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看到台灣為什麼拍不出「魷魚遊戲」的貼文,實在很想說:台灣千萬不要拍「魷魚遊戲」這類沾滿血腥、大量濫殺無辜、缺乏善用隱喻暗示替代技術……的邪惡影片。
如果要呈現歷史寫實的屠殺,應該可以用沒那麼讓人討厭的手法交代,而不是直裸濺血、清楚呈現殺害過程。那樣可能會讓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不理性、情緒失控的人,有模仿的影像。電影戲劇需要扛起社會責任,自由需要適情況約束與自制。 戲劇電影裡人命常常低賤不值,如螞蟻可任意抹去。如果去除屠殺部份,這部影集凸顯的貧富差距、人性的多種惡或少數的善、社會底層的艱辛與無奈……是可以讓觀眾見識了解、沈思討論、喚醒關注的議題。 千萬不要養成觀眾嗜血的重口味。一部影片會竄紅,很多時候不是內容好品質佳,而是行銷宣傳……等多項因素的推波助瀾。有高額經費可做場景、服裝、視覺效果……也會是加分原因。
嗜血與情色文化,已汙染台灣讀者及觀眾的口味,甚至認知。台灣為什麼要學習那些不好的素質?為了多賣幾個國家,就該跟風他們邪惡的嗜好嗎? 各地異國多元風味的戲劇,才是滿足觀眾新鮮感的元素。台灣是否拍得起視野廣大的場景、超高資本額的電影?有否足夠且專業的各種相關人才?
「少年pi 的奇幻漂流」雖然導演的原產地是台灣,也有在台灣拍攝,但資本額、人脈、視野...不是一般台灣本土電影所能負荷。特別是長期待在西方學習與磨練的導演。
多少人、財團或政府投資電影製作賠本?台灣市場小是不爭的現實。一部戲能否賺錢,影響因素非常多。容易賠本的行業,本來就不容易累積足夠且專業的各種相關人才。
台灣應該做出自己的風格,在各項資源有限下,能兼顧商業模式與人文藝術...等品質。不見得要花很高的費用在製造大場景、請大牌明星、或精雕一大堆昂貴的特效。
耳目一新、結構合宜、有內容的劇本,應該是很重要的起始。再來就是堅強有熱忱、實力良好…的工作團隊。
導演呈現、敘述的方式及順序,也是電影很重要的靈魂因子。還要搭配時機運氣、大小環境...等因素。許多項目與變數,都是影響戲劇、電影行業興盛或頹敗,領先或落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