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02
在
畢設週記03 是議題關於記憶的歷年畢業設計案例,分析的是以記憶切入空間的手法。而這篇是挑選近幾年在台灣已完成的案子,且空間型態是置入活動,並試圖
與具紀念性之物件對話 ,操作手法及空間需求會是這次分析的重要部分。
這是由邱文傑建築師事務所規劃的新竹東門城,在2000年及2020年分別進行過兩次規劃。
site
與北門廣場不同的是,東門城廣場是被車道所環繞著的中心,圓環向外有放射狀的九條道路,也就是說這塊基地位於交通要衝處,人們是以護城河旁的入口進地下道走至東門城。
面積:6846m2
user
居民/觀光客/學生(至新竹讀書的人,非長時間居住於此)
program
在第二次的設計中,重新思考「城市與人之間的界面關係」 。
操作手法
拆除:拆除第一次設計多餘的人工建築部分—連接地面層之玻璃橋,原在玻璃橋底的橋墩遺跡因而被揭露。 改造地下道:牆面和天花板採用不銹鋼板,鏡面效果可使學生作為練舞空間,也因這個特性,使體驗下的空間尺度較實際上寬敞許多。 都市滯洪池:東門城具有滯洪功能,當暴雨來時,能夠將水排放至護城河,減輕都市排水系統的負擔,而連結護城河向的地下道,刻意將平台下降,作為親水空間。 退縮廣場外圍花臺:調整後的比例使廣場面積更完整了,並再次圍塑橢圓邊界。
空間需求
城門前的大階梯 /休憩及到城門之過道:主要為休憩空間,而當前方廣場上有表演時,則成為觀眾席。 地下道 /過道:為到達東門城廣場必經之過道,同時也是居民集會、學生練舞的空間。 廣場 /多功能使用:多變的活動場域。 物件 /展示:將橋墩遺跡置於廣場中央,開放式的展示,人們能直接觸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