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很多沒想到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她從來沒想到,從畢業後就工作負擔家計,後來逃離讓人窒息的原生家庭,跟心愛的男人結婚以為找到長期飯票,沒幾年就又了單親,好不容易拉拔獨子長大,以為高學歷的獨子可以順利成家立業,還能照顧她這個辛苦一輩子的老母,孩子卻整天窩在家中不工作,茶來伸手飯來張口……。
他從來沒想到,從小養尊處優,老媽總是有求必應,他只要念書考高分就好,一路讀頂尖學校,頂著高學歷遇到不景氣,他沒有順利功成名就,要找高薪的工作處處碰壁,一般工作他又瞧不起薪水和老闆。只不過想把家當個避風港,讓他不用再跟別人哈拉,說那些言不及義的話,反正他習慣窩在家,老媽退休有存錢,兩人安穩度日也很好,卻被親友和鄰居指指點點……。

老母親在經濟和心理上已經難以負荷,有種隨時都會倒下的感覺,經常不自覺地流下眼淚,她除了怨嘆自己的一生,還擔心以後自己80歲,卻需要照顧還住在家中50歲的「孩子」,當她從#人間登出時,沒有生活能力的老孩子該如何?

在 #高齡化 #失業 與 #單身化 攀升的趨勢下,又加上疫情的雪上加霜,影響大環境,這樣的故事不是特例,是現今社會的現狀,從媒體時有所聞,或是生存在我們周邊,也躲在社會的角落,他們的心理困難更甚於經濟弱勢。
在日本這樣的現象已被大眾重視,80多歲的年邁父母與50多歲無業或處於#繭居 狀態的子女同住,導致家境貧困或社會網絡日益薄弱,孤立無援。日本把這種社會問題稱為 #8050問題,因高齡家長與中年子女同住所產生的種種經濟、照護、心理、文化適應等困境,聚焦於這些因為子女年過40而失去社會支援的家庭。
翻開這本《#80/50兩代相纏的家庭困境》,不得不說,剛開始有一種悶住的感覺,有些案例看了會讓人生氣、腦會悶燒,再繼續閱讀因為揪心,胸口還會悶,幸好編輯很用心,一篇篇架構索引清晰又有條理,加上作者和譯者功力,很嚴肅的社會議題,讀起來不會吃力。有趣的是,越讀越有滋味,有些人用退縮的方式發洩不滿,也有其不得已,這樣的生命經驗,讓我們能瞭解另類人生,幫我們不阿雜。


#3個閱讀提問

❓ 甚麼原因造成兩代相纏?
❓ 有哪些家庭困境?
❓ 如何面對家人照顧議題?

#要作繭自縛還是破繭而出?

「一旦你從名為『正常』的社會中掉出來,就很難再回去了……」真的是這樣嗎?或是這樣的想法成為保護傘?
與外界失去連結、疏離孤立,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為了避免自己與家人的精神、體力或經濟透支崩潰,不要從 #相纏 變 #相殘,所有人都應該重新審視家庭現況,學習在新時代生存的智慧。書中提到的 #極限家庭,指的正是在精神、體力、經濟狀況都瀕臨崩潰邊緣,卻缺乏社會網絡,無法獲得周遭援助,只能仰賴家人彼此支持的家庭。
日本的另類次文化,尼特族(NEET) 、團塊世代,台灣也有,從拒學到社會退縮的青年比比皆是,這本書直搗問題核心,並提出具體解法與嶄新視角:
家人相互扶持的同時,也邁向各自的道路、過上各自的生活;
家人滿足各自現階段的需求,不再執著於父母或孩子的角色。

#書中精華的地方搶先看

[觀點1]「獨立」問題可能源自 父母的過度保護,也可能來自 子女的索求無度。繭居不是一種疾病,而是多重原因所造成的一種「狀態」,並非起因於單一理由,而是生物學、心理、社會三方面的背景疊合後導致難以參與社會。
[觀點2]「封閉」是導致家庭崩潰的高風險因子,向外求援不代表「拋下孩子不顧」。所謂的「自立」,不是一個人孤伶伶地住在無人島上獨自生活,而是有問題時能適時依靠別人,以免遇上難關時倒下。發生問題時只能仰賴家人可能導致「全家一起垮」。
[觀點2]日本已發展出「地區繭居支援中心」、「KHJ全國繭居狀態者家屬會聯合會」等相關服務,鼓勵家庭照顧者利用公共服務,不要把所有壓力放在身上,也別讓家庭因繭居而封閉。

