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7|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能源的運用—談古文明真實的生態環境

    上週我們談到人類最早的能源運用,就是利用曬乾糞便、動物的油以及枯枝落葉作為日常生活中的燃料,倘若要進行「製造業」的活動,如製作染料、煮鹽、燒磚甚至是煉鐵,就使用砍下大型喬木再加以分割的木柴,如果火力要求較高便會將這些木柴再加以燒製成為木炭(台灣早期主要用相思木製炭),構成了古代社會的能源來源。
    很多人會說使用木頭做為燃料不是很永續發展嗎?因為樹木不是會再長出來又吸收二氧化碳,這樣就源源不絕了。但是,各位看倌,你們是不是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一點,樹木要花多少時間成長啊,該不會很多人以為你今天播種下去,一個禮拜或一個月樹木就會長成可以用了。
    就算是灌木,也是要幾個月或一年才能砍下來用(通常砍灌木的枝條幾個月後又會長出來),但也只能日常生活用,真的要取暖與製造業使用還是要用質地堅硬的喬木作為燃料,然而一般喬木要有樹幹出來也要二至五年,而且通常還是非常細小,要做成家具或拿來當燃料根本都還不夠格。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透過經濟、科學、歷史發展的相互結合 ,以新角度詮釋人類社會從古至今發生事情的真正原因,因為傳統的學科分科有其限制在,但真實的世界卻是相互影響且混雜的,全方位的看事情才能了解全貌而不失偏頗。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William Lio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