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要台灣準備作戰,但誰來扣下台海扳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10月1日至5日,解放軍出動150架次軍機飛入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ADIZ),引發「國慶閱兵到台海」的議論,也折射兩岸關係的每況愈下。然見此境況,台灣政壇「依舊故我」,不僅未設法緩和兩岸關係,還拉上同遭政客炒作反中民粹的澳洲,在戰雲陰天下大玩危險遊戲。
首先,是台外交部長吳釗燮於10月3日接受澳洲廣播公司(ABC)專訪,提及越發頻繁的「軍機擾台」,並呼籲澳洲「應通過發展更緊密的關係來幫助陷入困境的台灣」,希望「能和澳洲進行安全或情報交流」,以應對所謂「戰爭局勢」。同時,吳釗燮也不忘強調「台灣正在備戰」。
無獨有偶,澳洲前總理艾伯特(Tony Abbott)於10月5日訪台,並在10月7日與蔡英文會面後,參加10月8日由亞洲交流基金會舉辦的玉山論壇,發表開幕式演說。艾伯特表示,伴隨近期解放軍戰機愈發恫嚇侵擾台灣,此刻沒有什麼事情,比聲援台灣更急迫。然而艾伯特不忘「天馬行空」預言,「中國意識到自身國力已達頂峰,加上人口高齡化、經濟成長放緩等因素,很有可能在不久之後出擊」。而如此「奇想」還不夠,艾伯特甚至大膽呼籲,台灣必須成為「能對任何入侵者造成大規模和不對稱破壞」的「東方以色列」(eastern Israel)。
然除卻上述「暴論」,演說便盡是陳腔濫調,除了「台灣的未來應該由台灣人民決定,也要讓北京知道,任何脅迫都將招致無法估量的後果」等虛浮鼓舞外,艾伯特也向美國呼籲,「不能袖手旁觀,眼睜睜看著台灣遭吞噬」,甚至面向澳洲政壇喊話「澳洲也不應對台灣人的命運漠不關心」。
而這般「肝膽相照」台澳情,也在艾伯特回國後,於意想不到處洩了底。
澳洲的真實盤算
10月10日,台灣正在歡慶雙十節,已經返澳的艾伯特也於同日投書《澳大利亞人報》(The Australian),發表文章「我給台灣的訊息是:準備戰鬥」(My message to Taiwan: get ready to fight)。內容雖說是以其在玉山論壇的開幕致詞為基礎,卻又多了些弦外之音。
綜觀全文,多數段落與講稿雷同,包括艾伯特認為,「北京的奪台行動已開始」,解放軍機飛入台灣防空識別區(ADIZ)的次數不斷增加,「為的便是測試台灣的準備情況,以及讓台灣空軍筋疲力盡」,最終在常態化的軍機繞台與軍演下,「台灣將難以識別北京行動的真實用意」。
「東方以色列」(eastern Israel) 也作為文章關鍵字再度出現。但艾伯特此次加了新但書,表示在阿富汗戰爭後(post-Afghanistan),採行拜登主義(Biden doctrine)的美國會幫助「能自助者」,畢竟「沒有人會比為自己而戰的台灣更努力」。如此表態,與在玉山論壇中暢談「美澳不該對台袖手旁觀」相比,顯然多了絲諱莫如深、語帶保留。文章結尾,艾伯特再次呼籲,「中國正要奪取台灣的自由」,而要避免這場「沒人想要的戰爭」,最好方法就是「準備作戰」。
平心而論,從玉山論壇到投書媒體,艾伯特的態度談不上立場變化,而是將本就暗藏心中的大實話,說得更加透亮。其雖在演講中呼籲「關心」台灣命運,卻也未言明「關心」力道,故台灣總有「美澳協防台海」的幻想空間;如今其在文章中將以色列與阿富汗並陳,乃是隱晦道出了某種「關心」前提,即台灣須有作戰決心,美國才有出手可能。
換言之,在艾伯特等澳洲政客看來,倘若台灣做不了能扎中國的「刺蝟」,美國將不會有軍事挹注的動機。若再說得直接點,台海戰事爆發後,台灣若不能全島浴血,化城市為游擊叢林,以損耗解放軍人員與軍火,美國將不會有出手興趣。
上述表態,其實未必是美國的心理盤算,卻能反映澳洲的「推己及人」。所謂「東方以色列」等「美國規劃」,實是澳洲自己的台海局勢觀投射:台灣不過是用來傷害中國的棋子,其價值乃是依附反中議程而生。但論及真槍實彈對決解放軍,作戰乃是台灣自己的義務,協防則是美國的選項,澳洲雖要表達「關心」,卻需盡可能置身事外,畢竟「牽制中國」還有別的途徑,沒必要在台海全部梭哈。
誰是台海的不確定變數
