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園復耕 退而不休樂在其中──張運男先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竹東人的茶園不在竹東又一例!家住二重的張運男先生,自工研院退休後閒不住,購進了新的製茶設備,返回北埔老家的山上小量復育茶園。
採訪/許佩玟‧黃智琪 文/許佩玟 攝影/鍾小宏

退休後的興趣 復耕茶園

張運男年少時即跟隨父親在老屋北埔水磜村的茶園種茶、採茶,退伍後在竹東大林路上的新竹玻璃公司(今慈濟功德會竹東共修處)工作一段時間,轉往桃園龜山發展,其後為照顧年邁的父親,又返回竹東,進入工研院工作。
在職期間,周末假日他常跟父親去顧茶園、做茶,父親從9歲採茶採到87歲,早上4、5點就開始採茶,一輩子的種茶人卻跟他說:「你不要再種茶了,太辛苦!」但張運男退休後,一方面為了有茶喝,一方面也手癢難耐,而復耕茶園,但擔心他太勞累的張太太,不希望他耕作太大的範圍,於是他細心照顧70、80年的青心烏龍茶樹,從以前的1甲8分地茶園到現在的5釐地,從以前一季春茶產出2,500斤到現在50斤。
家住二重埔的張運男在北埔水磜村的茶園。

那些茶園裡的事兒

親身走進茶園,才會知道這裡的蟲兒有多少,布袋蟲(避債蟲)、瘤尺蠖蛾、茶毒蛾等,在張運男的茶園尤以布袋蟲危害最大,常常成串啃食茶樹,最怕把一整顆樹都給啃死了,所以在4~6月危害最盛的時候,每3天左右要去抓除一次。
抓蟲之外,乾旱時需澆水,6~9月炎夏無雨期間,約3個禮拜要澆澆水;茶園的雜草每年進行1次鋤草,平日每25天左右割1次草。他平時沒事就三天兩頭往山上的茶園跑,就想看看他照顧的茶樹們。今年梅雨季持續10天的豪大雨,他倒是老神在在,位在陡坡石壤的茶樹都好好的,展現出堅韌的生命力。
左1圖│最怕被成串布袋蟲啃食過的茶樹,就這樣枯死了。        
左2圖│椿象蟲卵,孵化後的椿象會吸食啃咬茶樹嫩芽、葉面或莖部汁液, 
做出來的茶湯有明顯悶異味。              
中 圖│在茶園裡備有多個儲水桶,以防長時間無雨乾旱。        
右2圖│除了鋤草與除蟲,還有茶籽也要摘除,以免影響茶芽嫩葉長不出來。
右1圖│手採茶芽嫩葉。                       

對東方美人茶的高標準

一到茶園就離不開的張運男先生,來回巡遍滿山坡。
春茶、夏茶、6月白、秋茶、白露、冬茶,按著自然時序,張運男將茶菁利用製茶設備製成烏龍茶。他自退休後新購進的製茶設備就擺在家中一廳,有炒茶機、捻茶機,烘茶過去是用竹焙籠炭焙,但必須守著炭火,保持木炭燒紅、暗火,卻不能有雜質,製作過程非常耗時而辛苦,後來買了一台電焙籠,時間、溫度設定好就等著完成。
他做茶的手法是從父親所學改良而來,而種茶則是遠從約150年前祖父時代,在另一塊北埔絕崖地開始的。
說到東方美人茶與膨風茶,他的要求可高了,不是在地做出來的烏龍茶就是東方美人茶與膨風茶,唯有立夏後10天到夏至後5天,這短短40天左右的時間所採收的茶菁,才有可能做出東方美人茶;顏色轉黃的新鮮茶菁,是東方美人茶起碼的要求,最上等的則呈紅褐色,特稱為「血絲茶」。沒有達標的,就稱烏龍茶。
這座茶園裡的伯公,是張家人一起合作籌建的,特別
的是,不但設伯公位,也設有龍神(右)和地基主。
張運男綁上竹編茶籠,準備採茶去,這個茶籠
是芎林一位高齡80多歲的老人家編的。   
近年平均春茶有50斤,11/10以後所採收的冬茶只得2斤,除了自己喝,主要是老客戶訂購,還曾有人從門前經過,看到他的製茶設備,跟他買走現有的數斤茶;他回憶,約40、50年前,有中盤商來收購。今年因身體的狀態,暫不採茶、做茶,今年連自己都沒茶喝,只能挖出父親做的、平時捨不得喝的老茶。