#3個閱讀反思

●社會大眾該如何對這些孤立無援的家庭伸出援手呢?身為 #家長 或 #子女 又該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
●高齡化社會,更需要的是家人放心的托老服務,還有家中「老小孩」的照護服務,由企業協助聘請看護或設置照護服務,或運用閒置人力,讓最具經驗的中壯年員工留在職場。
●#繭居引起的社會問題,絕非流行病,也非生理引起的精神疾病,更非單純個人病理,而是具有社會結構的成因,必須從家族治療下手。#社會退縮系統」理論認為此現象乃肇因於個人、家庭與社會彼此缺乏接觸點,不僅個人孤立於家庭,家庭亦孤立於社會。


#閱讀後想立刻做的3個行動

☑️繭居和老化家人,都是每個人要瞭解的重要課題,面對家庭極限,有所困境的人,要給予同理。
☑️我不要當正義魔人或酸民,也不要渴望理想國的虛幻生活,而是踏實過好每一天,認真對待重要的人。克服曉以大義、說教與爭論的衝動,接受他們的價值存在,拿捏努力和鼓勵的界線。
☑️壓力的膨脹,會壓垮一個家,身處當下,不容易客觀看待這件事,從理解別人的故事,可以照見自己。
#繭居 引發的社會問題,絕非流行病,也非生理引起的精神疾病,更非單純個人病理,而是具有社會結構的成因,可以從家族治療著手,進行 #薩提爾的對話練習。
家庭暴力/被害妄想/憂鬱狀態/求死意念與自殺企圖,這些狀況不可怕,恐怖的是不願意面對和尋求協助。
面對這樣的家人,克服曉以大義、說教與爭論的衝動,肯定他們的存在價值,並劃好努力和鼓勵的界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9會員
68內容數
學會衡量自己的人生,為自己的生命秤重。 成就不是幸福人生的唯一解答, 活得好、活出價值,才得到人生真味。 真情人生不是成為鉅富, 而是用圓融自在的方式生活, 用心記錄萬事萬「悟」。 撰寫幸福人生的劇本,系統化描繪夢想的願景, 打造兼顧事業、健康、有愛的生活藍圖, 體驗完整的每天,過好有味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勤愛自己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有七情六慾,女性當然不例外。」 Netflix 原創影集《性/生活》討論女性情慾,你從什麼角度看呢? 本篇獲 #女人迷 入選,這裡是作者對本文的部分摘錄,全文連結可點入 #女人迷。真實剖析如何透過「情感書寫」找回最真實的自己。(本文涉及劇情討論,請斟酌閱讀。) E 是性?性生活?還是生活
拿到母女合寫的二本書,立刻就被溫暖明亮的色調吸引,封面設計很有意思,書名雖然是《和媽媽互相喜歡的日子》,但將「喜歡」二字上面加上「計較」二子,是一種幽默的真實感,母女的表情也可以經由轉動封面內的圓盤而改變,顯現開心/不開心都屬於相處中的自然狀態。內頁作者自我介紹的立體向日葵,一翻開就有和煦的陽光灑
身邊的人怨東怨西、批評路人甲乙丙,或是做錯事懊惱、討拍,也可能面臨挫折正沮喪、討救兵……,這些狀況雖是警訊,但都不是急於出手的時候 或許,只要先觀察或聆聽,給對方時間也給自己空間,彼此才不容易被情緒勒索或 心情綁架。因為,對方需要的或許是  #心靈感受 的抒發,確認有人在旁陪伴,而不是 #問題解決
客家菜、台菜、眷村菜、西餐……,出現在我家餐桌都不奇怪;只要上桌就是四個人要吃七八道菜;廚房容不下兩個女人,我們也沒有這些揪結或紛擾。 賣相好又營養的家常菜適合成為便當菜 屬於兩代的共同記憶 我們家的廚房很簡單,小小又狹長,勉強只能容下2個人,但是充滿愛意和溫柔,雖然夏天煮菜又熱又嘈雜,愛的抱抱和
生命的困頓、人生不光彩,可不可以輕易找到「Delete」鍵? 如果煩惱可以讓時間帶走一切,壞事鳥事都事過境遷、船過水無痕,大家應該都會爭先恐後的撲上前去按吧! 疫情嚴峻前看了這部黑色喜劇《#人生檔案求刪除》,場景設定在法國郊區,失去兒子監護權的無業女子,不想讓兒子看到自己被偷拍的性愛影片,只好
以和為貴,不委屈自己 〔前情提要〕 想成為自己會喜歡的自己,想在人生下半場有更多的進擊和晉級,想在人生終點時微笑地看自己。該怎麼做呢?想要有哪些不同的轉化呢?要透過方式從日常去修煉自己呢?我不斷地自問自答,企圖找到解方。 2020年6月6日,開始進行每月一個好習慣的21天養成實驗,也決心誠實記錄成
