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犧牲》安德烈•艾森耶維奇•塔可夫斯基的電影風格和特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安德烈·艾森耶維奇·塔可夫斯基(Andrei Eisen Yakovlevich Tarkovsky)是20世紀俄羅斯著名的電影導演和編劇,被廣泛認為是世界電影史上最重要的導演之一。他生於1932年,因為肺癌逝世於1986年,塔可夫斯基的作品以其深刻的哲學內涵、複雜的影像語言和存在主題等的創作而聞名。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雕刻時光》、《伊凡的少年時代》和《犧牲》等,他的電影風格獨特,常常融合了詩意的影像和深奧的思想,讓我們可以知道他是一個博學的人,且他對後世的影響深遠。

raw-image



近期看了1986年的作品《犧牲》,具很多人的分享,這樣的作品其實每一次看的感覺其實都會不太一樣,一開始會從疑惑、看不懂,逐漸到有些許感受,接下來是我做的筆記。


《犧牲》

宗教與思想探索

塔可夫斯基信仰東正教,這深深地影響了他的作品。《犧牲》中,我們可以看到對死亡、信仰等宗教議題的探討,這些議題貫穿於整個影片,引發了觀眾對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思考。


感受與對話

塔可夫斯基的影片充滿了詩意和人文主義的對話,觀眾常常被他獨特的情感表達所打動。這些對話不僅僅是角色之間的交流,更是一種對內心世界的探索和表達。


鏡頭與影片

塔可夫斯基擅長創造出詩意的畫面和獨特的影片風格。他避免了商業化的手法,追求藝術和思想的完美結合。


  • 長鏡頭_在回憶甚至是依些場景的帶過,而且以現在的電影來說有些緩慢,這樣的攝影手法能夠顯得很有詩意。
  • 轉景_有一幕是亞歷山大從二樓爬下來,那時他東躲西藏,從一棵樹的交界一分為二樓梯與房子,穿越下一棵樹又到了後面的院子,正所謂轉景是炫技的機會。


時間與結構

塔可夫斯基的影片往往不按照傳統的時間和結構排列,這使得觀眾難以辨認故事的時間脈絡,以亞歷山大在房間中睡著那段為例,他醒來之後連他自己都不知道現在幾點 (?),不過也增加了影片的神秘感就是了。


其實塔可夫斯基的爸爸是一個詩人,於是他備受引響,於是他的影片撥放感覺如同把詩作成影片。再來,詩的結構通常是沒有結構的,簡單來講就是詩沒有獨立性,所以在觀看的時候會覺得劇情可以是跳來跳去,或是前後沒有連貫性。


畫面

他的每一個畫面都像是精心設計的藝術品。觀眾可以在影片中找到許多細節,進一步理解塔可夫斯基的魔鬼藏在細節裡。


  • 詩意的畫面
  • 你隨意的點開他的任一一個片段,你都覺得畫面有如藝術品
  • 他的每一個畫面其實都很像那種精緻擺設,怎麼說呢?如同那種我們在畫素描時的水果,他在場景裡面的擺設時常看到,其它像是陽光透進去房間內的窗簾薄紗,真的美到不要不要。( 結論:擺設無論是配景還是細節都相當精緻,如同我在一幅畫當中找到了一幅畫一般。)


室內鏡頭

通常我們把場景帶到室內的時候,那就是一種”文明”的介紹,我們可以藉由室內的鏡頭,反映出我們電影現在所表達的年代。

 

舞台劇表現

塔可夫斯基的鏡頭都會有一種感覺就像是舞台劇一般,他的每一幕有帶入背景的畫面,與舞台劇有著相當類似的表現方式,他是如此平面的,且通常沒有什麼透視景深,也沒有角度。就連亞力山的他的妻子發瘋的時候,他的肌肉抽促與掙扎都如夢如幻很像是舞台劇,具有張力也很有藝術的氣息在當中。


角色

人 = 符 號 。

我們可以看到他有個特點,就是演出人數少,而這也很像舞台劇。

8個人 = 八個想表達的問題


以裡面的妻子為例,我們可以從亞歷山大的妻子身上感受到,他是那種歇斯底里的人,且有一幕他在與僕人對話時有想要把她的孩子一起吵醒,代表著他也有著一股「我過得不好,誰也別想過的很好」的心理。