採訪途中,遇跟張運男學種茶做茶的另一竹東人林文生先生(右),
他也是退休後在北埔買地種茶。                
說到喝茶,張運男回憶小時候父親都是大水壺煮滾開水,丟一把茶葉,帶著去茶園工作,喝上一整天,他喝了幾十年,88歲前健保A卡都沒蓋章,以92歲高齡安然老逝,所以對於現在人茶葉久泡不健康的說法,他保持懷疑的態度。
左圖為今日使用的炒茶機,數量少時,將機身傾斜一樣可以炒茶;
右圖為傳統用來炒茶的「茶刀」,又稱炒茶板、炒茶椑、木掌。 
今年無茶可炒,圖為張太太示範炒茶手勢。          
張運男與侄子張洪權的茶園比鄰,今年他未採茶,就將茶園交給侄子照顧採收。張洪權以朋友做的柴燒茶具沖泡自製的茶招待我們,熱水一沖,濃郁茶香撲鼻而來。從種茶、採茶、做茶到喝茶,隨著時代與環境變遷,或多或少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變。
張運男的侄子張洪權茶園與張運男比鄰,張洪權
學了父親製茶的方法後,又跟別人學做茶。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會員
4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東咚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以前總認為喝茶是老人專利,隨著飲品的開發、養生潮流興起,琳瑯滿目的茶商品、茶飲食儼然已成主流飲品,年輕人也不遑多讓。「茶」雖說普遍融入生活之中,但「茶」究竟如何而來?又如何喝到好茶?對大部分人來說是相當陌生的,讓我們跟著竹東二重埔的製茶老達人──彭英雄先生一起走入茶園現場,親手採茶、製茶,唱山歌去!
這間位在東寧路上、惠昌宮斜對面的竹藤店其實已經「退役」,連招牌都已取下,但許多在竹東長大的孩子都坐過用過這家的竹藤椅等家具。
通往中央市場的大同路上,滿街各式民生商店間,有一間分外古色典雅的店鋪,店主人常常不在家,在的時候又每每拉下竹簾,讓不得門進的人摸不著頭腦,總覺得是家神祕的店,說是店鋪也不盡然正確,更多時候是店主人蘇英文老師親友同好聚會品茶聊茶的地方。
從外地人角度來看,以為竹東之所以稱為「竹」東就是因為竹子很多,很多人做竹編,所以地名有個「竹」字,結果問了許多在地人跟長輩們,居然找不到會竹編的師傅!輾轉多人之後,終於問到在竹東隔壁鄰居芎林鄉還有一位長輩在做民具竹編,並曾在竹東擺攤販售,立馬連絡拜訪。
莊金水先生是三重埔著名莊屋耆老,也是碩果僅存的民具竹編人,在他身上可見到早年家家戶戶編製民生日用品的常民生活。和老人家仳鄰耕種,常有眼福欣賞莊金水先生神乎其技的竹編技藝。
陽光熾熱的午后,輾轉尋到位於竹東大橋下的東山竹木行。方下車,五指山身影清晰映眼,雲朵捲舒山嵐繚繞,飄渺如仙境,忍不住按下快門。再回頭看看身旁,ㄧ大片黃土泥沙地,堆放長長短短的竹材,是另一番辛苦營生的寫照。
以前總認為喝茶是老人專利,隨著飲品的開發、養生潮流興起,琳瑯滿目的茶商品、茶飲食儼然已成主流飲品,年輕人也不遑多讓。「茶」雖說普遍融入生活之中,但「茶」究竟如何而來?又如何喝到好茶?對大部分人來說是相當陌生的,讓我們跟著竹東二重埔的製茶老達人──彭英雄先生一起走入茶園現場,親手採茶、製茶,唱山歌去!
這間位在東寧路上、惠昌宮斜對面的竹藤店其實已經「退役」,連招牌都已取下,但許多在竹東長大的孩子都坐過用過這家的竹藤椅等家具。
通往中央市場的大同路上,滿街各式民生商店間,有一間分外古色典雅的店鋪,店主人常常不在家,在的時候又每每拉下竹簾,讓不得門進的人摸不著頭腦,總覺得是家神祕的店,說是店鋪也不盡然正確,更多時候是店主人蘇英文老師親友同好聚會品茶聊茶的地方。