「人有七情六慾,女性當然不例外。」 Netflix 原創影集《性/生活》討論女性情慾,你從什麼角度看呢? 本篇獲 #女人迷 入選,這裡是作者對本文的部分摘錄,全文連結可點入 #女人迷。真實剖析如何透過「情感書寫」找回最真實的自己。(本文涉及劇情討論,請斟酌閱讀。) E 是性?性生活?還是生活
拿到母女合寫的二本書,立刻就被溫暖明亮的色調吸引,封面設計很有意思,書名雖然是《和媽媽互相喜歡的日子》,但將「喜歡」二字上面加上「計較」二子,是一種幽默的真實感,母女的表情也可以經由轉動封面內的圓盤而改變,顯現開心/不開心都屬於相處中的自然狀態。內頁作者自我介紹的立體向日葵,一翻開就有和煦的陽光灑
身邊的人怨東怨西、批評路人甲乙丙,或是做錯事懊惱、討拍,也可能面臨挫折正沮喪、討救兵……,這些狀況雖是警訊,但都不是急於出手的時候 或許,只要先觀察或聆聽,給對方時間也給自己空間,彼此才不容易被情緒勒索或 心情綁架。因為,對方需要的或許是  #心靈感受 的抒發,確認有人在旁陪伴,而不是 #問題解決
客家菜、台菜、眷村菜、西餐……,出現在我家餐桌都不奇怪;只要上桌就是四個人要吃七八道菜;廚房容不下兩個女人,我們也沒有這些揪結或紛擾。 賣相好又營養的家常菜適合成為便當菜 屬於兩代的共同記憶 我們家的廚房很簡單,小小又狹長,勉強只能容下2個人,但是充滿愛意和溫柔,雖然夏天煮菜又熱又嘈雜,愛的抱抱和
生命的困頓、人生不光彩,可不可以輕易找到「Delete」鍵? 如果煩惱可以讓時間帶走一切,壞事鳥事都事過境遷、船過水無痕,大家應該都會爭先恐後的撲上前去按吧! 疫情嚴峻前看了這部黑色喜劇《#人生檔案求刪除》,場景設定在法國郊區,失去兒子監護權的無業女子,不想讓兒子看到自己被偷拍的性愛影片,只好
以和為貴,不委屈自己 〔前情提要〕 想成為自己會喜歡的自己,想在人生下半場有更多的進擊和晉級,想在人生終點時微笑地看自己。該怎麼做呢?想要有哪些不同的轉化呢?要透過方式從日常去修煉自己呢?我不斷地自問自答,企圖找到解方。 2020年6月6日,開始進行每月一個好習慣的21天養成實驗,也決心誠實記錄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身為照顧者,承擔著很大的責任和壓力,但是大部分的照顧者往往是因為心軟,捨不得父母受苦,或是禁不起別人的眼光,所以只好自己承擔了。這篇文章分享了照顧者的故事和經驗,並提出了一些應對的方法和建議。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華人與澳洲父母養老觀唸的文章,作者透過自己的經歷和觀察,分享了不同文化下對於養老觀唸的差異和思考。
扶老 一位同學談起年邁母親安養的問題。論老年人所面臨的不只是健康惡化的問題,還有齡老孤獨的寂寞,兒女都成家立業了。有各自的家庭,當老伴還在時,兩人生活上互持與依託,心靈上還不至於空虛,ㄧ旦ㄧ方離世,那種頓然若失,孤寂感不時的襲來,沈浸在思念與對未來的徬徨。如似禁錮在暗黑牢籠,既無助又絕望,只有日日
Thumbnail
年近(進)中年,隨著身邊的人陸續成為了父母,也各自帶著、領著不同生命階段的小生命成長,似乎也會不禁回顧起自己身為他人子女的歷程,以及我的母親是如何選擇成為一位母親的故事。
Thumbnail
母親是舊社會裡的童養媳,因故改嫁給我的外省老兵老爸之後,慢慢地從寄人籬下到開始擁有了自己的一個落腳處。一輩子困在一個小地方的人心胸不甚開闊,尤其是我母親,芝麻綠豆的事看得比天還大,不開心的事可以記上好幾年。   如同電視劇裡的情節,在童養家庭裡有許多人與事也不是好相與的。雖然改嫁給了我爸,母親
Thumbnail
高齡照顧成為越來越多台灣家庭的重要課題,據統計,長者由家人自己照顧的比例最高,其中又以配偶居多,或是子女(孫子女),其次,才是社會熟知的外籍看護工來擔任。但還有一些家庭,因為工作或其他因素,家人不能全天擔任照顧工作,聘請外籍看護工又不符合申請條件,或因經濟因素無法負擔,他們該怎麼辦?   秀琪家
