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團隊不合作,主管必有錯!(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還記得升官三訣竅嗎?

升官三訣竅資料整理〈Data Insight〉、簡報〈Presentation〉、團隊合作〈Teamwork〉
  • 資料整理:找出有什麼「需要解決的問題」〈Why〉
  • 簡報:發揮影響力取得「信任」、展示我們如何為您創造價值〈How〉
  • 團隊合作:處理「資訊不對稱」的問題,落實執行力〈What〉

有關於團隊合作,其中PM最頭痛、最困擾的,就是「跨部門溝通」。

跨部門溝通的難處

在上一集的「團隊不合作,主管必有錯」的文章中,我們提到了幾個團隊合作常遇到的問題,如:

  • 成員落入「被害者循環」,忽視或否認現實狀況、怪罪別人。
  • 沒有組織「合適的人選」跟分派任務
  • PM不懂得「驅策跟鼓勵」團隊行動
  • 他人「惡意狀況」的存在

在這集的「團隊不合作,主管必有錯」的文章中,我們預計更深入來談談最後一點:他人「惡意狀況」的存在。

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阿德勒【Alfred Adler】

在職場中他人的惡意狀況大致來自於幾種人性:
〈通常來自格局不高,或風險效益評估短視且邏輯不佳的人〉

  • 忌妒
  • 虛榮
  • 貪心
  • 沒安全感
  • 暴力〈以欺凌別人為樂〉
  • 勢利眼
  • 性慾

以上的人性,我大致根據PM思維邏輯編排過,前面4項偏向於內心的渴望【the Why】,暴力是「顯示在外的支配」【外顯的How】,勢利眼是對於「如何利用這個人」的內心評估【內尋的How】,而性慾則是天生具備而來【What we have】。

我理性的腦袋並沒有打算消除這些人性,而事實是,所有計畫要消除人性的「政治正確」方法都不管用。

如果忽視人性,世界只會走向更混亂的地步。

如果要把自己正在寫文章這件事講得更高尚一點,我認為傳播「商學思維」有助於大家理性的評估「效益與風險」,讓「看不見的手」利用人性趨向,驅使人類滿足自己慾望的同時,也對世界產生貢獻。

而不是過幾年就流行新的「政治正確」大旗,挑出其中一點必須付出的代價大加撻伐,卻不去引領人類思考「目標、手段、風險」。

沒有多元思考深度的人,隨風飄逸,隨遇而安。

我們是人,都有人性

而那些奢言「對人性失望」的人,我有時會懷疑他們真的熟悉人嗎?
因為我們都是人,所以才都有人性。

以消除這些職場上「別人惡意的存在」作為目標,是不切實際的。〈商場上亦然。〉
我們已經進步到不需要透過家人朋友的死難,就能領悟理解存在我們體內的人性,這已經是現代社會的恩賜。
〈不知為何這段話讓我一直想到金庸小說裡,那些主角受的苦難跟復仇呀。〉

我們能做的,是嫻熟這些他人人性惡意的存在,然後視其為「限制」。

這邊避免離題太多,之後我會寫一系列文:「如何偵測別人的需求?」,裡面會提到利用「偏好與限制」的方法去設想對方,偵測別人的需求。
人品〈被自己內心淬鍊後的人性〉就是就是每個人的「限制」所在。

當你被壓在地上磨擦時

在這篇文章中,我計畫要給M友們「實戰型」的文章,就像「沒有水壺的小女孩」裡提到的:【不知道下一步如何做時,先求生!】

會需要危機處理的事件,是沒時間了解需求、然後選擇最佳方案的。

有時候人突然遭遇的不幸,起因就是因為某人的甩鍋跟誤會,這時的受害者根本不可能了解來龍去脈,別說短期不可能,甚至於一輩子都會被瞞在鼓裡。

我很喜歡「沒有水壺的小女孩」文章中,上面的這一段話。
這很現實,很不修飾,我在理性的思考之餘,我也接受命運的考驗。

當你遇到他人極度惡意的狀況,我建議根據程度做出以下的應對:

