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上篇的案例分析一,由於太多案例要分析,因此分成上下篇來呈現。
《2021 台科大建築 許悅心 穀作映像》
設計者在一開始發現了一些問題,由於農村面臨產業衰落,年輕人逐漸外流,農村聚落呈現空洞狀態,而人們將城市的風貌帶回農村,閒置的老屋變成廢棄的空間,於是他提出了3個問題:現代的農村聚落應該如何規劃? 新建築應該以何種方式置入? 人與土地間的關係?
在讀這項案例時我發現,設計者透過訪問農村聚落的居民,來了解他們記憶中的農村聚落生活,並將那些場景重新帶回現代的空間當中,利用創造出來的空間來營造居民記憶中的生活。他也在觀察中發現聚落是居民慢慢擴展自然形成的,因此呈現出來的生機及空間特色與都市截然不同。
結論:這個作品讓我開始反思幾個問題
- 現在台灣的老舊、閒置的建築這麼多種,有農村、工業、礦產、糖業,或是面臨拆除的歷史建築、需要被拆除卻還沒動工的,有這些種類我要從哪邊切入呢?
- 不論是從哪個方向去尋找,都要盡量用訪問的方式來了解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才能更大幅度的回應
《2021 中原建築 謝明勳 木都保衛戰》
這項作品在設計初期的思考、中期的操作到最後結果的呈現都非常完整,其實設計者在一開始發現的問題是「嘉義市被水泥叢林覆蓋,然而嘉義真正的樣貌應該是充斥著木材、木屋的木構都市才對」,因此設計者提出「藉由設計一套以林業文化基調中“製材產業傳承”&“木材料循環流通”的“木都意象系統”。」
設計者一連串思考與研究的過程:
- 先了解嘉義與林業的歷史關係,從興、衰、啟、護一連串的政策轉變與民間意識,甚至是現在政府的態度,都需要了解透徹。
- 提出下一個問題,6000多木屋何處去?如此多卻感受不到?,研究城市中的木屋型態、分布、數量。
- 分析現代木屋基於那些原因而無法被人們意識到,設計者從外部呈現與本質所有權來分析
- 研究近代建築修復技術,設計者在看完《建築建築解體新書》後,找了一個正在修復的建築來觀察,並從中找尋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記錄起來做成疊圖,研究完後,設計者又在提出了一個想法:「如果這些修復建築的有趣過程能被世人看到,有許能讓更多人擺脫木構造很難修復的刻板印象」
- 設計者再提出一個問題:「城市如何面對正隱藏、衰敗、消失的木屋?」
- 設計者在了解政府的相關政策(木都計畫)後,提出反思:
是否有種辦法能讓這所有的木構造,不論是未修復、修復中、修復完的這些木構,能被呈現出來或讓市民注意到這些有溫度的老木屋,讓每個在嘉義待過的人都能被植入對嘉義的印象是“木構之城”
- 除了政府的政策配合外,設計者也提出了一套做法,“木都意象基地+城市指示戰車”
- 意象基地:將公園置入木都機能,公會堂內置入材料循環、修復、技術教育、展示,使其承載日常/信仰活動/集體記憶
- 指示戰車:作為臨時結構協助修復作業,穿梭於城市中,並且作為城市策展時的空間、步道,使被修復的老屋可被觀看
- 內部機能:〔1F〕製材廠/大木作/小木作/屋瓦/雨林板修復及教學區〔2F〕木工技藝教學教室/青年教室〔B1〕材料循環暫存區/防潮處理區/指示戰車停放空間
結論:這項作品的研究過程、提出的問題、分析的方式,在我日後做設計時都可以反問自己,而他看的那本《建築建築解體新書》,我也可以來研究一下。
《2021 成大建築 吳冠儀 步登公寓改造指南》
其實這個案例的主題不是我研究的方向,但是我認為他的設計過程可以參考,那他的設計過程是如何思考呢?
發現問題、問題的起源
- 發現生活中的問題、隱患,並將他們列出來,利用照片、圖片來輔佐說明,像是這個案例中的圖:步登公寓的分布/數量多少、屋齡、人口密度
- 而這個問題的起源是甚麼也需要說明清楚
提出問題、隱患
- 隨著人生階段不同,房型也要跟著需求更換,若不符合市場需求,應該被慢慢淘汰,而多為「三房兩廳」的步登公寓是否該被重新檢視?
- 由於一個家庭的平均人數逐漸遞減,面臨家戶結構的改變,三房兩廳是否符合現代社會上每個人的需求呢
- 在剛進入步登公寓的這一代逐漸老化後,所出現的隱憂,如:沒有電梯、獨居老人
提出未來社會的發展、政策:疫情後的新工作型態
- 勞、資雙方的工作型態描述整理
- 居家辦公、網路創業、社區扶助等活動行為
選址
- 以建築高度、屋齡來疊圖,並選取都更範圍
- 篩選掉過大過小的面積
- 以步登公寓為點,周遭200公尺,來區分步登公寓的屬性:學區、住宅、商業
基地分析:中山商圈
- 分析交通、周圍商圈
- 找出第一線面臨都更的老屋,並深入紀錄基地上的老屋狀況(新建大樓、1960年興建的步登公寓、雙拼式步登公寓)
了解需求:以觀察在地使用者的日常為出發
- 觀察基地周遭的店家
- 透過詢問來了解當地家庭的結構組成
設計
- 為不同的使用者設計不同的空間,再透過這些空間的特性來排列組合
- 設計一連串研究規劃,思考隨著人生階段不同,可以隨之作出的改變
結論:這項案例詳細的說明,設計者如何選址及前面思考的過程,就算研究的方向不一樣,但是研究的方法還是可以參考,並針對我的研究做出改變。
總結:
這三篇我盡量將他們的畢業設計流程分解出來,並列出研究方法,而前期需要做的準備是這3項,提出問題/隱患、設定範圍/需求、尋找基地,因此我將在之後提出的計畫書初版中放入這3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