由上述脈絡觀之,台海的不確定變數,仍是兩岸當事方,以及大洋彼岸的美國。
在台灣一側,民間的台獨趨勢不會停下,但諸如蔡英文等台獨政客,卻已逐漸摸索出一套「相對安全」的執政節奏,即在選舉與政治需要時,大肆炒作島內反中民粹,既鞏固執政基礎,也加劇對國民黨的摧枯拉朽;然而一看苗頭不對,也會適時收斂退卻,例如此次蔡英文雙十演說,便是用強調「不統」的「中華民國台灣」色彩,粉飾其「台獨」的本質,典禮上也盡是青天白日滿地紅等「中華民國殖民政權」元素,頗有借鑑馬英九「不統、不獨、不武」的意味,只不過終極目標的「兩岸兩國」藏於無形。
而如此操作的結果,將導致兩岸陷入某種「尷尬默契」,即「和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甚至可謂已經消失,但民進黨某些「理性政客」為了長久執政、搜刮利益,會暫時避免向「法理台獨」邁進。換言之,如今的民進黨企圖「腳踏兩條船」,在「台獨」與「獨台」間搖擺,於「台獨」與「華獨」間跳進跳出,其或許會與澳洲、日本的某些政客同唱反中雙簧,卻也在與北京的長期互動中,隱約探知了那條不曾言說的「底線」。而對當今的蔡英文團隊來說,其會為了保住榮華富貴,暗中迴避這一禁忌。
在北京一方,其統一決心確實無庸置疑,但方式與時機則另有規劃。對比如今的兩岸軍事實力,台灣充其量是美國的軍火清倉部,要做「東方以色列」無異是天方夜譚。諸如M109自走砲、魚叉系統,皆在台海戰爭中無用武之地,民進黨的反核政策更是摧毀了台灣的能源自主機會,加上其大力削減軍公教福利,可謂是從務實層面阻斷了武裝台獨的所有可能。
在此脈絡下,武統已非能力問題,而是意願選項。但由中共過往戰史觀之,「主動」武統或許仍非今日的「第一要務」,北京對台雖屢有強硬措詞,卻仍是恫嚇意味高過動武暗示,畢竟若真要武統,「出其不意」、「速戰速決」應為最理想狀態,無須事前頻頻釋放訊號。而在反壟斷、共同富裕等政治進程下,民進黨若不表現得過於誇張,北京在大局考量下,仍是願意模糊處理台海問題,以免在此耗費過多政治成本。然而伴隨中美博弈愈發劇烈,攤牌的一日終要到來。以如今美國內部民意觀之,經歷在越南、中東的慘烈撤退後,出兵台灣的機率趨近於零,更何況對手還是強過游擊隊百倍的解放軍,即便台灣想做「東方以色列」,美國也不願奉陪。但如此限制並不妨礙其大打「台灣牌」,即便玩得過火促使武統發生,美國仍能以此發動對華禁運、經濟制裁,將台灣的剩餘價值榨得一滴不剩。
要而論之,以當今的台海結構來看,扣下扳機的一刻,或許會是美國在台灣議題上,突破北京某條底線後,招致了「勿謂言之不預」的強力反擊。這對北京或許不是最好時機,卻是無法逃避的歷史任務,且一旦要做,就必須徹底,正如其在香港所為般,北京有自己的意志與底線,一旦出手便不會顧慮西方立場與態度。
如今的台海之所以尚能和穩,是因台獨政客玩火尚未自焚,中美關係也未惡化到無法收拾的境地。然在台獨民粹高漲、美國亦不放棄牽制中國的力道作用下,如此平衡恐怕正在崩解,該來的,總要來。

原文發表於2021/10/13《多維新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會員
179內容數
祁賓鴻在多維新聞的兩岸與國際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祁賓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0月1日起,解放軍軍機大舉飛入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ADIZ),短短4天便突破百餘架次,並連續刷新單日紀錄,引發「武統將臨」的軍事疑雲,也讓台灣政壇為之騷動。 10月3日,台外交部長吳釗燮接受澳洲廣播公司(ABC)專訪,提到近來越發頻繁的「軍機擾台」,直言台灣除持續強化自我防衛能力及發展不對稱戰力
近期的台海,湧動著地緣布局的波濤。 在日本一側,其於9月15日舉行「1993年後最大軍演」,召集自衛隊10萬兵力,展開三大兵種的協調作戰。美國有線新聞網(CNN)也於16日刊出防衛大臣岸信夫專訪,岸信夫表示,日本將在釣魚島劃定爭議紅線,阻絕中國「越雷池一步」,同時強調「日本90%的能源運送經過台灣
