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前英雄:袁氏物語之本初公路】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本初公路可不是日本人,更不是一條馬路的名字。
這是三國時代前期,兩個重要人物的表字。

袁紹,字本初。
袁術,字公路。

表字,後代的認知是一個「彰顯標誌」。
這個東西,在漢武帝之前並不是一個中國人名的必備成分。
春秋戰國的人,基本上只有儒家弟子才都會有表字。

說穿了,那就跟你剃度出家領法號差不多。

即使漢武帝時代大家開始紛紛冠上表字,大多也只是來表現在家族的排序,以及我的家族是不是貴族。
比方說少卿仲卿之類的。

其實王莽的巨君也是同樣邏輯,但你就看得出這個人不太正常。
而隨著東漢的「文化水準」慢慢提高,文人雅士們也越來越懂得如何「表」自己,「表」孩子。

袁紹跟袁術,是老袁家的孩子。
稱一聲老,以示尊重。

袁家從東漢建國到毀滅,長期待在政治顛峰的三公之位。
被袁家提拔為官的人,更是遍布神州大陸。

江湖人稱「門生滿天下」,是這個理,不是說袁家像孔子一樣有教無類。

不是劉姓宗室,也不是皇后外戚。
說老袁家是東漢最強政治世家,那是一點也沒錯的。

然而隨著東漢政府失能,群雄割據,老袁家的子弟,也想當皇帝了。

袁紹是哥哥。
袁術是弟弟。

一個老袁家,要支持誰才對?
如果這兩個人能堅持合作,甚至一開始就只有一個人有野心。

也許整個三國歷史都得改寫。

袁紹的生年不詳。
但很有趣的是,袁紹的表字本初,是先秦兩漢過去經典所未見的詞語。
是老袁家自己的發明嗎?
代表什麼意思呢?

「本初」首見於史冊,其實是東漢質帝的年號:本初元年。
為西元146年。

冠表字的年紀,可能是出生後的任一年。
孔子認為古禮要二十歲。
東漢皇帝基本十五歲。

用上帝皇的年號當表字……驚嚇程度絕對比什麼兩個兒子叫封禪還高。

但袁紹的出身,充滿了種種謎團。
這邊採公認比較可能的說法,搭配《後漢書》為主。

袁紹跟袁術的親生父親是袁逢,但袁紹是庶子,所以過繼給袁逢的哥哥袁成。
很常見會因此推論「袁紹比較不受寵」。

其實是錯的。

袁成要嘛領到剛出生的袁紹,自己就死了。
要嘛根本就是死了,袁逢才放一個兒子去繼承哥哥的「家業」。

他們還有一個哥哥袁平,也是早死。

所以你注意到,為什麼袁逢要過一個兒子給哥哥了嗎?
要繼承家業。

袁成的兒子,才是當時老袁家第一順位繼承人。
但袁成馬上就走。

所以,在大將軍梁冀當政的時期。
真實的狀況應該是:袁紹為家主(幼),生父袁逢跟叔父袁隗為輔。

不管袁逢再怎麼疼愛後來出生的袁術,除非袁紹夭折掉,不然這情況是不會變的。

那真的有袁術比較得人疼這件事嗎?
再回頭一下。

袁紹,字本初。是帝王的年號。
袁術,字公路。

公路的意思,其實就是周朝國公的駕車。
以春秋時代而言,是各國最高榮譽的象徵。

公路的駕駛,是當時國君的庶子才能擔任。
血統再疏遠一些,可以擔任跟車行列的「公行」。
再次一等就是僕從,稱為「公族」。

簡單說起來,「如果」老袁家已經打算篡漢了。
設定上,袁紹就是新朝代的第一任君主。
而袁術是宗室。

主從關係大概是這樣的。

這邊連歷史都不用看了,如果你爸媽整天要你穿哥哥留下來的舊衣服,你好開心好認份的嗎?
袁術別說一出生,沒根據,一成年冠表字,就註定了要給袁紹哥趕車?

