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兒怨》:排除超自然的「超自然」恐怖片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孤兒怨》(Orphan),2009。
《孤兒怨》,一部沒有超自然力量的「超自然」恐怖片。結局超乎自然想像,卻又不至於牽強,是一部上乘之作。
推薦指數:8/10
恐怖指數:6/10(有些血腥的音效比較恐怖)

無雷簡介

  一對住在美國的夫妻約翰和凱特,擁有一對子女,分別是哥哥丹尼爾和天生聽障的妹妹麥斯。這對夫妻為了彌補第三胎流產的遺憾,計畫前往孤兒院收養孩子。
  在孤兒院裡,丈夫偶然遇到了獨自安靜作畫的艾絲特,對她超齡成熟的談吐、富有藝術天分的才能和經歷火災的悲慘過去所吸引,並且很快的和妻子達成共識,決定收養這一個看似完美的女孩。
  艾絲特很快速的融入新家庭,和天生聽障的妹妹麥斯成為好朋友,也盡力表現出完美、乖巧的樣貌。但是,她在一些細節上卻有莫名的堅持,例如:總是帶著絲帶手環和頸鍊、喜歡穿著小洋裝。而且接二連三的意外都與艾絲特有相關,似乎,這個可愛的小女孩並非如表面上的天真無邪......

有雷心得

  對於偏好恐怖電影,卻經常大失所望的我來說,《孤兒怨》無疑重新燃起我對恐怖電影的信心。
  為何他重新燃起我對恐怖電影的信心呢?《孤兒怨》放棄使用「外掛滿點」的超自然元素,而是利用小女孩和殺人犯的反差製造恐怖的氛圍。在敘述視角轉換與情節設計上,《孤兒怨》也運用得淋漓盡致。
  首先,敘述者(鏡頭)跟著不同的人物觀察艾絲特,讓觀眾能對於艾絲特有不同層面的認識,進而產生疑惑和不安。也因為觀眾的認知高於劇中人物,當看到艾絲特和可愛小妹妹麥斯獨處時、艾絲特故意分化夫妻的感情時,都會因此挑起觀眾敏感的神經,讓觀眾替人物緊張。
  在《孤兒怨》的前半段,鋪陳艾絲特的詭異行徑與暴力行為時,看了許多恐怖電影,已經厭倦「人類被超自然能力玩弄於股掌之間等類似情節設計」的我,原本預期這會不會又是「某個鬼魂附身在女孩身上」的老套情節,沒想到卻正中《孤兒怨》編劇的圈套。《孤兒怨》大膽放棄使用最好用卻又最老梗的超自然元素,順利地讓艾絲特一邊保持完美女孩的形象,一邊在眾人的背後作亂。在這之中情節必須合理、不出紕漏的困難度很高,而艾絲特身為成人的秘密,更是成功給了我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
  關於緊張的情節,《孤兒怨》也拿捏得恰到好處,沒有過度氾濫。在電影最後,凱特和艾絲特的搏鬥片段,你追我跑、你藏我找的情節並沒有維持太久,反而是用了兩次「假結局」的安心片段控制觀眾緊張的情緒,讓觀眾以為可以鬆一口氣,再很壞心眼的重啟搏鬥,玩弄觀眾的小心臟。
  若要說這部電影的情節問題,大概也是美國電影常見的收養程序問題吧。我好奇查了一下台灣的收養程序,在收養小孩之前都需要經過很多層的評估,甚至還有親子相處的收養適應期;美國則是對於收養家庭的審核非常嚴格,收養後也有像是艾碧嘉修女那樣的持續性家訪調查,不確定在選擇被收養人的過程是不是真的像電影裡演的「約翰走到孤兒院二樓,恰巧碰到艾碧嘉,就決定收養她」這樣的草率。另外,在被收養人方面,艾碧嘉能順利從東歐的33精神病患變成美國的9歲孤兒,電影也選擇不解釋她是如何辦到的,讓情節設定不太穩固,不過整體而言還算瑕不掩瑜,是一部值得一看的恐怖電影經典之作。
圖片來源:yahoo!奇摩電影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會員
