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也是國家級任務?淺談偶像、抗爭、輿論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適逢七二一元朗站白衣人恐襲兩周年,眼見惡勢力不斷造謠生事,甚至炒作娛樂圈舊聞,實在令人不吐不快。過往追韓團的經驗讓我知道,每逢韓國政界爆出甚麼爭議,便會祭出某些明星的黑材料。想不到港府的學習能力驚人,利用人氣更上一層樓的MIRROR,意圖掩蓋七二一當中黑社會對港人造成的沉重傷害。
眼見市民反應大多支持偶像,不認為性傾向值得炒作,都感到頗為安慰。另一方面,我們都需要認清政權操作輿論的招數,知道他們在嘗試掩蓋甚麼問題。政權不想我們提721 唔見人、任由市民被毒打回不了家,不想我們講大批參與襲擊的兇手仍未落網,不想我們提立法會議員何君堯勾結黑社會,不想我們憤慨該憤慨的事——反而教曉我們該做甚麼,該堅持甚麼
自鏡仔的應援巴士讓港人衝破恐懼,無懼衙差包圍——「追星,令你戰勝催狂魔」,政權已認識到香港人偶像的影響力。縱然鏡仔深受商界歡迎,但在步向軍政府狀態的香港,追星群眾會被視為不確定、不可控的威脅,也隱隱呼應着中國的限韓令。這也是對台要強推聲夢的原因,目的是製造真正的糖衣大麻,建立一群聽話的追夢、追星群眾。在此情況下,鏡仔難免會首當其衝,而作為支持者、關心香港的人,我們更要清醒意識到追星的作用,既要保護鏡仔,亦要借此延續我們的力量。
追星也是抗爭?豈不是自欺欺人嗎?——假如你有懷疑,不妨留意阿藍與其他政治人物如何談論鏡仔,關注中國怎樣將設計飯圈女孩去追捧阿中哥哥,看看韓國粉絲如何利用韓團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動員國際粉絲以達致目的。早前有帖文形容MIRROR是香港的BTS,雖是言之尚早,但若我們能助鏡仔登上頂峰,絕對是擴大香港影響力的一個方法。很欣賞一些鏡粉自發地將消息翻譯成韓文、日文等語言,務求讓其他國家的人都能認識鏡仔。既然港人也會追捧外國偶像,為甚麼外國人就不能追捧香港偶像?要贏這場仗,請先不要自我設限,而要盡力發展未來的可能性——其實這也是我從不少香港人身上學到的事。
政權一邊叫人不要政治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一邊挪用國安法到處拉起紅線,用盡一切方法打擊香港人的抵抗意志。講一套做一套的操作,連政權中人都騙不了吧,就不要妄想能騙過香港人。縱使我們會有恐懼、焦慮,但謊言不會自圓其說,我們總會找到破綻,認清政權的虛偽、可笑和矛盾。在越凶險的時代,越要清醒觀照世界,了解對手在做甚麼,自己又應做甚麼。然後會發現,清醒也是一種力量,助我們處理恐懼、面對自己。

如這篇文章有幸接觸到你,願你可以行動抵抗遺忘,捍衛真相與公義,一同見證我城的未來。
如你願意支持我繼續努力,可以請我一杯咖啡☕
https://ko-fi.com/sarenechan
歡迎每月定額支持我的寫作,讓我們在暗夜中互相守望,彼此送光:
https://liker.land/sarenechan14/civic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1會員
158內容數
觀看電影後的所思所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慕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6月,春夏之交、自由之夏;六四三二、612兩週年;某些重要的人的生日,某些心痛的人的死忌。6月是回憶,也是創造回憶之始。有着共同傷痛感受的你,還好嗎?
《關》固然令我眼前一亮,而創作團隊至今堅持特攝夢,更讓我深感佩服。不過對於創作團隊來說,也許我們這班觀眾更是奇特:明明在youtube就可以免費看到影片,竟然入場觀看?
我們可以想像所有從事或業餘創作者,都會面對司法機器的審問——「你是否創作證供?」然後,我們可以想像,所有需要運用口才或文筆的從業員,都會面對同樣的審問。可以想像推銷、公關、培訓、經紀、經商等各行各業甚至律師自身,都會面對同樣的審問 — — 「你是否創作證供?」
無論監獄內外,每個人都身處係名為體制嘅囚籠——我地要點樣應對,先係真正重要嘅事。我地要了解嘅係,被囚禁嘅人可以點保持想望及行動嘅動力?我地作為牆外嘅人,又點保持自己同彼此嘅動力?
