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12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日更七天之九「家族回憶點點滴滴」︰奶奶與新聞

    前天是九一一事件二十周年,媒體推出不少回憶當年的訪談或報導來應景,這讓我想起家中最先得知美國紐約世貿大樓被飛機撞上的人就是奶奶,因為她家的電視頻道,大多數時間都停在新聞台。起先我們懷疑老人家聽/看錯,至少半個小時後,才發現錯的是我們,真是尷尬。
    我們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年代,臺灣只有三家無線電視台,新聞連同天氣預測報導一節有三十分鐘。晚間新聞是我們飯後消化的時間,通常我們看中視,熊旅揚、胡雪珠、沈春華都是熟面孔,看完馮鵬年報氣象,確定隔天是否需要帶傘、該怎麼穿衣,就表示該回到書桌前用功了。早晨我們通常邊吃飯、收拾書包邊聽新聞廣播,如同上學前的暖身。日子如此周而復始,收看新聞就像飯前禱告,一種生活的儀式。
    後來有線電視台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爺爺奶奶家的電視就時常停在新聞台,新聞似乎是他們保持和世界聯繫的窗口。後來出現政論節目,看似開啟暢所欲言的空間,但奶奶批評那位政論節目的始作俑者,提問方式就像共產黨進行批鬥。既然二十四小時都有新聞播報,主播人數大增,其光環也逐漸稀釋,變成某種演藝人員。當年李艷秋領到金鐘獎「新聞節目主持人獎」之後,發表感言說自己拿的是「最佳傀儡獎」,但她應該沒想過,二十年後的晚輩們不為傀儡,則為天橋下的說書人。
    相較於爺爺奶奶的世代對新聞的認真,我們孫輩的年輕人對新聞所言,更多是質疑,偶爾帶點嘲諷,這或許也反映新聞製播方式的變化對於觀眾態度的影響,如果奶奶看到現在的記者上PTT搜尋新聞素材,或者用行車紀錄器畫面充當新聞攝影,不知她會如何評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