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2|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住』是租、是買、是繼承、是投資?

    邁入了秋天,河堤邊早上的陽光角度改變了。因為,太陽升起的時間晚了些,能跑在提防牆陰影下的時間,好像是拉長了一點點。唯一,還沒改變的就是臉上的口罩,不知何時才能脫掉,讓呼吸能像過去一樣的自然。
    每天一樣的時間,總是會遇到同樣的人,有時會舉著手、點個頭,彼此加油打氣一下,有個不同的是旁邊大樓,竟然往上蓋到15層了。早上七點半,跑在河堤外聽到了敲打聲,碰!碰!碰!。好奇的往上一看,鷹架上已經有人開始工作了。之前,大樓的高度還沒越過河堤牆,聲音不容易傳到河堤邊。今早,看到鷹架上的工人,在多數人準備出門上班的時間,已經在崗位上工作著,這社會能維持一切正常的運作,有著太多默默地無名英雄,在你我想不的時間開始工作著,為了趕工讓人住進新房裡。
    按著多數的生活節奏,跑完回家吃頓豐盛的早餐,出門到咖啡廳開啟工作模式。只是,疫情兩年下來帶來對工作量的轉變,似有非無的衝擊著,搞得自己不知道是忙還是不忙?
    耳邊傳來的一句話:這樣10萬賺150萬,算是小咖的。另一桌喝咖啡的客人繼續說著:這個建商風評很好,有良心,圈地都是好地段,用料都很實在,案子一出來馬上就完銷。上次買的案子是1千萬左右,只花了10萬多,一年不到就賺了150萬。這次的案子坪數更大,我們有一個群組在算投報率,我跟你說,有錢一起賺。
    放下我手邊的工作,看著他們認真討論如何投資房地產,如何用槓桿賺取倍數的錢。聽著他們一副成為資本家,述說著許多投資的專業術語,以及晉升為某個社會階層的人,準備買些符合身份的包包、車子與設備。
    正在納悶著想:這些人真厲害,果真是紮實的資本家,可以投資房地產就變成他們的正業。結果,再仔細一聽,原來他們是一群請了年假的薪貴上班族,覺得半年用10萬賺到150萬,上班一年才120萬,主管又很機車,最近案子少沒事做,有年假幹麻不請。聽了15分鐘後,才發現沒幾句在討論投資的專業分析,名牌與車市分析倒是滔滔不決地說不完。索性,我就把心情收回,專心地先處理工作上的事情。
    傍晚,終於結束了一天的工作,準備要離開辦公室。心裡還是記著上午咖啡廳專業投資客們討論的事情,讓我決定來附近晃一晃,看看到底房地產有多熱。騎上了車,以公司為中心,半徑1公里來地毯式搜尋建案,在這是涼爽的秋天夜晚,帶一點浪漫的投資夢想吧!騎了一圈下來,建案起碼超過10件以上,我的手指根本還不夠數,身為首都的台北市,每坪單價70萬根本就是一個基本數字。隨便來個40坪+車位,3千萬肯定跑不掉。在想想周遭多數朋友的家庭年薪平均落在150萬都算很好的,多數是兩夫妻加起來才有這水準。說到底,這些建案的房子到底是誰在買?房貸利率再低,如此驚人的總價硬著頭皮買,不就是會壓縮了生活的水準,還得思考工作的穩定性,不能被炒魷魚。當我又想到早上投資客用的方式後,一切豁然開朗。假如多數情況下,用灰色的方式買入權利,再賣掉權利,就都是另外一回事情。坪數越大,賺得越多,房市如此熱絡,不怕賣不掉,只怕賣太便宜,這些人果然是投資高手中的高手,善用槓桿1元賺10元。
    騎了一圈後,回到家裡看著自己租的地方,心裡想著我很幸運!回頭又想,房子是『住』的吧!是一個讓人有棲身之處,避風躲雨的空間吧!從那一個年開始變成了投資的顯學,變成各行各業主要的投資標的物,買地蓋廠別擔心,廠不賺錢沒關係,地會漲價。買地蓋廠可以貸款,廠就算不蓋,就算不用,利率很低政府還有蓋廠的補助,過幾年賣掉地賺更多。
    房子變成投資標的物後,讓一群想買房的人擔心現在不買未來更貴,一窩蜂的開始找房跟買房。蛋黃區買不起沒關係,去買遙遠的蛋白區,結果蛋白區的房子在高需求下,也開始不停的往上漲。在這薪資水準漲幅不大的社會,到底住的權利,變成的一個什麼樣子呢?有人會說賺錢靠能力,不會自己去賺嗎?要努力賺錢阿!要努力往上爬阿,要努力學會投資阿!怪社會、抱怨政府要幹麻?
    台灣平均薪資的數字下,是個未必接近社會現實的數字。好吧!用這平均去看吧,在看看周遭的建案,到底是誰會買?人口漸少的情況下,到底是誰會住?是國外的人移居?是有錢人替孩子鋪路?是投資美夢高於實際的供給?供需失恆的狀況,該用自由市場的角度看待嗎?還是又是另外一位傳統社會下的失敗者,為自己買不起每坪70萬房無病呻吟呢?不!!我們都懂資源有限,我們會努力保護環境與資源,盡量不讓獨占的事情發生。反觀,地球有限的土地下,讓活在某個國度裡的人,有『住』的保障,而不是將自由與資本市場極大化,剝削了某些人的權利,這才是討論『住』一個相對重要的環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