 

衣服

衣服在電影裡面通常都是最明喻也是最直接的了,就有如我們能判斷怎麼樣穿衣風格的人他也有什麼樣的氣質。


我們再以亞歷山大的妻子為例,他的妻子給人的穿衣感覺如同貴族,所以也正有貴族通常會有的驕氣與貴氣,且他的衣服非常的精緻且纖細,看起來有如第一次世界大戰前,19-20世紀歐洲最美好的年代那時會有的貴族服飾,衣服在電影的符號當中也是非常象徵主義的。

 

以亞歷山大為例,他是一個評論家,衣服配色上是棕色的老舊夾克,可以抓去的符號是”人文學者”。另外上面的污漬,我們可以讀出這個符號帶給我們的感受是”這個人是有一些經歷的”,也許是因為這樣他才能那麼嘮叨的自言自語一些哲學的自我對話;或者是”肩負的”,他肩負著什麼?可以從一些現代學者的內心來觀察,其實可以發現蠻多心態都有著「想改變世界一些什麼」,的那種心懷大志。

 

如果在這部電影裡面,其實也可以發現,裡面的時代與他們穿的衣服也許多少是有脫鉤的,我自己的感覺是,這樣子的表現可以更凸顯出腳色們的心理或者是增加影片當中的豐富度。

 

更細的隱設

以女兒為例,他有一幕是在吃青蘋果,青蘋果所代表的符號應對是夏娃

 

另外,有一幕天搖地動,有飛機從天上經過,而女兒左右跑的那幕,房子中間的展示架上有個牛奶,或者應該要說,很像罩盅裝著的白色液體,而我會因為他們身處的年代感直接聯想到牛奶。


而牛奶又能代表些什麼?

我們先從「打破」這個符號,我能知道他的代表是「不祥的徵兆」

我們又能在這一幕+戰鬥機的聲音能更發現到或是感受到,戰爭的來臨。

在宗教的背景喻意連接起來的就是基督教所講的世界末日。

而我們講到基督教裡面有跟牛奶有關的一詞就是


“流奶與蜜應許之地”
「把這律法的一切話寫在石頭上。你過了河,可以進入耶和華─你神所賜你流奶與蜜之地,正如耶和華─你列祖之神所應許你的。」(27:3)


形容那地的美好和豐富,但放在這裡與「破碎」放在一起,就代表著這片土地的美好與豐富被無情破壞了。

 

