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10/12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為什麼我花了七萬元學習室內設計?「學習焦慮」與「學習障礙」的慘痛經驗

相信大家都有過努力學習的經驗,我剛加入本社的時候,興致勃勃地利用下班後或午休的時間去進修日文,也訂購了線上英文課程。當時覺得語文的訓練真是相當重要。
升上管理職之後,甚至起心動念要回母校的EMBA繼續進修。最後即使沒有報考,但也是訂購了當下最新的線上知識型課程補充管理相關的知識。
最莫名其妙的是,在這漫長的「學習焦慮」過程中,我還曾為了能自己畫出新家裝潢的室內設計,花了數萬元報名巨X電腦的AutoCAD的課程。 結果當然可預期囉,我並沒有成為知名的室內設計師,我的室內裝潢依舊是委託信任的室內設計師處理啊。這件事被好朋友笑了好久,因為我請設計師的設計費好像跟學費差不多〈或更便宜?〉,凡事還是請專業的來。
同時,我也為了自身的興趣,報名了線上房地產課程,由於學費實在不便宜,我還約了幾位有興趣的朋友一起分攤,集資上課。邱愛莉老師為人正直,樂於幫助別人,至今我仍時常請教老師,都獲得老師相當積極的回應。
更不用說我自學生時期就持續進修的股票投資課程,那是花我最少時間跟金錢,但卻帶來最大回饋的進修。 我早年積極閱讀許多投資上的經典名著,雖然沒塑造成屬於我自己的投資邏輯,但對我幫助最大的是,讓我一眼能看出最適合我的化繁為簡投資方法。後來我求教的洪瑞泰老師更把所有教材跟盈再表免費開放,大道至簡,無欲則剛。
實在是不敢也沒有顏面去仔細計算自己在眾多課程上花的費用跟時間,更不用說家裡還堆著一落一落的未讀書籍。 在我還沒有學會「學習技巧」時,有一次我在書房估計我的閱讀速度跟未讀書籍,突然有一種「這些書其實應該可以讀到我退休」的錯覺。

學習有無效果,就看你的行為有無改變?
經歷了這些歷程,真的就跟我臉書自介一樣,我是一位對世界充滿無限好奇心的B型牡羊座男。
而且接下來我很有可能繼續報名重訓健身、社會羽球社團等體育相關課程。
隨著孩子出生成長,時間越來越寶貴,我慢慢檢視自己的學習效率。幸好我不是有做就心安的類型,夜深人靜時,我還是會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半途而廢的決策以及透過學習帶來的成果。
當時有許多書籍帶給我相當大的幫助,這邊列出一些書單供大家參考:
  • 精準學習,作者:成甲
  •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作者:查理.蒙格
  • 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作者:土井英司
  • 雪球速讀法,作者:宇都出雅巳
  • 一分鐘超強記憶法,作者:石井貴士
  • 大腦減壓的子彈筆記術,作者:電腦玩物站長Esor
  • 原子習慣,作者:James Clear
我相信還有更多書籍是更有幫助的,只是我自己的時間安排緣故而還沒閱讀到。 如果真的時間有限,我建議可以先看成甲的精準學習,就會迅速有個大架構〈The Why〉了,這時候你再看其他的技巧〈How〉,才會更有感覺。
精準學習裡的內容,很多部分其實蒙格都先提過,也是蒙格先提出「普世智慧」的概念〈精準學習裡稱之為「臨界知識」〉。
可是蒙格的書喜歡用轉個彎來描述,比如:「妒忌,和令人上癮的毒品一樣,也能獲得導致悲慘生活的大獎。」,他絲毫不介意易讀性這部分的事。
所以有時候就要花點心思閱讀,加上講稿的內容很長,所以自己正在閱讀哪部分的小標題或分類,一定要隨時注意。但只要能讀一遍、甚至讀兩遍、三遍,你會愛上蒙格,就像股癌謝孟恭所形容的:「蒙格就是沒有社會化的巴菲特」。