趕羚羊咧。

基本上,袁紹後來出身的各種醜聞,就是袁術放的消息。
有人說弟弟爆哥哥的料,準確度一定高。
有人說這個弟弟本來就討厭哥哥,放假消息也不意外。

袁紹在八到十二歲的年紀,就在朝廷擔任郎官,接著外調濮陽為縣長。
以東漢權貴而言,這樣的經歷還頗一般。

但接下來他沒有回到朝廷。

袁紹的母親去世了,他決定為母服喪。
三年。

這是頂級孝子的行為,我們不要去懷疑他。
神秘的是,服完母喪後,袁紹表示想起自己一出生就成了孤兒,決定也為爸爸服喪。

這是特級孝子的行為,值得懷疑一下了。
裴松之都懷疑了呢。

廢話不多說,我想是老袁家有人質疑袁紹的地位了。
畢竟袁紹是為袁成服喪。

所以,更精彩的就在這裡。
養父老二已死,生父老三。

什麼樣的情況下,袁紹必須回去捧養父老二?(知道就知道啦)

老四袁隗揭竿起義啦。

袁隗比哥哥袁逢更早當上三公,時為西元172年。
146~155年間出生的袁紹,這時候是18~27歲(虛),絕對符合「少為郎,除濮陽長,遭母憂去官。三年禮竟。」的敘述時間。

也就是西元172年,袁紹為了避開家族內鬥,坐定自己的家族立場,開始了為養父袁成服喪的動作。

媽媽都服了三年,在這樣的情況下,父喪肯定又是一個三年。
但這三年,袁隗的位子坐得穩穩當當,老袁家中這個「弟優於兄」的聲浪,想必也是不變。

汝南,袁紹是待不下去了。
服完父喪,袁紹決定搬去洛陽,開始培養自己的勢力。

雖然叔父們都在洛陽,但袁紹從小的人脈也在洛陽。
與其留在汝南被家族箝制,還不如上台北搏個發展。

「紹有姿貌威容,愛士養名。既累世台司,賓客所歸,加傾心折節,莫不爭赴其庭,士無貴賤,與之抗禮,輜軿柴轂,填接街陌。」

這不用翻得太詳細,簡單說,袁紹當時的名聲,那是一個直追十幾年前的李膺。
十常侍之一的趙忠就去警告袁隗,袁隗也把袁紹找來念了一頓。

但管得動嗎?從上面的關係來看,肯定是管不動的。

有趣的是,就在袁紹這段「崛起當李膺」的時間,外戚那邊也有一個名叫何進的人,踏上了「努力成竇武」的旅途。

也就在這個時候,風波再起。
袁隗下了台,袁逢當上了三公。

袁紹已經沒有巴著老袁家大樹的必要,但局勢的轉變,卻迫使袁逢的另一個浪蕩子振作。

「袁術字公路,汝南汝陽人,司空逢之子也。少以俠氣聞,數與諸公子飛鷹走狗,後頗折節。」

大世族就是自己可以演一台戲。
袁紹本是家主繼承人,但叔父袁隗的逆襲讓他決定自立門戶。

憑著自己意思搞的袁紹,成績不錯,可就是槓上了宦官。

結果生父後來又跟叔父好了。
老袁家的生存,跟宦官是密切的,到這邊老袁家幾乎可以說是放棄了袁紹,改讓紈褲子弟袁術為太子(這樣寫方便點,不是真的太子)。
這裡有一些時間點不明,不過相信袁逢不久就過世了。

