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7/0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請收看「藻礁之聲」

    導演也保持客觀的立場,影片裡完全沒有誇張煽情的畫面,也沒有激烈抗爭或批判的言詞,就是理性地記錄他所見到最近二、三年守護藻礁的過程。
    導演也保持客觀的立場,影片裡完全沒有誇張煽情的畫面,也沒有激烈抗爭或批判的言詞,就是理性地記錄他所見到最近二、三年守護藻礁的過程。
    這是第一部以電影規格拍攝守護藻礁的紀錄片,鄧國煌導演拍攝過著名設計師葉錦添的紀錄片,也曾遠赴非洲馬拉威、賴索托等地拍影片,這部「藻礁之聲」是幾年前他無意中參加某次關於藻礁的活動,才第一次知道這個議題,他看到孩子在藻礁形成的潮地中開心地玩耍,覺得這是屬於所有世代台灣人共同擁有的樂土,他有責任用手裡的攝影機來做點事,就開始拍攝紀錄片。
    導演也保持客觀的立場,影片裡完全沒有誇張煽情的畫面,也沒有激烈抗爭或批判的言詞,就是理性地記錄他所見到最近二、三年守護藻礁的過程。
    對這個議題不太了解的民眾,應該可以從這部影片裡知道大概的輪廓,導演為了影片的流暢與好看,將必要的訊息融入美麗的畫面中及專家學者在藻礁現場舉辦的活動中陳述,所以那些知識與議題,觀眾在接收上並不會覺得生硬與枯燥。
    影片最特別的是,導演不是從藻礁生態的可貴與天然氣接收站的必要性這兩難困境裡要民眾做抉擇,而是用一個更長遠,也是更宏觀的氣候變遷角度來提醒,藻礁是屬於「藍碳生碳系」,海洋中的藻礁是可以把大氣中的碳固定成礁岩,換句話說,它是減少溫室氣體的一個管道。
    另一方面來說,急著蓋天然氣接收站,是要用天然氣來取代廢核之後的能源需求,但是天然氣發電所排放的甲烷,卻是吸收熱能比二氧化碳還大幾十倍的溫室氣體,所以若以下一階段國家環境政策的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目標,大量採用天然氣發電顯然也不是個好方案。
    難怪會後討論時,潘翰聲會說,這是談氣候變遷的紀錄片嘛!
    黃煥彰老師補充影片沒提到的一個重要的可能影響,現在政府規劃的離岸接收站可能會形成「凸堤效應」,海岸的漂砂堆積,可能會把這岸邊的藻礁全面掩蓋。據他長期監測另一個蓋堤防的海岸,漂砂那一側在短短七年內就高達180公分高,換句話說,姑且不管離岸工程在施工過程對海岸生態長期的改變,單單短期內的漂砂堆積就有可能毀了這片藻礁。
    至於我則是建議能將這部八十五分鐘的紀錄片,是否能依主題麻煩導演剪成幾支短版的影片,如三分鐘、五分鐘或十分鐘,方便能夠廣泛的讓更多人看,畢竟在這個時代,要普通路人甲(對生態環境沒有特別關心的一般大眾)把85分鐘的影片看完,是不太容易的,為了在八月二十八日(公投前能有更多人理解為什麼要守護藻礁,這些短版的影片比較容易讓人點閱。)
    其他與會者也都有不少具體的建議與分享,因為疫情無法在戲院上映,也就無法透過包場與現場活動創造社會討論能見度,只好祈望伙伴們能儘量將影片連結在七月一日至八月二十八日期間,儘量分享給周邊朋友,並且能簡單寫些感想與推薦,讓更多人願意點閱這部紀錄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