有些知識比其他知識更有決定性作用
以上的「學習焦慮」是來自於沒有好好想過自己的目標〈Why〉和工具〈How〉,以職場的能力來說,就是沒有定義好自己的核心能力與支援能力。 以語文舉例,語言應該是一個支援能力,但當我還沒具備核心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前,一直加強支援能力的我,是無法帶給別人更多幫助的。
至於學習障礙,我的定義是來自於沒有好好想過方法〈How〉跟檢視成果〈What〉,學習障礙對持續學習的人來說,不是學得慢跟學得不好,而是「學得太雜」。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當我們學會很多方法之後,如何化繁為簡,「刪除」過去已經學會的技巧,依據新學到並認可的目標與工具「改變」自己,這會是每位學習愛好者遇到的最大障礙。
解決學習障礙的最佳方法,就是體認有些知識比其他知識更有決定性作用。 商科PM不斷強調的,就是PM的思考邏輯:Why→How→What。
以下會整合過去商科PM文章裡的方法,包含升官三訣竅、如何寫信、如何開會、如何整理資料、會議三本柱、獨立作戰的PM等。都是利用相同PM的思考邏輯去歸納。
這也解釋了為何刪除很重要。我相信有各式文章在介紹如何寫信、如何資料整理、如何開會,每篇文章少說也能列舉7、8項注意事項,但如果我們沒有自己的思考邏輯,那如何去蕪存菁?難道看一篇就背一篇嗎?還是最後就不看也不背了,反正說來說去都差不多,就維持自己原本的做法吧。
沒有效果的學習,是源於沒有萃取其中的「普世智慧」,導致沒有形成自我可應用的知識,對自我的行為因而不產生任何改變。
我曾經深受其苦,那似乎就是一堵無形的牆,不管自己再努力學習,都無法看到自己前進或改變的身影。

商科PM的整合表與重要的普世智慧
下表將PM要面對的、要解決的任務利用同一個思考邏輯串聯起來,各項的細節我都已經各自完成文章發表了。其中可以合併的部分我也會盡量合併,比方說寫email簡報PPT,基本上都一樣採用「結論、給、拿」的原則就可以達成任務。
商科PM所做的任務整合表
商科PM所做的任務整合表
除了PM的思考邏輯這個普世智慧〈黃金圈理論 By Simon Sinek〉,還有幾個普世智慧也相當值得大家謹記在心。
這些普世智慧會協助你迅速萃取出問題的本質,然後解釋問題、解決問題、預防問題
  • 黃金圈原則〈PM的思考邏輯:Why→How→What〉
  • 供需法則
  • 80/20法則〈長尾效應〉
  • 複利原則
  • 機率論〈決策樹〉
  • 心理學的應用〈避免意識形態扭曲人類認知〉
  • 檢查清單
凱因斯〈Keynes〉:「引進新觀念並不難,難的是清除舊觀念。」

共同成長型心態
我理解到過去的學習焦慮跟學習障礙來自於:「如果我把每次學習都當作是一次又一次的獨立事件,那自然要利用時間跟記憶力來形成經驗,而且對於未知的情況難以判斷大局。」
所以利用同一思考邏輯去學習、去判斷,比馬上利用自己習得的已知工具處理問題要重要的多。
不是每位學生只要跟著「課前預習、課堂筆記跟課後複習」的方法,都一定會學習得很有效率,方法可以隨著時代演進,而心法〈邏輯思維〉往往是最精要之處。
此外,這類的學習方法還有另一個好處:打破知識邊界
我開始願意接受更多的事物,源於先理解這學科是為了解決〈探索〉什麼問題?這學科的專家如何看待這世界?他們的研究方法為何?
知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提過:「我認為假設你所擁有的工具只有一把錘子時,你把所有的事物都當作釘子來對待是很有吸引力的。」
最後,源於普世智慧而衍生出來的學習方法,不僅擴展視野、打破知識邊界。也容易發展出自我的想法,不囿於強記跟背誦,成為書架子或文人相輕的腐儒。 自己會開始從「囤積輸入」轉而「分享輸出」,由藏私妒忌轉而分享共好。
再說,怎麼強記都勢必比不上自己的體會容易應用吧,如果要改變自己的行為,徹底「應用所學的知識」,自己的體會是最有效率的方式。

商科PM是擁有十餘年以上經驗的IC設計業PM主管,如果覺得我的文章有一點點幫助,請記得按下追蹤跟「免費連擊下方5個讚】喔。 《免費註冊一般公民,推薦人請填tomatochuan喔,好人一生平安呀!》。 如果願意每月贊助150元,鼓勵更多的創作,歡迎用此連結加入Likecoin讚賞公民。 這裡的文章跟資料主要是為了以下需求所設計、歡迎追蹤跟轉發(請務必標示出處) - 經常會遇到學弟妹詢問面試技巧 - 準備公司新進人員的內部教育訓練 - 面對組織內中階主管的晉升培育計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