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10/1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當其他人都在奪走生命時,我會拯救它」《鋼鐵英雄》影評

《鋼鐵英雄》Hacksaw Ridge 2017
  • 導演:梅爾·吉勃遜
  • 演員: 安德魯·加菲爾德、文斯·范恩、山姆·沃辛頓
  • 主觀評分:8/10
電影改編自二戰軍醫戴斯蒙·杜斯的真人真事,由於對基督教的信仰,從小就堅定「勿殺生」的規範,在軍中拒絕殺戮與拿槍,因此屢遭長官與同連的士兵排擠。但也因為戴斯蒙秉持著他的信念,不僅在戰場上以一人之力,歷經兩天一夜拯救了75位傷兵,更成為日後美軍進攻的精神指標。本片的英文片名是Hacksaw Ridge,是二戰時期沖繩島戰役(1945年)的美日交戰處-「鋼鋸嶺」。
整部電影透過戴斯蒙·杜斯的事蹟表達了反暴力與和平主義,因此它不像史蒂芬·史匹柏的《搶救雷恩大兵》或克林·伊斯威特的《美國狙擊手》呈現出大量血腥暴力與無情屠殺,也不像其他戰爭片充斥著黃色笑話、髒話與菸酒。
然而,面對影像呈現的限制,這部電影仍然透過無數戰友的犧牲、滿載屍體的卡車,表現出了戰爭的現實與殘酷。《鋼鐵英雄》的故事並非直接切入戰場,而是從頭訴說戴斯蒙·杜斯的人生故事,描述這名男子的家庭背景,同時帶出他對於宗教信仰的堅定。
外界批評《鋼鐵英雄》含有過多的宗教元素,充滿對基督教信仰的推崇,與梅爾·吉勃遜2004年的電影《受難記》有異曲同工之妙。但製片人表示他並不是在放大片中的宗教元素,反而希望觀眾聚焦於電影傳達的信念,聚焦於這個角色特質。戴斯蒙雖然不願碰槍、不願殺戮,仍願意穿著軍服與同連士兵一同上陣。面對欺凌他的士兵、辱罵他的長官,甚至是與他為敵的日軍傷兵,他都願意一視同仁為他們包紮療傷。
或許這就是導演梅爾·吉勃遜想傳達的宗教思想: 「上帝將他的救贖之恩平等的給了每一個人,所有人都可以來到耶穌的面前,得到上帝赦免的永恆的平安」以及《獨立宣言》裡提到的:「人人生而平等,但並不是人人死而平等」。
這部電影的戰鬥場面大多以實際拍攝的為主,唯獨轟炸與血腥場景以特效呈現,電影拍攝地點其實非常的小,僅移動樹木、沙袋與屍體就能拍攝下一幕。雖然畫面是實景拍攝,但戰場上的每個聲音都是混音出來的,聲音的衝擊與臨場感也讓這部電影榮獲奧斯卡獎最佳混音。整部電影沒有太多鮮豔的顏色,在戰場上也只存在紅褐色的鮮血與漆黑的大地。
《鋼鐵英雄》這部反戰電影充滿了熱血動作的娛樂性質、心態上的教育性質及啟發性的鼓舞性質。IMDb評分高達8.1分,僅次於梅爾·吉勃遜的成名之作《梅爾·吉勃遜之英雄本色》。這部電影的精采程度甚至超越了《搶救雷恩大兵》,完美的呈現了長官與士兵對戴斯蒙心態上的轉變。
而戴斯蒙的堅持掌握了整部電影的淚點。甚至會讓你在螢幕前為他祈禱,並希望他就此放棄,別在冒著自己的生命危險衝進危機四伏的戰場。也正是戴斯蒙·杜斯如此堅定的信仰,創造出了名留影史中一大經典之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