聲音

我們可以聽到她的聲音有很多種的,像是可以在當中感受到水滴的聲音等等,另外我覺得厲害的是,他有利用聲音去做某些事件的隱喻,像是戰爭。


超級重點

宗教與思想探索:作品會出現彰顯信仰的質疑,像是死亡的恐懼與其他生命哲學。

感受與對話:詩意的、人文主義的對話

鏡頭:緩慢的、停止的。

影片:非商業化,他的作品如同自己的本質,就如同這個作品的亞歷山大就是導演自體的隱設,最後請不要用連續劇的方式去看他的影片。

結構:如同讀詩一般,有時劇情跳躍會頓時無法理解。

時間:基本上段落上偶爾會有那種沒有固定的節奏或是時間跳躍。

畫面:你隨便定格都是藝術品,且細節都超美。

場景畫面表現:很像舞台劇。

角色:演出人數少(很像舞台劇)。

衣服:象徵主義的。

看完影片後我覺得他是怎麼樣的一個人:看他的影片好像是在讀一首詩而又覺得他是銳利又冷漠的人

聲音:自然帶入周遭環境,或是聲音正在跟你講故事。


符號發現

青蘋果 = 夏娃

老舊夾克 = 人文學者

衣服上的污漬 = 角色是經歷過一些事情的

打破 = 不祥的預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我寫了一堆筆記
8會員
24內容數
打東西整理成我看得懂的東西
我寫了一堆筆記的其他內容
2024/08/15
藤田嗣治是一位生於日本、後來歸化法國的畫家。他的作品經常描繪貓和女性,並將日本傳統技法融入油畫中,創造出乳白色肌膚的獨特畫風。本文探討他的藝術生涯,包括他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的經歷和影響,此外,也會分析電影《藤田嗣治與白色的裸女》如何描繪他的藝術特色與人生歷程。
Thumbnail
2024/08/15
藤田嗣治是一位生於日本、後來歸化法國的畫家。他的作品經常描繪貓和女性,並將日本傳統技法融入油畫中,創造出乳白色肌膚的獨特畫風。本文探討他的藝術生涯,包括他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的經歷和影響,此外,也會分析電影《藤田嗣治與白色的裸女》如何描繪他的藝術特色與人生歷程。
Thumbnail
2024/02/29
現代藝術確立藝術的價值,以克萊門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藝術家為例,探討藝術的純粹性及其與當代藝術的差異。
Thumbnail
2024/02/29
現代藝術確立藝術的價值,以克萊門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藝術家為例,探討藝術的純粹性及其與當代藝術的差異。
Thumbnail
2024/02/29
藉由歷史的往前推進,藝術不斷的在質疑舊的典範。 在西方的現代性觀念中,現代主義常被理解為持續挑戰舊有典範的一種態度。通常,我們對現代主義有這樣的認識,而在這種現代性中,時間性概念通常不被強調。曾經我閱讀過《歷史的天使》這本書,書中談到了現代哲學如何看待時間概念。基本上,有一個被稱為歷史主義的觀
Thumbnail
2024/02/29
藉由歷史的往前推進,藝術不斷的在質疑舊的典範。 在西方的現代性觀念中,現代主義常被理解為持續挑戰舊有典範的一種態度。通常,我們對現代主義有這樣的認識,而在這種現代性中,時間性概念通常不被強調。曾經我閱讀過《歷史的天使》這本書,書中談到了現代哲學如何看待時間概念。基本上,有一個被稱為歷史主義的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再次從這些藝文作品中看見了自由的可貴,失去自由進而失去姓名與性命,連眾人的共同記憶都要迫於陪葬。當安東尼奧帶著僅存氣息被拖到廣場,士兵們讓鎮民燒掉與他相關連的小書,這一舉止絕不是僅為了嚇阻,而是要將安東尼奧這個人從歷史上抹去。極權體制意味著全面掌控,連死亡都要從古至今死的透徹
Thumbnail
我再次從這些藝文作品中看見了自由的可貴,失去自由進而失去姓名與性命,連眾人的共同記憶都要迫於陪葬。當安東尼奧帶著僅存氣息被拖到廣場,士兵們讓鎮民燒掉與他相關連的小書,這一舉止絕不是僅為了嚇阻,而是要將安東尼奧這個人從歷史上抹去。極權體制意味著全面掌控,連死亡都要從古至今死的透徹
Thumbnail
藉由一段天主教徒受迫害的歷史, 探討宗教信仰的意義與價值, 電影雖然長卻意義深遠。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藉由一段天主教徒受迫害的歷史, 探討宗教信仰的意義與價值, 電影雖然長卻意義深遠。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这部电影《天堂孤影》是阿基考里斯马基工人三部曲中的一部,他擅长以冷冽克制的手法来描述无产阶级的人们生活状态,在他们的世界里平淡、困难成为了生活的最大部分,而社会的冷漠也远远超出了他们对生活的期待。但不论怎么样,阿基的电影总是给人一种朦胧的希望。 电影中,一名垃圾工的老同事计划拉他入