  • 先確認自己是否已是一位能「獨立作戰」的PM
  • 逃離
  • 想辦法「接管」他的工作
  • 讓自己成為「需求的來源」者、讓他成為知道「如何做」的人
  • 利用「富蘭克林效應」

以上的應對,我也大致根據PM思維邏輯編排過,只是應對要先從基礎的【What I am】做起。

第一項先確認自己是否已是一位能獨立作戰的PM,能傳遞正確的訊息、知道影響到誰、採取行動。確定惡意狀況並不是因為自己殘害別人所造成的。

如果你真的做得夠好了,但對方的惡意持續,請先「逃離」。
用你天生就有的求生本領【What we have】,閃著先,減少衝突的機會。
因為你可能永遠不了解來龍去脈,請跟我們的祖先一樣,先別追根究柢、快求生吧!

如果減少碰面的機率不可行,或是持續受到攻擊,那請你要「轉守為攻」。
想辦法「接管」〈take over〉他的工作【內尋的How】。

尤其在有些人,將「必要的」工作量上升的惡氣,出在你身上時。
如果你很清楚公司的期望跟需求何在,不必害怕,出面接管對方工作,他一擔心自己的價值不再,反而不敢輕視與欺負你。

當接管對方工作的成本太高

通常接管工作的行動,相當適合應對來自內部「同部門、同屬性」工作者的惡意狀況,但如果對方是外部人或是屬性差異相當大的部門,那去接管他的工作根本對自己職涯發展沒有幫助,付出的成本也很巨大。

那就採取「合作模式」。
讓自己成為「需求的來源」者【the Why】、讓他成為知道「如何做」的人【外顯的How】。

簡單來說,因為PM相當適合成為需求來源者,當這個合作模式開啟後,對方為了工作順利,內心的不安全感可能也得放下。

此外,上一集也有提過,如果這類的欺凌來自於有人「刻意營造資訊不對稱」,這類的資訊指的並非是不可公開的機密資訊,而是想透過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指令、避免被挑戰權威,刻意違背團隊合作的本質〈處理資訊不對稱〉,以求達成自我的權力滿足。

那你要想方法「直接獲取真正需求的來源」,總之就是努力讓自己成為「需求的來源」者。

最後,是利用「富蘭克林效應」,想辦法讓討厭自己的人來「幫助自己」,我確信在工作中創造這種機會是相當容易的。
幫助我們的對方為了心理一致性,為了不讓他自己的心理跟行為產生衝突,他內心就會開始美化、體諒、同理我們的行動。

以上這一招是屬於「控制預期」【the Why】,從內心觀感嘗試去抵銷惡意狀況。

但我也提醒各位,請先控制自己的預期。

一來,世上沒有永遠打得贏的仗、尤其欺凌對象是自己的客戶時,因為產業供需條件限制,能施力的點有時根本不多。

二來,是先確定自己的內心,我是否也正處於以下幾種人性的狀況呢?