袁逢的長子袁基,繼承了他在老袁家的地位,但也失去了爭奪家主的機會。
所以,才需要原本「與世無爭」的袁術登台。

袁紹怕嗎?也許怕了一兩年。
但當何氏立后,何進對袁紹伸出友誼之手後,袁紹真沒啥好怕了。

袁紹絕對是何進最信任的一員大將。
而何進集團跟宦官集團,也是絕對的敵對。

事實上,這時最精彩的人物,是本初公路的叔父:袁隗。
袁隗一邊提拔袁術,一邊又與袁紹交好。
但跟宦官之間的交情,袁隗也沒有落下了。

就在各方角力不下,走過黃巾之亂,涼州之變後,漢靈帝病逝了。

提醒一下,宦官裡面,也分十常侍跟蹇碩派。
漢靈帝晚年,蹇碩甚得信愛,更受遺詔,應擁立劉協(後來的漢獻帝)為帝。

但蹇碩向來與何進格格不入,他覺得若不能趁機收拾掉何進,一切都是白饒。
蹇碩遂對外宣布,需待大將軍何進入宮商討,再作定奪。

何進一開始也沒多想,單人匹馬就要入宮。
然而,蹇碩手下副官,與何進乃是舊交。
此時在宮門迎接何進,狂使眼色。

何進看老朋友臉都要抽筋了,這才醒悟過來,掉頭撥馬便走,回轉兵營。
點起兵馬,何進直接讓部隊入駐皇宮,稱大將軍身體不適,即刻以部隊接管。

蹇碩沒能逮住何進,正要拿出漢靈帝遺詔。
何進部隊早已迎出何太后。

按照東漢慣例,新任皇帝向來由太后與大將軍召開會議定策……是某種程度上的選舉,而非前任皇帝指定。

何進在這裡,特別拉了袁隗一把。
若能將門生故吏滿天下的袁家拉攏過來,接下來要完成的變法,就更加穩當。

汝南袁氏,潁川荀氏,朝野士人無不齊聚於何進旗下。
十常侍也不得不緊張起來。

而兩頭落空的蹇碩,這時當然回頭去找十常侍,希望看在大家都沒蛋蛋的份上,一起對抗何進。
不過,十常侍中的郭勝,跟何進和何太后交情很好。

郭勝反而建議,獻上蹇碩,與何進一派談和。

何進欣然接受,讓十常侍派系接管了蹇碩勢力。
至於蹇碩本人?當然是殺之而後快。

眼看何進的寬容大氣,就要讓東漢順利度過這一次皇帝交接期。
可袁紹這廝就不安分了。

袁紹認為,這是千載難逢,完成竇武所不能之事的大好機會。
何進一直都很信賴袁紹,這次也不例外。

袁紹深知兵權的重要性,要何進緊緊抓牢,甚至拒絕參與為漢靈帝陪喪送終。
何進與袁紹關起門來討論,計議已定,何進就要去說服妹妹。

但十常侍看你們兩個大男人整蠱作怪的,心中早有提防。
除了何太后這邊,太后的母親,何進的弟弟車騎何苗,無不受了宦官的好處。

十常侍主打的點,歷史讀不好是不會懂的。
大將軍擅權,架空太后控制皇帝,不可不防。

事實上,竇武跟女兒竇妙就不是一氣。
他們的先祖竇憲也是。

而東漢最令人害怕的大將軍梁冀,更是此類型的佼佼者。
若是何進成了第二個梁冀?何家一眾那是全得牽連上的。

所以,只要何進一流露出剷除宦官的意思,何家人那是一致的反對。

依何進的性格人設,這事那就算擱下了。
又是袁紹在那邊鍥而不捨。

袁紹提供了一個更雞貓子鬼叫的爛計策,堪稱東漢毀滅者。
「召洛陽周圍領有重兵者入京。」

這個建議不是袁紹說了算,事實上在何進陣營裡面起了相當大的爭議。
當然留下來的記錄,幾乎都是「反對叫董卓來」這種諸葛神算。

好我們還是平反一下,其實何進沒那麼失心瘋,他主要執行的是「包圍式聯名上書」。

「前將軍董卓屯關中上林苑。」
「府掾太山王匡東發其郡強弩,并召東郡太守橋瑁屯城皋。」
「武猛都尉丁原燒孟津,火照城中。」

這些人陳兵洛陽周遭,上書請太后誅滅宦官。
越壓迫,何太后越是不從。

何苗也出來說服哥哥,而袁紹怕何進又軟掉,再加催促。
是說城外大軍壓京,洛陽城沒有不戒嚴的道理。

這一次,何進加封袁紹為司隸校尉,命王允為河南尹。
這兩個都是他的人沒錯。

袁紹王允的標準任務,當是鎮衛洛陽。
可司隸校尉也是監察官。

袁紹立刻展開監察,表示太后身邊的宦官應該要被辦,督請各軍入平樂觀。
這就是皇宮的一部分了。

何太后這次真的怕了,隨即解散了自己身邊的宦官。
而許多宦官連忙跑去何進府邸謝罪。

何進嘆了一口氣:「現在董卓他們就是為你等而來,你們在家鄉都有資產有爵位的,何不回去安養天年呢?」

大將軍有意放人,司隸校尉可不許。
袁紹又假傳大將軍旨意至州郡,下令抓捕宦官親族。

說到這裡,我想應該很明白了。
為什麼何進之死不在何進篇說?非要等到袁紹篇才說?

