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9|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洋井

    幾天前讀到一篇知青鄉下受苦受難的故事,其中講到知青飲水要去幾里遠的河畔挑擔,而文章說的正是筆者當年下鄉的地方,「挑擔飲水」純屬無稽之談。
    吉林延邊是當年日本的殖民地,鄉下再窮,家家戶戶也不用挑擔運水,因為日本人給朝鮮人帶來了「洋井」技術。所謂的「洋井」,就是一根幾米長的鐵管,一端整成尖頭鑽入地下,地面的一端裝上生鐵鑄的壓力井頭和手柄,只要往井頭注水,再提拉按壓手柄,井頭的出水口就源源不絕地壓出地下水來。
    朝鮮人蓋房子,一定是先安裝洋井,洋井安在灶台邊,洗米煮菜皆方便。如果蓋完房再打井,那就要掀開屋頂了,不然長長的鐵管如何鑽入地下?
    當地有馬大哈漢族人蓋屋時忘了這一點,等房子完工了又不想掀屋頂,於是只好把洋井安裝在門前的院子裏。露天的洋井有個好處,可以給經過的路人提供免費食水。赤日炎炎的夏天喝上一口清涼的地下水,不啻為人生的享受。不過冰天雪地時就慘了,地下水雖然不會結冰,但露天的井頭宣佈「罷工」,非得堆柴火烤加熱不可。等一輪忙完後,井邊四周的空地變成了「溜冰場」。
    不是有句「上聯」叫「喝水不忘挖井人」的麼?看見洋井想起日本人和日本的工業技術,所以我的「下聯」是「立刻想起小日本」。
    中國自古以來流傳的俗諺「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無水飲」,想當年,如果日本的洋井技術也普及到深山古寺,那就不會有「無水飲」的悲劇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