,去年的美國和現在的台灣疫情的時空也不同,加上小孩、家庭也都不同,所以比較無關優劣。
#資源分配 #生命倫理 台灣自五月始COVID-19疫情開始急劇惡化後,醫療資源之緊縮便引起社會廣泛注意,如負壓隔離病房與呼吸器之短缺、對一般醫療資源之排擠、醫療排序之重整等,均牽涉到疫情下更顯珍貴的稀有醫療資源,應如何在符合倫理原則之基本要求下進行分配;但這卻是個悲劇的選擇(tragic choi
編輯部 #必要勞動者 #物流防疫 #雇主責任 #公司因應指引與計畫 政府在去年新冠肺炎爆發初期很快地擬定了各式醫療照護機構感染管制措施指引,從醫療院所、牙醫、洗腎中心到長照、社福、榮民之家、兒少機構皆提示與規範該有的防疫措施。面對現下這一波疫情,整合筆記日前也提醒長照、社福機構面臨的挑戰更為嚴峻,疫
自五月份台灣爆發社區感染疫情以來,由於採檢人數暴增導致流程「塞車」,以致指揮中心公布確診人數還得「校正回歸」,而這個新創名詞與相關作法又引發許多爭論。各界也檢討為何會發生「塞車」,常出現的說法是台灣PCR檢驗的量能不足,一時無法處理如此大量的檢體。然而,問題真的只出在檢驗量能不足嗎 ?
#疫情下的長照 #住宿機構感染風險 #失智長者照護 #獨居老人送餐 近來各種疫情的爭論沸沸湯湯,相對少有人注意到台灣的長照機構已不復維持去年零機構感染紀錄,接二連三爆發群聚感染事件。曾有防疫專業醫師就指出,一旦發生社區傳播,疫情當中群聚最頭大其實是老人長照機構或安養院。
#科技防疫 #科技歧視 #隱私權 自疫情爆發後,政府迅速推出簡訊實聯制,網路上便開始大量流傳「不需要使用個資」、「一鍵完成實聯制」的梗圖,使得實聯制似乎成為科技防疫的利器;但政府誤導、或刻意忽略簡訊實聯制背後所可能出現之個資蒐集風險、科技歧視等問題,卻可能反而造成社會出現激烈對立,反而不利於防疫政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從疫情以來 Danielson 在自己 FB 粉專經常會報告每日丹麥疫情數據 但已經有很久很久一段時間沒有報告丹麥每日疫情數字了 因為過去那麼長時間以來 基本上對歐洲人的防疫態度心已死 丹麥已經算是歐洲的防疫資優生 是的! 所以很多台灣人應該會驚訝的掉下巴說 如果丹麥這樣是資優生 那台灣算什麼? 
Thumbnail
在2020年,整整一年,活在COVID-19病毒的陰影之下,香港這邊出現「抗疫疲勞」,原因歸於天才防疫政策,讓人感到煩厭又疲倦。經歷疫情期間,你體驗或領悟到什麼感受?
Thumbnail
自從新冠病毒疫情開始嚴重起來,我的案子也就慢慢減少,直到4月來到一個高峰。 幸好之前我有依照Dave Ramsey的理財方法所講的先存一筆緊急備用金,所以就算有什麼緊急的費用要繳都還可以先擋一下,但是接下來不知道疫情會變化得如何,所以除了繼續找案子做,還是要先替自己生一些現金流出來。
跟朋友談起香港一些過氣政治人物關於防疫的陰謀論。 其「偉論」大約是各國政府現在嚴厲政策,是收緊人民的自由的陰謀。這堆人更嘲笑戴口罩的香港人是服從的「港豬」,以自己不戴口罩為榮。 我對這類陰謀論不置可否,更不屑點名批評這堆人,只覺得這類陰謀論其實很廉價...
Thumbnail
我會分為生活與娛樂兩大方面分享我為了這段期間做了什麼,如果你也在隔離期間或是也想遠離人群,可以做個參考。
Thumbnail
在國際與本國國民都對英國政府最新發佈的防疫政策一片譁然之際,我所居住的區裡也迎來了第一例確診病患。可能真的有影響,也可能時值星期六,窗外能見的街景比以往冷清許多,一整個早上不見任何路人。
Thumbnail
撰寫:譚英瑛 為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行政院編列新台幣600億元的特別預算。不過國民黨立委翁重鈞認為,由於該預算相關紓困細節、補助對象、執行辦法等都尚未全面出台,為使立法院可以審議與監督,故擬凍結80%的預算。雖然該案因連署人數不足,終究未成案,不過此提案一曝光,隨即引發輿論反彈。 立法院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從疫情以來 Danielson 在自己 FB 粉專經常會報告每日丹麥疫情數據 但已經有很久很久一段時間沒有報告丹麥每日疫情數字了 因為過去那麼長時間以來 基本上對歐洲人的防疫態度心已死 丹麥已經算是歐洲的防疫資優生 是的! 所以很多台灣人應該會驚訝的掉下巴說 如果丹麥這樣是資優生 那台灣算什麼? 
Thumbnail
在2020年,整整一年,活在COVID-19病毒的陰影之下,香港這邊出現「抗疫疲勞」,原因歸於天才防疫政策,讓人感到煩厭又疲倦。經歷疫情期間,你體驗或領悟到什麼感受?
Thumbnail
自從新冠病毒疫情開始嚴重起來,我的案子也就慢慢減少,直到4月來到一個高峰。 幸好之前我有依照Dave Ramsey的理財方法所講的先存一筆緊急備用金,所以就算有什麼緊急的費用要繳都還可以先擋一下,但是接下來不知道疫情會變化得如何,所以除了繼續找案子做,還是要先替自己生一些現金流出來。
跟朋友談起香港一些過氣政治人物關於防疫的陰謀論。 其「偉論」大約是各國政府現在嚴厲政策,是收緊人民的自由的陰謀。這堆人更嘲笑戴口罩的香港人是服從的「港豬」,以自己不戴口罩為榮。 我對這類陰謀論不置可否,更不屑點名批評這堆人,只覺得這類陰謀論其實很廉價...
Thumbnail
我會分為生活與娛樂兩大方面分享我為了這段期間做了什麼,如果你也在隔離期間或是也想遠離人群,可以做個參考。
Thumbnail
在國際與本國國民都對英國政府最新發佈的防疫政策一片譁然之際,我所居住的區裡也迎來了第一例確診病患。可能真的有影響,也可能時值星期六,窗外能見的街景比以往冷清許多,一整個早上不見任何路人。
Thumbnail
撰寫:譚英瑛 為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行政院編列新台幣600億元的特別預算。不過國民黨立委翁重鈞認為,由於該預算相關紓困細節、補助對象、執行辦法等都尚未全面出台,為使立法院可以審議與監督,故擬凍結80%的預算。雖然該案因連署人數不足,終究未成案,不過此提案一曝光,隨即引發輿論反彈。 立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