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1/0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人物專訪】阿美族語教師-陳美佐

長期生長在都市,父母親早已離開原鄉,使用母語交談的狀況,多年來,在我家已非常少見,父母親因應工作需求,台語非常流利,然而和孩子們溝通,則是使用華語文,作為交談的媒介。
四年前,我來到臺北教育大學就讀,因緣際會之下,在原資中心工讀,使我展開自我認同、追尋自我的旅程。在原資中心,有更深入學習母語的機會,而在我不斷追問「我是誰?」的過程,連帶影響我母親,也去參與台中部落大學的課程,先是報名紙工藝的手做課程,而後加入學習族語課程的行列。在這樣的情形之下,使她認識人稱Linga的陳美佐老師。
(攝於2021-04-01上課模樣:美佐老師脫下口罩,讓學員看清楚發音嘴型)
(攝於2021-04-01上課模樣:美佐老師脫下口罩,讓學員看清楚發音嘴型)
傳統語言的存留日益困難,對每一個都市原住民來說,面臨「不會說母語」或「對母語不熟悉」的狀況,是自我認同的一大屏障,然而嘗試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去親近並了解與探索後,將會發現母語,是一座被耆老們細細呵護的花園,等待著每一個不期而遇的時刻來臨,為你展現母語的智慧和精華。
(中心門面)
來到位於大雅的台中市原住民綜合服務中心,映入眼簾的,是中心前寬廣的廣場,向大門靠近,會發現身著原住民傳統服飾的熊熊吉祥物,也在中心前歡迎每一個來訪的人。
語言「復振」是份艱難的工作,必須在強勢文化的洪流中,努力且持續地耕耘,才可慢慢累積成果,猶如一片花園,必須經由園丁的巧手,細細澆灌,才能長出美麗的枝葉,開花結果。今天要訪問的人,是陳美佐老師。
(訪問當天的美佐老師)

生長環境

人稱Linga的陳美佐老師,從小生長在花蓮縣瑞瑞穗鄉Morocan牧魯棧部落,一個位於馬蘭鉤溪橋附近,因土地貧瘠不利耕作,而種植鳳梨,日照充足而乾燥的地方。在日照良好的環境之下,也使美佐老師的個性,較為樂觀,看待事物的不同面貌時,會將眼光放在人心溫暖的時刻,進而學習接受執行族語復振傳承時,可能面臨的考驗,然而美佐老師,並非一開始就從事族語文化相關的工作。

轉變契機

高中畢業後,美佐老師前往臺北求職,在台北一待就是六年。原先在幼稚園擔任教保員的工作,進而認識來幼稚園送信的郵差,這名郵差,即是日後共度一生的先生。面對少子化的衝擊,美佐老師離開幼稚園,用自己的專長,進入補習班擔任翻譯,一直到後來公公過世,為了就近照顧婆婆,美佐老師和先生,才決定搬家,然而先生的故鄉苗栗,並沒有開郵差的職缺,於是美佐老師一家人,轉而前往二姊所居住的台中,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當時擔任臺中縣神岡鄉婦女會會長的二姊,鼓勵美佐老師報考族語認證,才使得美佐老師,一腳踏入族語復振的世界。

教學經歷

投入族語教學的行列,美佐老師已晚同輩至少5年,然而結合原先在幼兒領域專長,所提倡的「蒙特梭利教育法」,融合在講授族語的過程,使得美佐老師逐漸在授課中,越來越得心應手。在族語教學的過程中,美佐老師景仰的模範,是花了18年翻譯阿美族語,完成《阿美族語辭典》的吳明義教授,吳明義教授在今年(2021年)的世界母語日,獲頒終身成就獎。然而激勵人心的,並不只是得獎這件事,而是教授默默耕耘多年,伏案讀書、埋頭研究的精神,深深打動美佐老師。
原先取得教授族語的資格時,美佐老師也並非校方的第一人選,而是在學校將通訊錄的名單,由上往下撥號,前幾位老師都表示無法配合時,才輪到美佐老師,美佐老師淡淡地笑了笑,講述這段過往,然而吳明義教授對族語的耕耘,何嘗不是原先不被他人所重視,日後才逐漸受到肯定呢?這些年來的教學經驗,使得美佐老師更加堅信「唯有認真努力,才能使自己喜愛的事物,被發揚光大」
在蒐集教學素材時,習慣從兒童繪本找靈感的美佐老師,發現原住民族母語繪本的數量,簡直少之又少,因為這樣的觀察與發現,才使得她對自己有了新的期許:期盼自己能完成一本深具教育意涵,並結合阿美族傳統文化的繪本,渴望藉繪本將文化傳承下去,這是現階段她想努力的方向。
(2020年7月參加阿美族語永續發展協會所辦『 阿美族語兒童文學創作繪本研習營 』照片左起:陳金英老師、陳美佐老師與我)

未來展望

來到原住民綜合服務中心,能看到館藏室中,佈滿各式各樣的族語教材,有著必須沉靜下心閱讀的族語課本、各族的簡易手作品以及牆上「說我們的話」等標語,誠如多年前原民社會運動所提出的口號沒有人是局外人自己的語言,也必須藉著自己的重視與肯定,才能達到復振效果。也許它並不如,日常所用的語言,那樣受到重視,然而,你沒有踏出認識的第一步,怎會知道「母語之美」呢?訪問結束,美佐老師繼續回到辦公室,編輯族語教材,等待每一個打開課本的人,能感受到編者的用心,這也是她選擇持續呵護這片花園的原因。
◎補充說明
〈在語言的花園中,做一名園丁:訪問族語老師陳美佐〉
採訪時間2021-04-03
再次修稿2021-07-03
採訪地點: 台中市原住民綜合服務中心(大雅)
受訪者:陳美佐
撰文/攝影者:潘韻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