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方形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女巫》是一部關於女巫與宗教的驚悚電影,以一個清教徒小家庭作為舞台,探討人性裡的忌妒、懷疑與性吸引力。 推薦指數:6.5/10 恐怖程度:5/10(屬於人性心理的恐怖描寫,血腥場面不多)
《女巫》是一部關於女巫與宗教的驚悚電影,以一個清教徒小家庭作為舞台,探討人性裡的忌妒、懷疑與性吸引力。 推薦指數:6.5/10 恐怖程度:5/10(屬於人性心理的恐怖描寫,血腥場面不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她唯一的活命機會,就是編織一個極具說服力的故事,讓四歲稚子相信周圍的槍聲,都是幻想世界裡,超級英雄對戰的炮火。
Thumbnail
美麗又調皮的小女孩葛蕾絲,總是跟著母親喬伊在每位雇主的家偷偷借宿,她們沒有一個能夠安身立命的家。諷刺的是,其中一名雇主說著自己走遍了東南亞各地,在她印象中菲律賓人總是特別親切,那悠閒的態度對比喬伊的女兒葛蕾絲,因著「特殊身分」只能當個沒有出生證明的小移民罪犯,小女孩出生至今從未回到母國菲律賓,這讓母
Thumbnail
前陣子和室友一起看了經典恐怖片《失嬰記》,因為電影本身給我相當深的震撼,所以第二天就去找了原著小說《蘿絲瑪麗的嬰兒》來讀(也順便找到了它的續集《蘿絲瑪麗的兒子》來看,不過這一本給人的震撼度並沒有《蘿絲瑪麗的嬰兒》高),小說本身並不長,讓人很順的就讀完了。
Thumbnail
本片是一部法式電影,以小巧輕盈的手法敘述父女間的故事。母親的離開對父女關係未產生太大影響,但女兒羅莎的成長與決定卻影響了男主角艾蒂安的人生方向。最後一幕魔幻又動人,呈現帶點感傷的故事卻充滿希望。推薦給喜歡法式電影的觀眾。
Thumbnail
《小曉》不是甚麼教育或勵志片、歌頌母愛偉大或人文關懷的電影,它描繪了一位過動症女孩在家庭和學校生活上起伏的片隅 雖然劇情偶爾鬆散亦偶有枝節,但演員的精湛演出,深深把觀眾吸引進去小曉和母親內心的黑洞 (下有劇透)
Thumbnail
《怪物》採縝密的插敘手法塑造角色的立體和人性多角面,首先從一位母親的視角揭開故事序幕,接著用老師的角度帶出故事的錯綜複雜,最後,用孩子純真的口吻完整這個精彩的劇本。時間軸在是枝裕和的操作下,彼此堆疊卻不會讓人錯亂,在層層疊加的故事線裡,漸漸浮出所有真相,道出一場悲劇單純的本質。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由奧斯卡影后艾瑪史東主演的《可憐的東西Poor Things》,故事題材融合科幻怪誕元素,在架空的未來世界中探討自主與性的議題。本文詳細分析了此片的角色性格、故事情節、以及討論了性在故事中的角色和必要性,呼籲引起觀眾對人性、自主權以及生命意義的思考。
Thumbnail
戒毒十八個月的瑪洛莉得到一份保母工作,搬進麥斯威爾夫妻家庭院的小屋中,照顧他們的五歲兒子泰迪。泰迪不和其他孩子交朋友、每天都只穿同一款紫色條紋上衣,還會畫出一系列令人毛骨悚然的畫,畫中會出現長髮飄飄的幻想朋友「安雅」。
Thumbnail
《小曉》是一部觸動人心的電影,描繪了過動症小孩在家庭和學校中的成長經歷。從小曉的孤獨旅程、家庭微妙關係、老師的溫柔陪伴到社會對過動症的刻板印象,影片深刻反映了困境下的愛和勇氣。主要角色包括小曉、母親薇芳、班導保羅等。觀眾將在故事中體驗到深刻的共鳴。
