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30|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節氣物語—立春

古人的氣象智慧24節氣中的第一個「立春」。但是2021年立春竟不是2月4日嗎?「立春」跟孤鸞、寡婦竟然有關係?是命理還是歪理,我們待會就馬上梳理。
《線上Podcast收聽🎧》
《自選Podcast平台收聽🎧》
【立春】
立春,是24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是太陽位置到達黃經315度的時候,一般日期會是在每年的2月3日到2月5日之間,而通常經常是在2月4日。古人取節氣的名字有代表的含義,「立」有開始的意思,所以立春表示一年四季為首的春天開始了,而從立春到立夏的這段時間,就是所謂的春季。
不過2021年的立春竟然是在2月3日,而不是2月4日。上一次發生這個情況,是在2017年的時候,但2017年之前,卻是1897年那一年,這中間隔了120年。那2021年之後,下一次2月3日立春會是什麼時候呢?答案是2025年。
這是什麼天意還是什麼神奇的力量嗎?會發生什麼事情嗎?其實都不是,不過是因為天文曆法的計算關係,因為實際上我們一年的時間並不是365天整,而是365.2422天,同時太陽的周年運動有最大的規律,但是也不是完全的規律,因此我們才有平年、閏年的曆法,當然節氣具體的時間,就會有些微的變化。
一般來說,平年的時候,節氣跟前一年是相同的,或是會往後一天,遇到閏年的時候,跟前一年一樣或是會提前一天,也就是立春這個節氣會落在2月3日到5日這幾天。
立春這個節氣的重要性,是因為這是最適合農耕開始的氣候、時機,也是古人「天時」、「地利」的概念。農民會依據立春當時的天氣情況,來推測可能的收成,有句諺語說:立春晴,雨水勻。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費力。就是在說立春的時候,如果是風和日麗的好天氣,當年的耕作就不那麼費心費力,但是如果立春遇到下雨,就有諺語說:立春之日雨淋林,陰陰濕濕到清明,濕氣、雨水過多,種子不發芽反而會泡爛在土裡。這些都會導致收成的結果,看天吃飯的農民,倒是真的要常常揣測天意啊!
在台灣因為地理位置上的緣故,所以立春的時候,中南部地區的第一期水稻,已經開始進行插秧了,而北部地區通常會是休耕,或是才播種的狀態。
另外,立春這個時節大陸沿岸的冷水海流,繼續往南流動,所以怕冷的魚類,這個時候會往南方游,這也是為什麼在這個時節有烏魚季。也因為這樣黑鯧魚、白帶魚會是這個時節點上,捕獲最多的漁獲。
【節氣民俗與文學】
由於「立春」這個節氣的重要性,當然也會因此演化出很多民俗活動,像是我們有提到的「打春」,就是拿泥土塑成耕人與耕牛像,藉以象徵春天來臨,提醒農民準備春耕。後來演變成「鞭打春牛」的活動,假的耕人變成活人演出,手裡拿著楊柳鞭打土牛,意思是要叫醒牛準備耕田了。
還有「咬春」,在立春的這一天,用麵粉做成餅皮包裹生菜和其他食材,做成春餅或春卷,我台南老家叫「潤餅」,然後大家一起分享,祈求身體健康。也是華人文化圈的新加坡,據說立春的習俗是存錢,用意是在立春這天存錢,有讓一整年都有錢進帳、財源滾滾的意思在裡面。算你好命有新加坡地區的聽友,不知道這樣的說法對不對?
前面說的是立春可以做的事情,習俗裡面也有立春的時候,不能做的事情,這個我們就要來梳理一下是道理、命理還是歪理了。
大家聽過「孤鸞年」、「寡婦年」嗎?在第56集「古人的好運懶人包」,我們介紹農民曆時有詳細說明,簡單說是因為曆法計算時間、天數的關係,會出現閏月,所以要是閏2月的話,就會出現2次立春,這一年就被稱作是「孤鸞年」,習俗上認為是不適合結婚、嫁娶,為什麼呢?
理由是:「春」有桃花的意思,一年有2個桃花,表示會有2春,結婚的話怎麼會婚姻幸福呢?而「寡婦年」就是閏2月的隔年是沒有立春的,就被叫做寡婦年。我個人覺得這是風土民情,可以當作一種對過去人們生活狀態的認識,但是真的沒有什麼道理。
除了這個,我發現網路上有文章整理一些不可以做的禁忌,有些我實在覺得是無稽之談,像是:出嫁的女子不要回娘家,會把美好的春天運氣帶回娘家而影響婆家,希望現在沒有這麼不開化、不明事理的婆家。還有立春之日不要搬家,在農業社會時代,也許是有道理的,因為農事正忙的時候,搬家不是來添亂嗎?忙不過來。但是現在工商社會,立春之日一年之始,搬個新家、新氣象,展開新生活,不好嗎?也許有人覺得我強詞奪理,應該要尊重古禮,那這個我就真的覺得非常的沒道理了,就是立春之日不可以理髮、剪頭髮,不吉利!
古時認為頭髮就如同大地的草木一樣,在草木正要萌芽時期,若將它剪去,則會影響生長,所以不該在立春萌芽之日,剪斷它的生機。還有也不可以去看病,古時候覺得立春是個好節日,在這時後去看病,會觸霉頭,這樣會一整年都沒有好運氣。大家覺得這個是道理還是歪理呢?
不過有一個禁忌,大家還是遵守一下,就是立春之日不要躺著。古人的說法是:春天,天氣開始暖和起來,太陽的陽氣正要興起,要活動筋骨、促進血液循環,才能保持身體健康。過了一個寒冷,穿冬衣、縮脖子、躲家裡的冬天,春天到了,就別再縮著了。你看人家白居易在立春之日,公務下班後,可是騎馬出去約了朋友去看風景的,我們今天才會有這麼一首立春的詩,可以流傳下來欣賞,白居易這首詩名叫做:《立春日酬錢員外曲江同行見贈》,詩是這樣子的: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闈。
兩人攜手語,十里看山歸。
柳色早黃淺,水文新綠微。
風光向晚好,車馬近南稀。
機盡笑相顧,不驚鷗鷺飛。
開頭講的「下直」,用現在的話講,就是下班的意思。「禁闈」,是朝廷、宮廷的意思。
我一直覺得是憂鬱王子的「杜甫」,更直接有一首詩的作品,就叫《立春》: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纖手送青絲。
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
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
杜甫的詩裡,就有講到立春日以蘆菔、芹菜爲菜盤互相饋贈,寒食這樣的習俗。
不過我說他是憂鬱王子是有道理的,你看白居易是下班後約朋友賞風景,杜甫是看到節氣裡大家寒食的習俗,想到自己客居在外,歸期無期,開始傷感。
不過,春天雖然生機盎然,但是溫度卻常常變化很大,有句成語「春寒料峭」,就是在說春天有時候天氣轉好、變暖,但是有時候又會突然變冷,這樣的氣溫變化,的確有時讓人覺得不舒服。因此從食物上、作息上,古人的氣象智慧,都有每個節氣提醒要注意的地方,也因此衍生出民俗活動。所以咱們的老祖宗都是生活智慧王啊!
《【廿四節氣物語】單元收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