  • 忌妒
  • 虛榮
  • 貪心
  • 沒安全感
  • 暴力〈以欺凌別人為樂〉
  • 勢利眼
  • 性慾


raw-image

商科PM是擁有10+年經驗的科技業PM主管,我嘗試分享「理性的思維」與「商業的觀察」文章、別忘了按下追蹤免費連擊下方5個讚】喔!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63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MBA PM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商科PM的沙龍
157會員
59內容數
針對PM職涯五個階段更深入淺出的介紹
商科PM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8/12
在我心中,在職場裡的上班族,有點像是老闆〔雇主〕跟客戶之間的「仲介」,我們的工作就是讓雙方的需求媒合且都能被滿足。 而身處這個交易發生場合的客戶〔消費者〕,主要重視的需求有4大項,我為了方便記憶,創造了「P.Q.RS.T.」的口訣。
Thumbnail
2022/08/12
在我心中,在職場裡的上班族,有點像是老闆〔雇主〕跟客戶之間的「仲介」,我們的工作就是讓雙方的需求媒合且都能被滿足。 而身處這個交易發生場合的客戶〔消費者〕,主要重視的需求有4大項,我為了方便記憶,創造了「P.Q.RS.T.」的口訣。
Thumbnail
2022/07/02
我們時常在《商科PM》的文章裡提到滿足「對方的需求」,我們自己的需求還算好釐清,誠實面對自己都能察覺個脈絡。 可是對方的需求,除了要有點天分跟技巧,還需要對方的自我察覺以及願意透漏自我需求,才有機會讓我們能成為一位「知心」的人。
Thumbnail
2022/07/02
我們時常在《商科PM》的文章裡提到滿足「對方的需求」,我們自己的需求還算好釐清,誠實面對自己都能察覺個脈絡。 可是對方的需求,除了要有點天分跟技巧,還需要對方的自我察覺以及願意透漏自我需求,才有機會讓我們能成為一位「知心」的人。
Thumbnail
2022/04/03
請「在PM前三階段都已經有一定水準」後,再努力發揮說幹話的天賦吧, 最基本最基本,也請做到前兩個階段吧, 誰都不想因為天賦而受到傷害,那可是老天給我們的禮物呢。
Thumbnail
2022/04/03
請「在PM前三階段都已經有一定水準」後,再努力發揮說幹話的天賦吧, 最基本最基本,也請做到前兩個階段吧, 誰都不想因為天賦而受到傷害,那可是老天給我們的禮物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認知與經歷不同,人與人的價值觀千差萬別,共事時該如何相處?團隊又該怎麼帶? 這是一本以阿德勒心理學為基礎的新世代職場領導論。
Thumbnail
認知與經歷不同,人與人的價值觀千差萬別,共事時該如何相處?團隊又該怎麼帶? 這是一本以阿德勒心理學為基礎的新世代職場領導論。
Thumbnail
你的組織裡有這些現象嗎? •會議中大家沉默時間多,茶水間討論總是比較熱烈 •同事很早就發現問題、但總是私下交流直到再也不能隱瞞。最後一刻才爆發 •團隊的討論之間,充滿著「我早就跟你說了」的文化 •同一部門重複犯類似的錯誤、或是不同部門重複犯類似的錯誤 •主管永遠是最後知道(壞)事的人
Thumbnail
你的組織裡有這些現象嗎? •會議中大家沉默時間多,茶水間討論總是比較熱烈 •同事很早就發現問題、但總是私下交流直到再也不能隱瞞。最後一刻才爆發 •團隊的討論之間,充滿著「我早就跟你說了」的文化 •同一部門重複犯類似的錯誤、或是不同部門重複犯類似的錯誤 •主管永遠是最後知道(壞)事的人
Thumbnail
如何在對外關係中獲得利益趨吉避凶,也是身為老闆主管的人,應該要認真學習的課題。
Thumbnail
如何在對外關係中獲得利益趨吉避凶,也是身為老闆主管的人,應該要認真學習的課題。
Thumbnail
