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8/2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三分鐘聊ISM:經濟還是持續熱,股市逢高留意

    好像很久沒講ISM指數了,今天來聊一下從ISM來看經濟是否持續。

    一,ISM 總指標:
    ISM從開年的58.7一路走升,達到3 月最高64.7後,目前已連續四個月下滑。不過別擔心,這不是代表景氣走緩了,因為指數仍在50以上,更呈現59.5,離榮枯線還很遠;這是代表景氣從超熱開始到「適溫」。
    Source:ISM
    Source:ISM

    二,存貨與訂單指數
    這其實一般比較少人在提。但在下認為這算是重要的。ISM的計算內涵裡有幾個因子,就包含了存貨與供應商交指,而在下今天用客戶端的存貨來聊一下。
    客戶端的存貨達到歷史新低,比海嘯還低了一截,目前只有25,連應該呈現「均衡」的50都達不到,通常有幾種原因:A.去庫存、B.延遲叫貨、C.無貨可屯等等。
    在考量到疫情從東南亞率先發難,中國又接著封港,交貨速度又開始變慢,達到始無前例的78.8。所幸近兩個月持續走低,目前僅有72.5,表示交貨已有舒緩。
    而兩者合併起來,就可以解讀成:客戶端存貨即將達到谷底,接下來很有機會開始緩慢上升。
    Source:Stock-ai.com,畫:iamTony

    三,庫存銷售比:
    所謂庫存銷售比是指廠商的「庫存量」能夠應付多久的「銷售量」。原則上1.2大概是2個月的庫存,若再更高,就表示廠商願意屯貨,樂觀看待景氣;當然,在疫情期間這解釋就不合時宜,要多留意。
    在此也不提整體庫存銷售比,聚焦家電/電器類開始講。
    一般來說,家電或電器類的商品其產品推陳出新,不會有太久的庫存,以免新品變舊品,不好賣,而亞洲等代工廠又任勞任怨,願意賣肝來加班,隨時應付急單,所以多年來大致上都維持1.1上下0.5左右。
    但在疫情發生之後,一路下跌,甚至還達到0.99,也就是說,如果都沒有再進貨,廠商再一個月不到就會面臨:無貨可賣。不過一樣,所幸在4月開始回升,目前已經連3個月回升,表示廠商認為庫存還是會補,需求還是在。
    Source:Stock-ai.com,畫:iamTony
    講了這麼多,其實是要說:當廠商還願意補庫存時,就代表景氣的熱度還會持續,不用自己嚇自己,起碼還有半年的好時光。不過,另一方面就要留意,當廠商庫存回補,並補到滿足點後,後續的訂單還會再這麼多嗎?
    也就是,當廠商庫存回補到平均值以上,例如1.15,對於後續的拉貨可能就不會再這麼熱衷了;又或是塞港、送貨再樂觀一點,廠商不必要再多下訂單的話,那麼後續原物料就會很有壓力。
    若沒什麼意外,最快10月,最遲明年初,訂單與交貨的數字就會開始縮小差距,而春江水暖鴨先知,原物料價格可能就會在上述這兩個時段開始鬆動。雖然對於景氣是理想的,但對於原物料乃至於股市,若仍處於高點,就得多留意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