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時代洪流沖走的人

睽違多年,英浩第一次參加大學社團的同學會,地點還是有著美好回憶的溪邊。然而,當其他人烤著肉、唱著歌,英浩和這歡愉的氛圍顯得格格不入。於是,他一個人愈走愈遠,先是到了溪水中,然後爬到一旁的橋上,站到鐵軌間,看著迎面而來的火車——沒有人能夠理解這一切。落迫的身影伴隨著汽笛聲,他最後一次回憶自己的一生,此刻他是如此希望時間能夠回到過去……
薄荷糖》是韓國名導李滄東的第二部作品,也是與薛耿求文素利首度的鐵三角合作。李滄東過去是一位詩人,導演生涯開始得稍晚,拍攝的電影數量也不多,但只要有作品推出,必然是品質保證。他的電影主角泰半是平凡眾生,可是厲害之處便在於能夠把日常訴說得有血有淚。以本片來說,英浩不過是一個普通人,然同他身處時代之洪流、被遺忘的歷史見證者,比比皆是。
1979年,朴正熙總統遇刺,韓國實施戒嚴,除了宵禁以及集會遊行的限制,學校也停課了。後來,軍人全斗煥ㄧ步步嶄露野心,示威浪潮亦與日俱增。翌年五月十八日,全斗煥宣布全國擴大戒嚴隔天,軍人進駐大學,接著整個光州被封鎖,許多平民受到血腥鎮壓。光州事件正值英浩入伍的年紀,於毫無準備的情況,他被下達突襲與自己年歲同等的大學生,無論實際上參與反對全某行動與否,格殺勿論。像是一張白紙意外染上了墨漬,這斷經歷是英浩的生命裡,無法抹滅的印記。
退伍後的英浩成了警察,又經過了幾年的職場洗禮,當他已經不再是對刑求有所顧忌的年輕新手,此時發生了六月民主運動。六月民主運動促成1987年底的總統直選,使專政多年的全斗煥轉交權力予盧泰愚——其開端正是一次警察逼供的失手。這時期的英浩其實早已對身邊的人了無感情,不只對待仍是學生的刑求對象如此,甚至連自己即將生產的太太亦如是。即使無法肯定他日後辭去警察一職,與當時社會氛圍的壓力有直接關係,然而可以確定的是,對於生命熱情的捨棄,是整個警察生涯當中英浩罪明顯的改變。
不再做警察的英浩,成為一位生意人,幾年下來的生活也都算安穩。只是1997年時,亞洲金融風暴自泰國開始,蔓延到東南亞許多國家,接著蔓延到了香港,很快地也影響了韓國以及世界其他地區。韓圓貶值、失業率上升、金融機構倒閉……包括英浩再內的生意人,沒有誰得已倖免於難並全身而退。偏偏他與妻子之間的感情問題,在這個時候又從原先無聲的默契,轉而浮上檯面。家庭與事業雙重失敗的打擊,對於一切不如意隱忍近二十年的影浩,終於也到了極限。
你說,這些出生於1960前後的韓國人之中,難道沒有順遂ㄧ輩子的馬?當然有,那些同英浩在溪邊烤肉的舊識們,至少看起來都不至於對生命感到絕望。可是英浩再也無法面對未知人生的無力感,完全是能夠被理解的。最應該保有單純時被推上沙場,努力成為真正符合社會的模樣又遭逢變故,一次次的自我調整換得只增不減的徬徨。最喜歡的片段,是英浩自覺已經為社會玷汙,不願髒了其初戀而狠心斬去與對方的關係,與另一個彼此不相愛的人走入婚姻。暴力刑求過後的滿手穢物,帶領他走向渾身浴血,進而終生不得釋然的內心。
這是英浩的故事,也是是那個世代人們的故事。在許多人生的重要階段,遇上了不可回逆的變革接踵而至。他並不是一個特別不同的人,萌芽一段純粹的感情,懷抱成為攝影師的理想——其實就像任何一個你或我。別說無論經歷過什麼,只要有心一切都可以。沒有人有資格評論每個事件對於各自的創傷程度或者影響多寡,畢竟英浩從來就無法做任何決定,別無選擇地被送至光州、別無選擇地學習警察陋習……自始至終他都只是個普通人,想要過著普通的人生,可是對於出生在1960年代前後的許多人,終其一生連這樣的願望也未曾實現過。
過去我們所認識的倒敘電影,大多是先看到了現在的部分,接著講述過去的故事,片末再回到現在做結。不過李滄東十分大膽地突破了這樣的概念,他讓整部電影的時間線徹底的倒著進行,從最接近我們的時間,一路「照順序」講到以前,因此不看到最後,我們無法徹底認識彼時尚一塵不染的英浩,也無法真正理解薄荷糖的意義。不過畢竟手法在片子完成時酸十分獨特,為了方便觀眾明白時間的走勢,導演利用英浩最後、也是唯一的選擇來貫穿作品,也就是火車。
薄荷糖是英浩與初戀的定情物,潔淨且清涼。當收集成罐的薄荷糖撒了一地,其實這段感情便已經蒙塵,而難以回天。願不論身處何等亂世,我們的心中始終保有自己心中單純的一方天地。至少,英浩從來沒有真正忘記過薄荷糖。
如果想要了解光州事件,可以參考《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想要明白六月民主運動,可以看看《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想要認識亞洲金融風暴,可以試試《分秒幣爭》。這些都算是很容易入門的選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