從外地人角度來看,以為竹東之所以稱為「竹」東就是因為竹子很多,很多人做竹編,所以地名有個「竹」字,結果問了許多在地人跟長輩們,居然找不到會竹編的師傅!輾轉多人之後,終於問到在竹東隔壁鄰居芎林鄉還有一位長輩在做民具竹編,並曾在竹東擺攤販售,立馬連絡拜訪。
莊金水先生是三重埔著名莊屋耆老,也是碩果僅存的民具竹編人,在他身上可見到早年家家戶戶編製民生日用品的常民生活。和老人家仳鄰耕種,常有眼福欣賞莊金水先生神乎其技的竹編技藝。
陽光熾熱的午后,輾轉尋到位於竹東大橋下的東山竹木行。方下車,五指山身影清晰映眼,雲朵捲舒山嵐繚繞,飄渺如仙境,忍不住按下快門。再回頭看看身旁,ㄧ大片黃土泥沙地,堆放長長短短的竹材,是另一番辛苦營生的寫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提到我們家的『黃金葛大哥』,是因為它的種植容器是古陶盆,也算古董。 既然提到他,就不能不提夫家的代表植物—也是六十歲的『九重葛』! 在我爹扦插黃金葛的同時,我老衙的阿公,也從他們的老家,把這盆九重葛帶到台北! 老衙的家族,原本在雲林的虎尾、崙貝務農和燒磚,生活不
Thumbnail
你將進入『竹本家手作茶』飲料店當代班店員。三十年前,初代老闆陳添福堅持用最好的茶葉,搭配充滿溫情的經營模式,讓竹本家成為全國手搖名店,但在陳添福過世交由第二代接班後,不僅竹本家的生意每況愈下更傳出食安問題,許多受害者揚言提告並要求鉅額賠償。而今日的上班店員也意外捲入駭人的突發事件!
Thumbnail
「草字頭新創茶業」創辦人李建雄,說起創業其實只是單純喜歡和人互動,從飯店業轉職,只能說是埋藏在心中十年種子的發芽了。以草本茶作為創業起點,則是想到媽媽在段考前晚上都會泡一杯人參菊花枸杞茶,單純的想法讓草字頭新創茶業成為台南一道新風景。
Thumbnail
在師大的品茗課轉眼間來到第二期 雖說每期課程大綱大同小異, 也都有暖男譚鴻元老師、和相當有個性又有點搞笑的Jacky張家齊老師, 其中我輩理科人會很愛的,肯定是來自桃園茶改場的陳俊良老師! 他總能從科學觀點來解析茶葉品評,破解我卡在嘴裡說不出口的各種「為什麼?」 這期主題是我很愛的蜜香茶系列
Thumbnail
琅琅讀書聲中,春生逐光而去,漸去漸遠,臨了,回眸一笑。
Thumbnail
每次市集都會依地點或主題 做品項的調整或特別的企劃 這次因為市集在「茶葉博物館」 特別跟孩子的乾爹所主理的 節氣創意餐廳 春小滿 合作了兩款 自然農法栽種的特調茶品 乾爹竟然還用了他們倆的名字為茶命名 不止名稱 連茶的風味也調出他們的個性 肉麻死了好喜歡 現場要賣茶葉之外還有冷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張學良在臺灣的禪園,以及他與妻子的動人愛情故事,包括禪園內的建築、美饌餐飲和溫泉體驗。文章還提供了交通建議和住宿分享,並預告了未來的臺北旅行日記。
Thumbnail
經營無藥無肥的果園需要長時間維護,但破壞總是瞬間,陳佩雲老師在東山的1.8甲山坡地果園已10年,她多年栽培的果園,跨區連結了臺南、嘉義的農們永續共同管理的小農經營。為我們加油,一起穩健的維護這片果園。
Thumbnail
第一次遇到蔡君碩先生是在小黃山寫生的時候,當時只覺得這位先生有點無厘頭但深不可測,第二次請蔡先生協助找到向日葵花海,經蔡先生導覽美麗花海後,才知道他在這片土地投注的心力有著很長遠的生命意義,於是就想到要專訪蔡先生,認真地聽一回他的小黃山導覽及了解他的生命有著什麼樣的禮物,接下來請您一起聽聽他的故事!
Thumbnail