范瞱的意思,其實何進就是被袁紹害死的。

何進在那邊以德服人,周旋於勢力之間。
袁紹卻在背後狠招一刀接一刀,勢要讓宦官走投無路。

最後,就在何進毫無防備之下,被袁紹逼上絕路的十常侍,動手殺了何進。
並且要求尚書台擬詔,更換司隸校尉與河南尹。

就在這個千鈞一髮的時刻,虎賁中郎將袁術收到何進的副將通知,立刻下令關閉宮門,開始攻打宦官。

是的,這不是像三國演義中,一面倒的禁軍殺宦官。
這是一場宮廷攻防戰,而袁術等人失了地利,其實攻之不入。

但袁術到底不是士人君子,他就一流氓出身。
一發狠,袁術下令放火燒宮。

太陽要下山了。

張讓等人見已不可守,退入宮中,帶了太后、少帝、陳留王,從密道逃往北宮。
走到一半,卻聞如雷聲響:「放下皇上太后,饒你們一條狗命。」

來人卻是盧植。
不過盧植不是擋在路上,僅僅是在密道的窗外。

為什麼只有他一個人來?
盧植可是龍圖閣大學士(誤),皇宮裡面什麼機密文件他沒看過。

但你要說盧植心裡沒有一些自己的想法,那也把人性看得太小。

宦官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盧植確實只有一個人,但他只要一挺槍,誰先動就是誰死。
沒有人想當第一個死的。

