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急文章的底下,有一些(自以為善意?)的反問留言,我覺得很悲哀。同樣算是文字人,很明白那種實在撐不下去、才會開口求救的痛苦。換來卻是聲聲質疑,好像把人當成白痴,以為對方沒有考慮過種種開源節流的因素。
有人說不要租辦公室了—人家會沒權衡過利弊得失嗎?獨媒也是長期赤字,怎麼不叫其他媒體也別租辦公室?哈
有人說這不安全那不安全 — 那就直接聯絡看看有甚麼方法吧。又,人家在做實體鋪的時候,怎麼不直接給現金?嘛
《誌》開展訂閱制時,我就是會員了。前陣子推出升級版時,知道經營困難,也馬上加訂。這次嚴正告急,儘管能力有限,也少少貢獻了一千元。有時朋友會說覺得我有錢,可以做這麼多Patreon、訂閱會員。看到他們都在買甚麼衣服啊精品啊,全副身家都放在投機炒賣啊,難怪會沒錢了。會覺得支持香港的文化、精神價值,比起個人享樂更重要的我,大概很奇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