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亦在無界塾實驗教育機構的海洋史選修課程,改編成為探究教案。
中澳貿易戰下,中國以禁止進口澳洲煤炭作為制裁手段,全面禁止澳洲煤炭進口。好巧不巧,中國近日供電不足,各地都有停電、限電的情形。有些人直指就是中國禁止澳洲煤炭進口,使得火力發電系統崩潰。
但是,你知道在歷史上,澳洲的煤礦賣到東亞早有先例,可追溯到百餘年前嗎?關鍵線索之一,居然來自高職國文課本的一篇課文。
在108新課綱的高職國文課本裡,收錄了
沈葆楨的一份奏摺──
〈臺煤減稅片〉。主要內容是說,過往歐洲的
夾板船會先在「金山」停靠,購買壓艙的煤礦後,將煤礦賣到中國、臺灣一帶。不過,奏摺裡也提到,由於
蘇伊士運河開通,使得船隻不再需要停靠金山,如果此時能夠對台灣煤礦減稅,則台灣煤礦就會更有競爭力,能夠與日本煤競爭。
如此,有個關鍵的問題是,金山究竟哪裡?
「金山」候選人有好幾個?
這個金山當然不在新北,翻開國文課本,有的版本註釋寫「舊金山」,有版本的註釋寫「約翰尼斯堡」。舊金山在19世紀曾有知名的淘金熱潮,但這個說法卻有非常明顯的錯誤。從《臺煤減稅片》內文本身的脈絡,就可以清楚的看到,這條歐亞貿易的帆船航線缺乏繞往北美西岸的可能性。
至於約翰尼斯堡呢?我們可以從時間點來看。
沈葆楨是在清國同治13年12月5日上奏的,也就是西元1875年年初──清國採用時憲曆,與西曆的月份差異和現行農民曆相同──巧合的是,當天同治帝就病死了。很明顯,這是沈葆楨來台處理1874年牡丹社事件時,在基隆推行機器採煤事業的一環。
1876年,沈葆楨在八斗子開辦台灣歷史上第一座煤礦場。從奏摺寫成的年代,就可以來檢驗「約翰尼斯堡」的說法,靠得住嗎?約翰尼斯堡採金的歷史,最早是在1886年,於
維瓦特斯蘭地區(Witwatersrand)發現金礦,小鎮才逐漸發展成約翰尼斯堡,而被稱為金山。所以說,約翰尼斯堡在沈葆楨寫上奏摺的1875年,絕無可能被稱為金山。
另外有兩個證據是,南非的煤礦距離約翰尼斯堡都有些距離,而且約翰尼斯堡是一座內陸城市,所以,沈葆楨說的金山不是約翰尼斯堡,而另有他處。(編:會寫舊金山和約翰尼斯堡的,地理都不太好啊……)
我們不妨再來看看,除了約翰尼斯堡與舊金山以外,還有哪些地方被稱為金山:答案會很讓人驚奇,居然是澳洲的墨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