況且這時大家都是中常侍,已經沒有小黃門在身邊了。

段珪心中一動,喊道:「盧尚書,太后來啦。」
說完,便將何太后往窗口一推。

趁著何太后翻出窗外,盧植忙著接應之時,傻的才不跑呢。

順便提一下,所以說劉辯這時候如果已經十七歲,那他應該是傻的。
故普遍更相信劉辯也只是個孩子。

張讓段珪等人帶著天子逃出皇宮,而宮內袁家還忙著大亂鬥跟鎮壓。

只有盧植知道他們去了哪裡。
而天下有心人,豈止盧植。

王允派了手下閔貢,偷偷跟著盧植。
盧植孤身一人,閔貢好歹也帶了些士兵。

發現宦官行蹤,盧植還不敢犯險,閔貢拍馬便上,連殺數人,救下少帝與陳留王。

盧植捕天子,閔貢在後。
閔貢之後,更有董卓。

這場大亂,終究是肥了董卓。
不過主角是袁本初。

其實袁紹就是試圖跟叔父袁隗合作,結果卻弄得一場空。
隨著董卓當權,他只好憑著自己的人脈,弄了個渤海太守。

從此與老袁家恩斷義絕,自己展開了霸者之路。

而從這一段經歷,說真的,你可以看出袁本初從來沒把袁術放在眼裡過。
袁術看到的世界是很小的,心心念念都是袁紹會來搶。

可本初只是笑笑。

這邊我們就不把袁紹與曹操爭霸的部分說完,為啥呢?
我想有人應該已經發現了。

袁紹本是殺伐果決,心狠手辣之輩。
同時也是魅力點滿的梟雄。

這在《三國志》裡頭是曹操啊。

《後漢書》的袁紹,到底是甚麼樣的一個角色,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完的。
待續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7會員
902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融四歲,能讓梨。」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在東漢之後的一千多年,民間崇拜著各式各樣的三國英雄。 但在知識份子眼中,那位孔夫子的後代,才是真正有名的楷模。 對他後來得罪曹操滿門抄斬了。
盧植,是劉備的老師。 在東漢後期,由於結黨之風盛行,想要加入士族的圈子,就得正式拜個大師。 劉備雖然是平民出身,但也在盧植這邊鍍過金的。 盧植不是討伐黃巾的大將嗎?開什麼補習班? 含金量夠嗎? 他的人生,又是怎麼樣一個傳奇?
「黃絹幼婦,外孫虀臼。」 說到這八個字,通常我們都會想起楊修跟他的解答:絕妙好辭。 經常都會忘記,這道曹操也要想上三十里路才能解答的謎題,是蔡邕所設下的。 蔡邕,一個在董卓死後,唯一在王允面前流露出哀悼之情的士人。 也是原本應該成就《後漢書》的才子。 對范瞱來說,蔡邕列傳必然相當特別。
三國演義裡,皇甫嵩是討伐黃巾賊的大將。 而他的副將朱雋,則跟劉備三兄弟有著更多對手戲。 朱雋對劉備等人相當親切,也說得上十分信賴。 這樣的人物設計,並非說書人們空穴來風。 事實上,朱雋就是一個跟劉關張三兄弟一樣,出身低微的英雄。 來自江東。
三國亂世的大門開啟,帶來了無數的猛將與勇士。 呂布,關羽,張飛,趙雲,張遼…… 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 然而,在這些人登場之前。 漢靈帝年間,這個國家最強大,征討黃巾,平定邊亂,戰功第一的武將領路人…… 就是皇甫嵩。
如果說,黃巾之亂是廣義三國時代在民間的起點,那麼何進絕對是官方代表無誤。 大將軍何進,屠夫出身。 妹妹是何太后。 這些在三國故事裡耳熟能詳的設定,確是史實。 然而,歷史上的大將軍何進,跟三國演義又有什麼不同呢? 新漢演義最後的篇章:三國前英雄。 就從這裡開始……
「融四歲,能讓梨。」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在東漢之後的一千多年,民間崇拜著各式各樣的三國英雄。 但在知識份子眼中,那位孔夫子的後代,才是真正有名的楷模。 對他後來得罪曹操滿門抄斬了。
盧植,是劉備的老師。 在東漢後期,由於結黨之風盛行,想要加入士族的圈子,就得正式拜個大師。 劉備雖然是平民出身,但也在盧植這邊鍍過金的。 盧植不是討伐黃巾的大將嗎?開什麼補習班? 含金量夠嗎? 他的人生,又是怎麼樣一個傳奇?