9月25日,國民黨將選出第11任主席。自5月公告選舉細則以來,這場選戰先是經歷了疫情衝擊,又在備受大眾冷遇後,於終局前夕引爆話題。而導致這般起伏的關鍵,無疑是候選人張亞中的「輿情逆襲」。 自8月起,諸如「比特王出任務」等台灣Youtuber,開始將張亞中的各式演講、辯論影片剪輯上網,搭配搶眼字幕與
9月17日,為期5天4夜的「漢光37號實兵演習」正式落幕。 早在7月時,台灣媒體便紛紛報道,此次操演主軸將從過去的「反登陸」、「灘岸殲敵」,轉為主打「佳冬戰備道啟用」,並將由蔡英文親自校閲。 而由於戰備道啟用,原先特戰營空降、以誘導作戰區執行反空降操演的科目,在空域與戰備跑道相衝突的情況下,將直接
8月2日至27日,美國動員英日澳等盟友,舉行「大規模演習-2021」,堪稱冷戰後最大規模海上演習;中國也自8月17日起,於台灣西南、東南周邊海空舉行演習。對此驚濤駭浪,台灣似乎開始了不顧現實的自我壯膽,不僅頻頻渲染可能花費2,000億新台幣研製飛彈的傳聞,更出現稱中國為「鄰國」的變型版「兩國論」。
8月4日,美國國務院宣佈販賣台灣40門M109A6帕拉丁(Paladin)型自走炮、1,700組GPS精準炮彈套件(PGK),引發島內一陣「歡欣鼓舞」。然而9月一則消息傳來,拆穿了強顏歡笑背後,帝國霸權與高層政治的金權橫流。 9月12日,台灣媒體紛以「美國迫台購買」為題,曝光「魚叉」飛彈系統預算暴
10月1日起,解放軍軍機大舉飛入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ADIZ),短短4天便突破百餘架次,並連續刷新單日紀錄,引發「武統將臨」的軍事疑雲,也讓台灣政壇為之騷動。 10月3日,台外交部長吳釗燮接受澳洲廣播公司(ABC)專訪,提到近來越發頻繁的「軍機擾台」,直言台灣除持續強化自我防衛能力及發展不對稱戰力
近期的台海,湧動著地緣布局的波濤。 在日本一側,其於9月15日舉行「1993年後最大軍演」,召集自衛隊10萬兵力,展開三大兵種的協調作戰。美國有線新聞網(CNN)也於16日刊出防衛大臣岸信夫專訪,岸信夫表示,日本將在釣魚島劃定爭議紅線,阻絕中國「越雷池一步」,同時強調「日本90%的能源運送經過台灣
9月25日,國民黨將選出第11任主席。自5月公告選舉細則以來,這場選戰先是經歷了疫情衝擊,又在備受大眾冷遇後,於終局前夕引爆話題。而導致這般起伏的關鍵,無疑是候選人張亞中的「輿情逆襲」。 自8月起,諸如「比特王出任務」等台灣Youtuber,開始將張亞中的各式演講、辯論影片剪輯上網,搭配搶眼字幕與
9月17日,為期5天4夜的「漢光37號實兵演習」正式落幕。 早在7月時,台灣媒體便紛紛報道,此次操演主軸將從過去的「反登陸」、「灘岸殲敵」,轉為主打「佳冬戰備道啟用」,並將由蔡英文親自校閲。 而由於戰備道啟用,原先特戰營空降、以誘導作戰區執行反空降操演的科目,在空域與戰備跑道相衝突的情況下,將直接
8月2日至27日,美國動員英日澳等盟友,舉行「大規模演習-2021」,堪稱冷戰後最大規模海上演習;中國也自8月17日起,於台灣西南、東南周邊海空舉行演習。對此驚濤駭浪,台灣似乎開始了不顧現實的自我壯膽,不僅頻頻渲染可能花費2,000億新台幣研製飛彈的傳聞,更出現稱中國為「鄰國」的變型版「兩國論」。
8月4日,美國國務院宣佈販賣台灣40門M109A6帕拉丁(Paladin)型自走炮、1,700組GPS精準炮彈套件(PGK),引發島內一陣「歡欣鼓舞」。然而9月一則消息傳來,拆穿了強顏歡笑背後,帝國霸權與高層政治的金權橫流。 9月12日,台灣媒體紛以「美國迫台購買」為題,曝光「魚叉」飛彈系統預算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台灣要付保護費」之前提,必需先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台灣人民必需先主動的站起,使台灣先成為國家,國際各國才能伸出援手協助台灣。反之因為「台灣問題」涉及「一國(中國)內政不干涉原則」,包括美國都不可能主動的保護台灣,遑論保護費。