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原來失智症架恐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失智症與癌症、愛滋病並列為三大絕症!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平均每 3 秒鐘就新增 1 名失智症患者。目前,台灣估計有超過27萬失智人口,預估未來平均一年將增加1萬人。
失智症彷彿橡皮擦一樣,一點一滴的擦去人生的記憶;或像坐上不受控制的時光機,停留在過去的某一時刻,與現實接不上線。失智症無聲無息,但一旦爆發時,所有家人必須一同照顧。因為失智症患者不容易照顧,所以台灣人一定要認識失智症,早期發現,早期預防。

失智症症狀

失智症不是單一項疾病,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症候群)。
症狀包括記憶力的減退,也影響其他認知功能,包括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同時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足以影響其人際關係、工作與生活自理能力。

如何早期發現失智症?

注意失智症10大警訊

  1. 記憶力減退到影響生活
    例如重複購物、重複問一樣的問題、甚至重複服藥。也容易忘記近期發生的事,甚至連重要之日期或事件也會忘記。
  2. 計畫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
    例如無法處理每個月都在管理的帳單或是看著食譜也做不出熟悉的菜。
  3. 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
    例如數學老師對於加減算數常出錯、銀行行員數鈔票有困難、英文老師不知「book」是什麼、年輕就開車的司機伯伯現在卻經常開錯路。
  4. 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
    例如會搞不清楚年月、白天或晚上、出門找不到回家方向。
  5. 有困難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之關係
    例如誤認鏡子中的自己是另一個人。
  6. 言語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
    例如忘記用來寫字的工具叫做筆。於會談中可能難跟上或參與討論,會談可能中斷、重複或不知如何進行。
  7. 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回頭尋找的能力
    例如把拖鞋放在被子裡、衣服放在冰箱找不到到處塞衛生紙等。東西搞丟之後,無法回頭一步步尋找,且找不到東西時常指控他人偷竊。
  8. 判斷力變差或減弱
    例如買不新鮮的食物,借錢給陌生人、開車易發生交通事故或出現驚險畫面,過馬路不看左右紅綠燈等,穿著打扮可能不適合天候、場合或蓬頭垢面。
  9. 從職場或社交活動中退出
    例如對活動及嗜好失去興趣、在電視機前坐好幾個小時,睡眠量比過去大,需要許多催促誘導才會參與事務。
  10. 情緒和個性的改變
    容易出現生氣或激動反應、疑心病重、憂鬱、焦慮、易怒、口不擇言、失去自我克制或沈默寡言、特別畏懼或依賴某個家庭成員等。
如果時常發現這些現象,請立即就醫,看精神科、神經內科或失智門診都可以!
國民健康署失智症10大警訊
國民健康署失智症10大警訊

失智症如何預防?