不見了嘛,就再買吧。想不到竟沒有下次。
想到《月黑高飛》裡的胖子,剛進監獄的第一晚就崩潰了,不斷大叫 I don’t belong here! I wanna go home! I want my momma! 胖子不斷吵鬧,激惱了獄警,獄警狂毆他的頭部,結果胖子過不了第一晚就死了。獄警的濫刑及謀殺罪行顯然是錯誤、有罪的,但我們都需要努力
6月,春夏之交、自由之夏;六四三二、612兩週年;某些重要的人的生日,某些心痛的人的死忌。6月是回憶,也是創造回憶之始。有着共同傷痛感受的你,還好嗎?
《關》固然令我眼前一亮,而創作團隊至今堅持特攝夢,更讓我深感佩服。不過對於創作團隊來說,也許我們這班觀眾更是奇特:明明在youtube就可以免費看到影片,竟然入場觀看?
我們可以想像所有從事或業餘創作者,都會面對司法機器的審問——「你是否創作證供?」然後,我們可以想像,所有需要運用口才或文筆的從業員,都會面對同樣的審問。可以想像推銷、公關、培訓、經紀、經商等各行各業甚至律師自身,都會面對同樣的審問 — — 「你是否創作證供?」
無論監獄內外,每個人都身處係名為體制嘅囚籠——我地要點樣應對,先係真正重要嘅事。我地要了解嘅係,被囚禁嘅人可以點保持想望及行動嘅動力?我地作為牆外嘅人,又點保持自己同彼此嘅動力?
不見了嘛,就再買吧。想不到竟沒有下次。
想到《月黑高飛》裡的胖子,剛進監獄的第一晚就崩潰了,不斷大叫 I don’t belong here! I wanna go home! I want my momma! 胖子不斷吵鬧,激惱了獄警,獄警狂毆他的頭部,結果胖子過不了第一晚就死了。獄警的濫刑及謀殺罪行顯然是錯誤、有罪的,但我們都需要努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人看香港,曾經像一面鏡子。那一頭是 DNA 相近的人事物,又來自不同的文化涵養。我們的流行娛樂符碼曾經如此靠近,甚至共享某種在無憑、無依的精神家園上,乘著經貿大勢向上飆颺的機緣。這些日常(與非日常)的經驗點滴,透過各自寫實(或不寫實)的方式,被記錄在七〇/八〇/九〇年代的台港電影中。
Thumbnail
「國家面前無愛豆(偶像)」意指當涉及國家政治問題時,即使是自己喜愛的偶像也得往後退一步。這句近年出現於中國社會的流行語,彰顯了國家利益至上的愛國激情。
本文探討偶像崇拜的模式和藝術創作背後的商業利益與平衡,對於社會和娛樂圈中的現象提出了反思和討論。
Thumbnail
劉昀哲滿意地刷著影片評論區的留言。 一開始,還有人抱持著質疑、反對的聲浪。但在台灣這個自由民主的國家,風向很快地一面倒,甚至還有不少公眾人物表態支持「多元物種」,網友甚至建議政府,應該如同原住民、新住民等弱勢族群般,為「魔神仔」確立保障其權利的法律。
Thumbnail
這部與其說是批判和諷刺,倒不如說是揭開偶像文化的面紗,讓我們一窺偶像文化下脆弱的粉絲,探討偶像對人的意義,而後提出有別於正常社會、正常倫理外的另一種生存方式……
Thumbnail
妳說:「追星之前,首先你是台灣人。」 無論年紀大小、性別認同為何? 追求哪種方式來財富自由? 喜歡韓國、日本、泰國的偶像、歌手? 到底什麼是「台灣人」? 也就是不分族群和移民 台灣 的時間多久,只要認同台灣,願意共同守護這塊土地和民主價值,就是「台灣人」。 是的,妳宣導的沒錯。 這些粉絲們,首
  好日子不是自然而然存在的,那些看起來最最基本的權利,有時會需要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爭取。為了讓這些仗勢作惡的人明白人民不是只有在投票的時候才有力量,我們需要再一次做好準備,準備在必要的時候回到街上。
Thumbnail
今年我看了MIRROR的演唱會,個人表演不俗,但可惜的是就只有個人表演。到最後的大合唱,我仍是不免的感動——有甚麼所謂呢?他們帶動過一連串對香港熱烈的討論、一段野火不盡的時光、一場盛大的文化生產,被這些發生過的事吸引的我,除了感謝,還能慶幸。