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解放軍於賴清德520就職後開展對臺恫嚇的2024聯合利劍軍演,登上各大國際版面,然而臺灣人的日常生活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這讓許多人直呼臺灣人神經太大條,甚至有專欄直言中國這種「溫水煮青蛙」的做法,有可能直接演轉戰,解放軍可對臺閃電式突襲,讓臺灣在措不及防之下被攻佔,本文便淺談其可行性與戰爭可能前兆。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中國國務院台辦發言人陳斌華20日就台灣地區領導人「5·20」講話中有關兩岸關系內容表示,當前,台海形勢復雜嚴峻,根源在於民進黨頑固堅持「台獨」分裂立場,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勾連外部勢力不斷進行謀「獨」挑釁。今天台灣地區領導人的講話,頑固堅持「台獨」立場,大肆宣揚分裂謬論,煽動兩岸
Thumbnail
3月20日在美國眾議院有一場重要的聽證會:眾院軍事委員會邀請印太司令部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Thumbnail
2021/3/1 五眼聯盟可能對川普的《架構》早有所悉。莫理森採取與日、韓、東協「避險」不同的制衡策略,在聯盟中率先斷鏈脫勾,可能就是一種「試行、示範」。臺灣冷靜體認,澳洲對華政策仍必須取決於中美關係,而且短期內沒有找到取代中國買家的可能。中澳不僅有自貿協定,也有RCEP斡旋,未必以決裂相始終。
「戰爭中沒有贏家或輸家,」山下說。「剩下的只是被摧毀的土地和對人民的傷害,就像我們今天在烏克蘭和以色列看到的那樣。需要避免台灣陷入緊急狀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台灣要付保護費」之前提,必需先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台灣人民必需先主動的站起,使台灣先成為國家,國際各國才能伸出援手協助台灣。反之因為「台灣問題」涉及「一國(中國)內政不干涉原則」,包括美國都不可能主動的保護台灣,遑論保護費。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解放軍於賴清德520就職後開展對臺恫嚇的2024聯合利劍軍演,登上各大國際版面,然而臺灣人的日常生活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這讓許多人直呼臺灣人神經太大條,甚至有專欄直言中國這種「溫水煮青蛙」的做法,有可能直接演轉戰,解放軍可對臺閃電式突襲,讓臺灣在措不及防之下被攻佔,本文便淺談其可行性與戰爭可能前兆。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中國國務院台辦發言人陳斌華20日就台灣地區領導人「5·20」講話中有關兩岸關系內容表示,當前,台海形勢復雜嚴峻,根源在於民進黨頑固堅持「台獨」分裂立場,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勾連外部勢力不斷進行謀「獨」挑釁。今天台灣地區領導人的講話,頑固堅持「台獨」立場,大肆宣揚分裂謬論,煽動兩岸
Thumbnail
3月20日在美國眾議院有一場重要的聽證會:眾院軍事委員會邀請印太司令部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Thumbnail
2021/3/1 五眼聯盟可能對川普的《架構》早有所悉。莫理森採取與日、韓、東協「避險」不同的制衡策略,在聯盟中率先斷鏈脫勾,可能就是一種「試行、示範」。臺灣冷靜體認,澳洲對華政策仍必須取決於中美關係,而且短期內沒有找到取代中國買家的可能。中澳不僅有自貿協定,也有RCEP斡旋,未必以決裂相始終。
「戰爭中沒有贏家或輸家,」山下說。「剩下的只是被摧毀的土地和對人民的傷害,就像我們今天在烏克蘭和以色列看到的那樣。需要避免台灣陷入緊急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