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2|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總經隨筆:Covid-19疫情與紓困後的一些想法

    美股、台股位於接處在相對高點,投資人都一定會居高思危,但是若用過往的經驗來看會失真,畢竟整體市場的基本面有了完全不一樣的變化。
    於是我開始尋找答案,思考了下列三個方向:
    1. 疫情對經濟的衝擊
    2. 投資市場的基本面變化
    3. 復甦成長持續多久與怎麼做

    疫情對經濟的衝擊

    疫情到底有多大多深遠?天下雜誌以「SARS+911恐攻+金融海嘯」形容2020年的疫病大流行所造成的衰退。但我覺得這樣的用語渲染性過強,於是找到了一張圖,用最簡單的GDP來評估經濟的衝擊。
    美國GDP與基準利率變化-財經m平方
    美國GDP與基準利率變化-財經m平方
    這張圖表讓我得出一個結論,地球暖化造成極端氣候,而經濟環境也變得更加激烈動盪。90年代初期、99年的泡沫、08年金融海嘯、20年的疫情,每次的衰退對經濟成長都有巨大的影響。
    兩次的紓困政策,說是要挽救就業市場,避免經濟陷入更大的困境,但我怎麼看都覺得,多數人的收入分配差距變得更大了。加上網路與數位化的推升下,更讓產業轉移的速度變得更快。金流與收入都流向了特定的產業。
    國家對經濟的介入導致僵屍企業、低效率企業的數量增加。低利率雖然延續許多企業的生命,但沒有更生產力沒有成長的企業,不死也重傷不起了。

    投資市場的基本面變化

    2021年03~06月的類股變化(台股)
    運輸類、通膨題材、當然是2021年最熱門的族群,但別忘了特定電子製造在去年也是漲翻天。如果沒有跟到通膨題材、原物料的人,可能會跟我一樣覺得很悶。
    電子太貴、原物料漲翻天,萬物齊漲的狀況,會讓人無所適從。
    必經經歷了去年罕見大多頭,又搭上加權指數歷史上的高位,很難理解當前的經濟狀況如何?會不會又面臨衰退的可能。

    台股股價淨值比
    加權指數受到隨通貨膨脹和 GDP 成長不斷墊高,沒辦法藉由絕對數字判斷高低點。股價淨值比(P/B)是一個很好的指標,以過去 8 年來看,大盤股價淨值比接近或超過 1.8,股市下跌機率大。
    問題是當前持續寬鬆,利率未見縮表的大環境,過往的數字反而影響了我們的判斷。緊盯利率政策,繼續觀察、尋找優質的公司才是主要課題。

    復甦成長持續多久與怎麼做

    心中擬定一套劇本,假想一下如果你是決定利率的人,你會怎麼做?例如:2021下半年開始討論縮表的時間,向市場上發出可能的消息。2022上半年減少釋出資金,2023年開始升息。
    得出結論,升息或外部的環境變動,不會一夜之間突然發生。
    市場會慢慢消化這些資訊,當市場受到衝擊時,回測的的位階就是一個很好的基準點,而好的公司有機會在這時候產生好的投資機會。
    指數型ETF不用管歷史高低點,持續分批買入即可,而個股選擇當然還是要看個人功力。不同市場的部分,台股畢竟是中間財為主要生產重點,居高思危的觀念比較適合用在原物料或是運輸類別的投資標的,這些畢竟是一時現象,不可能無限上漲。
    而我自己關注的重點還是,成長科技類股,台美皆然,科技的進步是會一直持續的。另一個就是疫情造成衝擊過後的局勢變化,存活下來的玩家是重傷一直爬不起來,還是會有意外的後起之秀呢。靜待觀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Randy的跨領域學習心得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