要怎麼讓人意識到錯誤,自己又怎麼面對錯誤,原來認知和錯誤才是團隊成長的關鍵。 或許知道機會得來不易,或許知道外面競爭強烈,就是基於這種強烈的求生意志之下,導致早期在擔任管理或mentor時,對於同事和團隊成員的態度都相當苛刻,也許當時的我也沒有發現,自己的風格是讓人厭惡的。 面對散漫的同事 知錯
Thumbnail
要怎麼讓人意識到錯誤,自己又怎麼面對錯誤,原來認知和錯誤才是團隊成長的關鍵。 或許知道機會得來不易,或許知道外面競爭強烈,就是基於這種強烈的求生意志之下,導致早期在擔任管理或mentor時,對於同事和團隊成員的態度都相當苛刻,也許當時的我也沒有發現,自己的風格是讓人厭惡的。 面對散漫的同事 知錯
Thumbnail
溝通一定會有困難。但是,你還是要不斷努力,精進溝通能力,把可能發生的誤會,減到最少。
Thumbnail
溝通一定會有困難。但是,你還是要不斷努力,精進溝通能力,把可能發生的誤會,減到最少。
Thumbnail
人類總是自私的,在利益面前,友情就像「幹話」一樣:聽起來有道理,實際上沒意義;說出來很輕易,但根本沒人在意。職場本就不是拿來「談感情」的,實實在在、平平靜靜把「自己」的工作完成才是重點,因為這才叫做「同事」。 工時外交際不必太認真,一起吃頓飯不代表什麼 工時內照著自己的節奏,沒有誰應該幫誰
Thumbnail
人類總是自私的,在利益面前,友情就像「幹話」一樣:聽起來有道理,實際上沒意義;說出來很輕易,但根本沒人在意。職場本就不是拿來「談感情」的,實實在在、平平靜靜把「自己」的工作完成才是重點,因為這才叫做「同事」。 工時外交際不必太認真,一起吃頓飯不代表什麼 工時內照著自己的節奏,沒有誰應該幫誰
Thumbnail
會需要危機處理的事件,是沒時間了解需求、然後選擇最佳方案的。 有時候人突然遭遇的不幸,起因就是因為某人的甩鍋跟誤會,這時的受害者根本不可能了解來龍去脈,別說短期不可能,甚至於一輩子都會被瞞在鼓裡。 我很喜歡以上這段話 這很現實,很不修飾,我在理性的思考之餘,我也接受命運的考驗。
Thumbnail
會需要危機處理的事件,是沒時間了解需求、然後選擇最佳方案的。 有時候人突然遭遇的不幸,起因就是因為某人的甩鍋跟誤會,這時的受害者根本不可能了解來龍去脈,別說短期不可能,甚至於一輩子都會被瞞在鼓裡。 我很喜歡以上這段話 這很現實,很不修飾,我在理性的思考之餘,我也接受命運的考驗。
Thumbnail
站在不信任員工的立場來設計各種防範與懲罰制度,這是人性本惡的出發點規劃。站在信任員工的立場來設計各種獎勵與刺激制度,則是人性本善的出發點規劃。
Thumbnail
站在不信任員工的立場來設計各種防範與懲罰制度,這是人性本惡的出發點規劃。站在信任員工的立場來設計各種獎勵與刺激制度,則是人性本善的出發點規劃。
Thumbnail
比方說以下幾篇文章的標題: 「員工不想升官,是公司制度有問題。」 「不是你沒朋友,因為職場就不是去交朋友。」 「沒有聽不懂的員工,只有不會下指令的主管。」 V.S. 「學會Why → How → What思考邏輯。」 「教你學會整理資料的技巧。」 「學習團隊合作的訣竅。」
Thumbnail
比方說以下幾篇文章的標題: 「員工不想升官,是公司制度有問題。」 「不是你沒朋友,因為職場就不是去交朋友。」 「沒有聽不懂的員工,只有不會下指令的主管。」 V.S. 「學會Why → How → What思考邏輯。」 「教你學會整理資料的技巧。」 「學習團隊合作的訣竅。」
Thumbnail
一直以來,自己與人交往都希望秉持著能多做點就多做點,吃點虧也就算了,反正山水有相逢,一些念念不忘最終必有迴響。且自己很有自知之明,不是一個喜歡在面對面的場合馬上針對一些話題給回覆的個性,所以很多時候都是讓對方有種「好溝通」的感覺。畢竟什麼事情只要說出來,自己都幾乎甚至是超負荷的協助處理好。 活動前
Thumbnail
一直以來,自己與人交往都希望秉持著能多做點就多做點,吃點虧也就算了,反正山水有相逢,一些念念不忘最終必有迴響。且自己很有自知之明,不是一個喜歡在面對面的場合馬上針對一些話題給回覆的個性,所以很多時候都是讓對方有種「好溝通」的感覺。畢竟什麼事情只要說出來,自己都幾乎甚至是超負荷的協助處理好。 活動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