「黃絹幼婦,外孫虀臼。」 說到這八個字,通常我們都會想起楊修跟他的解答:絕妙好辭。 經常都會忘記,這道曹操也要想上三十里路才能解答的謎題,是蔡邕所設下的。 蔡邕,一個在董卓死後,唯一在王允面前流露出哀悼之情的士人。 也是原本應該成就《後漢書》的才子。 對范瞱來說,蔡邕列傳必然相當特別。
三國演義裡,皇甫嵩是討伐黃巾賊的大將。 而他的副將朱雋,則跟劉備三兄弟有著更多對手戲。 朱雋對劉備等人相當親切,也說得上十分信賴。 這樣的人物設計,並非說書人們空穴來風。 事實上,朱雋就是一個跟劉關張三兄弟一樣,出身低微的英雄。 來自江東。
三國亂世的大門開啟,帶來了無數的猛將與勇士。 呂布,關羽,張飛,趙雲,張遼…… 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 然而,在這些人登場之前。 漢靈帝年間,這個國家最強大,征討黃巾,平定邊亂,戰功第一的武將領路人…… 就是皇甫嵩。
如果說,黃巾之亂是廣義三國時代在民間的起點,那麼何進絕對是官方代表無誤。 大將軍何進,屠夫出身。 妹妹是何太后。 這些在三國故事裡耳熟能詳的設定,確是史實。 然而,歷史上的大將軍何進,跟三國演義又有什麼不同呢? 新漢演義最後的篇章:三國前英雄。 就從這裡開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袁紹,作為三國時代北方的霸主,其人生故事充滿了波折與反思。出身士族的他,雖然擁有卓越的資源和地位,卻因為自尊心與錯失良機,最終在官渡之戰中失利,留下遺憾。本文探討袁紹的性格特點、決策分析及其對現實的啟示,以避免重蹈覆轍。透過歷史回顧,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個人在困境中的選擇與成長。
Thumbnail
早在董卓被暗殺,袁紹界橋續命的大半年前,袁紹剛剛恐嚇來冀州的時候,曹操得到了一個人的建議。 這個人,也是三國中被忽略的一個重要存在,一個可以媲美賈詡、郭嘉眼光的人。 他能讀人心,看大勢,他的判斷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從未出錯。 這個人叫做鮑信。 鮑信在漢末崩塌時簡短出場過,當時他奉何進命去老家招兵
Thumbnail
袁紹在做了冀州牧後,以廣平人沮授為奮武將軍,使監護諸將;魏郡審配為治中、鉅鹿田豐為別駕,南陽許攸、逄紀、穎川荀諶皆為謀主。 袁紹的起步,士族圈子助力很大。 河北、南陽、潁川全都在起步階段加盟。 這也和當年劉秀剛起飛時一樣。 不過,即便長袖善舞如劉秀,後來在團結各方面勢力時仍然玩砸了一些環節,
十二月,公軍官渡。 曹操即將與袁紹發生一場影響漢末走向的戰爭...。
Thumbnail
來看一下此時此刻的天下大勢吧。 總體來講,關西的董卓勢力和益州的劉焉勢力暫時趨於穩態,這兩伙要先放一放。 關東方面,已經打亂營了。 但是,雖然亂,還是有主線的。 第一條主線,是袁紹集團和袁術集團的搏殺。 袁紹雖然被董卓竊取了第一出大戲的票房,但最終的局面走向還是可以接受的。 因為他袁導的
Thumbnail
孫堅北上的那段時間史書中是這麼記載的: 1、袁術以後將軍的名義出逃南陽投奔張咨。(術畏卓之禍,出奔南陽) 2、劉表在孫堅殺人後迅速得到了荊州刺史的朝廷任命。(長沙太守孫堅殺荊州刺史王睿,詔書以表為荊州州刺史) 3、孫堅殺張咨,隨後南陽郡慫了,要啥都給。(牽咨於軍門斬之,郡中震慄,無求不獲)
Thumbnail
袁紹最終崩盤的第一個環節,是董卓沒有任何官方指令就帶軍趕到洛陽了。 是誰在給董卓傳遞信息呢? 極大概率,是看似不起眼,但整場政變中極其關鍵的董卓之弟,奉車都尉董旻。 「奉車都尉」是個啥官呢? 「掌御乘輿車,出則陪乘,入則侍從」,皇帝的身邊人,霍光和竇固當年都幹過。 還記得靈帝病重時讓董卓去
Thumbnail
幹掉蹇碩和外戚董家後,袁紹在這個該放下一切過往共同邁向新時代的關口勸說何進:「上一任外戚宦官的權力鬥爭時,竇武占據著明顯優勢卻最終被害是因為啥?」 他的密謀漏洩出去了,真到了關鍵時刻,北軍五校的將士們更怕的是太監們! 現在將軍好不容易拿下如此優勢的地位,你兄弟何苗又和你一條心統率勁兵,部下將吏又
Thumbnail
終於要好好說說袁紹了。 更具體的說,要說說他老袁家了。 當時提到他老袁家,有一個非常天皇巨星的詞:「四世三公」。 啥叫「四世三公」呢? 他老袁家連著四輩,當到了三公(司徒、司空、太尉)這個位置的高官。 權力最重的國家決策和軍事任用這兩條大動脈雖然在皇權,外戚,太監這三個勢力手下,但讓整個帝
