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加碼美國「魚叉」,能把解放軍趕下海嗎

2021/09/15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8月4日,美國國務院宣佈販賣台灣40門M109A6帕拉丁(Paladin)型自走炮、1,700組GPS精準炮彈套件(PGK),引發島內一陣「歡欣鼓舞」。然而9月一則消息傳來,拆穿了強顏歡笑背後,帝國霸權與高層政治的金權橫流。
9月12日,台灣媒體紛以「美國迫台購買」為題,曝光「魚叉」飛彈系統預算暴增的諸多細節。據報道指出,台灣海軍此前規劃對美採購100套岸置「魚叉」飛彈系統,但因預算緊絀,便向台立法院允諾暫買32套,其餘68套將「視情況」另行籌購。然而美方國安高層顯然不滿此般調度,並於8月強勢要求台方「一次買齊」,台灣海軍只好「被迫」提交新發價書,一次編足了新台幣866億元的高額預算。
隨後更多內幕爆出,某「不願具名」的台灣立委證實,採購「魚叉」的「迅捷專案」成立之初,海軍確曾向台立法院允諾暫購32套,卻未依約執行,而是將採購100套的完整經費挪移至2022年度的公開預算案,866億的天價甚至比美方於2020年10月公告的23.7億美元金額(依當時匯率約合新台幣677億元),足足多出了189億元。
雖說後續又有消息出面澄清,指「多出的189億元」應是興建陣地與場庫的相關費用,卻依舊難止陰謀論的繪聲繪影,台防部與美國「秘密合謀」、「強迫台灣買單」等輿論不脛而走;「不願具名」的立委更是研判,8月中旬傳出的「2,000億特別預算量產飛彈」傳聞,應與此次「魚叉」採購預算暴增有關:若不是美國要求台灣「優先結帳」,原定的造彈造艦預算便不至於遭受排擠,以致台防部劍走偏鋒,另編特別預算來維持既定防務開銷。
然而,這並非「魚叉」採購案的唯一爭議。
先「插隊」後「漲價」再「借款」
首先,台灣採購「魚叉」的規劃,乃是美國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任內,相關政治勢力「插隊」所致。
2020年10月底,美國宣布軍售台灣100套機動岸置型魚叉飛彈系統與400枚基本型的RGM-84L-4魚叉Block II飛彈,總價即是前述的23.7億美元(約新台幣677億元)。台灣海軍由此成立「迅捷專案」,編列新台幣511.5億元(約17.7億美元)預算,規劃在5年先採購100套岸置型魚叉飛彈系統發射車與100枚魚叉飛彈,其餘300枚魚叉飛彈再分年以一般武器項目預算採購。
然而彼時便有消息傳出,「迅捷專案」從建案、完成整體規劃書,再到匡列預算,僅有不到3個月的時間,且該案根本不在當年台灣海軍的採購規劃內,甚至台防部負責審查預算的戰規司,也是事後接獲通知,才重新審查2021年的預算額度分配。
換言之,整起事件的實際主導結構,乃是美方高層拍板「插隊」後,由台灣「國安會」對台防部進行「政策指導」,要求海軍優先重視「魚叉」採購案而成,方有如此「迅捷」成立的「迅捷專案」。
而針對上述變動,台防部僅以「中科院反艦飛彈生產量能不足」、「安全情勢不佳急需採購」為由,輕輕帶過這陣人仰馬翻。但計劃趕不上變化,「迅捷專案」成立不久後,美國隨即在2020年底以「增加通訊等裝備」等藉口,要求台灣加價;又在2021年3月表示,美國原本規劃從2023年開始陸續交運裝備,並在2024年讓新彈入台服役,但眼下因作業與技術等相關問題,必須將相關交貨期程延後1年至2年,意味「迅捷專案」的5年預算執行規劃必須重新修訂,讓「急需採購」的名目慘遭打臉。
2021年6月,美方軍備界終於出面證實,台灣海軍已與美方簽定發價書,採購首批32套「魚叉」飛彈系統,並支付新台幣6億餘元的首期支付款項,其餘68套將視未來預算額度,再進行第二階段採購。然而此筆6億元的首期支付款,也非「迅捷專案」支出,而是台防部動用了預算調控機制,由已通過的M109A6自走砲、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採購案預算中,「借款」支付美方,這才讓海軍的「魚叉」採購案生效。
「魚叉」對武統的影響
以上種種光怪陸離,側寫了「魚叉」採購案的荒唐可笑:「插隊」是真,「情勢緊急」名目是假;「高層勾結」是真,「美台友好」說詞是假。
但更可笑的,則是「魚叉」採購案的背後邏輯。雖說有不少分析認為,特朗普是為挽救生產「魚叉」的波音公司,才要求台灣「代為付帳」,購買已停產多年的「魚叉」飛彈系統。但平心而論,5年23.7億美元的預算,與波音公司每年580億美元的營收相比,恐怕只是杯水車薪。美國之所以如此安排,還是著眼於武統戰雲下的謀利需求。
首先,經歷多年的軍事發展落差,台軍戰略已從早年的「反攻大陸」,收縮為台海飛彈危機時的「將解放軍趕下海」,再退化至近年的「儲存戰力於縱深」。
1990年代,解放軍的裝備機械化程度有待提升,搶灘大抵憑靠63A式水陸坦克與登陸艇,極易在渡海來襲時遭受打擊,更會在上岸後迎來炮兵與坦克火力洗禮,登陸部隊不易進入縱深;如今兩岸軍事實力逆轉,台軍因裝備落後、訓練不精,早已喪失海空優勢,倘若解放軍有意攻台,勢必會率先出動遠程火箭炮與空軍轟炸,確保台灣的海岸防禦與灘頭陣地皆被瓦解,再派遣兩棲機械化旅等部隊登陸,逐步逼入縱深處。
在此境況下,台灣幾乎只剩「是否全島巷戰」與「全民不對稱作戰」等選項。但由台灣僅採購400枚FGM-148標槍反坦克飛彈等境況觀之,所謂「不對稱作戰」不過是自欺欺人的口號,民進黨的「戰到一兵一卒」,實際是要多數台軍扛著60年代的66式火箭,對決裝備著96A坦克與05式自走炮的解放軍集團軍,形同集體自裁。
無獨有偶,8月宣布採購的M109A6自走炮、9月曝光的「魚叉」採購醜聞,亦為此理。前者為80年代「老炮兒」,對上解放軍裝甲同樣無力;後者雖被台灣形容為反艦「必殺技」,但如今的解放軍面對這般亞音速、又不隱身的飛彈,早已具備高攔截能力,且若武統號角吹響,在魚叉未被對岸的遠程火箭炮夷平前,渡海進程不會輕易啟動,所謂「打擊渡海攻台的解放軍」,無異於白日夢囈。
從購買無用武之地的「魚叉」、80年代老炮兒,到吹噓「不對稱作戰」卻不認真備戰,台軍的建軍規劃已完全淪為美台國安高層的謀利禁臠,雙方披著「抗中保台」皮囊,啃噬台灣民脂民膏、吮吸人民工作血汗,即便預算已左支右絀,仍要寡廉鮮恥上演「乾坤大挪移」,只為在台海終局前吃乾抹淨一切利益。
到頭來,100套「魚叉」無法將解放軍趕下海,卻正在加速台灣沉淪。

原文發表於2021/9/15《多維新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祁賓鴻
祁賓鴻
香港01,國際分析與政治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