3多2控制1不要

  • 動腦
    回想昨天吃了什麼,練習背頌一首新歌或是自己安排旅遊、一整天的活動都是可以練習多動腦的活動。
  • 運動
    肢體的活動,助於腦部神經連結肌肉控制,可以提升腦部的活化。
  • 社會互動
    多參加社會互動(志工、聽音樂會、讀書會、宗教活動),多表達自己的想法,說話溝通也有助於腦部的靈活。
  • 控制均衡飲食
    低膽固醇,低飽和脂肪,低添加糖,高纖維,高鉀鈣鎂 ,多吃深綠色蔬菜。
  • 控制體重
    不宜過胖或過瘦,維持健康體值(18.5≦BMI<24)。
  • 不要頭部外傷
    嚴重頭部外傷是阿茲海默症危險因子之一,盡量避免跌倒及頭部撞擊的風險。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大部分的民眾,在醫院、診所可以找到物理治療師,現在,物理治療也可以出現在家中。 可以到居家服務的物理治療師稱為-居家物理治療師。 如何申請居家復健, 有政府長照2.0補助可以申請還有自費2種!
很多人不知道物理治療師是在做什麼,這是個幫助您身體維持健康、回復健康的行業 我用簡短的一句話介紹物理治療師 全民一定要認識物理治療師
大部分的民眾,在醫院、診所可以找到物理治療師,現在,物理治療也可以出現在家中。 可以到居家服務的物理治療師稱為-居家物理治療師。 如何申請居家復健, 有政府長照2.0補助可以申請還有自費2種!
很多人不知道物理治療師是在做什麼,這是個幫助您身體維持健康、回復健康的行業 我用簡短的一句話介紹物理治療師 全民一定要認識物理治療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不是正常的老化過程。許多家屬錯誤地認為患者只是變得老糊塗或固執,以為這是年老的自然現象,因此忽略了帶患者就醫的重要性。但事實上,這些症狀表明他們已經患病,應該接受治療。 如何有效照顧患者,並與他們進行良好的溝通,成為許多家庭和照護者面臨的一大挑戰。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帶您認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瞭如何避免失智症及管理認知衰退的方法,特別適合50歲左右的讀者。內容包含了對認知衰退症狀的釐清,以及十個重要的管理認知衰退的要點。作者透過故事分析個案問題,以及提供瞭解決問題的思考邏輯。如果你擔心自己的認知問題,不妨先做好自我鍛鍊和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再積極面對問題。
Thumbnail
阿茲海默症是臺灣最常見的失智症之一,本文介紹了通過日常生活養成健康習慣,有助於預防失智症的方法。建議通過增加大腦保護因子、遠離失智症危險因子、以及注意失智症可能的警訊,來提高預防失智症的效果。
Thumbnail
失智照顧以年來算,從確診發病到現在問題也越來越多也越麻煩。 無論是失智、帕金森氏症或是長期慢性疾病最終都會遇到腎衰竭與多重器官衰竭而往生。 〔人身可以使用權但永遠不可能擁有這身體〕,人類都是風、火、水、土所組成 風是呼吸、空氣、流動也是基礎存活在世界上的開始 新生兒挽出時也是醫師團隊最緊張的
Thumbnail
很多人會把自己身心醫學方面有點不太重視也不太會檢視自己的壓力問題。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長期身心問題沒有好好的檢視與治療慢慢演變成失智症的高風險群(超過30年以上沒病態感與無治療和家族身心健康問題和扭曲不正當的家庭關係也是誘發因子)。 現代很多人還是迷失一個問題〔老人腦筋不靈光是正常〕〔失智症是老年
Thumbnail
在門診常遇到病人說,常常忘記事情,拿東西丟三落四,是不是失智症?是不是藥物副作用?有沒有什麼藥物可以改善記憶力?我問一下狀況,看來不像失智症後,就會跟病人說,如果有什麼藥物可以改善記憶力,醫師一定第一個去買來吃。現實上就是沒有這種東西。 首先,記憶力本來就有「自然老化」這件事情。一般來說,35
Thumbnail
失智症(阿茲海默症)是一種不可逆、進行性的腦部疾病,該文章介紹了預防失智症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包括優化免疫系統、避免慢性炎症、預防心血管疾病和頭部外傷、以及飲食和運動對大腦健康的積極作用。
Thumbnail
失智症是什麼? 有些人會將記憶力減退、認知力下降等症狀視為老化的現象,但其實有可能是失智症的徵兆。失智症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因為腦部病變、腦功能下降所引起,且組合了多種症狀。 除了記憶力、認知能力受影響,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注意力等功能也會逐步退化。
Thumbnail
失智症的症狀包含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退化,與一般老化的短暫忘記不同,失智症者常完全忘記所做所為,甚或自己是誰等重要記憶。這也經常導致生活上的干擾、個性改變或妄想,影響自己與身邊的人。
根據以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民國110年12月底的數據,推估民國110年12月底台灣失智人口共312,166人,佔全國總人口1.34 %,亦即在台灣約每74人中即有1人是失智者。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不是正常的老化過程。許多家屬錯誤地認為患者只是變得老糊塗或固執,以為這是年老的自然現象,因此忽略了帶患者就醫的重要性。但事實上,這些症狀表明他們已經患病,應該接受治療。 如何有效照顧患者,並與他們進行良好的溝通,成為許多家庭和照護者面臨的一大挑戰。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帶您認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瞭如何避免失智症及管理認知衰退的方法,特別適合50歲左右的讀者。內容包含了對認知衰退症狀的釐清,以及十個重要的管理認知衰退的要點。作者透過故事分析個案問題,以及提供瞭解決問題的思考邏輯。如果你擔心自己的認知問題,不妨先做好自我鍛鍊和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再積極面對問題。
Thumbnail
阿茲海默症是臺灣最常見的失智症之一,本文介紹了通過日常生活養成健康習慣,有助於預防失智症的方法。建議通過增加大腦保護因子、遠離失智症危險因子、以及注意失智症可能的警訊,來提高預防失智症的效果。
Thumbnail
失智照顧以年來算,從確診發病到現在問題也越來越多也越麻煩。 無論是失智、帕金森氏症或是長期慢性疾病最終都會遇到腎衰竭與多重器官衰竭而往生。 〔人身可以使用權但永遠不可能擁有這身體〕,人類都是風、火、水、土所組成 風是呼吸、空氣、流動也是基礎存活在世界上的開始 新生兒挽出時也是醫師團隊最緊張的
Thumbnail
很多人會把自己身心醫學方面有點不太重視也不太會檢視自己的壓力問題。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長期身心問題沒有好好的檢視與治療慢慢演變成失智症的高風險群(超過30年以上沒病態感與無治療和家族身心健康問題和扭曲不正當的家庭關係也是誘發因子)。 現代很多人還是迷失一個問題〔老人腦筋不靈光是正常〕〔失智症是老年
Thumbnail
在門診常遇到病人說,常常忘記事情,拿東西丟三落四,是不是失智症?是不是藥物副作用?有沒有什麼藥物可以改善記憶力?我問一下狀況,看來不像失智症後,就會跟病人說,如果有什麼藥物可以改善記憶力,醫師一定第一個去買來吃。現實上就是沒有這種東西。 首先,記憶力本來就有「自然老化」這件事情。一般來說,35
Thumbnail
失智症(阿茲海默症)是一種不可逆、進行性的腦部疾病,該文章介紹了預防失智症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包括優化免疫系統、避免慢性炎症、預防心血管疾病和頭部外傷、以及飲食和運動對大腦健康的積極作用。
Thumbnail
失智症是什麼? 有些人會將記憶力減退、認知力下降等症狀視為老化的現象,但其實有可能是失智症的徵兆。失智症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因為腦部病變、腦功能下降所引起,且組合了多種症狀。 除了記憶力、認知能力受影響,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注意力等功能也會逐步退化。
Thumbnail
失智症的症狀包含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退化,與一般老化的短暫忘記不同,失智症者常完全忘記所做所為,甚或自己是誰等重要記憶。這也經常導致生活上的干擾、個性改變或妄想,影響自己與身邊的人。
根據以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民國110年12月底的數據,推估民國110年12月底台灣失智人口共312,166人,佔全國總人口1.34 %,亦即在台灣約每74人中即有1人是失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