Thumbnail
東漢的王朝末年,戲劇性非常強。 總體上,用一句話可以概括:為他人做嫁衣裳。 開篇有三句話,分送三個人。 有句話叫做「人算不如天算」,這句話,送給袁紹先生。 在這裡,我們要提前給袁紹辟個謠,拜《三國演義》所賜,這位爺被描寫成了一個優柔寡斷,敗事有餘的漂亮草包。 實際上,人家根本不是山炮!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袁紹,作為三國時代北方的霸主,其人生故事充滿了波折與反思。出身士族的他,雖然擁有卓越的資源和地位,卻因為自尊心與錯失良機,最終在官渡之戰中失利,留下遺憾。本文探討袁紹的性格特點、決策分析及其對現實的啟示,以避免重蹈覆轍。透過歷史回顧,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個人在困境中的選擇與成長。
Thumbnail
早在董卓被暗殺,袁紹界橋續命的大半年前,袁紹剛剛恐嚇來冀州的時候,曹操得到了一個人的建議。 這個人,也是三國中被忽略的一個重要存在,一個可以媲美賈詡、郭嘉眼光的人。 他能讀人心,看大勢,他的判斷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從未出錯。 這個人叫做鮑信。 鮑信在漢末崩塌時簡短出場過,當時他奉何進命去老家招兵
Thumbnail
袁紹在做了冀州牧後,以廣平人沮授為奮武將軍,使監護諸將;魏郡審配為治中、鉅鹿田豐為別駕,南陽許攸、逄紀、穎川荀諶皆為謀主。 袁紹的起步,士族圈子助力很大。 河北、南陽、潁川全都在起步階段加盟。 這也和當年劉秀剛起飛時一樣。 不過,即便長袖善舞如劉秀,後來在團結各方面勢力時仍然玩砸了一些環節,
十二月,公軍官渡。 曹操即將與袁紹發生一場影響漢末走向的戰爭...。
Thumbnail
來看一下此時此刻的天下大勢吧。 總體來講,關西的董卓勢力和益州的劉焉勢力暫時趨於穩態,這兩伙要先放一放。 關東方面,已經打亂營了。 但是,雖然亂,還是有主線的。 第一條主線,是袁紹集團和袁術集團的搏殺。 袁紹雖然被董卓竊取了第一出大戲的票房,但最終的局面走向還是可以接受的。 因為他袁導的
Thumbnail
孫堅北上的那段時間史書中是這麼記載的: 1、袁術以後將軍的名義出逃南陽投奔張咨。(術畏卓之禍,出奔南陽) 2、劉表在孫堅殺人後迅速得到了荊州刺史的朝廷任命。(長沙太守孫堅殺荊州刺史王睿,詔書以表為荊州州刺史) 3、孫堅殺張咨,隨後南陽郡慫了,要啥都給。(牽咨於軍門斬之,郡中震慄,無求不獲)
Thumbnail
袁紹最終崩盤的第一個環節,是董卓沒有任何官方指令就帶軍趕到洛陽了。 是誰在給董卓傳遞信息呢? 極大概率,是看似不起眼,但整場政變中極其關鍵的董卓之弟,奉車都尉董旻。 「奉車都尉」是個啥官呢? 「掌御乘輿車,出則陪乘,入則侍從」,皇帝的身邊人,霍光和竇固當年都幹過。 還記得靈帝病重時讓董卓去
Thumbnail
幹掉蹇碩和外戚董家後,袁紹在這個該放下一切過往共同邁向新時代的關口勸說何進:「上一任外戚宦官的權力鬥爭時,竇武占據著明顯優勢卻最終被害是因為啥?」 他的密謀漏洩出去了,真到了關鍵時刻,北軍五校的將士們更怕的是太監們! 現在將軍好不容易拿下如此優勢的地位,你兄弟何苗又和你一條心統率勁兵,部下將吏又
Thumbnail
終於要好好說說袁紹了。 更具體的說,要說說他老袁家了。 當時提到他老袁家,有一個非常天皇巨星的詞:「四世三公」。 啥叫「四世三公」呢? 他老袁家連著四輩,當到了三公(司徒、司空、太尉)這個位置的高官。 權力最重的國家決策和軍事任用這兩條大動脈雖然在皇權,外戚,太監這三個勢力手下,但讓整個帝
Thumbnail
東漢的王朝末年,戲劇性非常強。 總體上,用一句話可以概括:為他人做嫁衣裳。 開篇有三句話,分送三個人。 有句話叫做「人算不如天算」,這句話,送給袁紹先生。 在這裡,我們要提前給袁紹辟個謠,拜《三國演義》所賜,這位爺被描寫成了一個優柔寡斷,敗事有餘的漂亮草包。 實際上,人家根本不是山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