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8|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冷氣降一度,地球愈火大

    記得學生時代搭公共汽車時,票價分為兩種,一種叫做「普通公車」,一種叫做「冷氣公車」,有的計程車外面會噴上四個大大的字:「冷氣開放」,表示我的車子有裝冷氣,請選擇搭乘我的車,街上有的理髮店或商店玻璃櫥窗上也會註明:「冷氣開放」,以宣示我這裏比較高級。
      當然,如今街上不再看到這些標示了,因為只要有人出入的地方,甚至路邊小小的停車收費亭也都會裝上冷氣,許多人一天24小時都處在冷氣開放中的人工空調裏,甚至包包隨時要準備一件薄外套,以備冷氣太強時可以披在身上好禦寒呢!
      開冷氣會使電費增加,耗用掉珍貴的能源,也會排放二氧化碳,增加全球暖化,這些道理大家都懂,可是為了自身的舒適或商場上的業績,幾乎所有辦公室與商場還是把冷氣調得很低,以致於政府必須祭出法律規定來限制公共場所的溫度,同時用道德訴求希望民眾在家裏開冷氣溫度不要調得太低。
      其實冷氣溫度只要調高一度,就多省下百分之六的用電,以全台灣一千九百萬台冷氣來計算,單單一個夏天就能夠省下三億度的電,可以讓澎湖使用一年。
      台北市每人每天的排碳量,大約為16.7公斤,可是根據專家學者估計,要把全球暖化上升溫度控制在攝氏兩度以內的話,每天人均排碳量不能超過5公斤,可是先不管其他吃喝購買物品的製造生產過程都會排放二氧化碳,單單我們使用一度電就會排放0.64公斤二氧化碳,每使用1公升汽油(開車不到10公里)就會排碳2.24公斤,看來大家還要從很多層面共同努力。
      從調高冷氣溫度來看,大概是最簡單也不會影響生活品質的方法,我們只要注意到開冷氣時緊閉門窗,減少冷氣外漏程度,並且防止陽光直射屋內,避免使用發熱的電器,選用變頻式冷氣機,並且每隔二至三周清洗濾網,都可以增加冷氣的效率。
      每個人從生活儘量節能減碳,不只是導德呼籲,因為全球暖化所引起的環境變遷,對我們個人的生活與生存也會有許多影響呢!
      我們都忽略了,對溫度最敏感的,並不是北極熊,而是蚊子,只要溫度上升一度,蚊子的數量就會增加10倍。溫度上升會改變疾病的分布,比如過去只生存在北回歸線以南的登革熱,當氣溫上升一度,埃及斑蚊就會「北伐」,攻下台中和台北。因此,世界衛生組織也警告,暖化除了會加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機率,也會使得瘧疾捲土重來!