Thumbnail
精緻的影像,純粹與細緻的捕捉,令人想到比利時電影《親密》談著類似除了兒童成長之外,由小孩帶出事物的純粹狀態。時常在電影中呈現小女主角凱特不愛講話如靜物般,和她的有關的「靜物拍攝」:有時捕捉她無意義碰觸外界的事物抽象感。
Thumbnail
她唯一的活命機會,就是編織一個極具說服力的故事,讓四歲稚子相信周圍的槍聲,都是幻想世界裡,超級英雄對戰的炮火。
Thumbnail
美麗又調皮的小女孩葛蕾絲,總是跟著母親喬伊在每位雇主的家偷偷借宿,她們沒有一個能夠安身立命的家。諷刺的是,其中一名雇主說著自己走遍了東南亞各地,在她印象中菲律賓人總是特別親切,那悠閒的態度對比喬伊的女兒葛蕾絲,因著「特殊身分」只能當個沒有出生證明的小移民罪犯,小女孩出生至今從未回到母國菲律賓,這讓母
Thumbnail
前陣子和室友一起看了經典恐怖片《失嬰記》,因為電影本身給我相當深的震撼,所以第二天就去找了原著小說《蘿絲瑪麗的嬰兒》來讀(也順便找到了它的續集《蘿絲瑪麗的兒子》來看,不過這一本給人的震撼度並沒有《蘿絲瑪麗的嬰兒》高),小說本身並不長,讓人很順的就讀完了。
Thumbnail
本片是一部法式電影,以小巧輕盈的手法敘述父女間的故事。母親的離開對父女關係未產生太大影響,但女兒羅莎的成長與決定卻影響了男主角艾蒂安的人生方向。最後一幕魔幻又動人,呈現帶點感傷的故事卻充滿希望。推薦給喜歡法式電影的觀眾。
Thumbnail
《小曉》不是甚麼教育或勵志片、歌頌母愛偉大或人文關懷的電影,它描繪了一位過動症女孩在家庭和學校生活上起伏的片隅 雖然劇情偶爾鬆散亦偶有枝節,但演員的精湛演出,深深把觀眾吸引進去小曉和母親內心的黑洞 (下有劇透)
Thumbnail
《怪物》採縝密的插敘手法塑造角色的立體和人性多角面,首先從一位母親的視角揭開故事序幕,接著用老師的角度帶出故事的錯綜複雜,最後,用孩子純真的口吻完整這個精彩的劇本。時間軸在是枝裕和的操作下,彼此堆疊卻不會讓人錯亂,在層層疊加的故事線裡,漸漸浮出所有真相,道出一場悲劇單純的本質。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由奧斯卡影后艾瑪史東主演的《可憐的東西Poor Things》,故事題材融合科幻怪誕元素,在架空的未來世界中探討自主與性的議題。本文詳細分析了此片的角色性格、故事情節、以及討論了性在故事中的角色和必要性,呼籲引起觀眾對人性、自主權以及生命意義的思考。
Thumbnail
戒毒十八個月的瑪洛莉得到一份保母工作,搬進麥斯威爾夫妻家庭院的小屋中,照顧他們的五歲兒子泰迪。泰迪不和其他孩子交朋友、每天都只穿同一款紫色條紋上衣,還會畫出一系列令人毛骨悚然的畫,畫中會出現長髮飄飄的幻想朋友「安雅」。
Thumbnail
《小曉》是一部觸動人心的電影,描繪了過動症小孩在家庭和學校中的成長經歷。從小曉的孤獨旅程、家庭微妙關係、老師的溫柔陪伴到社會對過動症的刻板印象,影片深刻反映了困境下的愛和勇氣。主要角色包括小曉、母親薇芳、班導保羅等。觀眾將在故事中體驗到深刻的共鳴。
Thumbnail
精緻的影像,純粹與細緻的捕捉,令人想到比利時電影《親密》談著類似除了兒童成長之外,由小孩帶出事物的純粹狀態。時常在電影中呈現小女主角凱特不愛講話如靜物般,和她的有關的「靜物拍攝」:有時捕捉她無意義碰觸外界的事物抽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