這一代中老年人,常常需要面對父母年老的照顧需求,甚至是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自己的工作壓力。 疲累時似乎難免會心生抱怨,為何其他兄弟姊妹袖手旁觀、或做得不多,責任都由自己在承擔,財產權利等卻未必等比例。 從五年前與母親一起照顧父親,就訂下一個立場, 設想自己是獨生子女。
Thumbnail
如果自己這一生過得還可以,工作穩定,身體健康,經濟也過得去,孩子長大各自發展,先生對家庭有責任感,一生不長不短,擁有這麼多,過得這麼舒適,如果對人群沒有一點付出,算不算愧對老天爺對我們的疼惜。 有一位老媽媽,住在北台灣濱海鄉鎮,五十歲那年從公家機關退休,從此投入公益二十五年。老媽媽每天開車為獨
Thumbnail
父母有義務扶養我們長大,讓我們接受教育,協助我們進入社會工作。那是父母的義務,我們的義務是在父母年老體衰的時候扶養他們直到生命告終。父母給我們生命,我們用生命養護他們。 有一位老太太跟兒子媳婦同住,無奈婆媳不合,老太太住得不順心,女兒得知母親過得不開心,心中不捨,於是把母親接回家照顧。老太太住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身為照顧者,承擔著很大的責任和壓力,但是大部分的照顧者往往是因為心軟,捨不得父母受苦,或是禁不起別人的眼光,所以只好自己承擔了。這篇文章分享了照顧者的故事和經驗,並提出了一些應對的方法和建議。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華人與澳洲父母養老觀唸的文章,作者透過自己的經歷和觀察,分享了不同文化下對於養老觀唸的差異和思考。
扶老 一位同學談起年邁母親安養的問題。論老年人所面臨的不只是健康惡化的問題,還有齡老孤獨的寂寞,兒女都成家立業了。有各自的家庭,當老伴還在時,兩人生活上互持與依託,心靈上還不至於空虛,ㄧ旦ㄧ方離世,那種頓然若失,孤寂感不時的襲來,沈浸在思念與對未來的徬徨。如似禁錮在暗黑牢籠,既無助又絕望,只有日日
Thumbnail
年近(進)中年,隨著身邊的人陸續成為了父母,也各自帶著、領著不同生命階段的小生命成長,似乎也會不禁回顧起自己身為他人子女的歷程,以及我的母親是如何選擇成為一位母親的故事。
Thumbnail
母親是舊社會裡的童養媳,因故改嫁給我的外省老兵老爸之後,慢慢地從寄人籬下到開始擁有了自己的一個落腳處。一輩子困在一個小地方的人心胸不甚開闊,尤其是我母親,芝麻綠豆的事看得比天還大,不開心的事可以記上好幾年。   如同電視劇裡的情節,在童養家庭裡有許多人與事也不是好相與的。雖然改嫁給了我爸,母親
Thumbnail
高齡照顧成為越來越多台灣家庭的重要課題,據統計,長者由家人自己照顧的比例最高,其中又以配偶居多,或是子女(孫子女),其次,才是社會熟知的外籍看護工來擔任。但還有一些家庭,因為工作或其他因素,家人不能全天擔任照顧工作,聘請外籍看護工又不符合申請條件,或因經濟因素無法負擔,他們該怎麼辦?   秀琪家
這一代中老年人,常常需要面對父母年老的照顧需求,甚至是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自己的工作壓力。 疲累時似乎難免會心生抱怨,為何其他兄弟姊妹袖手旁觀、或做得不多,責任都由自己在承擔,財產權利等卻未必等比例。 從五年前與母親一起照顧父親,就訂下一個立場, 設想自己是獨生子女。
Thumbnail
如果自己這一生過得還可以,工作穩定,身體健康,經濟也過得去,孩子長大各自發展,先生對家庭有責任感,一生不長不短,擁有這麼多,過得這麼舒適,如果對人群沒有一點付出,算不算愧對老天爺對我們的疼惜。 有一位老媽媽,住在北台灣濱海鄉鎮,五十歲那年從公家機關退休,從此投入公益二十五年。老媽媽每天開車為獨
Thumbnail
父母有義務扶養我們長大,讓我們接受教育,協助我們進入社會工作。那是父母的義務,我們的義務是在父母年老體衰的時候扶養他們直到生命告終。父母給我們生命,我們用生命養護他們。 有一位老太太跟兒子媳婦同住,無奈婆媳不合,老太太住得不順心,女兒得知母親過得不開心,心中不捨,於是把母親接回家照顧。老太太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