      物種通常會隨著溫度和雨量而分布,全球暖化改變了溫度,也改變了各個地區原本穩定的降雨模式,對於複雜的生態圈會產生滅絕式的威脅。比如說低緯度地區物種因為溫度太高而大量移出,遷往高緯度或中高海拔較涼爽的山區,這些外來的物種會破壞原來的生態平衡,造成許多物種的消失。而且暖化或使得許多植物提早開花、花季拉長,使得花粉數量增加,會讓花粉具有更強的致敏性,引起民眾過敏疾病發作頻率增加,同時因為植物分布改變,會牽動昆蟲的活動,昆蟲又會帶來病原菌,也會對人類或原本生態環境產生連鎖反應。專家評估,地表平均温度每上升攝氏一度,就會有百分之十的物種面臨滅絕的危機。
      有人會以為暖化會使得原本因為太冷沒有植物或森林的區域擴大,增加綠色產值,可是情況反而相反,因為高溫熱浪,森林野火反而增多,使得大面積的森林或農田被摧毀。而且暖化不止只是溫度升高而已,暖化會改變氣候與降雨的型態,乾旱或水災的頻率會增加,反而影響農作物的生長,比如去年一期稻作提早插秧,但遇到早春,氣溫突然下降,稻作反而不會結穗,去年四、五月台東出現寒害,結果只有兩成稻作能夠收割,損失慘重。專家也證實,晚上溫度每增加攝氏一度,稻米產量就降低百分之十。
      暖化除了對陸地生物有影響之外,對於海洋生態也會有嚴重的改變。
      比如暖化以及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會使海水酸化,全球百分之二十的珊瑚礁會遭受到嚴重破壞,珊瑚礁在攝氏22到28度的海域裏發展,有海洋中的熱帶雨林與海底花園之稱,擁有非常高的生產力與生物多樣性。可是珊瑚蟲對水質、水溫與光度及海流都非常敏感,專家估計,若溫度上升攝氏三度,珊瑚會全部白化而死亡,而且海洋溫度及酸鹼度的改變,也會使有毒海藻增加,魚類吃下毒藻,人類再吃下魚而中毒,據統計全球每年有五萬人因此而中毒。在2004年阿拉斯加的牡蠣污染事件,就是因為當年七月海溫上升,毒藻大量增加,人們吃了受感染的牡蠣造成大規模的細菌性感染。
      此外,海水溫度上升,也會形成海洋物種分布的改變。像每年冬至前後十天,漁民口中的「信魚」,講信用年年迴游,隨著北方大陸冷氣團發威大量南下越冬產卵而路經台灣的烏魚,這些年也隨著海洋環境改變產量急速遞減。從早年可以捕到兩百七十萬尾,到現在每年不到二十萬尾,黑鮪魚也是,現在捕獲的數量不到十年前的四分之一,東北角的九孔產值,也從十三億元掉到只剩下四千萬元。
      全球糧食生產也會因為暖化而產生其他嚴重影響,除了耕地可能被轉種生質能源作物之外,因為長期乾旱無法耕作,或者因為暴雨淹水而損失,還有因為海水入侵而鹽化….等等,氣候異常的確是整個人類生存環境裏一顆不確定在何時或何地引爆的炸彈。
      地球火大發燒除了對生態對糧食有影響之外,因為冰川冰原的融解,海平面上漲,也會對人類的生命產生嚴重的衝擊,因為世界各國人口聚集居住之地,大都在河口三角洲或沿岸低地,海水一上漲,數以千計的人口就會受波及。尤其台灣是個島嶼,多高山,所以大部份人都住在離海非常近的低地平原,若海水持續上升,再加上西南海岸因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兩相影響之下,台灣國土流失的情況將的非常嚴重。據估計,若海水上升六公尺,台灣將會有六百萬人無家可歸,若再加上愈來愈頻繁的下大雨形成的土石流所波及到住在山裏或山邊的民眾,那麼受影響的人口數更是無法想像了!
      更麻煩的是,地質專家還擔心,全球暖化引起的冰河融化、海平面上升,會釋放地殼裏被壓抑的能量,引發劇烈的地質變化,提高地震、海嘯和火山爆發發生的機率。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就曾統計,這些年全球大地震的次數已經比以往增加超過三倍。台灣原本就位處在地震帶上,也是地震受災的高風險區。
      面對全球暖化引起的環境變遷,我們一方面要預防,一方面也要調適。節能減碳,將暖化的增溫控制在攝氏二度以下,以免造成毀滅性的災難是預防措拖,另外調適意思是要了解災難必然會發生而採取因應之通,比如不再與自然爭地以避災,遷村拆堤防以利水的流動,建立警報救災系統以防範緊急的救難與人命損傷….等等。
      我們住在台灣,也都共同生活在地球上,我們無法自外於環境,無法逃脫於這天地之間,全球暖化是我們的共業,我們必須共同面對它,每天改變一點點,將冷氣調降一度是很容易又不損及我們生活享受的方法,就讓我們從這最簡單的第一步做起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