台灣有句俗諺說:「文章、風水、茶,懂的沒幾個。」 茶葉自古以來往往視為家傳之學,除了傳統產業父子相傳的經濟層面因素,在學科的研究上沒有精細到足以劃分為專門領域的知識系統,這可能也是一個原因。身為茶產業的第四代,先祖的經驗並沒有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來,市場與消費型態隨著時代有相當大的改變,過往的經驗未必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提到我們家的『黃金葛大哥』,是因為它的種植容器是古陶盆,也算古董。 既然提到他,就不能不提夫家的代表植物—也是六十歲的『九重葛』! 在我爹扦插黃金葛的同時,我老衙的阿公,也從他們的老家,把這盆九重葛帶到台北! 老衙的家族,原本在雲林的虎尾、崙貝務農和燒磚,生活不
Thumbnail
你將進入『竹本家手作茶』飲料店當代班店員。三十年前,初代老闆陳添福堅持用最好的茶葉,搭配充滿溫情的經營模式,讓竹本家成為全國手搖名店,但在陳添福過世交由第二代接班後,不僅竹本家的生意每況愈下更傳出食安問題,許多受害者揚言提告並要求鉅額賠償。而今日的上班店員也意外捲入駭人的突發事件!
Thumbnail
「草字頭新創茶業」創辦人李建雄,說起創業其實只是單純喜歡和人互動,從飯店業轉職,只能說是埋藏在心中十年種子的發芽了。以草本茶作為創業起點,則是想到媽媽在段考前晚上都會泡一杯人參菊花枸杞茶,單純的想法讓草字頭新創茶業成為台南一道新風景。
Thumbnail
在師大的品茗課轉眼間來到第二期 雖說每期課程大綱大同小異, 也都有暖男譚鴻元老師、和相當有個性又有點搞笑的Jacky張家齊老師, 其中我輩理科人會很愛的,肯定是來自桃園茶改場的陳俊良老師! 他總能從科學觀點來解析茶葉品評,破解我卡在嘴裡說不出口的各種「為什麼?」 這期主題是我很愛的蜜香茶系列
Thumbnail
琅琅讀書聲中,春生逐光而去,漸去漸遠,臨了,回眸一笑。
Thumbnail
每次市集都會依地點或主題 做品項的調整或特別的企劃 這次因為市集在「茶葉博物館」 特別跟孩子的乾爹所主理的 節氣創意餐廳 春小滿 合作了兩款 自然農法栽種的特調茶品 乾爹竟然還用了他們倆的名字為茶命名 不止名稱 連茶的風味也調出他們的個性 肉麻死了好喜歡 現場要賣茶葉之外還有冷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張學良在臺灣的禪園,以及他與妻子的動人愛情故事,包括禪園內的建築、美饌餐飲和溫泉體驗。文章還提供了交通建議和住宿分享,並預告了未來的臺北旅行日記。
Thumbnail
經營無藥無肥的果園需要長時間維護,但破壞總是瞬間,陳佩雲老師在東山的1.8甲山坡地果園已10年,她多年栽培的果園,跨區連結了臺南、嘉義的農們永續共同管理的小農經營。為我們加油,一起穩健的維護這片果園。
Thumbnail
第一次遇到蔡君碩先生是在小黃山寫生的時候,當時只覺得這位先生有點無厘頭但深不可測,第二次請蔡先生協助找到向日葵花海,經蔡先生導覽美麗花海後,才知道他在這片土地投注的心力有著很長遠的生命意義,於是就想到要專訪蔡先生,認真地聽一回他的小黃山導覽及了解他的生命有著什麼樣的禮物,接下來請您一起聽聽他的故事!
Thumbnail
台灣有句俗諺說:「文章、風水、茶,懂的沒幾個。」 茶葉自古以來往往視為家傳之學,除了傳統產業父子相傳的經濟層面因素,在學科的研究上沒有精細到足以劃分為專門領域的知識系統,這可能也是一個原因。身為茶產業的第四代,先祖的經驗並沒有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來,市場與消費型態隨著時代有相當大的改變,過往的經驗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