Thumbnail
这部电影《天堂孤影》是阿基考里斯马基工人三部曲中的一部,他擅长以冷冽克制的手法来描述无产阶级的人们生活状态,在他们的世界里平淡、困难成为了生活的最大部分,而社会的冷漠也远远超出了他们对生活的期待。但不论怎么样,阿基的电影总是给人一种朦胧的希望。 电影中,一名垃圾工的老同事计划拉他入
Thumbnail
安德烈·艾森耶維奇·塔可夫斯基是20世紀俄羅斯著名的電影導演和編劇,被廣泛認為是世界電影史上最重要的導演之一。他在作品《犧牲》中探討宗教、思想、人文主義,透過獨特的鏡頭、時間結構、畫面表現和角色的象徵意義,將深沉的意境和哲學思考融入影片中。
Thumbnail
安德烈·艾森耶維奇·塔可夫斯基是20世紀俄羅斯著名的電影導演和編劇,被廣泛認為是世界電影史上最重要的導演之一。他在作品《犧牲》中探討宗教、思想、人文主義,透過獨特的鏡頭、時間結構、畫面表現和角色的象徵意義,將深沉的意境和哲學思考融入影片中。
Thumbnail
關於尤格‧藍西莫(Yorgos Lanthimos)的名字,早已得名在影迷之間。隨便從哪一部作品開始,要不欣賞他幾乎是不可能的。他能夠把在體制、社會、集體、家庭下,各種「人」的「變形」像滑手機一樣用兩指指尖靈巧地向外延伸,拉大再拉大的標記給你看。絲毫不在意面對這些極度清晰,觀眾心裡究竟舒坦不舒坦。
Thumbnail
關於尤格‧藍西莫(Yorgos Lanthimos)的名字,早已得名在影迷之間。隨便從哪一部作品開始,要不欣賞他幾乎是不可能的。他能夠把在體制、社會、集體、家庭下,各種「人」的「變形」像滑手機一樣用兩指指尖靈巧地向外延伸,拉大再拉大的標記給你看。絲毫不在意面對這些極度清晰,觀眾心裡究竟舒坦不舒坦。
Thumbnail
楔子 類型電影的廣泛性,將其多發的創作概念,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操弄手法,與作品本身的意圖凝練在一塊。如電影不同於文學或劇場的表達形式而作為當代文化的共通語言—它的特殊之處,正是能夠在不同面向的整合概念中,將故事的實質意涵重新建立起影像空間的敘事觀點;尤其是在特定類型電影為主體的表徵中,更能夠觀察到此一
Thumbnail
楔子 類型電影的廣泛性,將其多發的創作概念,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操弄手法,與作品本身的意圖凝練在一塊。如電影不同於文學或劇場的表達形式而作為當代文化的共通語言—它的特殊之處,正是能夠在不同面向的整合概念中,將故事的實質意涵重新建立起影像空間的敘事觀點;尤其是在特定類型電影為主體的表徵中,更能夠觀察到此一
Thumbnail
人常需要被提醒自己是人。蘇聯名導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之子親自編導紀錄片,帶領影迷重見那位雕刻時光的電影藝術家風采。肉體已逝,可是他的精神保留在他的電影裡,永垂不朽。
Thumbnail
人常需要被提醒自己是人。蘇聯名導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之子親自編導紀錄片,帶領影迷重見那位雕刻時光的電影藝術家風采。肉體已逝,可是他的精神保留在他的電影裡,永垂不朽。
Thumbnail
「《啟示錄》是關於命運的故事。它指出,人作為個體,是無法離開社會而生存的。當自然拯救了某個物種,使其免於滅絕時,被拯救者並不會知道存在背後的故事。」─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 這幾天,看到一則新聞,三名護理師被一名確診老人持水果刀砍傷,一人韌帶斷裂、一人腹部受傷,還有一人右手4條韌帶、2條神經被砍斷。
Thumbnail
「《啟示錄》是關於命運的故事。它指出,人作為個體,是無法離開社會而生存的。當自然拯救了某個物種,使其免於滅絕時,被拯救者並不會知道存在背後的故事。」─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 這幾天,看到一則新聞,三名護理師被一名確診老人持水果刀砍傷,一人韌帶斷裂、一人腹部受傷,還有一人右手4條韌帶、2條神經被砍斷。
Thumbnail
對塔可夫斯基而言,藝術本身即是祈禱,而藝術的最高境界便在於自己的禱告與他人接近之時。然而,他一生都為他人無法理解自己的電影而感到困惑,或許這樣的情感更來自那個曾屏棄他的國家所帶給他的文化養成。知識份子試圖與人們聯繫、建立共感,並思索國家與民族的難題,而他的一生都如此追求這個信念
Thumbnail
對塔可夫斯基而言,藝術本身即是祈禱,而藝術的最高境界便在於自己的禱告與他人接近之時。然而,他一生都為他人無法理解自己的電影而感到困惑,或許這樣的情感更來自那個曾屏棄他的國家所帶給他的文化養成。知識份子試圖與人們聯繫、建立共感,並思索國家與民族的難題,而他的一生都如此追求這個信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