Thumbnail
把這篇文章公開的日子已經是2024年,MIRROR不再是大家都喜歡的雞蛋,而是成為了麥當勞、支付寶或是政府宣傳裡的廣告主角。因為路人和粉絲之間的分野越來越大,MIRROR沒有難以如過去一樣打開更多的討論空間;我內文提及過的勇敢人物,也在不同場合裡說出被稱作扮演異性戀的話語。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追過星,不管從以前的小虎隊、劉德華到近期的韓星、日星等抑或者是仰慕的運動選手,想必多多少少心中都有景仰或崇拜的那個對象,不管是有名的人還是你身旁的那位,最近看到很多因為偶像談戀愛或結婚結果無力上班的人而有感而發,覺得偶像的力量是這麼厲害。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人看香港,曾經像一面鏡子。那一頭是 DNA 相近的人事物,又來自不同的文化涵養。我們的流行娛樂符碼曾經如此靠近,甚至共享某種在無憑、無依的精神家園上,乘著經貿大勢向上飆颺的機緣。這些日常(與非日常)的經驗點滴,透過各自寫實(或不寫實)的方式,被記錄在七〇/八〇/九〇年代的台港電影中。
Thumbnail
「國家面前無愛豆(偶像)」意指當涉及國家政治問題時,即使是自己喜愛的偶像也得往後退一步。這句近年出現於中國社會的流行語,彰顯了國家利益至上的愛國激情。
本文探討偶像崇拜的模式和藝術創作背後的商業利益與平衡,對於社會和娛樂圈中的現象提出了反思和討論。
Thumbnail
劉昀哲滿意地刷著影片評論區的留言。 一開始,還有人抱持著質疑、反對的聲浪。但在台灣這個自由民主的國家,風向很快地一面倒,甚至還有不少公眾人物表態支持「多元物種」,網友甚至建議政府,應該如同原住民、新住民等弱勢族群般,為「魔神仔」確立保障其權利的法律。
Thumbnail
這部與其說是批判和諷刺,倒不如說是揭開偶像文化的面紗,讓我們一窺偶像文化下脆弱的粉絲,探討偶像對人的意義,而後提出有別於正常社會、正常倫理外的另一種生存方式……
Thumbnail
妳說:「追星之前,首先你是台灣人。」 無論年紀大小、性別認同為何? 追求哪種方式來財富自由? 喜歡韓國、日本、泰國的偶像、歌手? 到底什麼是「台灣人」? 也就是不分族群和移民 台灣 的時間多久,只要認同台灣,願意共同守護這塊土地和民主價值,就是「台灣人」。 是的,妳宣導的沒錯。 這些粉絲們,首
  好日子不是自然而然存在的,那些看起來最最基本的權利,有時會需要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爭取。為了讓這些仗勢作惡的人明白人民不是只有在投票的時候才有力量,我們需要再一次做好準備,準備在必要的時候回到街上。
Thumbnail
今年我看了MIRROR的演唱會,個人表演不俗,但可惜的是就只有個人表演。到最後的大合唱,我仍是不免的感動——有甚麼所謂呢?他們帶動過一連串對香港熱烈的討論、一段野火不盡的時光、一場盛大的文化生產,被這些發生過的事吸引的我,除了感謝,還能慶幸。
Thumbnail
把這篇文章公開的日子已經是2024年,MIRROR不再是大家都喜歡的雞蛋,而是成為了麥當勞、支付寶或是政府宣傳裡的廣告主角。因為路人和粉絲之間的分野越來越大,MIRROR沒有難以如過去一樣打開更多的討論空間;我內文提及過的勇敢人物,也在不同場合裡說出被稱作扮演異性戀的話語。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追過星,不管從以前的小虎隊、劉德華到近期的韓星、日星等抑或者是仰慕的運動選手,想必多多少少心中都有景仰或崇拜的那個對象,不管是有名的人還是你身旁的那位,最近看到很多因為偶像談戀愛或結婚結果無力上班的人而有感而發,覺得偶像的力量是這麼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